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让你读瓦尔登湖,你在干嘛 » 第29章 冬季鸟兽篇第264页

第29章 冬季鸟兽篇第264页

    冬季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难以忍受的严寒总能让时间在另一个层面延长,比如人的潜意识。

    在人的潜意识当中,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时,每一分每一秒都会被无限延长,这一秒的痛苦仿佛过了很久,可当你再看时间的时候,发现连一分钟都还没过去,真是令人绝望。

    在《僧至律》中有记录,“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换算一下啊,一天有24小时,相当于一须臾为48分钟,一罗预为2.4分钟,一弹指为7.2秒,一瞬为0.36秒,那么一念就是0.018秒。

    人的一个念头仅费时0.018秒,一秒的时间能让你产生约55次痛苦的念头。

    另一个发就更有意思了,痛苦在当下,我们的精神每一刻都是注意力百倍集中的,所以我们的每个念头都被自己记住了,这可是55个念头啊,换做平时,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想55个场景可需要好久,1秒很难做到;遭受痛苦时,55个念头压缩到一秒,所以才会感觉时间过的很快。

    知识普及完毕。人感受到的痛苦有很多,寒冷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个北国的冬天里,有了壁炉的卢梭显然不会觉得太痛苦,再加上时不时还能出去串个门,那就更舒坦了。

    但请不要忘记,这是冬天。

    当纯白的雪花降临的时候,温度便一去不回了,而卢梭的邻居们也不是天天都能让卢梭随便串的,不然搞得和他家一样,人家办啥事都不方便,这多少有点不知好歹了。

    所以,注意到这一点的卢梭放慢了串门的时间,将注意力分散在瓦尔登湖的森林之中。

    不知几场雪过后,湖面已经结上了厚厚的冰层,这对于喜欢探索的卢梭来说,有了很多捷径可走,而且还能站在冰面上观赏景色,那些原本已经熟悉了的景色,现在看着也有了别样的意味。

    卢梭环顾四周,冰面上远处的景物有些模糊,应该是渔夫带着猎狗在缓缓移动,看着像是巨人和侏儒,他们给这空旷的冰湖之上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晚上的时候,卢梭要到林肯听演讲,每次卢梭都会选择同一条道路,因为这条路不会经过任何一栋屋子,途中还能经过鹅湖,那里是麝鼠的栖息地。

    麝鼠的窝巢耸立在冰面上,但令卢梭失望的是,不管什么时候路过,他从未见过任何一只麝鼠。冥冥之中麝鼠逃过了一劫,按照卢梭的经验,能被他记住的物种,要么是宠物,要么是食物。

    至于演讲的结果,傲慢的卢梭才不会写进书里。

    夜里,森林中总会传来“胡,胡,胡雷,胡”的声音,卢梭能认出这是猫头鹰的叫声,只不过这叫声极响亮,让人睡意全无啊。

    某天冬夜,“胡,胡”的猫头鹰叫声照常响起,不过伴随着的还有鸿雁群的叫声,从木屋窗口望去,能看到成群的鸿雁拍打着翅膀,像一股风暴一样,低空飞过结冰的湖面,飞过木屋,飞向远方。

    卢梭打开屋门,他看见就在附近的一棵油松树上,蹲着一只正在嚎叫的猫头鹰,“胡,胡,胡雷,胡雷”,一人一鹰面对面,离得很近。

    突然,猫头鹰的叫声沙哑起来,能听出它在颤抖着。人形野兽卢梭与它面对面,相互盯着,猫头鹰感觉压力山大,但却并没有逃走。

    猫头鹰的后续并没有介绍,就像路过主角的路人甲,并不会去大量描写它的故事一样。

    我猜卢梭与猫头鹰对视一会就回屋了,毕竟是冬夜,门口的寒冷程度可见不一般。

    在有月亮的夜晚,卢梭还听到过狐狸在积雪上爬行的声音,它们寻觅着鹧鸪或者其他飞禽,就像森林中的恶犬一样,发出刺耳的叫声。可能是被木屋的灯光吸引,狐狸跑到木屋附近叫上一声就赶紧逃走了。放在中国古代,可能会被戏称是狐狸在诱惑你,但在北欧,卢梭管它叫做诅咒。

    真是不解风情!

    黎明到来,昨夜的狐狸不知公母,但今早的赤松鼠应该可以知道。

    早晨的赤松鼠喜欢从窝里跑出来,上蹿下跳的,卢梭的屋顶变成了它们聚会的宝地。而它们聚会时发出的声音,变成了卢梭醒来的闹钟。

    卢梭很喜欢这帮小家伙,经常给免费的闹钟们洒下一片半熟的玉米穗吃,通常情况下都能将赤松鼠们吸引过来,有的时候附近的兔子也会过来饱餐一顿,卢梭发现这一点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个冬天,靠着玉米穗,卢梭已经多了一个身份,森林养鼠人。

    最开始的赤松鼠是谨慎的,直在卢梭的木屋上逗留,等到卢梭在附近的积雪上洒下玉米穗后,并未在第一时间就下来抢食,它们胆小又稳重,这边跑几步,东看看西看看,那边跑几步,这瞅瞅那瞅瞅,然后当它马上就接触到玉米穗的时候又突然跑远。来来回回几次后,大概是确认一旁的人形野兽卢梭对它们没有威胁,才开始小步小步的向着玉米穗走去。

    起先它狼吞虎咽的啃食着,把啃得只剩半截的玉米芯到处乱丢;后来变得挑剔起来,玩弄起食物来,只吃玉米粒。一只小小的赤松鼠一个上午能浪费好几个玉米穗,玉米粒搞得到处都是,被玉米粒引来的野兔倒是吃得香甜。

    除了赤松鼠和兔子外,树顶的樫鸟也来沾边,它们悄无声息的在树木之间穿行,慢慢的靠近木屋,一路上,它们还会捡拾松鼠们掉落的玉米粒,但玉米粒对他们来说太大了,吃了之后噎在喉管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吐出来,然后开始用尖嘴不停的啄,直到将玉米粒啄成很小的碎块才开始饱餐一顿。

    除了樫鸟外,还有山雀也来凑热闹。

    我不禁开始想象,卢梭清晨醒来,抓了一把玉米穗扔在门口的积雪上,过一会,他的院子里有赤松鼠抱着玉米穗在屋顶和油松树上来回蹦蹦跳跳,好多玉米粒散落在地上,然后引来附近的野兔,树顶的樫鸟与山雀也一群群的飞来抢食,躲在窗户后边的卢梭一点点将脑袋蹭出窗框,默默的看着这些鸟兽在他的院子里聚餐。

    啧~,生活的乐趣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吧,我有点羡慕自己幻想出来的画面了。

    在瓦尔登湖的冬日里,人与自然、鸟兽之间的友谊通过玉米穗成功地建立起来了。

    本篇的最后,卢梭想到了环境保护,简单来说的话就是“如果一片田野、森林,连一只兔子都养活不了,那这片地区必然是贫瘠荒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