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职路广阔 » 第一〇六章 扩大

第一〇六章 扩大

    经过了一个寒假的酝酿,赵天阳和沈君聪初步确定了大棚扩建的方案。

    他们商定继续按各百分之五十的比例投入资金,继续把规模扩大。本来赵天阳不像沈君聪那样有家里的支持,可以随意的支配很多钱。但是现在他坚定了自己的方向,而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更重要的是还有了一个与他志同道合的女朋友,虽然还没有正式的确定,但是父母能够觉察到他和女孩交往的还不错,也就乐于尽力的支持他了。尽管是按同等的比例投资,但是因为赵天阳还要负责具体的经营,所以权益分配是按照六十五对三十五的比例。

    既然要扩大规模,那么配套的设施也自然要跟上,这也是追加投资的主要原因,而且根据前面的使用情况,也还有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细节。这个问题,他们含无疑问的一致认为还是要请高平老师来进行设计。沈君聪还特意表态,这次不能再像上次那样让人家免费帮忙,不能把自己的风险变成别人的压力。

    赵天阳考虑着是自己直接联系高老师,还是先找李振华帮忙问一下呢。

    最终他决定还是自己直接联系,毕竟和高老师也已经熟悉了,再找李振华帮忙去说就显得绕远了。郑昕给他提建议说直接联系高老师没有问题,不过还是要跟李振华也再说一声。

    他也觉得该和李振华联系一下了,尽管春节假期的时候他们曾经一起聚餐聊了一回,到现在也已经很长时间了。

    赵天阳给李振华发信息,把自己想要扩大规模,打算再找高老师帮忙的事情说了一下。李振华给他回复也是说让他直接联系高老师,有什么事情沟通更加方便。随后,他们又随意的聊了一会儿,李振华告诉赵天阳说他正在参与的新产品研制已经有了一些进展,他自己也在当中学到了不少的新技术,而且发现即使是做他这样的工作,保持不断地学习也很重要,同时也劝赵天阳应该尽力的多去学习。

    好朋友之间总是能够很顺畅的沟通,而且乐于把自己的经验分享。这种感觉能够让人感到温暖,并且充满干劲儿。

    赵天阳不确定什么时间高老师会比较方便,所以干脆等到了周末的时候才给高平打了电话。

    听完了他关于扩大规模的计划之后,高平十分爽快的答应了他的请求,并约定下一个周末会再去一趟河下村,到现场谈一下具体的情况。

    高平再次来到赵天阳家老院子的时候,看到的景象与去年夏天暑假时候完全是两种景象。

    夏天的时候,家家户户院子里满是瓜果蔬菜、红花绿草,不远处的田地里,不管是庄稼还是杂草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再远处还有青山环抱,完全不像城市里弥漫着一种人造的闷热感。

    但现在,还是早春,天气尚有些许的冷,没有了植物的掩映,目光所及之处,最显眼的就是冰冷的土黄。户外也根本看不到几个人,大部分的年轻人在家里过完春节后早已经离开了,剩下不走的也大多待在屋里不出来。

    整个村子都冷冷清清的,都在等待着春暖花开。

    赵天阳还是热情的招待高老师,要请他进屋里歇会儿,喝口热水。

    高平说:“天阳,要不直接去地里吧。我这从市里出发的晚,咱们就直接说正事。”

    “行,那就听您的安排,咱们回来再歇着。”

    两个人说着话,转身出了院子,朝地里的大棚走去。

    与外面的情况完全不同,赵天阳的大棚里是一番热闹的景象:红红绿绿的西红柿在枝头上坠着,一些半大的果和正开的花也都在争先恐后的长,旁边还有两小块地,分别被用来试验种植茄子和黄瓜,也都长势不错。

    高平不禁感慨:“你们年轻人说干就干,这种劲头真让人羡慕。我自己也有一些想法,但就是一直在那翻来覆去的琢磨,一直也没有落实。”

    “高老师,跟您可没法比。您是靠知识工作的,不声不响的就把钱挣了。我们这是靠力气生活的,只能这么抓紧折腾。”

    “这话也看怎么说。”高平一边在大棚里走着看着,一边说:“一个人做什么事情,为了谋生是一方面,还有很多其他的衡量。比如,我作为老师,靠这份工作养家糊口这只是最基本的。我一直希望能够给学生们多创造一点学习的条件,但是还完全没有什么进展。这就不如你了,说干就干。”

    “您做的已经挺好的了,之前陈飞他们在这说到您的的时候,对您的评价都很高,都十分感谢您给提供的机会呢。”在大棚里转了一圈,赵天阳带着高平回到了监控室,他又继续说:“这次因为规模大,需要干的活也比上次多,后面您可以再多派几个学生过来,一起锻炼锻炼。”

