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变形金仙 » 第70章 网红小太监

第70章 网红小太监

    “哈哈哈……痛快,痛快啊!”

    吴七夕的思索被副陪老者笑声打断,短短几息停顿,身穿“皮肤衣”的吴拳王,在识海中,已然率军打到漠北,攻占熏国汗皇的老巢,金帐内那些异域美女全部收入囊中。

    黄粱一梦,想桃子了。

    “坐。”副陪老者招呼道。

    吴七夕拭了拭嘴角的口水,恭敬向老者再施一礼,端正坐下。

    “年轻人当有这般豪情,当立鸿鹄之志。”老者赞许道,眼光也同时看向厉秋厉稳。

    “既然首座大人招募,你们几个年轻人,要互相帮扶,我们老了,大燕国的未来还得靠你们。”老者语重心长,三个年轻人眼神笃定。

    副陪老者站起身来,宽大的身躯,也难抵岁月沧桑,肩背微微佝偻,让吴七夕想起了《背影》。

    老者一起身,全桌人都站了起来,恭敬而立,静听训勉。

    “杜大人,这顿饭甚合老夫口味。”老者说着,指尖点了点桌面,众人躬身施礼。

    “走啦。”老者说道,侍从入内,护卫守门,一位老管家快步上前,搀扶老者离开。

    “恭送王爷。”杜听风高声道,众人齐声跟随,吴七夕一怔,重重地点了点头。

    “中举,你送三宝公公出门。”杜听风吩咐道,末了还不忘调侃吴七夕假扮太监的事。

    他冲着吴七夕点了点头,并不多说,但目光中难掩赏识与轻松。

    三宾那人抱拳领命,抬手作请,“公公,请吧。”

    见二人离去,杜听风收回目光,看向三陪之人,“庞大人以为如何?”

    “前途不可限量,杜大人慧眼如炬。只是苦了礼部,他妹子、婶婶还在落樱苑,日后难免心生嫌隙,可如何是好?”三陪礼部尚书庞璋,愁眉苦脸道。

    杜听风皱了皱眉,又扭头看向四陪,不等他发问,兵部尚书洪尚武道:“是匹千里马,有勇将之风,却心思活泛,难得。”

    杜听风点点头,“你俩呢?”

    厉秋厉稳兄弟俩,相视一眼,厉稳道:“不知他武艺如何?”

    厉稳所说“武艺”,并非单指拳脚功夫,于修行者而言,灵力加持下的“武艺”,以一当十,甚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此方天地,修行等级,三境六阶。

    化形境行伍之人,对应六阶,初成、小成、大成、巅峰、圆满、大圆满,分别称为:六品刚士、五品劲士、四品蛮士、三品莽士、二品勇士、一品猛士。

    十五年前,漠北之战,熏国以少胜多,七万人打败燕国四十万大军。

    熏军中,半数以上的四品蛮士,发挥巨大作用,对战燕军普通军士,如砍瓜切菜。

    厉秋厉稳兄弟俩,皆是五品劲士,化形境小成。行伍品阶对应修为品阶,但修为品阶未必对应行伍。

    二人虽在修为上,低吴七夕一阶,但就“武艺”而言,厉稳认为自己绝不输于“成仁”。在他看来,武府只是学校,谛听司才是试炼场。

    金螺寺之行,兄弟俩亲见吴七夕大放异彩,论口舌之功、勇气谋略,二人心挑大拇指,但年轻人的字典里,岂会有“服气”二字?

    厉稳一句“武艺如何”,不过是承认三宝公公的嘴皮子,寄希望于拳脚功夫上胜过吴七夕,毕竟兄弟二人,亦是人中龙凤。

    有朝一日,他们若见识到“吴拳王”的真功夫,不知会作何感想,那一幕对他们来说,会不会残酷了些。

    吴拳王不但称霸羽量级,手捧金腰带,还受邀为特种部队讲授格斗技巧。

    自幼习武的他,各门各派的功夫也多有涉猎。进入职业拳坛后,柔术、摔跤也是必学必练的硬功夫。

    杜听风听罢一笑,道:“此事过两天可见分晓。”

    “何以见得?”庞璋即刻发问,吴七夕的妹子、婶婶如同烫手的山芋,令他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履薄冰,比几个习武之人,还关心吴七夕的武艺。

    杜听风见状一笑,未调侃庞璋,直接给出答案,“后天,验灵之前,熏国‘漠北五小虎’,将与武府年轻后辈有场较量。到时候,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便是。”

    “可是,那小子会登台吗?”庞璋放心不下,追问道。

    “是金子,总会发光。”杜听风若有所思,又喃喃道:“若是轮不到他登台,熏国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庞璋不解,看向兵部尚书,寻求解读。

    洪尚武点点头,补充道:“既敢称‘五小虎’,自是非比寻常,若赢不过武府的少年俊杰,熏国日后拿什么与我朝争锋?大巫师不过聚灵境,总有老死的一天……”

    “喔……诚然如此。”庞璋恍然,又举手道:“我要现场观战。”

