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季汉鸿烈 » 第七十六章 舌战群儒(下)

第七十六章 舌战群儒(下)

    一句鸿鹄之志岂燕雀能知,硬生生将张昭正要说出口的话又给堵了回去,张昭一脸微妙的笑着不说话。

    张昭算是看出来了,只要是人身攻击,这诸葛孔明就能给你顶回来,顺手把你气个半死,张昭又看向台下一众同僚,似乎像是在给他们说,我已经开怪了,但是怪好厉害,我扛不住,你们上!

    “哈哈哈哈,当年我在隆中躬耕时,每当遇到病重命危之人,总是叫他家人先喂之以稀粥,服用些平和之药物。待至脏腑调和,形体渐渐好转,再用肉食补之猛药攻之,则病根尽除!”

    诸葛亮说到这里摇着羽扇扫了一眼堂下又继续说道:“如若不然,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之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

    我主刘皇叔向日大胜汝南,寄寓刘表城下,兵不过万,将不过卫、关、张、赵、霍而已,此正处病危体弱之际,解南阳百姓倒悬之苦,我主便起兵北上南阳,南阳一郡,屡遭兵革,民少而粮亏,城池不固,如此之少的兵力,如此残破的南阳,军士未曾训练,粮草仅能维持数月。

    然而,博望之火,白河之水,使曹军大将夏侯惇、曹仁等辈,心惊胆裂,更别提我主刘皇叔麾下骁骑将军霍昭,仅凭四千轻骑,旬月之间,大小二十余战,连破曹军数万,更是烧毁曹军粮草不计其数,我看,管仲、乐毅用兵,未必过此。

    “至于当阳之败,数十万百姓携老扶幼相随,刘皇叔不忍心弃之,因此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乃大仁大义也!”

    诸葛亮说话间便起身将手中羽扇一挥,话音一落,羽扇也刚好向上扬起,诸葛亮的容貌,口中大大仁大义,手中的动作,直接强行将大堂静音了下来,“寡不敌众,胜败乃兵家常事。昔日高祖曾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功成!这难道不是韩信的谋略吗?

    如此看来,国家之大计,社稷之安危。必须要靠有主谋的人;而并非那些夸大其词,无理狡辩之徒。

    那些以虚荣自欺且欺人者;坐议立谈自以为无人可及者;而临危应变却百无一能者,此诚为天下耻笑耳!”

    诸葛亮一说完,堂下顿时一片哗然,为何哗然,还不是诸葛亮所说的“那些以虚荣自欺且欺人者;坐议立谈自以为无人可及者;而临危应变却百无一能者”惹出来的,若是放在平常来看,这些话根本不会引起这么大的讨论。

    可是别忘了,诸葛亮前面的那句“国家之大计,社稷之安危。必须要靠有主谋的人;而并非那些夸大其词,无理狡辩之徒。”

    将这两段合在一起,这不就正是在说自己这些人吗?

    “曹丞相统兵百万,对江夏虎视眈眈。”堂下终于有人忍不住了起身上前回怼道:“请问孔明先生对自己渺茫的前景,有何展望啊?”

    “哼。”诸葛亮看着出来当出头鸟的虞翻小声冷哼,而后出言反驳道:“曹操招降纳叛,收袁绍、刘表等乌合之众,虽有百万,不足惧也。”

    “哦?”虞翻等的就是这句话,便同样反驳道:“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仓皇逃窜,几乎无藏身之地,现只身过江,求救于我江东,竟然说不惧,嘿嘿,真是大言欺人也!”

    虞翻话刚一说完,便惹得堂中同僚哈哈大笑。

    诸葛亮听到这里,也不动怒,眯着眼睛,笑着再次站了起来道:“这不是虞翻,虞仲翔吗?你笑得太早了!

    试想刘皇叔以万余仁义之师,怎能抵挡百万残暴之众?然而我全军上下一致齐心抗敌,虽历遭惨败,仍浴血拼斗!