    “这学期,我们班的大部分学生们都需要去顶岗实习了,只有几个打算要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还留在学校进行考试复习。所以,怕是没有合适的学生能过来了。”

    “这样的话,您一个人会不会忙不过来啊。”

    “一会儿咱们先商量一下具体的需求,再看看工作量有多少。之前都做过一次了,现在你的时间也方便了,没有学生过来,应该问题也不大。”这些问题高平显然已经考虑过了,随后他又开玩笑的说:“么有学生过来,也会少给你们添麻烦。”

    “可真是不麻烦,跟他们一起也能学不少东西呢。不过,那您就得多辛苦啦。”赵天阳客气的说:“对了,之前在这的陈飞他们那几个学生是准备考试呢还是去实习了?”

    “陈飞好像是在学校复习准备升本呢,其他两个同学都已经找好了工作去实习了。”

    随后赵天阳找出来几张纸拿给高平看,这是他自己写的一个建设方案的说明,里面还有一些手绘的方案草图。

    高平称赞赵天阳说:“我看你已经进入了状态,越来越专业了。”

    “高老师您可别开我玩笑了。我把这些提前整理一下,就是担心见了面,一时说不明白。”

    看过说明,高平也就对他的需求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了,又针对一些细节聊了聊,也就沟通清楚了。

    然后赵天阳又把之前在使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了反馈,以便在新的方案中加以完善。

    他们从大棚里出来,赵天阳站在门口,向高平介绍了扩建所占用的土地的情况,描述着今后的打算:今年要先扩大到十亩地的规模,要进一步加强自动化管理,要实现手机上可以监控大棚里的数据……

    这一次的现场交流也就结束了。

    返回市区的路上,高平一直在想着一个问题,老师承接一些为企业服务的课题,有学生协助来完成,这种模式对于学生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显然是有好处的。但问题是学生的课程安排和这种任务的完成会存在时间上的冲突,还有基本能力的衔接,如果有一种系统的制度来保障这样的模式就好了。

    如果真的有了制度,也会解决不可延续的问题,一届学生毕业老师就没有合适的学生可用,或者老师的一项课题完成,学生就没有了可以锻炼的机会。

    这种不可延续性的问题,也是他在进行班级的公司化管理时候遇到的。

    一种个人努力所进行的尝试,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遇到了难以突破的屏障。

    认识到这样一种情况让高平感觉到压抑。随着这几年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他一直尽个人的努力,希望能够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只有真正的做起来才发现,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微弱。

    事实上,即使是从上到下进行的改革,面对着既有制度的惯性,一种新模式的建立也会是困难重重。有一种典型的现象,就是一些政策上的引导方向,有的学校急于显示自己对政策响应的积极性,在来不及或者没有能力找到真正适合的路径的时候,他们就会高喊着新的口号继续在原来的路上去走,只不过把路标更换一下,摆拍几张照片而已。

    高平没有直接回家,他想找徐正永一起聊聊,即便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去解决问题,把想法说一说也能够让人轻松不少。

    高平给他打电话的时候,徐正永正好在学校。

    对于高平提出的以项目带动人才培养的想法,徐正永说:“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当然容易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因为你这就像是研究生教育一样,一个老师带着几个学生做项目。可问题的关键的,受益群体太小了。全校师生比例接近是1比18,即使是所有的老师都参与进来,也难以保证有一半的学生受益,所以应该把它完善成为一个能使更多学生受益的模式。”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各种研究职业教育的文章层出不穷,都是在跟着各种政策摇旗呐喊。似乎是不管做什么尝试和探索,如果你的做法不能够快速的得到认可或者被当成样本去示范推广,那么当别人的做法成了样本,并且占据了各种评比的指标,那你所做的一切可能就白费了。但是实实在在的总结经验,和旗帜鲜明的喊出口号,也并不容易共同实现。”

    “虽然我来的时间不长,但是这两年我也明显的感觉到老师们在工作中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都在进行各种尝试,建设课程,编写教材,研究管理,无论出发点是什么,我相信只要实实在在的做事情,都会给整个职教的发展贡献力量。”

    “恐怕是其中的很多人也和咱们一样,行动上有困难,思想上有困惑,只是在凭着感觉前进而已。没政策的时候盼政策,现在政策接二连三的出,又让人有点慌乱,没办法沉下心来做好一件事了。”

    也许,没有一个确定的好办法的时候,让大家这样各显神通的去尝试一下也好,到底哪种做法好,终究会逐渐的显露出来的,也说不定可以是综合而成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