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长安留长安 » 第一章:小镇消瘦少年

第一章:小镇消瘦少年

    惊蛰。

    驱虫是三月初的习俗,步履蹒跚的老人把石灰撒在石板上,他无儿无女,一切都要靠自己。

    老人来村里很久了,在小长乐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在了,村里的大人说他是长安城里比天还大的大人,惹了杀身之祸逃难到这儿来的,老人不喜欢与人交流,还时不时说些奇怪的话,索性大家就称他为怪老头。

    前些年还有个老寡妇想和老人共度余生,村里人都觉得他们挺般配的,媒婆都围在怪老头屋子前,想看看能不能撮合一对新人,但通通被怪老头一扫帚打跑了。

    用学堂先生的话就是“好心喂了驴肝肺。”

    要说全村谁能亲近这个怪老头,那就只有穿草鞋的小长乐了。

    小长乐家里的爹娘不让他去找怪老头,把他锁在屋里,上学才放他出来,他就总逃学去怪老头家里。

    老人还在弯腰撒石灰,小长乐还和以往一样逃学,翻墙跳进老人家里,一老一小面面相觑,对视无言。

    老人放下手里的活,拍拍手,自顾自坐在院子里的石台阶上,穿草鞋的小长乐也跑过来,和他坐并排。

    两人凑在一起,抬头看天上的大雁,老人撸起被石灰染了颜色的裤管:“今天要听什么故事?”

    小长乐这才来了兴致:“听李长安大侠闯荡江湖的。”

    老人呵呵笑道:“昨个不是讲过了么。”

    小长乐摇摇头:“没听够。”

    老人轻抚小长乐的头,又抬头去看大雁,嘴里还不忘呢喃着:“太平二十七年,上塘镇……”

    庆安王朝,太平二十七年,上塘镇。

    秋风萧瑟。

    镇上唯一一家铁匠铺的门口台阶上,坐着一个七八岁的少年,少年后脑勺上留着一撮小辫子,正仰头看着天上的大雁,大雁正在低飞,少年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要下雨了。

    “长安,快点进屋,要下雨了,把外面晾着的衣裳也顺便收进来。”说话的人身材魁梧,是这家铁匠铺的掌柜,也是镇上唯一的打铁匠,李连山。

    “哦”门外坐着的小少年站起身,拍了拍屁股,收起竹竿上挂着的衣裳,衣裳摞起来快有半个他这么高,李长安很瘦小和他爹李连山简直是云泥之别,但小长安不气馁,他说只要营养跟上了,迟早能比他还高出一大截。

    此时,铁匠李连山一只腿架在长木座椅上等着吃饭,刚收完衣服的李长安正在厨房生火给这个赔钱老爹做饭。

    竹炭烧出的烟很大,迷的他睁不开眼睛。

    瘦小的他还得站在墩子上才能勉强高出灶台半个头,一把大铁铲子他只用一只手就能握住,在他这个年纪已经算是天生神力了。

    这铁铲铁锅都是墩子上的瘦小少年自己拿精铁炼出来的,李连山抡不动锤子了,他就是镇上的下一任打铁匠。

    李长安虽然瘦小,但力气可不小,抡锤子砸铁的时候都能吵醒隔壁老李。

    上塘镇里只要不是外乡来的,都姓李。

    李长安做好青菜粥还从灶台下拿出一把酸菜,酸菜也是他腌的。

    端饭上桌,赔钱老爹狼吞虎咽就干完了一碗,又跑去厨房盛第二碗。

    少年也有少年愁,李长安吃不下饭,低头看着年久失修已经站不稳的桌腿,他想买张新桌子。

    在上塘镇里,木工和铁匠一样稀有,都只有一家,铁匠铺开在镇东头,木工店落在镇西头。

    李长安要买一张木桌子,他从不问李连山要钱,因为那钱不是他自己挣来的,花的不心安理得,就算是屋子里的物品更换也不找李连山要钱。

    长安找了份工作,帮学堂的先生打杂整理资料,一月的收入就有三贯铜钱,还可以免去学费做客旁听,何乐而不为。

    三贯铜钱已经足够买好几张桌子了,不过学堂先生发月俸的时间还没到。

    学堂先生有了铜板才能转头发给李长安,小长安日日夜夜就盼着,什么时候才能到月底。

    外面的雨下的潇潇,李长安很担心今天还能不能去学堂,万一学堂休学一天那他就要少拿几块铜板,他可不愿意,午饭后正是上学的时间,他在等学堂的钟响。

    李连山盛好青菜粥,看着面前的瘦小少年满面愁容轻笑道:“担心去不了学堂?”他的儿子,他最了解。

    “嗯”。李长安用力点头,可还是没甩掉满面的愁容。

    咚!

