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季汉鸿烈 » 第八十二章 凉州护羌,兄弟相见

第八十二章 凉州护羌,兄弟相见

    “兄长,那便是孝宣皇帝的陵邑了。”

    霍仁指着对面塬上拿高达十五丈的土山向赶了一天路,刚歇下来的霍昭等人介绍了起来。

    “孝宣皇帝也是咱大汉历代天子唯二葬在长安的了,孝文皇帝葬在了咱们脚下的白鹿塬上,孝宣皇帝则是葬在对面的鸿固塬上。”

    大汉自太祖高皇帝至孝平皇帝,历十一代,咸阳塬上分别葬下了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孝惠皇帝,孝景皇帝,孝武皇帝,孝昭皇帝,孝元皇帝,孝成皇帝,孝哀皇帝,还有孝平皇帝。

    “这是孝宣皇帝的陵邑?这么高?”唐显顺着霍仁所指的方向看去,便看见了对面那约有十五丈高的巨大陵邑。

    “这算什么,渭水北岸咸阳塬上的茂陵,那才叫一个大,就只是封土就高达三十丈,方圆十里都围着墙垣,步行绕一圈得一个时辰。”

    霍昭吃下自己手上的最后一块饼,看着远处的杜陵道:“孝宣皇帝的这个确实算是小的了,我听舅舅说,孝武皇帝的茂园园墙垣之内,建有寝殿和便殿,配备在茂陵作守护和服务的官吏、杂役和宫女等有五千多人。

    所以啊,孝宣皇帝的陵邑真的不算大,但是相比自光武皇帝之后葬在洛阳的历代天子来说,依旧算的上大了。”

    “兄长,那霸陵呢?霸陵有多大?”唐显又顺着霍仁的视线看向了正北方,“咦,怎么看不见封土啊?”

    “当然看不见封土了。”

    霍昭道:“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故而霸陵未起封土,而是简单用石围界铺砌了一下陵园设施,所以你现在看霸陵,看不见任何封土。”

    “我现在就想知道一件事,孝武皇帝的茂陵,到底有多少葬品。”

    “孝武皇帝死于五柞宫,出殡发丧于—未央宫前殿。遗体安放在玉床之上,口含蝉玉,身穿金缕玉匣,上刻着蛟龙、鸾凤、龟麟等吉物之象,落葬的时候,传说地宫都已经放满了,地宫外还有许多葬品放不进去。”

    “这个我知道,就是大家一直说的蛟龙玉匣。”

    “是啊,所以在孝武皇帝下葬三年后便被盗了一次,孝宣皇帝元康二年的时候又被盗了一次,建武二年,赤眉军退走长安,西行途中盗掘茂陵,初平元年,董卓又遣吕布盗掘了茂陵。”

    “那咱们是直接去茂陵还是先进长安。”

    “今晚争取进了长安城,实在不行就在杜陵县歇息。”霍昭看了看天色,又目测了一下长安的距离,又在后面加上了实在不行就歇息在杜陵。

    从白鹿原出发,霍昭一行人去长安城,还有近六十余里,若是有马,自然能在入夜前抵达长安,但是问题就在这,霍昭一行三百人,有甲有刀,就是没有马匹,依照现实情况来看,敢今晚能进杜陵县就不错了。

    “霍仁,你说杜陵有没有武库?”霍昭现在是极度的想将自己这一行人装备起来,若是放在太平时节,霍昭都不会着急,但是关中这片沃土,先后被羌乱,民变,乱军所占据,早就不复昔日安定的景象了。

    不说别的,就在霍昭他们上白鹿塬的时候,就杀了一队羌胡骑卒。

    怎么说呢,这队羌胡骑卒的战斗力基本上跟各郡的郡国兵没区别,唯一有区别的就是,郡国兵比羌胡骑卒更有纪律些,郡国兵至少看见霍昭一刀劈到一匹战马,不会溃散,这队羌胡骑卒看见这一幕就直接溃散了。

    实在是搞不懂,那群从中原血战出来的精锐士卒是怎么打的?

