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职路广阔 » 第四十八章 校企合作

第四十八章 校企合作

    职教二十条讨论大会开完已经两个月了,学校里的各个部门都在积极的贯彻执行着四个方面的重要工作。

    除了各部门自行开展工作外,还分配了相关行政部门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其中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工作有科技处负责,师资队伍建设由人事处负责,人才培养由教务处负责。

    科技处最先牵头召开了校企合作工作推进会,几位主要的校领导和各中层部门的领导都参加了。

    会上,科技处的丁处长介绍了从各单位汇总来的信息:

    尽管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引导鼓励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学校也意识到校企合作工作的重要性,各类企业也有一定的意愿接洽这件事,但是到了具体落实的时候,却存在不少困难。

    他进一步的分析说,企业在寻求合作的过程中,主要目标就是解决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这两方面的问题。然而,这两方面的问题,不同层次的企业又有不同的诉求。首先是最具实力的头部企业,他们自身拥有较为完备的技术研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往往对于职业院校的办学层次和技术服务能力不够认可。而且,即便他们有一些实质的需要,也会因为众多院校都在谋求与其合作,造成合作谈判缺乏空间,并且企业积极性不高。其次是一般大中型企业,与学校在各方面供需匹配较好,但是企业面临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并没有额外足够的余力和耐力深度的参与到校企合作的实际建设之中,只是希望有可供直接使用的技术与人才。最后的中小型企业,因为本身就存在生存与发展压力,只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压缩成本活下去,并没有技术与人才提升等长期的发展规划,企业甚至表示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能够经营到什么时候都不好说。概括起来就是要么企业看不上学校,要么学校看不上企业,剩下能互相看的上的,也并不能够学校提供有力的发展支撑。基于种种原因,要么校企难以达成合作意向,要么合作也会流于形式。

    同时,丁处长也提出了学校在谋求合作中自身的不足之处:第一就是人才培养周期长,并且知识体系旧,用昨天的知识培养今天的人才,难以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即时匹配;第二是缺乏研究方向稳定、技术积累深入的教科研团队,大大降低了服务能力;第三是学校里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科研体系庞大而复杂,变革困难大。

    对于校企合作的这种现状,有人用一句顺口溜来形容:政策好,学校热,企业叫好不叫座。

    这次推进会只是针对当前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梳理和分析,学校领导要求各部门回去后继续把工作做实做细,想办法解决问题。

    放在以前,到了临近期末的时候,学校里已经呈现出浓浓的假期氛围了,老师们常谈论的话题会是今年带孩子去哪里玩儿,学生们则是预定回家的车票。

    可是现在,完全看不到任何放假的影子。

    刚开完会的甄主任思考着该怎样把这项工作继续落实,最终他决定先在系里的骨干教师中进行一次动员,看看大家能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各方面资源在暑假的时候开展一些工作,或者至少能互相交流一下看看能有什么好的想法。

    开会对老师们来说属于家常便饭了,特别是这学期,平均每周都要有不少于三次的各种形式的会议。

    会议开始的时候,甄主任习惯性的把自己的记事本翻着看了看,似乎是再确认一下会议的内容,然后开始了讲话:“各位老师,之所以今天在咱们这个范围内召开一次会议,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也能够意识到这项工作的意义重大,能够在具体的工作推进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尔后,甄主任介绍了学校开会的一些内容,便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请在场的老师们发表一下意见。

    在场的老师,不算甄主任,一共有11人,并没有人先说话,这大概也是集体开会时候的一个共同的现象。

    甄主任见状,又补充说:“关于校企合作,这些年我们也说了多次,我记得以前在科技处的时候,学校就有这方面的提法,但是那时候一个是重视不够,另外一个也是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搞,所以也没有什么成果。有的系跟企业弄了一些合作协议,基本上也都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现在不同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了职业教育的标志性路径,必须要走的路。所以,咱们就都发表一下意见,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思路。”

    甄主任说到这里,又看了一下在场的各位老师,提议说:“就从马老师这边开始依次说一说吧。”

    一旦确定了发言的顺序,大家也就能够顺畅的进行了。

    马老师又稍微的考虑了一下,然后说:“对于校企合作这方面的内容,以前了解的不多,也没怎么进行过调研,只能是凭感觉随便的说一下。接着刚才主任说的,以前我们也曾经做过一些不太深入的校企合作,那么现在我们如果一下子难以有大的突破,那就可以继续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工作,也就是先不去过高的要求质量,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同时尽可能的进行一些实质的工作。或许这样做着做着就会逐渐的有更好的思路,更多的办法。同时也可以积小成大,几个小企业联合起来共建实验室,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等等。我目前能想到的也就是这一点吧。”

    “嗯,马老师的这个思路很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甄主任评价说,然后又对后面的高平说:“高老师,你来说一说。”

    高平看了看自己在记录本上刚刚列的几条提纲,说:“我也很同意刚才马老师的看法,应该从以前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比如,我们在过去的对企业进行的技术服务中,可以进一步的去深化合作,从单独的一个课题的临时性合作,转变为打包式的长期技术合作,从一个人单独的解决一点小问题,转变成几个人的团队解决复杂的系统性问题等。总的来说就是既要有做事的基础,又要有发展的目标……”

    老师们依次的进行发言,有时候甄主任也会借着话题说上几句。其他的老师又提到了一些观点,比如“校企合作不是目的,是促进人才培养的手段。之所以企业的积极性比较低,关键是因为在合作中没有为企业带来足够的利益。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我们不能把他当做慈善组织,希望光凭社会责任就能让他心甘情愿的加入到合作中。所以,要想实现高质量的校企合作,真正能够发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呃促进作用,那就应该从自身下功夫,我们先把自身的技术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踏踏实实的提高,到时候自然就会有企业愿意和我们合作,那时候就可以更近一步的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了。校企合作无论多重要,仍然只是手段,没有校企合作,我们一样需要做好人才培养。”

    “单纯的校企合作很难实现。因为现在所谈的校企合作,实际上解决的却不是校企之间的问题。对企业来说,所谓的能够给企业提供优质的人才,只是画了一张大饼,真正有实力能吃得到、吃得下去这张大饼的企业,他反而不需要这张饼。需要这张饼的企业,要么没有面,要么没有油,要么没有锅,他们也没能力做出来这张饼。对学校来说,老师是最大的主体,但校企合作其实也并不能够给老师们带来什么益处,这样的结果就是双方都没有实质的动力去完成这件事。只不过因为在某些情况下,这是政策导向下的评价指标,让学校需要去完成。所以,校企合作,更主要的还是需要有政府管理部门参与进来,能够给校企双方带来实打实的优惠才行。”

    “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时候,还是没有真正的从企业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角度就是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利润,不能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企业自然不会真正的融入到合作中。”

    “国家在政策的制定和资金的引导上,还是没有找准校企的结合点,很多政策难以落到实处。”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会使整个育人模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要有大量的成本投入,这需要有一种可行的方案让校企双方,或者政校企三方共同来分摊成本。”

    “市场的快速变化,使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也处于动态状态,如果还采用传统的订单班模式,有可能根据当前需求定好的培养方案,学生还没毕业,就已经技术过时了。”

    后面陆续又有其他几位老师进行了发言,只是越到后来,所说的新内容也就越少了,或许是因为在基层教师这个层面,能够意识到的问题也就是这些了。

    无论讨论的怎样,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终究是要进行的,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只能是各显神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