    清脆的钟响敲碎了小镇稀稀拉拉的雨,是从学堂传来的。

    李长安捧着饭碗起身,仰起头把碗里的青菜粥一饮而尽,还不忘抓一片酸菜放在嘴里,开门就要冲进雨中。

    李连山从后面叫住了他,给他递了把油纸伞,这是镇西边十三坊的油纸伞,价格不菲,不过不是他们买的。

    是前些年有个写文章写出镇的状元郎回镇上探亲时去了趟十三坊,买了很多小物件,出来就随手扔在大街上,镇上的人们猜测状元郎是想迎娶十三坊里的施夷光,大概是被拒绝了,这是李长安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据说那个女人是狐妖转世,男人看了会乱心神。

    这把油纸伞就是被扔出的物品之一,李连山费了好大劲才在人群里抢到的,状元郎不要的东西,总有人抢着要。

    李长安也二话不说接过油纸伞,撑开伞面大步在雨中奔跑,雨点还是飞溅在他的脸上,这油纸伞中看不中用,遮风挡雨的能力太差,只能让那些富家千金撑着遮阳。

    可这并不能阻止李长安继续奔跑,脚上穿着的布鞋已经被雨水浸湿,脑后的小辫子也在跑步的时候来回攒动。

    直到雨点不再打在油纸伞上发出嗒嗒的声响,天上的乌云散去,大雁又高飞起身,李长安抬头看去,眼前的正是学堂。

    学堂古朴典雅,是镇上的标志性建筑,原来这块地是种庄稼的,二十几年前可还没有这座学堂。

    村里的老人坐在大树底下乘凉的时候总会说些镇上多年前的事,李长安也很有兴趣,总会蹲在一个角落默默听老人们回忆过去。

    听老人们说,如今的学堂也是二十几年前有个大官来镇上视察的时候花钱建的,人们都夸这个大官仗义,给了镇上更多的人走出小镇见见大世面的机会。

    李长安收好油纸伞,捏在手里,走上前轻叩学堂木门,发出三声闷响。

    没一会儿,门就被推开,开门的是一个身穿青袍,面色儒雅随和的学堂先生。

    李长安面色庄重:“李先生好。”

    青袍先生微微颔首,脸上却不缺笑容,李长安是他最喜欢的学生,即使只是旁听,却比大部分父母掏钱送来学习的孩子认真刻苦。

    先生也姓李,认识他的人都叫他李夫子。

    李夫子伸手去捏李长安身上的布衣,已经被雨水淋湿了大半,又抬头看看门外空无一人的街道,没有一个学生的身影。

    李夫子牵起小长安的手,夫子的手很厚重很温暖,像个小火炉,一路把小长安牵进学堂。

    “先生的手很暖。”

    “我知道。”

    从书柜的角落里倒腾出一件灰色外衣披在小长安身上,是李先生自己的衣服,他害怕瘦弱的少年染上风寒。

    李长安也不矫情拒绝,他也害怕得病,因为治病要花好多钱,他还要买木桌呢。

    李夫子又交代了小长安几句,都是些上课要准备的学案和典籍。李长安点头表示明白。

    随后裹紧身上几乎要拖在地上的外衣快步走出学堂,外面虽然已经停雨,却还是能感觉到刺骨寒冷。

    小长安走到学堂后院最深处的资料库,木屋子总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打开那扇能发出吱吱响的木门。

    李长安长大了嘴巴,原本只有李长安一人常来的资料库里居然有个小女孩盘坐在被打乱的书堆里,手里还捧着一本《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