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305章 南水北调世纪工程

第305章 南水北调世纪工程

    看过后世一系列的超级工程,各朝古人无不感慨万千。

    每一项超级工程都让他们深感震撼,就更不用说短短几十年建造了如此之多的基建工程。

    要知道,新中国刚刚建立那会,全国可谓是一片破败。

    但却在如此短时间就取得了如此逆天的成就,不得不说后世子孙的艰苦奋斗让他们敬佩。

    嬴政:我大秦能和后世超级工程相媲美的,恐怕也只有万里长城了。

    为了抵御边疆的敌人,他下令全国总动员修建万里长城。

    虽说万里长城的建造难度远不如后世超级工程艰难,但要论壮观宏伟的话,丝毫不逊色于后世的。

    一想到万里长城是他大秦的超级工程,他就不免有些得意。

    甚至于,要是严格来说的话,都江堰也可以算得上是他大秦的一项超级工程。

    都江堰的规模庞大,造福万千老百姓。

    更为重要的是,按照主播所说的,都江堰一直到后世还在发挥重要作用。

    这也就是说,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都在惠及老百姓。

    从这个时间跨度来说,都江堰称得上超级工程的美誉。

    对于秦始皇所说的,苏晨也非常的认可。

    万里长城号称世界八大奇迹,自然属于超级工程。

    万里长城突出一个长,有一项超级工程也可以用长来形容,那就是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4350公里,其长度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有人说,南水北调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可以和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都江堰并称的四大奇迹建设工程。”

    “也有人说,它不过是为了一部分人享受生活,而牺牲了另一部分人的分配工程。”

    “北方无数喝到了清水的同胞,觉得这是改变他们生活的伟大工程。”

    “而供水地的一些同胞,却觉得自己因为这个付出了太多而没有得到。”

    “南水北调真的有必要吗?它到底是利是弊?”

    “中国不仅只是地大物博,还有资源分布极度不均。”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但另外一个事实却是,辽阔的中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极度不均匀的国家。”

    “从每年的降雨量就可以感受到,南方经常暴雨连连,而北方则是干旱连连。”

    “北方水量不足,连连大旱。”

    “而南方洪水泛滥,经常遇险。”

    “而以人均水量计算,中国最干渴的地方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黄沙漫天的大西北。”

    “而是我们的华北平原,北京,天津,河北等地。”

    “国际标准中的极度缺水线是人均500,而这里不到150。”

    “为了生存,这里的人们利用一切的地上河流和地下水。”

    “导致几乎所有河水全部干枯,地下水位每年可以下降一米。”

    “地质沉降,地面塌陷频频发生。”

    “再这样下去,整个城市都会变得无法居住和生存。”

    “而解决办法只有两个,开源和节流。”

    “节流意味着北京,天津这些城市必须停止扩张和降低人口,甚至大量人口必须迁移到外地。”

    “城市放弃未来的发展,这对中国的发展是无法接受的代价。”

    “而第二个办法就是开源,要么海水淡化,要么运水。”

    “按理说这里距离出海口那么近应该是海水淡化的,但海水淡化目前的成本高达每吨水5元,特别是电力消耗太大。”

    “在核聚变的无限能源成功前,这个成本谁也无法承受。”

    “于是唯一的办法来了,那就是从外面调淡水。”

    刘彻:从南方调水到北方,真是一个好主意,可惜我大汉做不到这一点。

    后世为什么大搞南水北调,他不用想也知道。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全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处在南方的人,一到每年的雨季就会遭遇连绵不绝的降雨,南方的梅雨季因此得名。

    但是当南方遭遇倾盆大雨的时候,北方地区一些省份却处在干旱缺水的状态。

    全国水资源占有量方面,广东、广西、四川这样的南方地区是最不缺水的。

    而很多北方地区,也包括陕西这一块,都是严重缺水的地方。

    众所周知,人是离不开水的,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几乎所有的都城都建立在水源旁边,而且老百姓的聚集地也同样靠近水源。

    可见,水对都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旦缺水,势必会阻碍城市的发展,甚至于人口增长也会面临巨大挑战。

    水资源的缺乏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急需解决最缺水地区的水资源压力是极其必要的。

    而北京是后世的首都,自然需要保证足够的水资源。

    也正因如此,南水北调工程应运而生。

    说实话,他是非常羡慕南水北调工程的,毕竟长安也是缺水的地区。

    可他也知道,以大汉目前的能力,是不可能建造南水北调工程的。

    “虽然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但南水北调主要调运的是长江水资源。”

    “因为黄河每年只有550亿立方米的径流量,长江每年却有9600亿立方米径流量,而且长江水质远比黄河水质清澈。”

