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康太祖 » 第六章生财之道

第六章生财之道

    李荣隆出身川北山村,自认还是比较了解山里的环境,觉着自己有手有脚,在这莽莽大山里寻些吃食并非难事。

    可是,在他跟着阮大川阮三郎走进后山的那一刻,他便知道自己低估了眼下的严峻形势。

    眼下正值三月中旬,一年一度青黄不接时。

    这是农耕时代,地里没有活儿就连地主家的长工都得闲着,被拴在土地上的农民除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哪里还有别的出路?

    旭日东升,在林间洒下了道道朦胧的光束,光影斑驳,在斑驳的光影里,到处都是人:背弓提刀的青壮在往林子深处钻,背着背篓攥着镰刀的妇人紧随其后,最后面还有三三两两挎着提篮手握镰刀的老人和孩子……

    这都是南湾村的村民,个个衣衫破旧,面有饥色,这山这林子便是他们最后的依靠。

    就连比背篓高不了多少的孩子都在一边走一边弓着身子仔细地寻找着野菜,他甚至看到两个半大小子正为了一朵野蘑菇争得面红耳赤……

    只看了一眼,他心底便不由得升起了一股愧疚感:李荣隆啊李荣隆,你究竟在干什么,难道你真有脸和他们争食吗?!

    这一刻,他放弃了从这一片大山里寻吃食的打算,当即脚步一顿,望向了身侧背弓提刀跃跃欲试的阮大川,“三哥,我突然有些乏力,就不进山了!”

    阮大川好似早就料到了这一幕,只是一声轻笑,“毕竟是读书人,面皮还是太薄了,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这时节,大家伙儿都在山里抢食,你若拉不下脸皮,那就得挨饿!”

    说着,阮大川把柴刀往腰间一别,抬手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若实在不好意思和这些老弱妇孺抢食,那我带你去老林子附近转转,虽然危险了些,但保不齐就有大丰收!”

    李荣隆稍一犹豫,还是揺了摇头,“不了!”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老林子究竟有多危险他虽然没有真正体验过,却也知道这个时代的老林子绝对要比后世的老林子危险得多。

    他来找吃食是为了活下去,可不是为了给老林子里的猛兽加餐。

    于是,他又连忙补了一句,“三哥,你也别往老林子去了,毕竟,人命只有一条,而这世上的生财之道却有千万条!”

    “呸呸呸……”

    一听他这话,阮大川连呸数口,有些不满地埋怨起来,“你李三郎也是读书人,怎地就这般不会说话呢?什么人命只有一条,在这个时候说这话晦不晦气?”

    李荣隆微微一愣,不禁有些赧然,“那个……三哥,我确实有些担心,所以一时间口快了。”

    他也清楚自己的毛病,在那个世界活了四十多年,对外人,他向来秉承着沉默是金的原则,能不开口尽量不开口,但对身边的亲人朋友,他从来都是有一说一。

    就连他爸妈都曾数落过他说话不会拐弯。

    这毛病没少给他惹麻烦,毕竟,世人往往宁愿听些包藏祸心的谎言,也不愿意听到他们不希望听到的真话。

    谎言,他不是不会说,却不愿说,与其说谎去迁就别人,他宁愿不说。

    阮大川倒没抓着不放,话锋一转,“不过,你们读书人口气确实挺大,还这世上的生财之道有千万条呢?你倒是给我阮大川指一条出来啊,也省得我整日里满山满林子地乱窜,累得半死不活,弄到的东西却还填不包一家人的肚子!”

    闻言,李荣隆突然神色一肃,“三哥若信得过我,就等我三天,最多三天,我保证给你谋个挣钱的营生。”

    见他说得郑重,阮大川不禁有些狐疑,“三天?三天能干啥?难道你准备把你家的铁器铺重新弄起来?可那么个小铺子,也就养得活你自己吧?”

    李荣隆却面不改色,“铁器铺来钱太慢,眼下肯定要挣一笔快钱,有了钱,后面的摊子才铺得开。”

    事到如今,不放手一搏是不成了。

    必须尽快搞出一番事业,掌握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尽快在这茫茫人海里找到菊。

    而且,他李荣隆好歹也是大学毕了业的,堂堂的理工科高材生一个,后来为了写好那本历史类的穿越小说又认认真真地搜集了那么多的相关资料,怎能沦落到和老弱妇孺抢食吃的地步呢?

    “挣快钱?”

    阮大川却不清楚他的打算,只是越发地狐疑了,“钱还能挣快的?你说的最多三天,就是挣快钱?就算再快,只有三天时间又能挣多少?”

