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如果相遇只是故事 » 第二十章 可敬的江北一中,可爱的闪光少年

第二十章 可敬的江北一中,可爱的闪光少年

    日久生情,暗暗助长了嫌隙,莫逆之交,竟无法抵御疯长的情愫,再也聚不齐人心。

    我们从未想过,因着“喜欢”二字,我们五个人会分道扬镳、形同陌路。

    虽然这么形容不够准确,甚至有些夸张,但我们之间确实有了隔阂,多了尴尬、生分和刻意。即使我们拼尽全力,也无法再回到从前。

    于是,我们都选择了闷头努力学习。

    幸好,我们还能通过高考和学习,小心翼翼地维系着这份友谊。

    也庆幸,高考给了我们一个彻底释怀的机会。

    高三下半学期,学校允许学生申请居家学习,晚自习可以不到校。

    不少走读学生选择居家上晚自习,选择在教室上晚自习的大多为住校生,于是教室里的学生便少了很多,自习课也安静了许多。

    江北一中,是应试教育下一所比较人性化的高中,无论从教学模式还是从对学生的管理,都以实际行动鼓励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校园内不允许穿奇装异服,不允许学生染发,除了周一升国旗、校运会、开学典礼等正式场合必须穿校服外,即使上级领导莅临检查指导,也不会被要求必须穿校服、带校徽,所以我们拥有较为宽泛的穿衣自由,即便如此,同学们还是穿校服和运动服居多。

    那时的我们,简单,不攀比,唯一的竞争是学习。

    学校对同学们的管理宽严相济,同学们也对学校予以最值得被信赖的回馈。

    自高中入学以来,我们的体育课、音乐课等从未被正科老师占用,同学们可以继续享受自由,保持自己的热爱。

    即使是高三,我们依旧有体育课、阅读课,学校用真心保留并包容了我们的天真浪漫、自由天性和不羁个性。

    高三下半学期,某天窗外大雪漫天,操场上覆盖了厚厚一层白雪,学校大喇叭播报着我们高三学生可以在操场上活动半小时,高三学生们欢呼雀跃,涌向操场,白雪中人头攒动,喧闹声不绝于耳。

    高二地理课,在讲授完地理课堂内容后,老师甚至允许我们练习歌咏比赛歌曲,并亲自为我们指挥打节拍。

    晚自习看电影,虽然高老师自从军训后再没允许我们,但语文宋老师的允许是高老师无法阻挡的例外。

    只要我们成绩好,当然是整体成绩并非只是语文成绩好,宋老师几乎有求必应。不过,我们也不会贪得无厌,只是看了三四次。

    宋老师的人性化,不止于此。

    高三复习阶段的语文课,除了正常上课及试卷讲解等外,宋老师会鼓励我们阅读、积累。后期基本进入自由复习模式,课堂上文学小说、《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可以光明正大地阅读,但是电子小说、言情小说等与学习无关的除外。

    语文复习备考感觉良好的同学,可以在课堂上复习理综、数学和英语。

    古诗文默写6分题,应该是我们的得分题,所以宋老师不允许我们小分失分。关于没答对的同学,一定会被罚抄直到全会为止。当然,也有觉得罚抄浪费时间的同学,与宋老师博弈,宋老师表示可以不抄,不管以哪种方法能对能会就行,只要她考的都会,那就可以不抄。这个方法,对我们很管用,我们班高考语文至少这6分都能拿到手。

    高三体育课,我们可以尽情玩闹,打篮球、跳大绳、踢毽子、打羽毛球、打沙包、跳皮筋、跨大步……甚至是极为幼稚的丢手绢。

    化学李老师,会为我们择优推荐复习书籍和试卷,他虽然认可题海战术,但总是强调不要盲目刷题,试卷在精不在多。他老是打趣我们不要光买不写,高考完了摆摊卖空白试卷,并扬言如果他看到了可是要揪出来骂人的。

    物理张老师,总是加班加点为我们整理题型、制作高频考点、易错考点等高考宝典。张老师很随和,对于同学们的建议和针锋相对欣然接受,他一直鼓励同学们要超越他、挑战他、提出比他更为简便、新奇的思路及解题方法。

