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职路广阔 » 第一一一章 启发

第一一一章 启发

    在去往河下村的路上,两个人不免又说起了如何做好职业教育的问题。

    这样的话题,他们二人已经不知道交流了多少次,每次都能有一些新的收获,也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不知道聊到了什么话题,引起了高平的感慨。他说:“能够处在这样一个时期,我们确实应该做点什么。既要对得起时代,也要对得起自己。”

    “可是能做的终究很有限,很多时候都是只能想一想。这种想一想不知道算不算你说的做点什么?”

    “想完了,可以去实践,可以用想法指导实践,那就算。如果只是一味的空想,那就不算。就拿赵天阳他们这几个学生来说,我之所以愿意帮助他们,就是因为他们敢想敢干。”高平说的是自己的真心话,他愿意用自己的付出去尽力的帮助那些追求上进的人,也真心的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现在要做好职业本科教育,光是照搬普通本科的一些做法,或者简单的把原来专科的一些内容加长,两周的实训变成三周,三十课时的理论课变成四十课时,学制从三年变成四年,肯定达不到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就没有办法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肯定要有实实在在的改革与创新才行。”

    “但是改革创新谈何容易啊。就拿你尝试的班级公司化管理来说,你自己肯定有所体会,做起来并不是很顺利。对于一个不是完全新鲜的模式尚且如此,何况更广泛的改革呢?”徐正永忽然觉得提到高平的班级有点不妥,看了他一眼,发现他也没什么反应,才又继续说:“再比如说同样是为了带动人才培养搞的技能大赛,也没有很好的起到全面的带动作用,成了少数学生的福利。现在的问题并不是学校不愿意投入,是学生们参与的意愿太低。就是一个比赛,就是一个班级的管理模式,你总不能逼着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吧。所以还是需要形成一种基本的人才培养制度,要想学到技术,要想拿到证书,就必要要参与才行。而且,只有普遍惠及,才是教育的成功,才具有可推广性。要我发现,现在的职业教育外部发展缺乏认可,内部改革缺乏动力,各种政策落实起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获得认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观念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肯定得做好长期准备。啥时候新一代受到职业教育的人在社会上取得了成绩,创造了价值,甚至是有了话语权,那才会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我现在算是看明白了,做教育本就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职业教育更是如此。所以,一段时间内外部缺乏认可是实情,不过你说改革缺乏动力,是什么意思呢?”

    “改革缺乏动力,其实主要指的是一些普通的老师。很多老师都已经在现有的规则下摸爬滚打很多年,总算可以闭着眼睛混日子了,却忽然要改革,这种改革对他们来说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又如何能获得他们的支持呢?事实上,不仅没有好处,可能是改革之后,很多事情都需要从头做起。”

    “这既需要政策上的支持,也需要老师们自己能够有奉献的精神了。现在很多人不想讲奉献精神。但是总不能忘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就是建立在前人奉献牺牲的基础之上的。往大了说,这需要有一种自我革命的精神。”

    “作为老师,本就该有一种甘为人梯的精神。”徐正永又想起了什么事情,转头看着高平,颇有感慨的说:“今年我教过课的学生毕业了,据我了解的,有一些学生的一毕业的工资要比我现在还高。我不知道你们第一次遇到这情况的时候心里啥感受,反正我是觉得我自己挺伟大的。你想啊,我上了那么多年学,研究生毕业,毕业了又工作好几年了,结果这些刚刚教过的学生,根本不被社会看好的职业教育的学生,一毕业就拿到比我还要高的工资。你说咱们这些普通的老师,是不是也算是很有奉献精神。”

    徐正永这一番“自卖自夸”式的分析,说的两个人哈哈大笑起来,也许是各自的心里都被自己这种奉献精神所感动了吧。

    “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过一个奇怪的现象。你看现在各种职业教育研究的理论,文章,发表这些文章的专家学者,那些人几乎都没有受过职业教育,也没有直接从事过职业教育的工作,大概也就是专长于理论研究了。”

    “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甘于奉献的普通教师,也需要这些专业学者的指路领航,摇旗呐喊。只不过希望他们不是像圣西门、傅立叶、欧文那样的空想家,也不要让职业教育最终变成了外行指导内行。”

    “这么一说还真是挺巧,一百年前马克思主义学说来到我国,经过一百年的发展,我们很好的走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现在职业教育也在参考马克思老家的‘双元制’,我相信我们也必然能够办好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

    “而且总书记提出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实现‘两个结合’,职业教育也恰好需要这样两方面的结合。职业教育不能脱离实际,而且也实实在在的需要把我们的传统观念与文化融入其中。”