    李荣隆微微一笑,“这就得看义阳府有多少人傻钱多的公子哥儿了。”

    闻言,阮大川顿时浑身一震,虎目圆瞪,“你要骗那些世家子弟的钱?你不要命了?你忘了他们上次是怎么收拾你的了?人家只是动动嘴皮子就断了你的科举之路,你还敢去招惹他们?”

    见阮大川反应这么大,李荣隆不禁一愣,连忙解释,“三哥想到哪里去了,我李裕李三郎可是堂堂七尺男儿,还读过圣贤书,怎么做得出坑蒙拐骗的勾当?”

    阮大川明显不信,“那你说什么人傻钱多……”

    李荣隆连忙打断了他,“口误!一时口误……咱换个说法,财大气粗的公子哥儿?或者喜欢附庸风雅的阔少?”

    阮大川越发地摸不着头脑了,“你究竟想干什么?”

    李荣隆微微一笑,“三哥,明日你陪我去趟义阳城自然就明白了。”

    说着,他把手中的柴刀往腰间一别,转身就走,“我先回去准备准备,别忘了,明天陪我去趟义阳城。”

    阮大川愣愣地望着李他的背影,半晌才憋出了句,“让小妹陪你去,我可没空!”

    “也行……”

    李荣隆的声音远远地飘来,身影却已消失在了阮大川的视线里。

    “这个李三郎!”

    阮大川无奈摇头,“钱是那么好挣的,可别又惹出什么祸事来……得让小妹把他盯紧些!”

    李荣隆并未听到阮大川的嘟囔,即便听到了,他也只会一笑置之,咱要搞的可是公平买卖,能有什么祸事?

    走出光影斑驳的林子,李荣隆只觉豁然开朗,嘟囔了一句,“让小妹跟着去倒更合适”,便哼起了一首挺喜欢的歌,“浮图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这个时辰,不论男女老幼都出门找食了,村中空荡荡的,他就这么哼着歌儿晃悠进了自家小院。

    当然,严格说起来,这小院是李裕李三郎的家,他只能算鸠占鹊巢。

    小院确实挺小,在这地无三尺平的乌蒙山区,农家小院自然都不大。

    正房是三间破落的土坯墨瓦屋,左侧是一间低矮的灶房,右侧是一间不大的铁器铺……这就是他目前的家业。

    至于土地,老铁匠隶属匠籍,而南湾村又是人多地少,因而只分得薄田两亩,当然,自从老铁匠过世后,那两亩薄田也荒废了许久,最后被村长租给地少的人家去种了。

    李荣隆在意的自然不是这座小院,目前,这座小院于他而言只是个遮风避雨之所。

    他在意的自然也不是那间小小的铁器铺,正如他所说,铁铺来钱太慢,况且就他目前这三天饿九顿的处境,也没力气打铁啊。

    他在意的是李裕留下来的那一堆典籍书册和那套笔墨纸砚。

    回到家中,他便从李裕留下的那一堆典籍书册翻出了几本诗文集之类的书籍,粗略浏览一遍,就大致明白了这个时代文学发展的现状,于是,心中也就有了底。

    心中有了底,他也就对那一堆典籍书册失去了兴趣,便又翻出了李裕留下的那套笔墨纸砚。

    砚尚不错,墨次了些,笔勉强还能用,纸剩下了一小卷……约莫还有二十来张。

    摆好砚,润开墨,洗好笔,铺开纸,他便端坐桌前挥笔试了下笔锋。

    还好,以前的功底没丢,一个“李”字跃然纸上,如铁划银钩,苍劲有力又不失大气洒脱。

    随机,他运笔如飞,一首《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便如行云流水般浮现在了纸面之上。

    停下笔,轻轻地吹干了墨迹,依着纸上的内容轻吟了一遍,他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再次提起了笔。

    本以为早已生疏的诗词在提起笔后又变得清晰起来,着实让他有些惊喜,于是兴致高涨,一发便不可收拾了。

    挥毫泼墨间,一首首经典跃然纸上,让他不禁有些沉醉,都忘了腹中的饥饿感。

    直到破败的院门被“吱呀呀”推开,他才恍然回过神来,连忙放下笔出门查看。

    屋外已是日上中天,灿烂的阳光下,阮小妹挎着提篮款款而来,笑容甜美,“听三哥说你回来了,我估摸着你又没有开火,就让嫂子多烙了两张饼,你快趁热吃。”

    李荣隆也不客气,接过提篮便蹲在了屋檐下开始取食物,“小妹,等下可不可以带……陪我进趟城?”

