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职路广阔 » 第一章 退步

第一章 退步

    阳历2月末,已经快到了惊蛰节气,对于海东这个北方的省份来说,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

    滨海市岭北县第一中学的校园里,两只流浪狗大概是跑的累了,正躺在食堂前面的空地上晒着午后的太阳。

    尽管农历还没过正月十五,家家户户的年味还浓着,但是那些身处高三的孩子们都已经回到学校整整一周了,此时他们正坐在教室里上着下午的第一节课。能有什么办法呢,县里的另一所私立高中的高三也已经开学了,而且他们春节之前还晚放了两天呢。现在仍然在家里等着过元宵节的的高三学生,恐怕只有职教中心那些了。可是,有哪个真正的高中生会把他们当做竞争对手呢?当然,并非只有岭北县如此,恐怕整个滨海市,或者整个海东省都是如此吧。

    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的时候,班主任孙老师带来了寒假开学后第一次考试的成绩单。

    和往常一样,班级里绝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保持着惯有的稳定,第一名的位置几乎从来无人能够挑战,剩下的二三四五名经常各有变化,前十名的阵营中偶尔能杀进来一两匹黑马,然后当然就有人要掉落一些,这也会成为他们下一个阶段拼搏的动力。处在二三十名的这些中间派,大多自知再往前也没啥希望,只要正常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保持当前的位置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也是班级里过的最轻松的,既没有向上的压力,也没有落后的焦虑,更主要的是他们在老师的眼中也是既不被寄予过高的期望,也不被当做差生格外“关照”。余下的三十多名之后的,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有的学生努力想改变自己的状态,无奈天分不足,常常是一番努力之后还在原地踏步甚至南辕北辙。也有的算得上是安贫乐道,甘于做其他同学的陪衬,把成绩搞得一团糟不说,还要在上课时候睡觉,自习时候玩闹,宿舍熄灯之后变得活蹦乱跳。

    在这个班级的倒数第三排,坐着八个清一色的男生,其中坐在最靠近窗户位置的一个叫李振华。他身高一米七六,体重七十多公斤,一副普通的五官,没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就像是随手在大街上找来几个人随意拼凑一下形成的,再扔回到人群中,几乎再难以辨认出来。

    如果非要在这份普通中找出一点特征的话,恐怕就是眼神中带有的一丝坚毅了。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哥哥名叫李兴华,姐姐名叫李爱华。这不同于两个男孩的妹妹,或者两个女孩的弟弟,能够格外受宠。他似乎是哥哥姐姐之后的多余,尽管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是几乎没有人格外的把他当个宝贝。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因为要养活三个孩子,整天忙于生活,在他差不多两岁的时候就主要由哥哥姐姐来带他了。这让他养成了一种不依赖父母的习惯,那么难道他会依赖哥哥姐姐吗?恐怕更难了。自从五六岁能够成为帮手之后,几乎就成了哥哥姐姐的马前卒。而且,兄弟之间如果有了什么小事引发的矛盾,被哥哥收拾一顿那自然是难免的。更可怜的是,姐弟之间有了纠纷,他也时常会被姐姐追的上树爬墙。

    这也造成他在后来与同学相处的时候,更加愿意和比自己弱小的玩在一起,或者给他们提供帮助,而那些显得强势的,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他都没有什么好感,甚至是暗暗的和他们较劲儿。再后来,哥哥姐姐上了初中、高中,学习时间紧,家里的各种零活基本都落在了他的身上,所以哥哥姐姐的存在似乎并没有给他在学习上带来多少帮助,反而是耽误了不少的学习时间。

    说来也奇怪,哥哥姐姐的种种打击压迫并没有让李振华变得软弱屈服,反到让他在无奈中更加的顽强。

    在学习上,李振华本来是属于一匹不算太黑的黑马,姑且算是灰马吧。二十名左右的成绩,偶尔能到前十名的边缘晃上一下,甚至有时候还能占上一个数学或者物理的单科前三名,这样一种没有规律的爆发,带给班级后进同学的震撼远远高于班级里常年第一名的存在。然而这一次,他却偏偏打破了常规,排到了班级的正数第42名,倒数第16名,这是从来没有的情况。

    尽管他对自己这次的考试成绩早有心理准备,毕竟因为上学期在家里干活时候的一次意外,使他两个多月没有来学校上课,直到这次寒假开学。开学后刚刚进行了三天的快速复习,就开始考试,成绩下滑也是难免的,但是没想到会滑的这么彻底。

    而且,一想到那次意外,现在还让他感到后怕……

    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李振华放假在家。父亲李青山开着家里的三轮农用车去山上拉玉米秸秆,回来给牛做草料。直到太阳渐近西山,父亲还没回来。眼看着天就黑了下来,再加上呼呼的北风把天吹的越发的阴沉。想必是风太大,长长的秸秆捆很难装车,耽误了工夫。母亲孙玉萍看了看时间,终于决定还是让他到山上去接一下父亲。

    正当他走到半山坡的时候,呼呼的风中传来了三轮车“嗒嗒嗒”的声音。看来父亲已经装好车回来了,这让他的心也踏实下来。果然,很快就看见装满了秸秆的三轮车转过山弯,缓缓地开了过来。因为是一路的下坡,父亲开起车来格外的小心。