    而今江东兵精粮足,又有大江天堑,可有人劝说其主屈膝投降,不顾天下之耻笑!与此相比,刘豫州真不愧为不惧曹贼之人!”

    诸葛亮说话间一步步走到大堂中心,准顺间便将虞翻所言尽数推翻,并直言讽刺这些江东的一众投降派。

    诸葛亮说完,又走到已经入座的虞翻面前道:“当年仲翔在会稽太守王朗帐下,就曾劝主投降孙策,不想如今归顺孙氏之后,又要劝主降曹,看来是旧病复发也!”

    “孔明,欺人太甚了吧!”对面跪坐的一人也跳了出来想要制止诸葛亮的输出。

    诸葛亮说完,本准备回台上入座,却听到此言回头望去,其人正是步骘,便拱手一礼道:“是子山兄,失敬。”

    步骘也一同回礼,“难道先生想要效仿苏秦、张仪,鼓动如簧之舌来游说我江东吗?”

    “子山兄以为苏秦、张仪,仅仅是说客吗?”

    “哼。”步骘哼了一声,正要说话,便被诸葛亮抢白道:“却不知他二人是真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为秦国丞相。二人皆有匡扶国家之大勇大智,非比那欺弱怕强,苟安避祸之人。”

    说到这里,诸葛亮浑身气质猛的一变,一步一步的将步骘逼着往后退,“君等未见曹操一兵一卒,便闻风丧胆,畏惧请降,如此还敢嘲笑苏秦、张仪吗?”

    “请问孔明以曹操为何等人也?”就在步骘被逼到墙角时,薛综上前为步骘解围道。

    “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再问?”

    “公言差矣。汉祚至今,天数将终,今曹操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万众归心,刘玄德不识天时,以卵击石,安得不败?”

    “薛敬文!”自从江夏启程来江东,一直以笑容示人的诸葛亮,此刻却是一脸怒容,指着薛综骂道:“何出此无父无君之言!

    堂内众人顿时慌了起来,与鲁肃高坐于台上的张昭都忍不住要骂薛综了,汉祚至今,天数即终,这些话,大家私底下说一说就行了,怎么就突然拿出来了,今天你薛敬文不被这诸葛亮骂,我也得痛骂你一番。

    人生天地之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今曹操先祖为汉臣,食汉禄,子孙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不是汉贼,又是什么?”

    诸葛亮的声音再次响起:“此等国贼,本应天下共讨之,天下共诛之,而公等身为汉臣,却在此为曹贼张目,岂不是无父无君之人!”

    薛综正想要骂回去,却被诸葛亮一言给堵了回去,“此辈不足与语,请勿复言。”

    说罢,便将袖子一甩,便回台上入座,等人继续发问。

    “哈哈哈。”陆绩笑着站了出来道:“刘玄德自称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世人只知其为织席贩履之徒,何足与曹操抗衡哉!”

    诸葛亮一听有些好笑,便将双手往后一背,走到陆绩面前嗤笑几声,又回到台前道:“鲁大人,此公莫非是,当年袁术席间,盗橘子的陆郎、陆公纪?”

    又笑着走到陆绩面前笑道:“请安坐,听我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而今曹操乃专权横行,欺凌君主,不但蔑视天子,亦蔑视其先祖,不为汉室之乱臣,亦为谯郡曹氏之叛逆也!

    刘皇叔乃堂堂帝胄,当今天子按宗谱赐爵,并亲口称‘皇叔’何为无可稽考?且高祖出身亭长,而终得天下,织席贩履,又有何耻辱可言?公乃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哈哈哈,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不是正论,诸公不必与之计较。”出来说和的人一身红袍,又面带骄傲的问道:“请问孔明先生,治何经典?”