    阮小妹微微一愣,笑容绽放,“好啊!恰巧家里的盐巴也用完了,我爹正准备明天进趟城呢!正好今天我跟着你去了,也省得他再跑一趟了。”

    见阮小妹爽快答应下来,李荣隆暗自松了口气,匆匆吃完阮小妹送来的两张荠菜饼和一碗稀粥,虽然依旧只吃了个半饱,却也觉得精神一振。

    见他吃完,阮小妹便收拾了碗筷匆匆地走了,进城不易,她还得回去仔细收拾一番。

    李荣隆却没有什么好收拾的,这两日在林子里穿梭,身上的衣服和布鞋着实有些脏了,可他也就这一身像样的衣物……

    就是桌上那些诗词花了他一些功夫,待他一一裁剪完毕,仔细折好,焕然一新的阮小妹已经背着个小背篓站在门外了。

    此时的阮小妹换上了一身浅绿色的襦裙,虽然已经不算簇新却十分清爽得体,乌黑的长发仔盘在脑后平添了一丝成熟感少了几分青涩味道,细长的柳眉显然仔细地描过配上那双乌黑的大眼睛愈发地动人了,精致的脸蛋上不知抹了什么在阳光下隐隐泛着光,一点朱唇也抹上了胭脂,端的成了殷桃小嘴……

    李荣隆只觉眼前一亮,心脏都不争气地狂跳起来。

    但他旋即便移开了目光,强压下了心中的躁动:李荣隆啊李荣隆,好色有度,好色有度……你可是有老婆的人!

    阮小妹显然注意到了他的异样,一双大眼睛弯成了月牙儿,却故作淡然,“裕哥哥,你收拾好了没有?去城里的路可不近,还要渡江,去得晚了天黑前可就敢不回来了。”

    李荣隆转身就走,“也没啥可收拾的……”

    见他两手空空就要出门,阮小妹连忙叫住了他,“裕哥哥,你进城干什么?怎地什么都没带啊?”

    李荣隆一拍胸膛,“放心,都在这里了!”

    阮小妹却有些迟疑,“裕哥哥,我知道你向来聪明、有主意,可是这时节日子不好过……”

    只是,不待她说完,李荣隆便一把拉起她的小手就走,“快走吧!进了城,裕哥哥保证让你吃顿好的……”

    阮小妹早已羞红了俏脸,哪里还听得清他说了什么,只是羞涩地垂着头仍他牵着小手往前走,连眼皮子都没敢抬一下。

    直到出了破旧的院门,李荣隆准备转身关门时才发现了她的异常,慌忙松开了她的小手,“小妹,你别误会……”

    在他心里,阮小妹的定位就是邻家小妹,所以,他并未多想便牵了阮小妹的手。

    可是,这是在大端王朝,一个封建保守的时代,像他这样冒冒然去牵人家姑娘的手……怎么看都有些失礼!

    听到他的声音,阮小妹这才轻抬螓首朝他往望来,却“噗嗤”一笑很自然地就移开了话题,“走吧,咱们南湾村可没坏人!再说了,就你这两扇破院门,如果真有人想使坏,它也顶不了事啊!”

    李荣隆心底一松,“那就不管它了,咱们走吧!去城里改善改善伙食……”

    阮小妹这次听清楚了,微微一怔,连忙摆手,“城里的吃食可不便宜,我们路上走快点,回来肯定能赶上晚饭!”

    李荣隆却淡然一笑,“放心,肯定不用咱们花钱。”

    “不花钱?”

    阮小妹又是一愣,美眸圆瞪,“裕哥哥,你要吃白食吗?”

    李荣隆一拍她后脑勺,“想什么呢?有人请客!”

    阮小妹恍然大悟,“你的同窗好友吗?”

    李荣隆却只微微一笑,不置可否,“把背篓给我!”

    阮小妹连忙摆手,“不行,哪有读书人背背篓的?让人看见了会笑的……”

    李荣隆却强硬地打断了她,“哪有男人两手空空却让女子负重相随的?”

    说完,他就扒下了阮小妹的小背篓背到了自己身后。

    小妹没再反驳,只是俏脸隐隐有些泛红。

    南湾村去义阳城的路并不是很远,直线距离也就二十来里路,不过中间横着一条壮阔的青衣江,必须要渡船才行。

    阮小妹划着小渔船载着他横渡青衣江,停靠在了北岸码头,上了岸就是直通义阳城的大道,一路紧赶慢赶,进了义阳城南门才申时三刻左右。

    抹了把汗,李荣隆目表明确,“小妹,知道去县学的路吗?”

    对于这义阳城,他是两眼一抹黑,能指望的也就阮小妹了,要不然就得慢慢找,少不得要走些冤枉路。

    阮小妹微微一愣,连忙点头,“县学就在文庙街,我以前去过两次。”

    李荣隆暗自松了口气,“前面带路,去文庙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