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季汉鸿烈 » 第七十四章 江东猛虎,博陆宣成

第七十四章 江东猛虎,博陆宣成

    “孔明先生,柴桑即到,为共图大事,鲁肃有一事相求啊?”

    一支顺江而下的楼船上,突然传出了说话声,这艘楼船所载之人,正是当日在夏口见过刘备等人,和诸葛亮一同返回柴桑的鲁肃一行。

    “哦?”诸葛亮摇着扇子和鲁肃一同出了船舱,在甲板上闲聊,忽然听见鲁肃如此说话,诸葛亮有些好奇,便看向了欲言又止的鲁肃。

    “额,先生见到我家主公,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将广。”鲁肃一想到之前刘备所说的曹操近三十万大军齐聚荆州,便有些头疼,虽然自己来荆州前预估过曹操的兵力最多不过二十万,如果是二十万,自己和主公或许可以不顾江东世族的意见,强行与曹操开战,可这是三十万,自己又不敢确定自家主公到底是什么态度。

    诸葛亮闻言,便笑了笑道:“不须子敬叮咛,亮自有对答之语。”

    鲁肃见诸葛亮如此回答,自当是诸葛亮同意了自己的提议,不免在心中感叹,果真是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啊。

    “吾近承帝命,奉诏伐罪,於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降,今统大军八十万众,上将千员,与将军会猎於江夏,共伐刘备,战胜之日,许自领江东,嗣统不绝,永结盟好,将军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柴桑讨虏将军府中,孙权坐在主位,看着左右静听的文武,待侍卫将此书念完,脸上看不出表情道:“此乃曹操遣人送来的书信,诸位,且议一议吧。”

    如今已是孙权麾下的第一文臣的张昭思索一二道:“敢问主公,此信从何处送来?”

    “哦?怎么这书信从何处送来,很重要吗?”孙权不自觉的依旧学着自家哥哥的姿态,扫了一眼前来议事的众人。

    “禀主公,此事当然重要,若是此书信,从许都而来,那我等当整军备战,恃江自守便是,可若是从荆州而来···”

    张昭说道这里便停了下来,他自己也明白,若是自己将剩下的话说出来,怕是又要让孙权不快了,但是曹操如今仗顺而起,功以义立,冀以清一诸华,拓平荆郢,大定之机,六合归一,天下安定的机会就在眼前了,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整个天下便又是兵连祸结,百姓民不聊生,而且那家伙也希望主公可以放心肩上的担子吧。

    自孙策死后,张昭一步步见证着孙权从一开始,面对孙氏内部的动乱和山越叛乱的手足无措,到可以狠下心来,将叛乱的孙辅、孙暠、李术等人尽数杀害,将叛乱的山越部众,羸者送于各豪族为奴,身体康健者送到各处矿山开矿,身体强装者则是便为先锋,每逢战,便驱使这些山越部众充当炮灰。

    孙权在榻上将张昭看的一清二楚,也知道张昭在想什么,讲笑话,真以为自己不懂这老头的想法,不就是想让自己效仿昔日窦融归汉之举,让天下免于兵戈之苦吗。

    “唉。”孙权知道张昭的意思,可这是兄长一刀一枪打下来的,自己又怎么能向那刘琮小儿一般拱手让人。

    “报!”

    一侍卫进堂内通报道:“主公,鲁肃大人自江夏归来,现正在府门外候见。”

    “快请。”

    “是。”

    不多时,堂外便听见侍卫通传道:“有请鲁大人!”

    孙权说完,便将身体放松了下来,又随即起身带着众人准备出去迎接鲁肃,却见鲁肃在夜色下,一路小跑了进来。

    鲁肃刚一进廊下便见到刚带着人出堂内迎接到底孙权,便立即拱手行礼道:“参见主公!”

    又一一向孙权身后的诸多同僚行礼,鲁肃虽然面上不显,但是心中不免猜测,“这是出了何事?怎么这么多人聚在主公这里?”

