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舞锋令 » 第六章 苦口婆心

第六章 苦口婆心

    回到屋里的杨母看到杨秋霜坐在琴旁正在发愣,直到院门关闭的声音传来才让杨秋霜回过神来。

    这时杨母坐在了太师椅上端着茶碗喝着茶,瞥了一眼坐在那里摩挲着琴弦的杨秋霜不屑道:“在哪里装的楚楚可怜是在演给我看吗?”

    杨秋霜抬起头看着母亲神色有些不安低声道:“阳辰哥是好人,牧家对咱不薄母亲何必羞辱于他?”

    杨母冷哼一声将茶盏有些重的放到桌子上,瓷器相撞发出清脆的响声。杨秋霜闻声便缩了缩脖子。

    看到此景的杨母更是生气一巴掌拍在了桌上道:“我怎么就生出来你这么一个不中用的东西,那李管家出门前说过什么?以后入了李府便要看你自己的造化了,要去争,争你懂吗?方才我听你有胆量说我对那个田里刨食的穆阳辰不够好,还以为你有了自己的主意是在争。可我就放了个茶盏都能把你吓的一机灵,你说你是不是个不中用的东西。”

    杨秋霜被训的低下头去,不敢去看杨母愤怒的表情。

    杨母见状又重重拍了下桌子道:“把头给我抬起来!”

    杨秋霜抬起头一脸视死如归的表情看着杨母。

    杨母则显得有些恨铁不成钢怒道:“我给你说过多少次不要低头,这只能让人觉得你软弱可欺。那些给比自己强大的人装可怜无疑是在把自己送到别人口中,我知道你心里想的什么,可我苦心教导你这么久教你琴棋书画,教你人心算计不是让你在家织布相夫的,你太让我失望了你居然跟一个田里刨食的泥腿子眉来眼去,这么多年我对你的教导都教到狗身上了不成?就算是条狗这么多年他也该学会了见谁呲牙见谁摇尾了,你说你学到了什么?”

    杨秋霜眼眶湿润好似马上就忍不住落下泪来。

    杨母见状厉声道:“不许哭,你要是敢哭你就滚出去我没你这个女儿我也不是你娘。”

    杨秋霜把头抬高了些好让眼泪不要落下来。

    杨母接着道:“我给你说过外边是怎样的世道,如果你软弱别人会把你这软骨头都嚼碎吃下,身为女人想要在这世道活下来就必须学会顺应它。

    女人说到底还是得有个靠山,牧阳辰家算是村里过的不错的人家,但保不准哪天咱这个村就没了呢?大唐这么强大现在说没都没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说道此处杨母声音哽咽的接着道:“我所教给你的一切都是为了想让你在这乱世上能活下来,可你今天的表现让我怎么能够放心的下?与其说日后被强人所害到不如现在咱娘俩吃了砒霜一起走算了,黄泉之上还能结个伴一起去找你那早死的爹团聚。”

    杨秋霜跪下哭着道:“娘,我错了娘。”

    杨母眼眶湿润抚摸着杨秋霜的头道:“你没错是这世道错了,但这世道是错的你就不能做的对。娘这几十年来能活到现在哪天不是靠着人心算计?也就在这荒野山村才少了几分人心算计。

    娘何尝不想你嫁给本分人家安心耕织相夫教子,但这世道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山外边的火早晚是会烧进来的。

    在这乱世上能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别说进了李府逆了你的心意。就算万不得已时你的身子也可当做你活下来的筹码。”

    杨秋霜显然对母亲所说的话理解不了茫然的跪在地上流泪看着母亲。

    杨母扶起跪着的女儿道:“现在给你说什么你也许都体会不到,但娘教你的东西你可都要牢记在心,那些人心算计的伎俩待到你入了李府便用的上那时你便才会真正明白娘的良苦用心。”

    杨秋霜站起身来掏出手帕沾去母亲眼角的泪水又给自己擦了擦脸,转身从堂中的火炉上提起铁壶给杨母倒上。

    放回铁壶端起茶道:“女儿知道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女儿好,是女儿不懂事惹母亲生气了。”

    杨母接过茶抿了一口平复了一下心境放下道:“李家少爷是以前你们一起玩耍的那个李书文吧?”

    杨秋霜站在一旁漏出了一丝惊讶的神色看着杨母点了点头。

    杨母柔声道:“你和隔壁小子还有李家兄妹从前便一起玩耍,被我瞧见过几次只是没有过问而已你还当我什么都不知道?那李家少爷长的也算是一表人才只是不知道心性如何,你可说与我听。”

    杨秋霜此时心境已经平复下来,表情也变的跟母亲一样恬静淡然道:“李书文与阳辰哥是好友,我也是跟着阳辰哥才认识的。”

    杨母闻言挑了下秀眉露出疑惑的表情,不知这李家少爷怎的会与八竿子打不着的牧阳辰厮混在一起。

    杨秋霜接着道:“听李书文说一日在山上溪中与小妹下水抓鱼,遇上了山顶暴雨溪水猛涨。打柴下山的牧阳辰便舍身救下了二人,自此李书文说是两人便结拜成了异姓兄弟。”

    杨母此时绣眉微簇像是思量着什么,过了片刻道:“那李家小妹对牧阳辰如何?”