    “所以放弃了距离缺水省份最近的黄河,从更远的长江流域进行调动。”

    “如果能将长江的水,跨越1000公里调到华北,那就有希望解决问题。”

    “然而要建立一个直线跨越1000多公里的水道何其艰难,涉及到的移民,开山,环境,选址等等问题无比庞大。”

    “在南水北调方案提出以后,整个中国有无数专家学者用一生时间去论证和设计。”

    “直到2002年末才正式开工,从1952年到2002年用了整整50年时间准备。”

    “而直到现在的2020年,也只有东线和中线工程投入使用。”

    “可以说这是个已经横跨半个世纪,甚至可能延续一个世纪的伟大工程。”

    “首先说东线,五个字概括就是水往高处流。”

    “全长1785千米的东线工程,起于江苏扬州,终于天津、山东。”

    “然而黄河南岸比高了40米之多,也就是水要往高处流。”

    “为了实现在这一点,沿途建立了整整13级160台巨型水泵,将这些宝贵的淡水一级一级最终抽向华北平原。”

    “仅东线一期工程,每年抽取水量达到600多个西湖之多。”

    “中线工程则是只有一个水泵站,就将水运送到了1432千米之外。”

    “这里离不开一个伟大的大坝,号称亚洲天池的丹江口大坝。”

    “也许它不如三峡大坝那么出名,但是其意义绝不逊色于三峡。”

    “这里是汉江和丹江的交汇口,每年流入水量近400亿立方米。”

    徐光启:华北平原地区有丰富的地下水,以后世的能力,开发地下水应该是没问题的。

    他和一些水利方面的官员接触过,知道北京地下的水资源异常丰富。

    后世的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庞大,从长江调水到北方,必定会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

    他在想后世为什么不从地下取水,以后世的能力想必很容易就能办到。

    思考片刻,他大致想到了其中的原因。

    可能最重要的一点,过度使用地下水会带来危害,比如导致地面下沉的问题。

    在连年开采地下水之后,地下水的水位会持续下降。

    地下水一旦没有了,土层就会被压密,从而导致厚度降低。

    这么一来,地面必然沉降。

    还会引发其他的问题,比如说建筑物倾斜、墙体开裂等问题,会成为安全隐患。

    北京作为首都,一旦发生地面下降,必然就是一场灾难。

    还有就是当地下水被过量开采以后,原本水位下降的地方,就成了空洞般的存在。

    如果不能补给填补空缺,就给海水入侵带来了机会。

    这么一来,海水入侵就会导致地下淡水盐碱化。

    海水入侵的越多,那么淡水盐碱化程度就越高。

    如此一来珍贵的水资源,就会被破坏。

    由此可见,地下水是无法进行过量开采的。

    也就是说,北方的水资源这么缺乏,如果仅依靠地下水那是完全行不通的。

    南方本就是不缺水的存在,为此对于地下水很少开采。

    对于地下水来说,也有充足的机会进行补水。

    比如说降雨补给以及河流补给,为此水资源充足的南方自然是不会担心了。

    可是北方缺水这个问题一直都在,为了解决缺水的问题,就一直开采地下水来加速发展。

    毕竟南方再有水,也无法远水解近渴,于是地下水疯狂开采。

    既然南方的水资源充足,那就可以为北方带来充足的水资源。

    所以南水北调是非常有用的,不仅能给北方带去水资源,同时还能改善北方开采地下水的问题。

    当北方有了充分的水资源时,那么就不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

    可以说南水北调这项工程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南水北调的存在真的很有必要。

    不过这是后世面临的情况,而他大明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危机。

    “2012年,丹江口大坝被加高到了176米。”

    “使其蓄水水位抬高到了170米,最后水位比北京还要高100余米。”

    “于是几乎不需要任何水泵,这里的水就可以一路向北,达到北京。”

    “然而这样靠水位差自动运水,面临的最大问题则是无法利用现成的水道,也就是这1400多千米的水道需要重新开始建设。”

    “在这个改天换地的伟大工程中,中国人创造了无数的世界奇迹。”

    “比如为了通过黄河,建立的下穿隧道深达50米,内径16米。”

    “可以将一栋16层的大楼整个地放在里面,盾构机都钻了500多天。”

    “河南境内的U型水槽,每段重达1200吨,相当于吊起3列和谐号动车。”

    “而这些不可思议的伟大工程,还只是南水北调的一部分而已。”

    “南水北调,调的是饮用水,因此水质成了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保证这些水在跨越1400多千米后依然保持高水质,水源地的丹江口高污染企业几乎全部关停。”

