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变形金仙 » 第25章 一般人可学不来

第25章 一般人可学不来

    “陛下可喊我‘葫芦娃’。”吴七夕正色作答,丝毫没有笑场。

    他心说:牌面上,“同花顺”大过“葫芦娃”,未逾规制,并不僭越,没毛病!

    “葫芦,福禄,还有一个娃,有点儿意思。”平顺帝赞许道。

    “哈哈哈哈……”屋内一团和气。

    吴七夕悉心指点平顺帝,重新写了几个字,分享运笔藏锋要诀,“同花顺”再次书写,果然大有进步。

    “敢问恩师,这书体可有名字?”

    “有倒是有……”

    可是我不想告诉你,更不希望你学,因为不吉利,创此书体的皇帝,后来被俘,行“牵羊礼”、铁板跳舞、囚禁枯井,亡国割地、奉妻献女,受尽屈辱。

    吴七夕转念一想,燕朝当下,不也正如此?平康帝北狩十五年,年年岁币岁布献灵女,比徽钦二帝好不到哪去。

    “瘦金体。”

    吴七夕黯然而答,又语重心长地说:“陛下,狼毫写书体,更要写天下,年年岁币岁布献灵女,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平顺帝笑容消散,眼光暗淡下去,默默摇头,瘫坐无语。

    他若是知道答案,又何必深夜来照花楼写字解闷?

    “叶公子,瞧你说的,坏了陛下好兴致。”霁月责备道,又对平顺帝说:

    “陛下,不必忧愁,国事有摄政王。王爷忠君爱国,与陛下同仇敌忾,漠北宵小,翻不起大风浪。”

    说罢,她白了吴七夕一眼。

    “老师教育的是,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平顺帝站起身来,深吸一口气,“深夜到访,不虚此行。我用这个,换老师两幅字。”

    平顺帝说着,从腰间解下一只金质腰牌,指了指条案上的长纸,又点了点腰牌。

    “陛下太客气啦。”吴七夕将长纸折卷,恭敬递上,顺手接过腰牌。

    “执此腰牌,你可自由出入皇宫。”

    “谢陛下。”

    “你二人继续切磋,朕乏了,回宫去了。”

    “陛下慢走。”霁月恭送圣驾。

    吴七夕掂量金腰牌,一脸傻笑。二百两银子没白花,一下就搭上皇帝这条线了,与何太师等歹人抗衡,总算有一张底牌。

    平顺帝面色怆然,头也不回地离去,霁月微微万福,送出门外。

    “叶公子好伎俩,攀龙附凤的本事,一般人可学不来。”

    返回屋内,花魁笑盈盈道,俏脸贴近吴七夕,似有挑逗之意,“要不,公子就睡我这?”

    “好啊,还真困了。”吴七夕懂装不懂,心说,让你假客气,我便真实诚。

    与霁月打交道,不过个把时辰,吴七夕隐隐地觉得,这花魁绝不简单。他暂时无法断定这种感觉,是源自前世的第六感,还是穿越后的灵核威能。

    总之,眼下是,铁拐李把眼挤——你糊弄我,我糊弄你。

    “哼,登徒子。”霁月撅嘴,不再搭理他,转身回了卧房。

    房门都不关,真当我正人君子?好吧,你猜对了。吴七夕揣好腰牌,躺上茶榻,和衣而卧。

    不一会儿,轻微的鼾声响起,霁月收起手中银针,也安然睡去。

    日头升的老高,吴七夕才起来,也许是手里钱心里不慌,这一觉睡得格外香甜。不过,在青楼里睡得香,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厅房内收拾整洁,里屋的花魁不知所踪,昨夜的人和事,好似黄粱一梦。

    出了房门,老鸨、侍应、龟公,人人都用诧异的眼神看着他。霁月坐镇照花楼以来,还没有哪个男人留宿过她的闺房,黄公子也不例外。

    大厅角落,寻着酣睡的乔敦,在小胖子的抱怨和奚落声中,二人离开照花楼。

    “大张你留着,小面额和碎银咱俩分了,后天卯时三刻,还是来时的城门口,一起回武府。”吴七夕叮嘱着,把银票塞回乔敦怀里,将他踹向回家的路,二人分别。

    ……

    ……

    吴七夕独自一人,漫步街头。并未直接回家,而是按着原主记忆,辗转糕点铺、熟肉店和绸缎庄,买了点心、酱肉和布料,又斟了一坛好酒。

    走在路上,手中沉甸甸,脚下却轻快,让吴七夕稍感踏实的,不光是银子,还有那自由出入皇宫的腰牌。

    行至街角,转进骡马巷,约莫家门的位置,站着几个大妈,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老实巴交的,怎么就犯了事?”

