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斗帝传 » 第十二章 初试尚书台

第十二章 初试尚书台

    刘禅的问题,确实很难回答,一般学术辩论,无论什么意思,都仅限于学术讨论,但是帝王问话,另外一回事。

    “五梁先生,今日便到此!”

    既然没有得到刘禅想要的答案,刘禅也就不多留他了,没必要。看着五梁的背影,刘禅要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儒家的影响力。

    蜀汉目前需要的是稳定,刘禅所作所为都不过是试探而已,试探这些人的看法来估算日后的阻力。

    刘禅等他们离开之后,立马着急董允等人开始实验翻车,缩小版已经解决,现在就是要大版本,到底多大,刘禅没有想过。

    “董允,你去请相父过来!如果方便的话,让相母一起进宫!”

    “微臣这就去办!”

    诸葛亮是一个超级有能力的人,刘禅这段时间是领教了,诸葛亮的能力是超越这个时代的,战略眼光更是无人能及。

    “陛下,水力翻车在哪?”

    董允和诸葛亮稍微讲解了一下水力翻车,诸葛亮立马认识到其重要性,急匆匆的前来,看着眼前不到半米高的翻车模型,诸葛亮大为惊讶。

    “相父,此事怎么使用,怎么推广,就交由相父来处理吧!”

    “陛下放心,老臣定竭尽所能,此物之妙用,不仅仅是用于取水,后面的事情,就交给老臣来做!”

    诸葛亮何等聪慧,一眼就看出来了,这和龙骨水车不一样,龙骨水车就是为了取水方便,这个作用可不仅仅是取水。

    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便是此中高手,刘禅知道,只要给他们启示,后面的不需要刘禅来考虑,毕竟古人的智慧比起刘禅只强不弱。

    “陛下,亮听闻陛下问道与五梁,可是有什么想法嘛?”

    “相父,今日读书,所读较杂,儒家,道家,法家,都有涉猎,其中对管子的一些道理颇为赞同!

    如《治国》所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也!

    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刘禅说完,诸葛亮颇为赞许的点点头。

    “相父,如何富民?”

    刘禅又问了一个千古以来都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很显然,刘禅在试探,试探诸葛亮的想法。

    “陛下勤读书,乃是好事,富民之策,历来都是各朝各代都困扰的事情,不过在亮看来,无非两点。

    其一,百姓收入增加,百姓通过农桑水稻,手工作坊来增加收入,其二,政治清明,治安良好,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诸葛亮说的很简单,刘禅微微点头,但是并不满意。

    “相父的意思是提高水稻,麦田的产量?那么如何做呢?”

    刘禅继续明知故问。

    “陛下,提高水稻产量,一是肥田,增加土壤肥沃,二是引水灌溉,三是改良百姓的劳作工具,提高劳动的效率!

    如陛下改良的昭烈犁便是改良了百姓的劳作工具,龙骨水车,翻车改良了灌溉,陛下已经在做富民的事情了!”

    诸葛亮是赞赏的看着刘禅,刘禅变化很大,读书很努力,其他方面的长进也很多,心思也更重了。

    “相父,一人之力,始终有限,所以,朕在想,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个部门,专门来负责农具,水利工程等!”

    刘禅试探的问道。

    “增加?陛下,将作不就是负责制作器械嘛?”

    诸葛亮有些疑问?刘禅其他可能不懂,但是官场体制肯定是一清二楚的。

    “相父,将作制作的东西太多,比如军用器械,因此,往往很多时候,将作会优先军用器械,术业有专攻!

    朕的意思成立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制作农用,或者说是民用器械,对于制作器械做精细化分工!”

    “陛下具体说说?”

    “朕的意思是改革尚书台,尚书有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等职位,朕打算增加各尚书的职权!

    暂时的话就成立工部,工部由工部尚书负责,尚书之下分别设置左右侍郎协助,下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不知相父以为如何?”

    刘禅一出手就要改革尚书台,目前的尚书令是李严,但也就是样子货,实际上是归诸葛亮管。

    诸葛亮以丞相身份领录事尚书,总领政务,其中录事尚书不是官职,但掌管尚书台,汉朝一般太傅都会兼领录事尚书。

    “陛下为何如此考虑?”

    诸葛亮沉思了一会,既没有表示赞同,也没有表示反对。

    “朕以为,事情处于变化之中,朝廷的体制也应该随之改变,比如上古时期,并没有专职的骑兵,上马为骑兵,下马为步兵!

    到如今发展了骑兵,步兵,水兵!同样的包括朝廷体制,一味的萧规曹随并不合适,特别是在当今时期!

    就以兵制来说,朕以为未来还会有细分,比如辎重营会越来越重要,会逐渐演变成一军,而步兵也会进行多种变化!