    “我从不做那种寻章摘句、引经据典的学问,那是迂腐书呆子们的事情,与兴邦立业毫无关系。自古以来的大贤们也未必治什么经典。商汤的丞相伊尹,当初不过是个耕地的奴隶。兴周的姜子牙曾做渭水垂钓之渔夫,至于留候张公与曲逆候陈公,皆有匡扶宇宙之才也没听说过他们之什么经典。

    可叹如今尔等却张口经典,闭口古训,整日忙碌与笔砚之间,我看这些人恐怕只会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

    “听公之言,口气甚大,未必真有实学,恐为天下儒者所笑耳!”

    诸葛亮一听是来质疑自己有无真才实学的便,便又再次站起来到台阶上,居高临下道:“既然说起儒者,可知道儒者有君子、小人之别吗?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公正,斥邪恶,既能恩泽于当世,又可流芳于后世。而小人之儒则不同,专攻笔墨文章,只会雕虫小;可谓青春作赋,皓首穷经,虽有千言而胸中实无一策。试看杨雄,才华横溢,修辞作赋名盖一时。然而奸臣王莽篡汉,他不顾廉耻,屈膝投靠,最后落得个跳楼自杀的下场!

    此等小人之儒,就是日赋万言,又有什么可取之处呢?”

    诸葛亮说完,又走到先前质疑自己有无真才实学的人面前,拱手道;“亮知德枢兄乃汝南大儒,也拜读过兄长《周易摘抄》之大作。但愿兄长能做君子大儒,忠君爱国。切莫效仿杨雄等小人之儒,留下这千秋万代的骂名啊!”

    “孔明,怎可如此?”

    堂中众人也纷纷指责诸葛亮,诸葛亮如此言语,便将自己等人暗讽为小人之儒,实为可恨。

    堂中正纷纷扰扰之际,堂外突然传来一声大喝道:“汝等舌战可以休矣!”

    声音之大,甚至一度让诸葛亮以为张飞偷偷跟着自己来了江东,回头一看,乃是一员老将正站在大堂的门口处。

    “孔明先生乃当世之奇才,汝等以唇舌围攻,大非敬客之礼,眼下大敌当前,君等不思退兵之策,却像小儿斗嘴,成何体统?”

    此人一说完,便向诸葛亮拱手一礼唤道:“先生。”

    诸葛亮也是回礼道:“黄老将军。”

    “先生,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同此辈辩论有何益处?不如将先生高见说于我家主公,孙刘两家联手共同抗曹,方为正经大事!”

    “老将军说得极是,方才诸公群起逼问,不容不答耳。”

    “哈哈哈。”黄盖笑道:“还请先生随我去见我家主公。”

    “好。”

    陆绩:(188年—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六岁时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谓欲以遗母。好直言,出为郁林太守。

    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孙权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虽在军中,不废著作,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太玄经注》。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三国时期吴国学者,日南太守虞歆的儿子。

    虞翻勤奋好学,早年担任会稽太守王朗的功曹,后投奔孙策,成为东吴重要谋臣。后来得罪孙权,被流放交州,最终死于岭南。他既可日行三百,又善使长矛,还研究经学,精通《易经》,兼通医术,可谓文武全才。孙权曾称赞其可与东方朔为比。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

    早年避难,进入江东,担任讨虏将军(孙权)主记。历任海盐县长、车骑东曹掾、徐州治中、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将军,册封广信侯,迁右将军、左护军,册封临湘县侯。孙权称帝后,拜骠骑将军、冀州牧、都督西陵诸军事。性情宽弘,驻守西陵二十年,深得人心。赤乌九年(246年),担任丞相。

    薛综(?—243年),字敬文,沛郡竹邑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儒、名臣。

    少时避乱交州,师从南安太守刘熙。跟随士燮归附孙权,出任五官中郎将,出任合浦交阯二郡太守。从征九真郡,授谒者仆射、半州长史、贼曹尚书、尚书仆射、选曹尚书、太子少傅,兼任选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