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楼传说 » 想杀只鸡

想杀只鸡

    夜,已深沉!

    南郡王城,静得可怕!

    巡城的军士,比往日多了许多!

    南郡王府,戒备森严。

    门前八个军士站岗,更有三队军士府外巡防。

    府内,灯火通明,三步一哨,五步一岗,更有军士来回巡防。

    南郡王爷的书房内,乐竟天望着南郡王爷与靖王爷,缓缓地说道:“乐氏先祖口口相传,红楼里有富可敌国的财宝,还有一本不死传说。”

    轻茗了一口茶,又道:“我从来不相信,人能长生;也不相信,不死传说会是一本秘籍。可婷儿死了,我不得不信,人真能长生。不然,人岂能在几十年的光阴内,能将武功练到如此极致?”

    南郡王爷点了点头,道:“是啊!在王府内来去自如,还神不知,鬼不觉地在本王身旁杀害王妃,而悄无声息。这岂是凡人能做到?”

    靖王爷脸色凝重,南郡王爷虽然是皇亲国戚出身,但他一身本事就算放在江湖,也能成一方霸主。他不敢想,如果此人要杀皇帝,是否也一样悄无声息呢?天泰帝岂不是任人宰割?

    “我们乐氏后人,自先祖乐乙起,就有个百年李家的组织在追杀。而所有遇难的乐氏后人,死法都一样。”

    “我隐入世外,休养生息,就是图有朝一日,能与百年李家一争长短。可我毕竟没有得到乐氏先祖的真传,无法再现乐氏先祖的辉煌。”

    “婷儿的死,不仅仅凸显了我的无能;更凸显了对手的强大。如果传说是真的,恐怕只有红楼的守护者能与之抗衡?”

    南郡王爷相信有红楼守护者,因为他见过清秋。但他不相信,清秋长生不老。因为,清秋是如此的落魄,如此的寂寂无闻,如此的朴实无华!

    “百年李家在哪?”

    靖王爷问道。

    “据我十几年的明查暗访,百年李家可能就是寒烟翠的人。”

    “寒烟翠?”

    南郡王爷仿佛想起了什么,疑惑地看向靖王爷。

    “是有点印象,好像在那见过!”

    靖王道。

    “纵观武林格局,碧云宫执掌武林,秋色山庄与连波寨唯命是从。三映山庄与我斜阳殿实为一体;天接水寨与黄叶堡看似武林门派,实为朝庭马首是瞻。芳草楼就不用说了,只剩下一个寒烟翠,无人得知了。”

    “如果寒烟翠真如《苏幕遮》所说,那秋色山庄与连波寨之上,就是寒烟翠了。”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短短三十一个字,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整个武林的格局。

    “对了,记得还是十年前吧,在皇城西,黄太师府旁的深巷里,有个不太显眼的阁楼,挂的就是寒烟翠的牌匾。”

    南郡王爷一拍脑袋,说道。

    “对,对,对。黄太师大寿那天,无意所撞见,没想到来头这么大!”

    靖王爷道。

    “恐怕黄太师知道这个寒烟翠吧!不然岂容他人鼾睡?”

    南郡王爷道。

    “虽然外面看,不怎么起眼,但能住在城西,就是非富即贵了!”

    靖王爷若有所思道。

    “怪不得江湖上只听寒烟翠名,不知寒烟翠地方,原来在江湖人不想触及的京城权贵之地。”

    乐竟天恍然大悟道。

    红楼里的不死传说,二位王爷不想触及,也不敢触及。虽然当今皇帝是俩位王爷一奶同胞的大哥,但在权力颠峰的人,怎么可能有亲情?哪怕是亲如夫妻、子女,也能舍弃,何况兄弟?不舍弃,只是利益没有达到舍弃的底线而已。虽然靖王有三万水师,二万武卒;南郡王有三万重骑,二万轻骑,五万武卒;可这二座城,是天泰帝师的屏障。尽管当初俩位王爷随还是太子的天泰帝南征北战,以身挡剑,同生不共死,可还是让俩位王爷远离朝堂。看似手握重兵,位高权重,可京师背后的几百公里的麒麟山脉,沿途长驻三十万天泰帝国的精锐之师。

    天泰帝,之所以号天泰;是因为他见过战场的尸横遍野,百姓的流离失所,战士的苦不堪言;时刻在提醒自己,天许国泰民安,不可妄言战争。尽管在籍的军士将近八十万,几次欲西征,还是忍住了。

    红楼里的不死传说,只是乐氏族人口口相传。一旦上报天泰帝,红楼里没有不死传说,抑或是只是一个传说话本,那可是欺君之罪,谁敢承担?

    位极人臣又如何?无非就是人前显贵;人后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而已。

    “京师重地,外臣非召,不得进京。”

    南郡王爷长叹口气道。

    靖王爷眼中满是浓浓的杀气,沉声道:“血洗秋色山庄与连波寨,还怕他背后的主子不出来?”

    当初,在塞外平定青阳之乱时,靖王善杀,孤军深入。五千骑兵,深入腹地,被五万青阳铁骑所围。身为主帅的的太子,为全局出发,不肯派兵。是南郡王爷苦苦相求,才肯拨五千骑射军。所有谋士都认为,这五千人,有去无回。谁都不愿做五千骑射军的主帅。太子更不肯放南郡王爷去做主帅。不得已之下,南郡王妃亲自带队,五千骑射军马蹄绑上耐磨的精棉,减少马蹄的声音。午夜时分到达战场,在四十分钟左右,射出二十五万支箭。

    突如其来的箭雨吓懵了五万青阳铁骑,溃不成军而散。

    这一战,奠定了南郡王爷善攻的名号。

    靖王的靖王城不许杀戮,是为了提醒靖王慎杀。

    别说是个秋色山庄与连波寨,那怕是整个武林,靖王也敢屠戮。

    整个大定帝国,还没有靖王不敢的事情。

    秋色山庄。

    麒麟山脉的分支,秋鸣山脚下。

    靖王的三千轻骑,围住了秋色山庄的必经之路。

    牌坊下。

    靖王座下曾经的先锋,如今的将军——程明。白面无须,却军纪严明,勇往直前,继承了靖王善杀的精髓。

    “秋色山庄上下听令:秋色山庄秋向南勾结青阳旧部,试图谋反。尔等一众,束手待缚,听候发落,否则,诛九族!”

    秋色山庄上下三百余口,如果诛九族,那将是三千多人。逃,也就这三百多人中,十之其二能存活。活,又能活多久?大定王朝,在籍军士,八十余万。岂是秋色山庄能比?任秋向南武艺如何超群,只能束手无缚。

    朝庭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叛国罪,却是诛九族的大罪。秋色山庄上下皆怒目而视,大有拼个鱼死网破之意。

    秋向南不敢。如果妄图逞一时之快,对抗朝庭大军,叛国罪就永无翻身之日,还会诛九族。

    看着严阵以待的靖王亲军,秋向南挥了挥手,全部退到了山上的秋色大殿。他要有时间示警,让这里发生一切,让外面的人知道。从而,有盘旋的余地。毕竟秋色山庄三百余口,岂能枉死?靖王也不能只手遮天。

    程明缓缓地挥军直上,就是让他们有通风报信地时间,逼出后面的人。

    杀戮不是终极目标。如果他们敢反抗,权当是练军,大开杀戒,诛九族。

    只要敢反抗,无论他们是不是通敌叛国,都会诛九族。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

    南郡王妃的枉死,将会陪上多少无辜的生命,恐怕这是百年李家也想不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