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斗帝传 » 第九章 人事变动

第九章 人事变动

    刘禅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货币,老刘搞的直百株很糟糕,不过历史上诸葛亮点石为金,将直百株和蜀锦锚定,赋予了信用。

    以官府发布命令,将直百株按照一定的固定比列兑换蜀锦,直百株自然有了价值,老百姓自然就不抱怨了。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了,诸葛亮绝对的三国第一人,可惜没人分担,若是糜竺在,诸葛亮也不至于这么劳累。

    董允和费祎,虽然两人都是荆州人,但是又区别,董家来益州很早,早在董允的父亲董和便迁入益州。

    费祎,江夏费家是刘璋完全掌控益州之后才派人将费家接入益州,费家和刘璋是亲戚,两人虽然都是穷鬼,不!高洁之士!

    但是益州集团对两人的态度还是有所区别,起码益州世家对董允的态度明显好于费祎,而费祎的才能却在董允之上。

    丞相府。

    “丞相,这是陛下让属下交给您的!”

    “嗯,坐!”

    董允有些奇怪,一般来说,送完东西就离开才是正常的程序,诸葛亮面无表情,按照刚才董允的交代使用了一番,确实不错。

    同时诸葛亮也看出了缺点,作为文件传达使用是非常合适的,但是这种纸张不足以作为存档文件。

    “陛下还在改进纸张?”

    “回禀丞相,陛下每日殚精竭虑,早上起来就开始读书,上午习武,下午则进行改进纸张,种稻谷,翻地等事宜!

    据小太监所,陛下晚上依然挑灯夜读,乃大汉中兴明主!唯一的缺点就是有些不拘小节!”

    “若是你父亲在,必然斥责你!”

    诸葛亮淡淡的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为人过于刚正,才能是有的,但是没有合适的明主未必能容纳下他。

    “以后好好伴随陛下,陛下身边的人才不多,你且多用心,好在陛下如你所言,乃明主!回去吧!”

    董允摸不着头脑,他没有想太多,诸葛亮从另外的一卷竹简,拿起来细细观看,这已经是他第三次阅读!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想起了先主托孤之时的话语,嘴里喃喃细语。

    “主公,您阅人无数,怕是也没有看准陛下的才能!”

    翌日。

    “陛下!”

    “好好去干,干一番事业,我很看好你,对了,小春子,将东西拿上来!”

    “诺!”

    刘禅拉着费祎的手,指了指盘中的物品,东西不多,让费祎自己打开。

    “陛下,这?”

    “房屋是给你的,你好好做事,不要为家里事情操心,金子不多,也是给你的,同样的道理!汝好好努力!”

    要让臣子效死力,仅仅靠大饼和自觉是不够的。

    “臣必然不负陛下期望!”

    诸葛亮调费祎为丞相府参军,丞相府第一次出现了参军,同时刘禅和诸葛亮商议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

    董允继续担任侍中兼虎贲中郎将,来敏调任执金吾,霍弋升为侍中,吴林为谒者,同时提拔王山为侍中侍郎。

    王山是益州本土人士,提拔是为了平衡政治势力,避免益州人士认为刘禅只提拔重用亲信。

    同时皇宫内开始设立新的部队,羽林骑!蜀汉基本与东汉的制度相同,至于在某些地方略微有出入。

    羽林骑的前身为建章营骑,大汉战神卫青,霍去病都出自建章营骑,不过蜀汉马匹稀少,羽林骑初设为300骑!

    人数少,因此羽林中郎将暂时就空着,调张嶷为羽林左监,关索,赵广为左右丞,由张嶷来负责操练,同时傅佥等人入羽林。

    除了羽林骑,宫内还有羽林卫,羽林卫目前主要是刘琰在管理,一切都是为了稳定,所以大多军队都是交给了刘备最信任的人。

    刘禅开始为以后做准备,他现在需要的是不仅仅重用蜀汉的将领二代,同时要释放信号,益州本土人士我也要重用。

    “罪臣拜见陛下!”

    “起来,你有何罪?父皇早就说过,黄家无罪,反而有功!”

    黄权之弟,黃保!这是刘禅要任命的,黄权,黃保兄弟都属于外来户,算不上益州本土人士。

    黄权出自江夏安陆黄家,和黄盖等人都属于同宗兄弟,诸葛亮因为自身原因,这事上似乎怕有人说他徇私!

    “你啊,我父亲,我,在你们眼中就是这么小气的人?还跑到巴西去了,不让执金吾给你传信你还不愿意来!”

    黃保满脸尴尬,来敏是黄权,黃保的舅舅,来敏的姐姐嫁给了黄权父亲,已故太尉黄琬。

    “臣有罪!”

    “也别有罪了,暂时在朕身边担任侍中!”

    “谢陛下隆恩!”