    杨秋霜漏出一丝羞赧道:“想必,想必是喜欢阳辰哥的,我们在一起玩过家家每次都是她嚷嚷着要当阳辰哥的老婆。”

    杨母显得有些好奇道:“那你呢?你当什么?”

    杨秋霜显得更是羞赧低声道:“我,我当时是李书文的娘子。”说道最后杨秋霜的声音变的细弱蚊蝇。

    杨母则漏出迷人的微笑道:“好一个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杨秋霜自小便受母亲教导自然知道此中含义脸颊不由的红了起来一直到耳根处还可看出一些绯红,本来五官精致的姑娘显得更加娇羞可爱。

    只是落在杨母眼中便是另一回事了,杨母端起茶道:“你刚才的表情就当我没看见,下次也别让我在看到。”说罢抿了一口茶放下茶盏再转眼看去杨秋霜的面容便恢复之前的恬静淡然。

    杨母这才赞许的微微点了下头接着道:“早些年我听说书先生讲了一个故事想来有趣今日我便讲于你听,话说之前有个青楼女子姓杜名字便记不得了,生的乃是倾国倾城之姿在当地颇有名气。豪伐士绅争相一睹芳容,身边追求者也是不计其数。

    可这些人要么就是当地土财主空有钱财少了俊朗之气,要么就是纨绔子弟仗着家业少了文雅之风,偶尔慕名前来拜会的远方游子又觉得他们华而不实像个绣花枕头。

    后来来了一个落榜的穷酸书生,此人受同行落榜的纨绔邀请一同来楼里喝酒一消落榜之愁,可这个穷酸书生偏偏生了个好皮囊长的英俊不凡。酒席之中他与那杜姓女子碰见两人便互生了好感。

    自此以后那痴情的杜姓女子就命身边的小丫鬟将自己攒下的银子悄悄给予此人,好让此人能过过来与自己相会。

    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个人的感情就热络了起来,后来那杜姓女子与穷酸书生便私定终身,杜姓女子将这么多年来攒下的钱都交给穷酸书生好让他替自己赎身。之后便乘船远渡回穷酸书生家结婚生子一辈子二人白头偕老。

    二人拿定主意但又怕青楼收了钱财不放人,最终与青楼谈妥先将二人安置在船上,穷酸书生自己拿着钱再去青楼换那杜姓女子的卖身契。

    可是自那穷酸书生早晨拿着钱财从船上离去便在没有回来,那杜姓女子在船上不吃不喝就是等,等到了中午人也不见回来,直至到了深夜青楼里跟随来的强人押着她回到青楼里他都没见到那个穷酸书生,听楼里的老鸨说自他们两个出了门就再也没见那个穷酸书生回来。

    那杜姓女子此时才知道自己被骗了,那人不但是骗走了这么多年来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钱财,还骗走了自己在这世间活下去的惟一的希望,打击之下女子便晕了过去,差人把她安顿在自己走之前的房间里准备第二天去找郎中。

    可就在第二天招来郎中推门给他医治时,这名杜姓女子便在头天夜里无人时割腕自缢了。”

    杨母又端起有些发凉的茶水抿了一口打量着杨秋霜的反应,杨秋霜则在一旁只是眉心微簇并没表现出太多反应。杨母暗自点了点头,还算有点城府不枉费这么多年的培养。

    杨母放下茶盏接着道:“我给你讲这么个听来的故事是想告诉你,我知道你心里喜欢牧阳辰,但人心在诱惑面前是经不起考验的。我想你会说万一牧阳辰是个例外呢?但你要知道在这个乱世上没有那个万一,只要你一步行差踏错迎来的就是万劫不复,我不会看着你去争那个万一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杨秋霜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杨母嘴角微翘道:“不过看来你对那个李书文也是有点男女之情的,现在这样不是挺好吗?以后若是那个牧阳辰真是摊上了天上掉馅饼的那场富贵,你们四人岂不是又能跟以前一样欢聚一场了?”

    杨秋霜心里莫名其妙生出一种酸酸的味道,但面上还是保持着恬静释然的表情。

    杨母起身道:“想必你也是饿了便去煮些粥吧,记得带上手衣切莫伤了手指。”

    杨秋霜依言出门去煮粥,杨母则走到堂中炉便拿下铁壶借着炭火暖手。想起从前的事总能让自己身体发寒,杨母所讲的故事是真的,或者说外人都以为是真的。

    其实那个拿着钱财的穷酸书生去了青楼只是依照约定是从后门进的,可这一进去便没能再出来,只是自那以后后院的那口井就被封了再不许用。而那个给穷酸书生送钱的丫鬟正是此时炉边烤火的杨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