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职路广阔 » 第一一〇章 长见识

第一一〇章 长见识

    维修队的工作本就清闲,只是偶尔哪里出现故障了,需要有人去维修一下,基本上一两个人就能解决了,以前的几个师傅也都照顾高平,不叫他去。所以,高平到了维修队之后,除了五天一次的值夜班,一直没有什么具体的工作。

    直到毕业班的学生们毕业离校之后,宿舍需要进行整体的维修维护,工作量比较大,这才把后勤维修的所有人都派上了用场,主要工作就是维修门窗、床铺、改造电路等。高平被分到和其他三个电工一起进行电路改造。

    结构设计、电气控制、力学分析这些内容对高平来说都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比较熟悉。上学的时候他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是机械设计,但是毕业工作这么多年,无论是上课需要还是做项目时候需要,他对电气控制方面的内容也用的不少,所以去做电路改造这样的工作似乎是有些大材小用了,不过在维修队,又能有什么其他像样的大用处可以展示能力呢?

    四个电路维修的人自主分成了两组,高平和一个看起来年轻一些的小伙子在一起。他们俩一边干活,一边闲聊着。

    不一会儿,高平发现小伙子干活的速度远远的比自己快,一个学生宿舍里需要改造的线路有六处,往往是他刚干完一处,小伙子已经干完四处,他只能微弱领先的拿到最后一处,两个人打成了一比二,如果他稍有疏忽就成了一比五。

    高平显然是不能接受的,怎么可能差这么多呢?他开始注意观察小伙子,想看看他是不是有什么不规范的方式或者偷懒的做法,但是看了半天也没发现什么不对的地方。这么快该不会留下有什么质量问题吧?他提醒小伙子说:“学生宿舍用电可都是大事,咱们干活儿可得认真点,马虎不得。”

    小伙子也没看他,笑呵呵的说:“高老师,您就放心吧,就这活儿,我闭着眼睛干就不会错。”

    高平听他这么说,反而更加的不信任了,觉得小伙子是有点过于随意了,就凑上前去,想要看一下他的接线质量。

    结果看过之后,高平更加的难以置信的,小伙子不仅干得快,质量也要比他干得好。忍不住问到:“你干这个几年了?”

    “五年了。”

    “你这手艺真是练的不错啊。”

    “还行吧。就得靠这个吃饭呢。都不用刻意的练,干多了自然就会了。”小伙子说这话,手里的活也丝毫不耽误,他告诉高平说:“我这照我师父还差得远。我师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眼到心到手到,保准儿错不了’。”

    高平在心里暗暗赞叹着: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啊。

    心念一转,又让他有些不自在起来:我们这些身为教师的人,把教给学生各种各样的技术技能当做培养目标,可是真正能有这样能力自信的人又有多少呢?有多少名师、双师,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呢?那么,难道职业院校所有的教师都该以这样的标准去选拔吗?如果没有了理论知识深厚的学历型教师,职业教育又会怎样呢?

    或许,现在职业教育大力提倡的“双师型”教师,就是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可事实上,认证出来的双师型教师,和曾经的理论型教师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吗?更多的仿佛只是摇身一变而已,这样的自欺欺人,简直就是职业教育的自甘堕落,能有什么大的发展呢?

    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只是要提高既有教师的综合素质,还要不断丰富教师队伍结构组成。

    这些问题显然已经超过了高平的思考范围,但是在他看来,师资队伍的建设确实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还有与之相关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即便有了真正的优秀的师资队伍,与之对应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是否能够及时的与之相匹配呢?

    对于这些,高平只能到论文去寻找答案,看看有谁提出了什么解决办法。就比如职业教育强调“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是校企合作到底能够解决人才培养中的什么问题,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是如何有效的衔接匹配的……如果回答不好这些问题,那就不可能打好校企合作这张牌,如果这些问题都当做独立的问题去一一解决,那么就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甚至可能出现互相掣肘。

    逐渐地,他形成了这样一个基本的想法:职业教育也是教育,是教育就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面向人才培养这个目标,应该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技术技能培养,另一方面就是思想文化的培养。技术技能的培养需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同时又都要包括基础的和提高的两方面内容。而思想文化的培养则是包括个人内心修养、爱岗敬业品质、爱国情怀等各方面的培养。培养方案的落实则需要依靠优质的师资保障,通过传统教学与校企合作相融合的形式实现。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主要就是通过资源和信息共享,解决培养过程中目标不明、技术不新、师资不足等问题。所谓的资源共享主要是双方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互补,信息共享则是在市场动态信息和学生就业信息等方面实现互补。

    但是对他来说,这些内容以什么形式落实,在哪里落实,还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问题归问题,终究不是必须由他来解决的,关注一下理论上的进展,有空的时候自己也写一篇文章,发表一点观点,仅此而已。况且,他现在连老师都不算了,只是一个后勤的设备维修人员,根本也没有了实践的机会。

    这样一来,他也就不再过度的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了,反而有了更多的时间用于陪伴家人了。于是,当孩子的幼儿园通知说要在周末组织一场亲子研学活动时候,高平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幼儿园的研学活动是在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进行的,农家院里面有一些儿童做手工的设施,包括手工拉坯、小石磨、扎染之类的。另外还有一个大大的围栏里有一些散养的鸡、兔子以及几只小猪,有的家长打趣道这里更适合小学生来玩,他们可以顺便学习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不过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虽然不明白鸡兔同笼问题,却在对小猪的“追及问题”中玩的不亦乐乎。

    在院子一侧的墙根,还有一条人工挖出来的小水渠,水渠上面架了一架小水车,几个孩子也在那里玩的兴高采烈。小水渠一直向外延伸到了院子外面的一处农田,农田里种满了各式的蔬菜,西红柿、茄子、辣椒、豆角,这些平时餐桌上常见的蔬菜第一次以果实的样子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也让他们兴奋不已。

    在田地里,还进行了研学活动的最后还有一个游戏——挖土豆,每位家长和一个小朋友都被分到一把小铁锹和一个小篮子,然后在指定的土豆田里去挖,比赛看谁挖的又快又好。这样的任务,不要说这些幼儿园的孩子们,就连很多从小生长在城市里的家长都未曾接触过,甚至比孩子玩的还要开心。高平对此倒是比较擅长,带着孩子轻松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兴奋的孩子一直大喊大叫。

    家长们乐于让孩子们体验这些城市里很少见的活动,孩子们则更是肆无忌惮的放飞自我。

    这一天的活动,让高平也觉得格外的放松,很长一段时间的压抑得到了释放。

    回家的路上,他忽然有了一个想法:何不建议赵天阳他们也尝试一下这方面的发展,他们那里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展示现代化的农业,同时也能再开展一些传统农业的项目,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有更丰富的体验。

    他决定下次再联系的时候,就给赵天阳提一下这个建议。

    没有什么难题是时间解决不了的。调岗的事情给高平带来的苦恼似乎也已经逐渐的淡了。他也不再需要其他几个维修师傅的照顾,能够正常的到各个报修单位去进行设备维护了。有时候恰好是机械系的活儿,他干完活儿了,还会到原来的办公室里坐上一会儿。

    空闲的时间,他就会继续完成赵天阳大棚的设计方案。不知不觉中,前期的各项工作逐渐的完成了,又到了需要现场试验的环节。

    这一次,因为缺少学生的帮忙,他就约了徐正永陪他一起去。

    徐正永的老家本来就是岭北县的,即便单是凭着对家乡发展的支持,他也乐于一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