    刘禅数了数自己身边的侍中,还真不少,关兴便兼着侍中,费祎,董允,郭攸之,霍弋,加上黃保。

    黄家人丁兴盛,自二十四孝东汉名臣黄香之后,人才辈出,三公出过两位,汉末的时候,黄忠,黄承彦,黄祖,黄盖,黄琬等皆出自江夏黄氏。

    黄权兄弟虽然出自江夏黄氏,但是入蜀时间早,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益州本土派,这也是刘禅的表面功夫。

    侍中而已,如果有才能,可以委任,如果没有才能,以后给一个闲散官职便是了,刘禅也不能事事都指望诸葛亮。

    “陛下,操练开始了!”

    虎贲的操练,刘禅是要参加的,乱世,必要的骑射等本领还是需要操练的。

    “直刺!”

    各校尉,司马,军候在操练场地上进行操练,古代练兵,没有那么复杂,一是纪律!令行禁止!

    主要通过操练旗语或者鼓乐来训练队形,阵形等,没有现代通讯,士兵的前进,后退依靠的便是旗语,鼓乐。

    擂鼓,鸣金各有不同的意思,旗语主要是通过校尉,司马,军候以及小旗官等下发命令,你不能指望拼杀的小兵能一直注意旗语!

    “变阵!”

    张苞一声大吼,声如洪雷,刘禅都被吓了一跳,平时讲话都是正常语调了,到了军营,张苞就像是换了一个人。

    虎贲操练主要是诸葛乔,张苞!董允虽然挂了名,只起到监督的作用,这也是刘禅的意思,他要重用年轻将领。

    这些年轻将领需要历练,需要去征战,比较可惜,这些人的父辈死的早,使得他们过早的身居高位。

    起码在爵位上,他们的品级不低,这也导致诸葛亮在用他们的时候存在诸多的顾虑,万一用死了怎么办?

    “二十步!”

    刘禅对着士兵喊道,二十步,大约三十米的箭靶,古代一步为跨两下,第一下为跬,第二下方为步。

    刘禅举起弓,开始训练,百步穿杨的刘禅肯定是做不到的,别说百步,就是二十步就挺难,连续十箭!

    五箭在靶子上,两箭命中,但是脱靶了,其余三箭不中,古代箭靶,特别是军中箭靶,脱靶属于正常情况。

    除非刘禅用的候靶,一种高级的箭靶,采用动物皮制作而成,军中的箭靶,直接用甲胄套着。

    你要设在箭靶之上,就是射入甲胄!传说养由基能一箭穿七甲,百步穿杨说的便是他,百步外射中杨树上指定的一片叶子。

    “你来!”

    刘禅将弓箭抛给诸葛乔。诸葛乔也不含糊,直接拿起弓箭开射!十箭,全部没入箭靶之中。

    “不错,为何不能穿甲?”

    刘禅好奇的问道。

    “陛下,得换弓!”

    诸葛乔看了一眼刘禅说道,刘禅立马明白了,刘禅的臂力不够,用的是一石弓,汉朝的一石弓属于比较基本的,最高为十石弓,当年李广便是开十石弓。

    至于诸葛乔等人用的基本都是三石弓,刘禅让能拿了一把弩来,开始用弩射击,10中10,弩的命中率确实高。

    刘禅一边操练这些,一边在想一些问题,比如弓弩的优势,区别,很明显,各有优势,目前军队主流还是弓箭。

    但是弩箭的优点很明显,士兵不需要太多的操练便能使用,命中率高,缺点很明显,装箭速度慢,射击频率低!成本高!

    弓箭的优点也很突出,射击频率快,灵活,射程更远!需要强壮的士兵进行长时间的操练,准头相对低,成本低!

    君主同时要理解何为战阵,对于战阵,战争都需要有一个很直观的概念,而不是存在于概念之中。

    人事变动基本完成,起码对于刘禅来说基本完成了,剩下的事情,那是诸葛亮的事情,刘禅也不好过多的插手了。

    毕竟护军之中,有赵云,关兴代表着刘禅的势力,领军之中,吴懿,吴班都和刘禅是法理上的亲戚。

    费祎入丞相府,同样代表了刘禅,刘禅自己也完成了宫中力量的整合,如虎贲的掌控,羽林骑的初设。

    蜀汉官制基本和东汉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建安十三年,汉献帝重新确立了丞相制度,蜀汉也跟随了这一制度。

    丞相权利虽然大,但是宫内事务,丞相想插手也没那么容易,若是刘禅愿意放权到也无碍,不愿意,丞相也不行。

    刘禅日日尊敬吴太后,为的便是控制皇权,汉朝以孝制天下,宫内权柄,若太皇太后在,以太皇太后为尊,若皇太后在,以皇太后为尊。

    况且天子年幼,皇太后抓一抓宫内权柄也是正常,吴懿,吴班皆是重臣,吴懿掌管中领军。

    虎贲属于中领军麾下,但是刘禅要掌权,吴懿也只能放权!严格来说,护军系统在永安。

    毕竟一把手李严,中都护在永安,可惜刘禅对李严不感冒,诸葛亮想掌兵权,只能从护军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