    李振华看见车开过来了,就靠到了路边,他想让车先开过去,自己再跟在后面。

    正当这时候,一阵大风吹过,由于车上的秸秆装的很高,整个车都随之向李振华这边倾了过来。父亲见状,连忙猛打方向盘,他担心整个车都会翻倒在儿子的身上。

    这样一来虽然阻止了车向李振华的倾斜,但却也真的沿着下山的方向翻了过来。

    千钧一发之际,李青山从三轮车上跳了下来,李振华也眼疾手快的窜上去要拉父亲一把。结果他们二人都重重的摔到了翻到的三轮车身上,好在不是三轮车摔到他们身上。

    结果就是父亲左腿小腿骨折,外加断了两根肋骨,儿子的右胳膊前臂骨折。

    胳膊受伤导致他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别人照顾生活,因此就一直在家里休养。那段时间母亲还要照顾伤势更加严重的父亲,他又帮不上忙,整天在家里处于一种煎熬的状态,根本没心思学习。

    尽管期间远在上海的姐姐回来过一次,但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假期有限,只是在家里帮了几天忙就又走了。而在德国留学的哥哥,除了太远没法赶回来以外,又因为时差的原因,连视频通话的次数都有限。就是在刚出事的那天,听到姐姐的转告联系了一次,后来又在他们那边晚上的时间联系过一次,又托姐姐给家里带了一万块钱。本来依照父母的意思是不要告诉他的,但是姐姐没有保守秘密。无论是和哥哥视频通话,还是劝姐姐赶快回去上班,母亲都是一再地说,家里能行,不用惦记。

    然而,父亲出院后的一天夜里,李振华半睡半醒中听见父母的哀叹,大意就是母亲表达了对哥哥的埋怨,跑出去那么远,现在家里有点什么事一点都不能帮忙,而且帮忙也还是次要的,像这次的情况,万一父亲有点不测,连面都来不及见一下。父亲叹了口气,说孩子也有孩子的理想,长了个聪明的脑袋,就应该好好的用,为国家做点事。

    事实上,母亲以前一直因为大儿子学习好,在亲戚朋友面前脸上有光,很是自豪。可是最近两年,自打李兴华读博士去了国外,有时候一两个月才联系一次,让她逐渐的有了新的想法:人活这一辈子,到底图个啥呢?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这离的何止千里啊,而且又是人生地不熟的外国,做母亲的哪能不担心呢?于是,她就会经常在睡觉的时候做些乱七八糟的梦,醒来后心里就一直空落落的。第二天如果不能接到儿子的电话,就会越发觉得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失落。

    李振华知道,哥哥一直是整个家族的榜样,甚至是全村家长教育孩子时候的正面素材。李振华从小就生活在哥哥的光环之下,也一直因为有一个十分优秀的哥哥而感到自豪。有时候,一些小孩子在家里因为学习成绩被父母教训了,无奈之下就只能对那个把他们对比的一无是处的榜样出言不逊,当这些话传到李振华的耳朵里时,他总会为了维护哥哥的声誉而和某个孩子发生冲突。有时候,会被对方兄弟打的鼻青脸肿,而他的哥哥却很少露面。

    听过父母的话,李振华愣了许久,很多事情快速地在他脑海里闪现,一时之间有些混乱。特别是受伤之后对成绩的担心,让他觉得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过去的行为。

    以哥哥和姐姐为参照,他的成绩简直可以说是有些惨不忍睹。家里人也常说他的脑子不笨,毕竟有那么出色的哥哥和姐姐在,即使再笨又能到哪里呢?李振华也认为自己不算笨,很多时候只要自己稍一努力,成绩就能提高一大截。任课老师也大多是这样的评价。

    可是他的成绩从小就没有像哥哥姐姐那样出色过,可能是父母已经享受够了哥哥姐姐在这方面带来的满足,对他的成绩从来就是一副顺其自然的态度,使得他从小就没有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也从来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自己也发现了一种规律:稍一努力,成绩就有明显的改善,一旦放松,就成了平平常常的中等生了。这倒是让他在学习这件事上有了足够的自信,相信自己只要能够认真,取得好成绩不在话下。

    直到上了高中,几次考试之后,他逐渐的发现,有些知识并不是自己突击一下就能掌握的。有两次,他像从前一样悄悄的努力了一段时间后,月考成绩也只能勉强在班级里面排进前十名。因为自己所在的班级并不是重点班级,所以年级的排名就显得有些难看了。这个问题曾经给他带来一段时间的困扰,不过很快就过去了,因为他又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学习成绩带给他的乐趣并没有十分的强烈,而且总成绩不理想主要是语文和英语造成的,这两科是他的传统弱项,而数理化这样的科目还是很有一些竞争力的。

    上高中之后,按说父母应该会在学习上给他一些压力。可事实上并没有,依旧完全凭他自己自治。李振华不知道这是福是祸,当很多其他同学因为被父母压迫着学习而逆反时,他反而因为没人管自己而不时感觉到被冷落。不过他很快就理解了,因为当年哥哥姐姐的学习也完全是自主进行的。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融合在一起,李振华就成了这样一个矛盾的复合体。还有100天就要高考了,现在成绩又到了这个地步,他不知道自己今后的路该如何走。毕竟,前面哥哥姐姐提供的参考都是好好学习,考好大学,找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