    “行啊,没看出来你还有这么高的理论水平。”高平夸赞到。

    “哈哈,高看我了,这个是我媳妇跟我说的,她也是从文章里看到的。”徐正永好不隐瞒的说:“不过,你这几个月的理论水平可真是长进了不少,说起话来都是一套一套的了。”

    “连我自己都有这种感觉,现在我可以静下心来看一些论文资料,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

    ……

    高平和徐正永到达之前,赵天阳就已经按照设计方案准备好了材料,同时也找好了几个干零活的帮手。

    一到现场,众人就在高平的指导下立刻开始了装配调试。

    到了傍晚的时候,主要的工作基本都完成了,余下的就是一些单纯的组装。高平向赵天阳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之后,本想抓紧时间赶回市里。

    赵天阳自然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同意的,他坚持要让两位老师留下来吃晚饭,毕竟忙了一天,中午也只是在现场吃了份盒饭凑合的。

    眼看盛情难却,而且赵天阳一再强调主要是吃自家大棚里的蔬菜,他们俩也就留了下来。

    席间,高平特意提起了他在幼儿园组织的研学基地活动中的一些见闻。赵天阳听的十分的投入,也觉得可以很好的和当前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一顿丰盛的农家饭,大伙儿吃的很畅快。

    临走的时候,赵天阳又把准备好的两个箱子搬出来,一边要往高平的车上放,一边说:“简单的收拾了点当地的特产,给两位老师带回去尝尝。”

    “天阳,不用了吧,这怎么合适,又吃又拿的。”高平开玩笑的说着,他并没有拒绝这份好意。因为两个箱子都没有封盖,能够看到是一些蔬菜之类的。毕竟他也给大棚的建设帮了不少忙,带上点蔬菜当做“劳务费”也受之无愧。

    “有啥不合适的,高老师。这大棚能够建起来,对亏了您的支持啊。”

    “那我们可就收下了?”高平跟赵天阳说着话,一边打开汽车后备箱的门,一边看了一眼徐正永,意思是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徐正永见高平没有拒绝的意思,也跟着说:“这里面有刚才吃到的西红柿吧,口感确实不错,我还正想带回去几个,没好意思说呢。”

    “那必须有。”赵天阳听见别人夸奖自己的西红柿,总是很高兴,笑着说:“徐老师您看看,这些够不够,不够咱们现在就去摘。”

    高平听说也跟着笑起来。

    “那我来看看。”徐正永一边也笑着说着,一边凑上前去往箱子里看看。果然看到有一些西红柿茄子之类的,另外还有几盒带包装的东西,显然不是蔬菜,他伸手去拿了一盒,问到:“这是什么啊?”

    “这几盒也是一些山货,榛子、蘑菇啥的。”

    徐正永看了一下,拿起来的正是一盒榛子,说到:“这些就算了吧,这又不是你大棚里产的。”

    这时候,高平也拿起来一盒,看见是蘑菇,同样说:“天阳,你现在也没盈利,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实在不用这样。这些菜我们都留下,这几盒买来的你拿回去。”

    “不不,高老师,徐老师,那肯定不行。就是一点心意,而且这些东西也不是我买来的,这是我女朋友收购来的,比市场价要低一些。”

    “呵,你这是爱情事业两不误啊。”高平一边说着一边去箱子里要把那几盒特产拿出来,“不过,那也不行啊。总之还是花钱买来的。”

    “这不一样,高老师。”赵天阳挡开了高平的手,他是军队里回来的,论力气高平还真是比不过他,“这些东西真的没多少钱,这也是我女朋友的意思。她是自己收购这些土特产山货什么的,自己做个网店销售,以后说不定也有需要您帮忙的地方呢。”

    赵天阳一边说着,一边把箱子往车里推了推,关上了后备箱的门。

    两个人没法再坚持推辞,也就就接受了。

    高平说:“那好吧,就当是我们先拿了订金了,技术支持方面有什么需要尽管说。”

    “太感谢了。”赵天阳双手合十,做着感谢的动作,“能有老师们的支持,我们也一定努力。现在有这么一个事,顺便打听一下……”

    原来是他女朋友郑昕那里积攒了一些货,一个人在网上直播有点忙不过来,想问问学校里面有没有电商之类的专业,打算找两个能够暑期兼职的学生,可以像之前陈飞他们一样管吃管住,额外还可以再根据表现给一点提成工资。

    高平觉得这也是好事,既能帮助他们,也能锻炼学生,就答应回去帮忙问问。

    在赵天阳的感谢中,高平和徐正永踏上了返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