    一行三百多人趁着太阳还未落山,便沿着路开始向浐河靠近,霍昭心不在焉的看着四周的地势,脑海中想着凉州羌乱。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中平元年,先零羌举事叛乱,受护羌校尉募集来平叛的羌人和小月氏组成的湟中义从也加入了叛乱,湟中义从出身的北宫伯玉和李文候为将军。

    也就是说当时的护羌校尉是一定程度上知道羌人要叛又或者说他清楚羌人会叛这件事,护羌校尉职责有三,一是政治抚绥,巡行理事,二是警备边境,保护交通,三是兼理屯田。

    政治抚绥,巡行理事是招募塞外未归服的羌人部落,按时巡视羌人部落,处理他们内部或与郡县吏民的纠纷,这一点上只要去做,基本上是不会激起羌人叛乱的。

    看来问题就在第二点警备边境,保护交通上了,这个职责一是阻止各个部落解仇交质,联合反叛。一有风吹草动,就可以警备,防止塞内外羌人勾结寇乱,二则是保证凉州边郡东西往来的商队安全。

    也就是说问题是出在两方关系激化,而护羌校尉愈发倚重军事征剿屠杀叛乱的羌人,而当时的护羌校尉自信可以继续依靠军事征剿这些叛乱的羌人的。

    而他倚重的军事实质上有三个,一个是两千人的屯田兵,一个是边郡兵,最后一个就是杀了他的湟中义从胡,也就是小月氏。

    两千人的屯田兵全是驰刑徒,基本上战斗力没有,再加上距离孝和皇帝罢屯兵八十多年的时间,早就没有相应的战斗力了,边郡兵则是郡县系统的边郡骑卒,护羌校尉不召集这些边郡骑卒而是调集湟中义从,唯有一种可能了。

    当地边郡已经没有可以征募的边郡骑卒,换种说法就是当地已经羌化了,致使当地的郡县名存实亡,这也就可以解释建和二年白马羌叛,延熹二年烧当羌等八部叛,延熹四年零吾与先零羌及上郡沉氐﹑牢姐诸种叛,延熹五年沉氐诸种再叛,永康元年东羌、当煎羌再叛。

    永康元年距离中平元年不到十五年的时间,羌人又积蓄起了力量再次反叛,这次还知道拉上湟中义从胡和湟中义从一起反叛。

    接下来便是攻克金城郡郡治允吾,凉州刺史左昌贪腐军资,救军不济,金城太守陈懿被杀,新安县令边章、凉州从事韩遂加入叛军,也就代表叛军已经开始接纳凉州的汉人豪族,接下来就是凉州的郡国兵被大汉压着打了数百年的羌人打的惨败,继而自凉州刺史以下的凉州刺史部官吏都无法独自应对叛乱了。

    中平二年,朝廷征调皇甫嵩以及北军进入关中,防御三辅,中平二年八月,司空张温被任为车骑将军以代皇甫嵩,与韩遂、边章等叛军在美阳对峙,十一月,击溃叛军,韩遂、边章退入金城郡,此战得胜后,张温兵分两路追击叛军:周慎率军三万攻榆中,董卓率军三万追击湟中义从胡,皆败。

    中平三年冬,边章死,北宫伯玉、李文候死于内讧,中平四年,凉州刺史耿鄙死于兵变,耿鄙下属军司马马腾率本部投韩遂,共推王国为帅,叛军一齐劫掠长安周边地区。凉州落入叛军和当地凉州汉人豪强手中。

    耿鄙该死!

    中平五年,叛军再次进军关中三辅,皇甫嵩起复为左将军,领军两万三河卒,令留守关中当地董卓带兵协助,合兵四万与王国等人在陈仓对峙,中平六年春,大破王国所部叛军。

    陈仓败后,王国被韩遂、马腾废黜,以原信都令阎忠为主帅,阎忠去世后,叛军三分,一者是从叛军攻占令居开始就一直活跃的韩遂,其二则是耿鄙兵变之后,投降的马腾,还有就是自称河首平汉王的宋建。

    这就是整个凉州羌乱的全过程了,凉州叛乱持续了五年,耗费军资无数,依旧没能平定凉州,霍昭在脑海里过了一整遍凉州羌乱,只能说该死不止羌人还有左昌、韩遂、边章这些凉州本地汉人豪族。

    “兄长,该过河了!”

    霍昭回过神来,这才发觉自己这一行人已经下了白鹿塬,到了浐河的岸边了,霍昭看着眼前的浐河,又看向北方道:“不急着过河,顺着这条河往北走,等看见杜陵邑了再过河。”

    “喏。”

    一众族人闻言便跟着霍昭继续顺着浐河往长安方向去。

    --------------------------------------

    “兄长,请。”诸葛亮为突然来访的诸葛瑾奉上茶水,诸葛瑾将茶水一饮而尽道:“二弟,可知伯夷、叔齐乎?”