    “全家都被抓走了,听说还罪责不轻。”

    “刑部大牢,进去容易,出来可救难喽。”

    “好人没好报哦……”

    邻里议论纷纷,吴七夕离着挺远,却听得真切,他心里一沉,加快脚步。

    记忆中的家门,门扇紧闭,门环穿锁,正中贴着一个大大的白叉,上写:刑部封,年月日。

    嗯?吴七夕左右看看,确认脑海记忆,没错,是家门。

    “这不小七子嘛,你怎么回来了?”一个中年妇女,打量着吴七夕惊问。

    “王婶?”吴七夕唤道,原主有记忆,此人正是邻居王婶。

    “是我,我家这是怎么回事?”吴七夕忙问。

    “真是小七子,可不得了啦,你叔你婶,还有你妹子,都被官府抓走了。”王婶满面焦急,双手拍着大腿说。

    啪的一声,酒坛摔在地上,酒散一地。吴七夕顿觉头晕目眩,深吸一口,稳下心神。他放下手中之物,搀着王婶来到一边,详细询问。

    “具体我也不清楚。昨晚刚掌灯,就听你家吵吵呼呼,等我出门来看,人都已经押上车走了。”

    吴七夕听罢,心里“啊呀”一声,真不该在长乐坊逛荡。自己还在潇洒打野,家里水晶却被人偷了,自责悔恨已然不及。

    “官差是哪个衙门的?”

    “哪个衙门,这咱咋知道?咱又不敢问。”

    “官服,官差穿的什么衣服?!”

    “有蓝的、棕的,还有白的,衣服上那些花,咱也认不得。”

    “蓝、棕、白?多谢多谢,这个孝敬您。”吴七夕说着,把布料塞到王婶手上,拎上点心和酱肉快步离开。

    棕色官服是刑部的,蓝色为都察院,白色,多半就是大理寺了。

    “嘶……”吴七夕倒吸一口冷气,原主养父一家,犯了什么事,竟要“三司会审”?

    十五年前,前皇平康帝蒙尘漠北,生父未归,母亲郁郁而终,吴七夕被父亲同袍,也是结义兄弟收养。

    养父水怀山,因在漠前序战役中负伤,奉命回京休养。天子蒙尘后,也受到牵连,堂堂千户校尉,最后只谋了个太仆寺养马的差事。

    养马,这等苦累不起眼的小差事,何故犯下“三司会审”的大罪?

    吴七夕难解其中关隘,只觉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己最近是水逆,还是犯了太岁?

    太岁……太师!吴七夕隐约抓住一丝线索。

    自己抽了何天骄的灵核,除了当晚歹人夜袭藏经阁,这两日风平浪静。

    从照花楼得来的消息,太师何稹老谋深算,阴鸷狠戾,绝非善茬。

    何家先祖曾追随太祖皇帝,平定九州,立下汗马功劳。到了何稹这一辈,已是“四世三公”,朝中势力广泛,根基颇深。

    何稹老贼,栽赃嫁祸养父一家,公报私仇,逼自己就范,交出灵核?

    吴七夕梳理思路,却有一点不明。

    灵核,即便自己能吐出来,何天骄也吃不回去,何必苦苦纠缠?

    化形之战,如签生死状,愿赌服输。打击报复,找后账,搞偷袭,你玩不起,你个老垃圾,你没有实力,你都不敢跟我正面对抗,你玩个屁……

    吴七夕口吐狂槽,心情平复下来,琢磨对策。草拟几套方案,各有凶险,再不行,就拿腰牌进宫,告御状,让“同花顺”出面主持公道。

    眼下最关键的,先要找到人。

    打定主意,拎上点心和酱肉,按着记忆,前往刑部大牢……

    ……

    “王爷,何太师授意刑部,联合都察院、大理寺,以渎职之名,将吴七夕养父一家抓了起来。”

    摄政王府邸书房,谛听司首座杜听风来报。

    自从吴七夕进入摄政王的视野,有关他的各种信息,谛听司查了个“底儿掉”,连齐国公私生女儿子,这种鲜为人知的秘辛,也被挖了出来。

    谛听司,探访民情,监察百官,上达天听,绝非浪得虚名。

    “果然是个老贼。”摄政王鼻哼一声,放下手中奏折,推到杜听风面前。

    “这是?”杜听风不解,双手接过,“水仙儿?这不吴七夕的妹子吗?”

    礼部报上来的奏折上,汇报增补灵女事宜,吴七夕养父,水怀山闺女的姓名,赫然在列。

    “要不,属下亲自出面,以谛听司的名义,从中稍作安排?”杜听风请示道。

    摄政王摆手,“你派人跟下去,不到危机时刻,不必出手。”

    “呃……”杜听风略有不解,转念明了,“难道王爷有意考验?”

    “嗯。”摄政王点点头,“他若能出头,日后对付的,是漠北的虎豹豺狼,区区一个太师,就拿来练练手吧。”

    “若爬不起来,你我帮他、救他,又有何用?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摄政王说着,又翻开一本奏折。条案上,左右两摞奏本,堆积如山。

    “属下明白。”

    “接触魁狼部的人,派出去了吗?”

    “已在路上,快马加鞭。”

    “何天骠那边,有什么动静?”

    “禀王爷,何天骠这几日,在棒槌山剿匪,已清剿数个山寨。”

    “剿匪?”摄政王抬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