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开局打劫魏忠贤 » 第五十四章互市

第五十四章互市

    遗憾的是,跟其他东西一样,随着明朝逐渐崩溃,互市制度也不复存在了。先不说蒙古倒向建州,双方关系急剧恶化,光是此起彼伏的流寇就足以致边市贸易于死地,很多客商的货物半路被劫,甚至连命都丢了,谁还敢来啊?很快,榆林这边的茶马贸易市场就名存实亡了,大家又回到了建国初期的剑拔弩张、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双方都是叫苦不迭。

    王丰和焦恩俊一行来到市场的时候看到的是残破的建筑和积满沙尘的地面,王丰不由得说道:“这就是茶马贸易市场?没搞错吧?怎么比乞丐窝还惨?”

    焦恩俊说:“好些年没有开过了,自然破败不堪啦。山西那边的情况要比这里好得多,不过那里头的水很深,基本上被晋商给垄断了,没有熟人进去就挨坑,也幸亏你当时遇到了我,拿出了琉璃樽来了,要不然,嘿嘿,你还不知道怎么着呢。”

    王丰咕哝:“这里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咳咳咳……”一阵风吹过来,这个嘀嘀咕咕的家伙给灌了一嘴的沙子,呛得直咳,颇为狼狈。

    虽说市场建筑破烂,连个看守市场维持秩序的士兵都没有,但既然来了,生意还是要做的,凑合着过吧。

    焦恩俊已经指挥人把货物摆出来,准备交易。没过多久,生意上门了,不过第一批客户不是蒙古人,而是当地老百姓。他们拿着点碎银铜钱跑过来跟焦恩俊买粮食。像布匹、盐之类的东西同样抢手,大家争相购买,市场很快就热闹了起来。正乱哄哄间,突然烟尘大作,蹄声雷动,边民叫:“蒙古鞑子来了!抄家伙!”居然没多少惊恐,一个个一脸兴奋,有刀的拔刀,有枪的亮枪,没刀没枪的满地找家伙,准备开片。边关剽悍的民风再一次展现出来了,要是内地老百姓听到鞑子来了,只怕已经是哭爹喊娘了吧?

    王丰也吓了一大跳,他可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还没把这破天下给打下来就完犊子了怎么可以,大吼一声,“弟兄们抄家伙。”

    “唰”的一声,他后面的人立刻行动起来,率先骑上战马,雪枫刀亮了起来,左轮手枪也打开了击锤,准备干一仗,就从这一点看出来,那训练绝对训练有素。

    有好些人甚至拿出强弩爬到墙上,准备居高临下狠狠的射蒙古人一脸,看到这种情形,蹄声顿时停止了,王丰从一堵墙后面探出头去看,烟尘弥漫中,一群蒙古牧民赶着上百匹毛色鲜亮肌肉匀称的骏马,还有大量牛羊往这边过来,领头那个冲这边喊:“老汉们别怕,我们是布尔津部,来换东西的,不是来抢劫的!”

    榆林老百姓骂了回去:“孙子才怕你们!”收起了家伙。蒙古人松了一口气,也放慢了速度,把牲畜赶进市场,二十多名佩着弯刀的蒙古汉子留在市场外面,和王丰的手下以及焦恩俊的手下一起站岗,看来是要维持秩序的,互市的机会不多,蒙古人比汉人更害怕边市被关闭,所有更积极维持秩序。那个喊话的汉子正是多桑,一进市场就直奔焦恩俊这边,叫:“焦老板,我把牲畜都赶过来了!”

    两人各自见礼,打了声招呼以后,就开始准备交换物资。

    “粮食,盐巴,茶叶,我这里都有,察伦族长,我焦某人不占你便宜,还是按照以前的价格怎么样?现在可是冬天,你也知道,大老远的把这些物资运到这苦寒之地,不是那么好运的。”

    多桑说:“族长,我亲眼看见的,粮食啥的都足够,品质也不错,没有掺沙子,还跟去年的一样,够我们挺过整个冬天了!”

    王丰啥也没说,反正一切交给焦恩俊了,他乐的清闲,不能太贪心了,要让人家焦恩俊有点赚头才行,他只是好奇的打量着这位察伦族长,这还是第一次接触一位明朝族长呢,感到好奇。

    五六十岁的年纪吧,脸上布满了皱纹,一件水獭皮做成的皮衣看上去挺华丽的,但也多有破损,腰间那把弯刀刀柄镶着一枚硕大的宝石,璀璨夺目,算是他身上最名贵的东西了,看来日子过的真不咋的啊。

    察伦听到多桑的话后,眸子里迸出一缕精光,向焦恩俊深深的鞠,说:“我布尔津部因为牺牲在战场上的青壮实在太多了,牛群和羊群都跟着衰落了下去,急需大批粮食救命,还请焦老板大发慈悲,救救我们部落上千人的性命!”

    焦恩俊说:“察伦族长不必客气,程某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做生意的,只要买卖公平,断没有赶客的道理。族长,这边请!”往自己的摊子作了个“请”的手势。

    察伦族长带着几个人走了过去,对瓷器丝绸什么的看都不看一眼,只顾着查看粮食,看到那雪白的面粉,白花花的大米,黄澄澄的小米,都直流口水,开始讨价还价了。倒不是他们不喜欢那精美绝伦的丝绸瓷器,实在是买不起,再说这东西冬天又不能吃,还不如买粮食呢。

    他们拿来换粮食的都是些珍贵的皮毛,比如说狼皮、狐狸皮、水獭皮,这些皮子在内地可以卖出大价钱。为了换到更多的粮食,察伦族长干脆把弯刀上的宝石都给抠了下来,话说在他们拿来交易的货物里也有一些宝石和璞玉,都是在放牧的时候捡回来的,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也没多大的用处,现在通通都拿出来了。

    王丰一行人则溜到一边,围着马群牛群打转,特别是那一匹匹骏马,越看越眼馋。尉迟裕丰用最挑剔的目光在马群中间挑挑拣拣,他负责找碴的。但不得不承认,这些骏马确实很不错,每一匹都够得上战马的标准,秋膘抓得好,格外的精神,他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他每挑完一匹,马上就有人将它牵过去,登记造册,然后拿出相应的茶砖或茶叶交到蒙古人手里,一笔交易算是完成了。

    焦恩俊那边也谈妥了价钱,一张张珍贵的皮毛放到他的马车上,一石石米面倒进皮袋里放到蒙古人的马背上,大家都乐呵呵的一团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