    诸葛亮闻言便知自家大哥的来意,“此二人乃古之圣贤也。”

    “伯夷、叔齐一生不曾分离,后来虽饿死在首阳山,兄弟二人仍在一处。可我们一母同胞,却各事其主,不能朝夕相聚,想起古人,岂不由愧?”

    诸葛亮捧着茶水,笑眯眯的听完自家大哥的话道:“兄所言者情也,弟所守着义也,伯夷、叔齐身为商臣,不食周粟,你我兄弟皆为汉臣,刘皇叔乃汉室苗裔。”

    诸葛亮越说越起劲,起身顺手放下茶盏,坐在诸葛瑾一旁,拉着衣袖道:“兄不若离了江东,而与弟同事刘皇叔,则上不愧为汉臣,下得骨肉相聚,岂非情义两全之策?”

    “你呀。”诸葛瑾闻言苦笑道:“看来我就不该接了大都督的令前来劝你啊。”

    “哦?原来兄长是接了大都督的令来劝弟的,我还以为兄长是要与弟同事刘皇叔呢。”

    “你我兄弟皆为汉臣,可吴候待我如亲,我岂能弃了吴候,去事刘皇叔呢,若是我这样便去投了刘皇叔,为兄自己也会看不起自己的。”

    “哈哈哈,看来兄长明白弟的意思了,那兄长打算如何?”

    “还能有何打算,且吃你一顿,在去回禀大都督,我虽受了大都督令前来劝你,可你也是我的弟弟啊。”

    “先前弟因两军公事,不能擅离驿馆,故而无法去兄长府上拜见兄长。”

    “无妨,无妨,待你闲时,来我府上便是,恪儿可是十分喜爱你送来的礼物,皆是可不要说为兄没有提前与你说。”

    “哈哈哈,恪儿喜欢便好,三弟还说当送恪儿书简,我看啊,要是那书简送来,恪儿便是要埋怨我这做叔父的了。”

    边章(?~186年),凉州金城人,汉末凉州军阀之一,本名边允,因造反被汉朝通缉,遂改名为边章,官至新安令,早年与同郡韩遂俱著名西州,朝廷封为为督军从事,中平元年,凉州宋建、北宫玉、李文侯等反,推举边章、韩遂为首领,杀刺史郡守陈懿起兵反叛,拥兵十多万,先后连败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中平三年,韩遂发动兵变,边章与北宫玉、李文侯等叛军首领都被杀死。

    宋建(?~214年),凉州敦煌(今甘肃敦煌市)人。东汉末年凉州割据势力,中平元年(184年),割据自立,建元置百官,自号河首平汉王,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遣夏侯渊讨伐,屠枹罕。

    北宫伯玉(?~187年),复姓北宫,字伯玉,凉州金城(今甘肃兰州市)人。东汉末年羌胡首领,凉州割据军阀之一,中平元年(184年),响应太平道首领张角的黄巾起义,联合西凉土豪宋杨等人发动叛乱,胁迫韩遂、边章等人入伙,推举边章为主。打败车骑将军皇甫嵩及西中郎将董卓征讨,拥有十万之众,中平四年(187年),韩遂发动兵变,将其杀死。

    李文候(?~187年),西平临羌(今青海湟中县)人。东汉末年凉州军阀之一,义从胡首领之一。公元184年(中平元年),十一月,湟中义从胡反叛,立李文侯为将军。中平二年)三月,李文侯等率领数万骑兵打着诛杀宦官的旗号入寇三辅,侵逼园陵。汉灵帝遣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及中郎将董卓征讨,都不克,而叛军实力进一步扩大,拥有十万之众。

    护羌校尉,汉官职。两汉护羌校尉府经历五次迁徙,先后迁至狄道、安夷、临羌、张掖、令居等五座县城。经考证,狄道即今甘肃临洮县城,安夷即今青海平安县城,临羌即今青海湟中县多巴村破塌古城,张掖即今武威市凉州区团庄营古城,令居即今甘肃永登县中堡镇。主西羌,持节监领护西羌,始设时有临时差遣的性质,后演变为河西地区的正式官制,“转湟中屯田,置两河间。”职如西域都护、护乌桓校尉“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

    护羌校尉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镇压羌人部落叛乱,隔绝西羌与匈奴的交通,但在历任护羌校尉的主持下,沿河两岸,广置屯田,修治沟渠,种植五谷,发展畜牧,对西北地区的开发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