    孙权等鲁肃行过礼后,便来到鲁肃身前,拉着鲁肃的手腕,又回了大堂内,一边走一边说道:“子敬来得正好,那曹孟德今日遣使送信至此,现正商议。”

    孙权又从左右手中取过曹操送来的书信,将其递给鲁肃道:“子敬,且先坐。”

    诸人都纷纷在案几前落坐,鲁肃将书信展开放在自己面前的案几上,快速的将书信的内容看完,便拱手向孙权问道:“主公尊意如何?”

    “未有定论。”孙权摆摆手,表示还未定下来,随后又指向左右文武道:“正与诸公商议。”

    鲁肃正准备将自己的谋划坦白给孙权,却被张昭打断道:“主公,曹操如今有大军八十万之众,假天子之命,征讨四方,如不顺从,昔日只能以大江天堑与之相据。”

    “今曹操既得荆州,大江之险已与我共有,其势不可敌也。”张昭说完,便拱手向孙权行大礼道:“以在下之愚见,不如纳降,方为万安之策呀!”

    孙权还未说话,堂下文臣便一同起身附和道:“主公,子布之言合乎天意,况且如今天下一十三州,曹操已得其九,天下归一在望,还请主公纳子布之言!”

    孙权闻言看了看鲁肃,又看了看堂下请自己纳谏的众人,叹了口气道:“此事事关重大,且让容我三思。”

    “请主公不必多疑,如降曹,则江东之百姓,江东六郡接可免遭兵革之祸,主公也可如昔日之窦融归汉,青史留名。”

    “是啊,主公。”

    张昭身后的众人也跟着继续劝说孙权,孙权依旧是学自家兄长的姿态,看着堂下劝说自己投降的众人,张昭自己可以理解,那是真的为自己好,可张昭身后的这般大臣,怕是早已准备投降曹操了吧。

    想到这里,孙权忽然打了个冷颤,便站起身来到:“不想江东秋夜,也如此令人战栗。”

    说完,便抬眼看了看张昭和之前跳的最欢的几个江东豪族出身的文臣,便快步离开了大堂。

    张昭见孙权准备离开,便准备上前继续劝说,顺便和孙权交交心,看能不能让孙权纳降,可身后的诸多同僚却是拥簇这张昭上前继续劝道:“主公,降曹便可自保啊!”

    见没拦住孙权,张昭身后的诸多文臣便各自散开继续讨论,“曹兵有八十万之众啊,这让江东如何应对?”

    “对啊,就是,怎么主公就这么不听劝呢?”

    孙权带着鲁肃自离开大堂,便一路去了偏室,孙权和鲁肃都坐下之后,孙权便询问鲁肃道:“卿意如何?”

    鲁肃闻言便组织了一下话语道:“方才众人所言,必将使主公贻误终生,众人皆可降曹,唯独主公绝不可降曹。”

    孙权一听,眼睛顿时一亮,鲁肃这下可说到自己心里去了,便急忙追问道:“为何子敬言众人皆可降曹,唯独我绝不可降曹?”

    “如我等降曹,仍可不失州郡之官位,若是主公降曹,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马不过一匹,随从不过数人,若再想南面称孤,岂不成泡影?”

    “方才众人之意各自为己,决不可听,主公宜早定大计!”

    “唉,众人所论,令我大失所望。”孙权无奈叹气,当时堂中众人无报私心者唯有张昭,鲁肃二人,这些话自己又不好和鲁肃说,便继续道:“子敬所说大计,正与我见相同,此乃天以子敬赐我也!”

    “只是曹操昔日得袁绍之众,如今又得荆襄之兵,军势威猛,恐难以抵挡。”

    鲁肃一听,便明白孙权的意思了,想打但是怕打不过,得拉盟友了便略带兴奋道:“肃至江夏,引诸葛瑾之弟诸葛亮来此,主公可以问他,便可知曹军虚实。”

    “哦?卧龙先生来了?”