    英语李老师,理解我们的疲惫,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吸引着我们,他总是强调不要嫌弃他聒噪,而且希望我们反过来多吵吵他。他说学习英语就是要多重复、多说多练多写,不要眼高手低,会读不代表会写,我们认识英语不代表英语就认识我们,处着处着、烦着烦着就会了。

    高老师,严肃不乏温暖,他总是陪着我们,最后一个离开。

    江北一中,呵护着我们成长,培育着我们成才。

    伴着十八岁的成人礼,我们悄悄长大。

    长大,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后知后觉。

    2010年4月,成人礼,我们,灿若朝阳。

    全市联考后,学校如期为我们举行了十八岁的成人礼。

    江北一中,占地面积136亩,依山傍水而建,地势高。初入校园是一段百米长坡,上坡下坡是莘莘学子上下学的必经之路。

    读书三载,鲜有上坡容易下坡难的感慨,满是兴高采烈去,满载而归的充实丰盈。

    长坡之上,此刻的江北一中,人山人海,热闹沸腾。

    校园一隅,大型LED显示屏上,投映着少年们斑斓纷呈的笑脸,欢愉、兴奋、激动,喜不自胜、溢于言表。

    十八岁的我们,迎着朝阳,踩着欢快的脚步,雄赳赳气昂昂,浩浩荡荡,从教学楼前、石台阶下的塑胶操场出发,走下斜坡,跨出校门,穿过柏油马路,三五分钟后,沿斜坡上,迈入铁制大门,百步坦途后,踏上一级级台阶,终于来到学校大礼堂门前。

    今天,礼堂大门只为我们敞开。这扇门,将为我们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

    热情的师长,真挚的祝福,一句“恭喜”,竟有如此份量,见证着我们长大成人!

    鲜艳的横幅、精心装饰的舞台、温暖绚丽的灯光、排列有序的座椅,只为迎接我们的到来。

    它,司空见惯;我们,初来乍到,有所期待,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年少礼赞成人,少年蓄势待发,无所畏惧,一往无前,为热爱和向往的自由奔赴。

    我们嬉闹而来,鱼贯而入,赴一场成人之约。

    我们是少年,此一别,转瞬即成年人。

    十八岁的我们,头顶红色礼帽,端坐在固定座椅上,全神贯注、认真聆听着王校长讲话、师生代表发言和家长们的衷心祝愿。

    慢慢聆听,细细数来,满是故事。我们不禁感慨,成长路上原来一直有他们陪伴左右,在他们看来我们都足够优秀且独一无二,我们未来可期!

    学弟学妹们精心编排的节目,令人赏心悦目,久久不能忘怀。

    当帷幕缓缓落下时,一阵阵微风拂过脸颊,将帽穗儿吹向一边,撩拨心弦,我们不约而同大声喊道“我们成年了~啊~我们成年了~啊~”。

    不绝于耳的声音久久回荡在大礼堂内……

    恭喜,成年人。

    最后,我们在礼堂前、操场上拍照留念,一群群、一簇簇……

    这是在江北一中,除毕业晚会和毕业典礼外,最盛大的一次专属于我们的节日。

    这一刻,不想离开,突然发现我们一心想要逃离的地方,成为了我们最想要留下的地方。

    我们把这份不舍,化作学习动力,暂时压抑着情感,摒弃一切杂念,专心投入到学习中。

    不到两个月的时光里,我们拼尽全力,孜孜不倦,三更灯火五更鸡,就着理想下饭。

    5月末的最后一次模考,同学们都考地出奇的好,严重怀疑学校是不是出错题了、故意放水,毕竟这比之前任何一次模考都要简单些。

    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同学们都信心大增,觉得离理想大学就差了高考这一步,摩拳擦掌,静待大显身手。

    高考前夕,我们举办了毕业晚会,表达了感谢,流了泪,合唱了《送别》,搬空了陪伴自己三年的座位,腾空了教室……

    我们把空旷的教室留作高考战场,留给未来一批批的莘莘学子。

    这一棒接力赛,我们顺利完成了交接。

    书山如海,我们执笔行舟。

    终于,我们迎来了6月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