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斗帝传 » 第十章 让人无法接受的皮蛋

第十章 让人无法接受的皮蛋

    刘禅每日倒也安稳,起码射箭,读书养性,宫内时不时出产一些小物件,并且让郭攸之兼任了少府丞。

    “陛下,这玩意,怕是很难推广!”

    郭攸之和蒲元都在,时间久了,刘禅发现郭攸之这家伙很会做东西,比董允他们脑子活多了。

    这或许就是术业有专攻,董允这样的人,让他看奏折,老带劲了,让他搞这些技巧之事,反而不在行。

    “为何?”

    “镰刀,虽然经过陛下改良,方便收割水稻,麦子,可是制作麻烦,而且最重要的是铁矿有限!”

    镰刀是刘禅给的名字,后世看到的镰刀属于较晚改良的,这时候民间用的是割刀,割刀的效率是不如镰刀的。

    况且刘禅设计的乃是后世经历过多少年演变出来的最优良选择,自然效果是最好的,至于更先进的那没办法弄,受制于工艺。

    “那行吧,先这样,水车的研究怎么样了?”

    “龙骨水车基本完成,现在在测试使用情况,按照陛下的意思,必须测试使用效果,如果用上三五个月就坏了,那可不行!”

    郭攸之这家伙很会拿捏刘禅的心思,刘禅便不说话了。

    “昭烈犁是否已经交由丞相推广?”

    “陛下,已经交给丞相府了!”

    昭烈犁,实际上就是曲辕犁,命名权必然要有,昭烈是刘备的谥号,能让老百姓记得刘家的好。

    “行,王少府,竹床之类的,少府和将作需要培养一些篾匠,你们也看到了,篾匠除了能做竹床,竹椅,还可以做竹篮等!

    东西各有不同,竹篮虽然不能打水,但是可以做收纳使用,如今正是盛夏,竹床多舒服啊!”

    “诺!”

    蒲元最近每日都往宫里跑,丞相府自然也是知道的,刘禅似乎和诸葛亮形成了默契,对于政务,刘禅只是知晓,并不插手。

    诸葛亮默许了刘禅的这些行为,毕竟对蜀汉百利而无一害,比如背篓,若是运用的好,不仅仅民用,在军队行军运输方面也是极为有用的。

    “蒲元,这扇子虽然是我提点你做的,但毕竟是你做出来的,以后便叫蒲扇了!”

    “陛下,这使不得!”

    蒲扇,起源于晋朝,因为使用的原料为蒲葵,因此命名为蒲扇,至于谁做的第一把,那就没法考究了。

    汉末的扇子,主要还是羽扇,如周瑜,诸葛亮都喜欢摇了那东西,用羽毛编制而成,像他们这种大人物,羽扇都是极为精美的。

    “蒲扇,一是让后世知道这玩意是你做的,二是因为此扇子取自蒲葵,此乃天意,非你莫属,就不必推辞了!”

    蒲元见无法推辞,只能答应,到时郭攸之好生羡慕,这位皇帝对下属极好,宫内都出名了,即便是宫女,刘禅都没有架子。

    “这个推广应该没问题,宫内就算了,宫内有扇子,不缺,但是百姓缺,蒲扇造假低,正好适合寻常百姓!”

    “陛下圣明!”

    “少拍马屁了,动不动就圣明!哪有那么多圣明,不过是分内之事!行了,交代你们的要努力去做!

    你们要学会思考,不要什么都需要我来启发你们,要有主动性,没做好也是好事,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多了,自然会成功!”

    刘禅知道他们的顾忌,古代就是这点不好,若是官府交代的事情,一旦失败那就是要问责的,以至于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们都以稳妥为主。

    又不是让你们造桥修路这种大活,那种自然是不能失败的,但是造一些小物件,失败了就失败了。

    “诺!”

    “陛下,丞相来了!”

    “快请!”

    诸葛亮进来的时候,正好看到郭攸之和蒲元出去,对此不意外,毕竟他们二人陪着陛下做一些有用的器械,也是好事。

    “陛下,臣主要是为昭烈犁而来,这是臣对于此物的方案!”

    “相父,我都说了,这些事情,相父拿主意就是了,朕还小,做点东西还行,这种事情,相父做就好了,我好好学习就好了!”

    刘禅拉着诸葛亮的手说道,对于里面的内容,刘禅是真的没兴趣看,毕竟有自知之明,这种事情,刘禅不擅长!

    “老臣还有一事,陛下欲设置女官,此事到也没什么,但是陛下欲将女官放在内宫之内,此理所当然!

    但是放在少府,此大大不妥,怕是会引起百官议论,还请陛下三思,如今内忧外患,陛下行事应当慎重!”

    诸葛亮孜孜教诲。

    “是我疏忽了,相父说的极是!”

    刘禅只是派人传达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居然有如此大的意见,是在是作为一个开发的现代人,对于古代的一些思维还是没转换过来。

    “如此,老臣便放心了!”

    “嗯,相父考虑极是,吾也以为自己经常有些思虑不周,董允虽然经常劝谏于我,但是毕竟年轻!