    “附议。”洪尚武附和道。

    “请大人也带上我们。”厉秋厉稳央求道。

    “好,那便一同见证。”杜听风爽快答应。

    ……

    谛听司,后花园。

    月光下,吴七夕与三宾那人,一后一前,快步而行。

    所走之路,与来路并不相同,没有馆舍房屋,而是穿行一片苗圃,蛙鸣残荷,月影成双。

    “敢问大人尊姓?”吴七夕紧走两步,攀谈发问。

    “三横一竖,玉没点。”

    “王大人,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有吗?你我从未谋面。”礼部主簿王中举笃定道,说话的重音却放在“从未谋面”的“面”字上。

    二人步频快疾,惊得岸边蛙声四起,扑通扑通地入水声,在静夜里显得格外嘈杂。

    王中举忽地脚下一顿,吴七夕跟其身后,也急忙停步,见他抬起手,朝空中打一响指。

    啪的一声,四下噤声。

    王中举拍拍手,满意地点点头,继续前行,步伐却轻盈许多,速度却慢下不少。

    原来是你!

    吴七夕心中恍然,想起自己昨日傍晚,私闯礼部,正是此人的隔空喊话,点名妹子替补灵女之事。

    “万谢王大人,您的恩情,学生没齿难忘,请受学生一拜。”吴七夕对其背影深施一礼。

    “走吧。”王中举摆摆手,招呼吴七夕跟上。

    什么是自己人?主动提醒,不求回报,就像这位王大人。

    吴七夕小跑跟上,再次走到王中举身边,倍感亲切。

    “王叔。”吴七夕改口道,王中举一愣,笑了笑并不介意。

    “您是不是还有个师姐?”

    “嗯?”王中举表情一滞,疑惑道:“此话怎讲?”

    “您这一招‘时间静止’,我见旁人也用过。”

    “哦?!”王中举霍然转身,表情惊讶,“你在哪里见过?什么时候?!”

    他急切追问,令吴七夕也深感意外。

    “就今早,金螺寺。”吴七夕对待恩人,毫不隐瞒,又补充道:“那位高人的徒弟是我朋友。”

    王中举一皱眉,表情难以置信,问:“你可知她名姓?”

    “白姑姑,白秋霜,一身白衣,背挎渔鼓。”

    吴七夕说罢,只见王中举趔趄一下,竟然站立不稳,他忙上前搀扶,关切地问:“王叔,您没事吧?”

    王中举手抚胸口,摆摆手,又问:“她们人在何处?!”

    “人……”吴七夕犯难,白姑姑神龙见首不见尾,他想起灵儿的唇语提醒,又道:“可能是回漠北边城,棒槌山,三义寨。”

    “棒槌山?三义寨?”王中举口中喃喃,一时间乱了方寸。

    王叔,您可别吓我,漠北边城咋了,吴七夕联想起唐甘蔗离开时的表情,三义寨指定出了什么事。

    “她还说了什么?”

    “没说什么,来去匆忙,并未留话。”

    “这个你拿着。”王中举取下腰牌,塞到吴七夕手上,“沿着此路,走到头,便可出门,我有要事与杜大人商量,你先回去,有安排,自会有人找你。”

    王中举叮嘱后,转身疾走,头也不回地离开。

    吴七夕拿着腰牌,站在月色下,蛙声再起,有些不知所措。

    边城出事了!三义寨出事了!种种迹象可推导出明确结论。

    王中举与白秋霜,关系非比寻常,非亲非故,不致于如此,难道……姐弟恋?抑或失散多年的旧情人?

    吴七夕给出大胆猜测,他没有时间和心情八卦,妹子一家还在砧板上,生死未卜,他揣好腰牌,快步离开。

    来至围墙门岗处,谛听司威严霸气显露无遗。门口三重岗哨,重兵把守,甲胄映皓月,剑戟泛寒光。

    一驾马车,待命等候,虽比不了文泰公主的华丽,但车身上,“独角谛听回首望”的剔漆图案,除了皇宫,无人敢拦。

    吴七夕高举腰牌,行至近前,说明缘由。

    守卫验明正身后,齐呼道:“三宝公公威武。”

    谛听司首座领兵五千,围压金螺寺,文泰公主身前红人,三宝公公舌战金螺法王,白天早已传得沸沸扬扬。

    网红小太监!

    吴七夕憨笑致意,朝四周拱手后,快步钻进马车。羞耻心带来一阵燥热,脱掉太监锦袍,找回男子雄风。

    铁蹄嗒嗒,马车驶出谛听司。验灵使来访,街面宵禁,仅特种“车辆”可通行,自然包括吴七夕这辆。

    车夫隔着门帘问:“公公,去往何处?”

    吴七夕叹了口气,道:“夫子庙,长乐坊。”

    “长……乐坊?”车夫担心自己听岔,确认道。

    一个没那话儿的太监,去烟花柳巷,岂不瞎子点灯白费蜡?

    “没错,打表,谢谢。”吴七夕提高嗓音回应。

    “打表?”车夫嘴里嘟囔,心说:估计是宫里的新名词,咱也不敢问。

    “驾!”随着一声鞭响,马车驶入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