    孙权一听诸葛瑾经常在自己面前吹嘘的弟弟,在荆州又流传卧龙美名的诸葛亮也来了,便顿时惊喜了起来。

    鲁肃点点头,表示确实如此,“此时正在驿馆歇息。”

    “今夜已迟,明日我聚文武大臣于帐下,先请先生见我江东英杰,再升堂议事!”

    “主公,臣告退。”鲁肃闻言点头表示明白,随即便也向孙权告辞。

    被放进坞堡中的霍昭等人,被带到了坞堡正中的庭院中,先前在女墙上问话的老者再次出现在了霍昭面前。

    霍昭又扭头看向周围,在火把的照耀下,最少也有快两百人穿着皮甲,腰间挎着环刀,虽然这些环刀的卖相也不怎么好,但是可以看出来,今天自己是逃不出了。

    “你先前在堡外说你姓霍?你是哪家的霍?”老者坐在中间向霍昭问话,“是谁家的儿郎?荆州我记得荆州也有一支姓霍的?”

    霍昭闻言反问道:“我在荆州数年,未曾听过荆州除了我,还有那家姓霍?”

    “哈,小儿怪会说大话。”老者笑看着霍昭继续问道:“既然不是荆州的霍氏,那又是哪一家的?”

    “老先生,我兄长乃是左将军刘皇叔帐下剽姚校尉也!这剽姚校尉你总该知道吧?”

    “我如何不知,可你这小儿,居然也敢当剽姚校尉?”

    “我先祖曾是,我为何不能是?”霍昭此时也不愿多言,便站起身来,走到老者面前看着老者说道:“霍昭,祖籍河东,我祖冠军景桓候也,昔日王莽篡汉,与我母家卫氏发干侯一脉,自长安迁家洛阳,吾父,北军步兵校尉霍安,凉州羌乱时,与壮节侯在汉阳殉国。”

    在霍昭说自己祖宗乃是冠军景桓时,那老者连同周围围过来的众人都纷纷表示不屑,又听见随卫氏发干侯一脉,和北军步兵校尉霍安的时候,这才安静了下来。

    “小子,我且问你,你说霍安那竖子是你阿耶,那你告诉我,你是他第几子?”

    “吾父止我一子,吾父殉国汉阳时,我母才生下我,后我母随吾父而去,我便养于我舅府中。”

    “这里每个人都姓霍,可都与你不同,小子可知为何?”老者捋着胡须问道。

    “不知,请长者解惑?”霍昭闻言便拱手向众人行礼。

    “你洛阳之霍氏,王莽之时,承嗣冠军景桓候也,同宗兄长,承嗣博陆宣成候,世祖光武皇帝重立大汉,你冠军景桓一脉随卫氏发干侯一脉迁往洛阳,我博陆宣成候一脉,则是留居茂陵。”

    老者说完,又像是记起什么来了继续问道:“你这一支,如今还有几人?算起来你父称我为叔,你当称我为叔祖。”

    “禀叔祖,目下仅存我一人。”

    “唉,你父当年随皇甫将军自函谷来三辅,曾去茂陵见我等,英姿雄发,我等还以为我霍氏复兴在望,不料噩耗即至,后又逢关中乱战,我便带着族人来山中建了这坞堡。”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

    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终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与周瑜一起帮助孙权稳定局势。孙权每出征,留张昭镇守,领幕府事,并对张昭敬称为“张公”。张昭容貌严正,敢于直言谏诤,与其他士大夫一起采周、汉制度,撰定朝仪,以规范朝廷活动,体现出儒学朝臣的风范。

    赤壁之战时,张昭持主降论,后孙权称帝时归功周瑜,张昭正欲赞颂功德,孙权直言,当年如从张公之计,今日恐已乞食,以致张昭惭愧难当。孙权代理车骑将军时,任命张昭为军师。孙权被封为吴王后,拜其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此后曾参与撰定朝仪。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他,先后用孙邵、顾雍。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还官位及所统领部属,改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晚年时一度不参与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今皆佚失。嘉禾五年(236年),张昭去世,年八十一,谥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