    相父,我的想法是能否调一个忠直之士来朕身边劝谏,此人需德高望重,否则以朕的性格,怕又会敷衍了事!”

    刘禅巴拉巴拉说一大堆,诸葛亮算是听明白了,要人,而且是德高望重的,诸葛亮搜了一圈,德高望重的不多。

    许慈?这不是直臣,陛下那性格,也不会喜欢许慈那套周礼的说法!陛下对于礼并不太尊重。

    “陛下有意何人?”

    “谏议大夫,五梁!永昌从事费诗!吾想招费诗为黄门侍郎!”

    刘禅说了两个名字,五梁乃本土大儒,费诗为本土官员,诸葛亮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也还是答应了。

    其实诸葛亮从未打压过益州本土势力,反而一直都在提拔益州本土势力,奈何益州人才能力强的确实少。

    如费诗,有一定的才能,但是缺乏政治远见,在刘备称帝这事上居然上书阻拦,因此被刘备贬到永昌当从事。

    至于五梁,刘禅第一次关注他是因为名字,五梁,五粮液!毕竟姓五是在少见,了解之后才发现这家伙居然是益州本土大儒。

    “德山德行高尚!公举虽然谈不上德高望重,但是也算是忠直之士,陛下有此心意,亮自然是支持的!”

    诸葛亮想了许久,既然是这两个又臭又硬的石头,到也合适!东汉末年的大儒,有能力的不在少数!

    如卢植,刘表,这些都是有能力的大儒,但是像许慈,五梁,能力只能算是一般,长于儒家礼学,经学。

    五梁比许慈更强的是,品德!毕竟五梁最被人称颂的便是他的品德,如果刘禅提许慈,估计诸葛亮未必会答应。

    “相父功高劳碌,且留宫内陪朕一同吃饭!”

    “谢陛下!”

    刘禅使人准备了饭菜,诸葛亮看着眼前的菜食,有些不确定,有几样他也未见过,刘禅笑了笑。

    “相父可食豚肉?”

    豚肉,即猪肉。

    “当然,益州缺乏耕牛,能吃的不过羊肉,鸡肉,狗肉,豚肉而已!”

    汉朝自高祖喜欢食狗肉,因此都有这个传统,羊肉,鸡肉也是富贵人家喜欢食用的,至于豚肉,一般的豪族吃的较多!

    刘禅了解了一下,原本以为豪族不吃豚肉,后来才知大错特错,豪族一样是吃猪肉,只是不是内脏。

    只有老百姓,逢年过节才有肉吃,生活就是这么苦,刘禅这次是特意宴请诸葛亮,为的就是改善饮食。

    “丞相肯定没有吃过豚肉内脏,我给丞相介绍几样!”

    刘禅指着碗中菜肴说道。

    “此物乃猪之肝,先用水浸泡一个时辰,换水三次,随后过热水煮熟,然后捞出,再清洗一遍,腥味可除!

    然后再进行烹饪调制,猪肝功效,清肝明目,长时间饮食,可防治夜盲之症,也能补充人需要的能量!”

    刘禅让小太监盛出两小碗,刘禅自顾自的吹了口气,然后尝了尝,还不错,谈不上美味,但是还算好吃。

    刘禅用的方法去腥都是耗费时间,但是不耗费钱的,放在现代,用点黄酒或者白酒加上醋,盐会简单很多。

    但是这些方法放在这是时代都不通用,盐,那可是金贵的物资,能这么浪费,白酒没有,黄酒也不便宜。

    诸葛亮眉头皱了皱,不过看到刘禅都已经吃了,于是也尝试了一下,果然没有腥味且味道还不错,混合着白菜的清香,算是不错的食物。

    “陛下说此物可防夜盲?”

    诸葛亮自然清楚夜盲对于军队的作用。

    “相父,需长期食用方能改善!相父,继续,这是肥肠煲,乃用猪肉肥肠洗净之后制作而成!

    所有的步骤,朕已经让人记录下来,也是耗费一些时间反复冲洗,过水,能去其腥味,而且应该会受到百姓喜欢!”

    对于肥肠怎么去腥,刘禅就不大幅说明了,刘禅一筷子下去,满脸的满足,这勉勉强强的达到了刘禅的及格线。

    诸葛亮也学着刘禅,一筷子夹了一块,细细咀嚼,有些腻味,但是配合着米饭,那便非常美味。

    “陛下大才!”

    “还有桌上的,相父敲碎之后尝试一下!”

    刘禅指了指桌子上的皮蛋,这也是刘禅准备的,食物的改善能使得猪的效益变强,这会使得百姓有养猪的动力。

    诸葛亮有些不解,不过刘禅既然让他敲碎,想必是有缘由的,于是他轻轻的敲碎,发现里面似乎不是汁液!

    而是实的,诸葛亮开始剥开,发现一枚绿色的蛋,刘禅让人接过,用刀切成六瓣,刘禅直接从中夹起一块,放入嘴中。

    “相父,您也尝尝!”

    诸葛亮看着皮蛋,有些怀疑,这莫不会有毒?看着刘禅就着皮蛋吃了几口饭了,于是也尝试吃了一口,味道有点怪,一时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