    朝廷体制也应该如此!而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如果设立工部,那么将作可以全力研究军械,工部也可能全力研究民用器械!”

    “兹事体大,亮还需要与其他人一同商量之后再回禀陛下!”

    诸葛亮这才放心,原本以为是谁在蛊惑,毕竟主少臣壮,他考虑的更多,随着刘禅的论述,大概率是他自己思考的,诸葛亮便放心了。

    “行,相父和其他人商议之后再行禀报,水力翻车就交给相父处置了!”

    分工明确,才能更好的做事,将作府那边的问题很多,但是他们也没办法,各种器械要准备吧,毕竟军械是最重要的,难免就忽视了农用器械的问题。

    夷陵一战,除了损失的是人才,还有各种物资,要知道夷陵不是战败,是溃败,是被打崩了。

    所有的器械,物资都成了东吴的战利品,这些东西重新生产需要大量的时间,这也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去研究农用器械。

    各司其职,自然是事半功倍,不过也有弊端,开支增加了,多了一个部门,自然是多了一些官职,开支自然增加。

    “董允,今日吃什么?”

    “陛下,今日吃鸡肉火锅!”

    刘禅点点头,所谓鸡肉火锅,就是将鸡切成块,放入陶瓷锅炖煮,舀去血沫之后,放入盐,红枣,花椒等!

    中途可添加豆腐,白菜等素菜,也可以直接加入饺子,虽然不如后世辅料多,但是很符合后世广东地区的做法,原汁原味嘛!

    “陛下,今日又吃什么好吃的?”

    张苞也是探头问道。

    “今日见者有份,不过鸡就一只,这样让厨子多准备饺子,鸡肉咱就一人吃一块差不多了,吩咐好厨子!”

    “诺!”

    刘禅想了想说道,刘禅可不喜欢当孤家寡人,不一会,偏殿一群人围着坐,都开始准备吃鸡肉火锅。

    “糜威,等日后南中平定,你便可带人去南中推广胡椒,虽然成都种不活,但是永昌县应该有有些地方适合!”

    刘禅对着糜威说道,胡椒已经实验过了,成都种不活那玩意,除非有后世的温室技术,否则还得在热带种植。

    “陛下,南中?”

    糜威楞了一下。

    “还早,不着急,霍弋,给你一个任务,听说你现在已经娶亲了,两年内你尽快生下几个娃娃,实在不行,朕给你一两个侍女做妾!”

    “陛下,内人已经有了,这不合适吧?”

    霍弋有些脸红,还有些不好意思。

    “别不好意思,如果想上战场,那就得开足马力生育,否则别说朕,就是相父也不会允许你们上战场!”

    刘禅一边吃,一边说,这些人也都是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其中道理,由于父亲都过世了,这群家伙身份贵重。

    实际上,大多数名将都是喂出来的,除了卫青霍去病!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天赋,大多还是中庸资质。

    而卫青霍去病也不是完全没有喂,起码在上林苑,这两人没有少操练,上林苑可不是一个小花园,而是占地千里,横跨五六个县。

    如今益州是没有这样的条件,只能让他们尽早的上战场操练,偏偏这群人身份贵重,都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陛下!”

    “大舅子,你我可不敢,你得问问我夫人同意!”

    张苞只能憨憨一笑,诸葛乔又默默的记下来了,今日宴席,陛下赏赐霍弋,赵统侍妾一名,张苞求之,未能得陛下批准。

    “陛下,我没那个意思!陛下,切莫和大妹说!”

    “哈哈哈哈哈!”

    一堆人放肆的大笑,张苞有些恼怒,但是又不好发火,只能憋着。

    “大舅子,你和安国一样,从小就好强,虽然说好强是好事,但是得有度,这本道德经,你多读读,养养性子!”

    历史上记载张苞,关兴都是早夭,刘禅一直好奇是什么原因,他们俩武艺都很不错,而且身体强壮。

    蜀中也没有记载瘟疫之事,后来刘禅慢慢相处发现这两人气性很大,经常容易暴怒,刘禅便明白了。

    气大伤身,久而久之就成了疾病,刘禅也经常引导,允许他们做一些放肆的事情来开阔心胸。

    “谢陛下!”

    “还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二十年不迟,这是吾对你的承诺,也是对安国的承诺,切勿对东吴之事再耿耿于怀!”

    刘禅郑重的说道,十年,怕是很难,二十年还是有机会的,所以刘禅说出了这句话,如今东吴与蜀汉已经重归于好。

    诸葛亮着手布置精盐,蜀锦的事情,糜威家商队也已经从白帝城出发,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臣知道了!”

    张苞听出来了刘禅的意思,未来十年,二十年都会是主和的态度,除非诸葛亮能攻下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