    “建立污水处理厂100多座,垃圾处理厂100座。”

    “整个工程沿线污染企业几乎关停,无数污水处理工程密布其上。”

    “另外因为丹江口水库水位的抬升,超过34万丹江口附近同胞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不得不离开世代生长的土地移民到全国各地。”

    “还有其他比如为了保护文物保护单位,人们将整个宫殿抬高15米的文物保护工作等等幕后工程。”

    “可以说南水北调绝不仅仅是修水渠,而是一项涉及无数方面的无比庞大的工程。”

    “到了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

    “丹江口水库的清洁饮用水,从河南出发浩浩荡荡流向华北。”

    “到2020年,总计输水2000多天,输水达到300亿立方米之多。”

    “沿途数亿人受益,特别是华北同胞从此告别了无法想象的苦碱水,感受到了清洁水源的甘甜。”

    “也让这些城市变得安全,再次开启了发展之路。”

    朱棣:要不是实力不允许,朕也想来一个南水北调工程,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同为北京,他自然非常清楚北京的水资源是什么情况。

    虽说这个时代的北京远没有后世那样缺水严重,但他也希望通过南水北调把水资源大量调运到北方。

    之所以如此,倒不是为了解决北京的饮水问题,而是想要改善北方地区的粮食收成问题。

    由于北方缺水,经常发生干旱,导致粮食减产严重。

    这要是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的水资源引入到北方,那必然可以灌溉大量的农田,从而极大的增加粮食产量。

    不过他也知道,要在大明搞南水北调怕是不可能。

    工程量如此庞大,更不用说耗费的财力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要是他强行征召老百姓大兴土木,恐怕也会步入隋炀帝修建京杭大运河的下场。

    “而工程目前总计耗费资金2500多亿元,如果按照使用100年计算,每年耗费资金20多亿。”

    “按照水量计算,每吨水成本仅2毛钱,比起海水淡化可以说是实惠到了极点。”

    “当然,在华北同胞受益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湖北、河南等地的同胞。”

    “他们背井离乡,他们分出了自己的水源,他们关停了自己的工厂,用他们的奉献帮助着千里之外的从未见过的同胞们。”

    “但其实在默默贡献的,远不止这部分同胞们。”

    “为了让整个祖国不断地腾飞,很多人都在默默奉献着。”

    “四川分享了自己的电力,东北分享了自己的粮食,西北的铁矿,中部的劳动力,山西的煤矿,云南的有色金属,当然包括长江的清水。”

    “所以不仅有南水北调,我们还有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输,北粮南运等等伟大工程。”

    “所以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的每一位同胞,都正分享着,也正享受着全国同胞的资源。”

    “而这只是因为我国本是一个自然资源分布极其不均匀的国家,但是中国人从来就是遇到困难不求救世主,而是靠自己的民族。”

    “天漏了,我们女娲补天。”

    “水来了,我们大禹治水。”

    “东海淹了,就把东海填平。”

    “被太阳暴晒,就把太阳射下来。”

    “分布不均匀,我们就建立无数伟大工程把它分配均匀。”

    “南水北调工程到底是对是错,对于这种伟大工程现在没有谁可以说,要评价一定是要几百甚至上千年后才可以。”

    “比如2000年前,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

    “如果你问当时服徭役的人民,他们肯定会说这是世间最错的工程。”

    “但如果你问的是1000年前,那些无数被万里长城守护的同胞,他们会告诉你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

    “但如果问2000年后的现代人,它又仅仅是一个没有实际,仅有纪念价值的历史文物。”

    “总而言之,没有任何一个涉及上亿人的项目没有任何弊端。”

    对于后世大搞的南水北调工程,各朝代的北方老百姓无疑是最羡慕的。

    把南方长江的水调运到北方,这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壮举。

    北方缺水严重,这是亘古以来的问题,他们老百姓对此也毫无办法。

    他们无数次羡慕南方老百姓的水资源丰富,使得粮食产量远超他们北方的。

    如果他们的时代也能有南水北调工程,那该有多好啊!

    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饮水问题,还能让他们的粮食产量得以大增。

    不过随即,他们一个个面露苦涩。

    南水北调的工程量巨大,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计其数。

    万一他们的当今皇上真的要修建南水北调工程,那对他们老百姓来说,无疑于是一场灾难。

    到了那时,恐怕全国老百姓都要造反。

    毕竟隋炀帝的京杭大运河在修建过程中,死了无数老百姓。

    而南水北调工程显然要比京杭大运河更大庞大,到时候死的人肯定不计其数,这是他们老百姓不愿意的。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