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刘邦重生在三国成了刘备之子 » 第二十章 盘根错节的荆州各方势力(三)

第二十章 盘根错节的荆州各方势力(三)

    庞德公还有两个侄子,一个叫庞统(耳熟不),还有一个就是与蒯越一起收复襄阳的庞季;庞德公作为荆州士族阶级的核心人物,他周边还围绕着一批名士,比如(水镜先生)司马徽、崔州平、徐庶。

    这些名士周边,又有一大批士族子弟追随。

    这还仅是当时最有名望的士族阶级之间婚姻关系,如果将家族谱系全部罗列出来,可以肯定,荆州豪门士族集团,就是一个大家庭!

    请问,有这种关系网,在荆州还有什么他们做不到的事?

    当年光武帝刘秀,就是用这种办法,为自己谋得了龙椅,刘表偷师刘秀而已。

    就这样刘表一个光杆司令将荆州七郡百县都收复成功。让刘表在历史上也留下了精彩的一页。

    后来刘表借势广开州境,通过与孙坚的正面冲突,自己的部将黄祖将孙坚射杀于马下,消除了对荆州的威胁。

    在与袁术的对峙过程中,刘表巧借地理优势,将其运送粮草辎重的线路切段,失去了后勤保障的支持,也只好率众离开荆州属城。

    没有了外部势力的侵扰,刘表开始整顿内政,将蒯良的观点付诸于行动,用仁义来管理百姓,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早年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刘表广开学宫,招纳能人志士。让这个原本战火连年的城市在刘表的统治之下得以安宁。

    通过收留落魄的张秀,令其据守南阳宛县;又将投奔自己的刘备分配到南阳新野。使荆州的边防固若金汤,觊觎荆州宝地的曹操一时间也放弃了对荆州的攻占。在刘表晚年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创建了儒术刊物,《五经章句》和《周易章句》五卷,这些古籍也一直流传至今,也将儒家文化传承了下来。

    可以说,刘表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物,绝非那种懦弱无能的庸主,在没有搞清楚状况之前,刘备即便有夺荆州的念想,也不敢当真行动,毕竟,自己的这个本家绝非什么善男信女,这点从因为立嗣问计于刘备的事情上就能看得出来。

    荆州就是东汉天下的一面镜子,荆州如此,全国都是如此,它照见了东汉帝国的兴盛,也照见了东汉帝国的没落。

    由于豪门家族掌握了政权,察举制成了他们内部的游戏,读书人要想出仕,除非你在这些利益集团范围内,否则你只能做他们的附庸。

    由此,豪门集团控制下的察举,举出来的“废柴”越来越多,而那些有真学问的寒门仕子,则永远被压制在底层。

    刘表依靠豪门士族集团的势力,迅速坐稳了荆州一方土地神之位,可是豪门士族对政治的破坏力,始终无法得以解决。为了自己的地位,刘表只能迁就他们的利益,继续沿着东汉帝国没落的轨迹滑落。

    所以,成业豪门败也豪门,这也是后来刘表万年一事无成的原因,他那种治标不治本的法子,到最后只会反噬自身。

    等刘表真正的做了荆州之主后,发现自己多了一本“难唱的经”。

    作为一个外来户,刘表能做到单骑赴荆州的10年后就统领整个荆州,成为南阳、章陵、南郡、江夏、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八郡之主,与荆州当地世族豪强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等荆州平定后,老的豪族被杀伐的差不多了,荆州地区又形成了新的六大豪族,分别为庞、黄、蔡、蒯、马、习六家,除此还有一个杨家也算豪门不过和这六家颇有差距。

    六家的家主分别是庞德公、黄承彦、蔡瑁、蒯良、马良、习祯。

    刘表所依靠的四大重臣,蒯良、蒯越、蔡瑁、庞季就出自其中。

    最初他单骑入宜城时,寻求的蒯越与蔡瑁的帮助。当时刘表向蒯越等问计:“宗贼虽盛而众不附,若袁术因之,祸必至矣。吾欲征兵,恐不能集,其策焉出?”

    蒯越给出了“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的战略方针。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刘表既然依靠世族豪强势力,就不得不向其分权,也就不得不受制于世族豪强势力。

    比如蒯越为刘表最为信任的谋士之一,功劳也最大,史称其为“表大将”,在担任章陵太守之外,蒯越还执掌兵权。

    而蔡瑁与刘表为姻亲,也受到重用,成为荆州军事方面的主要负责人。

    而以此为基础,刘表的部属分为了三个阵营,“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简单说,以受到重用的蒯、蔡两大家族为核心的阵营;相对处于权力外围的庞、黄、马、习四家阵营;刘表本身的外来户阵营。

    这三个阵营最为突出的区别就是对于曹操的态度。

    蒯越、蔡瑁等人是坚定的“亲曹派”。当袁绍与曹操于官渡相持之时,蒯越、刘先、韩嵩等人便曾向刘表建议归依曹操。

    韩嵩甚至曾劝谏刘表归附曹操,并遣子作为人质,刘表大怒,险些将韩嵩杀掉。

    日后待到刘表去世后的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蒯越、蔡瑁又劝刘琮降曹。庞、黄、马、习四家因为处于权力外围,属于“中立派”。

    至于刘表本身则是坚定的“抗曹派”。刘表为皇室宗亲,从其立场而言必然对曹操没有好感。

    他自己作为荆州八郡之主,从切身利益上说,也不希望自己辛苦十年打造的基业落入曹操之手。

    可面对咄咄逼人的“亲曹派”势力,刘表显得势单力孤。因此,刘备的到来,让刘表看到了转机。

    建安六年九月,曹操击刘备于汝南。曹操这次南征刘备,也有向刘表耀兵的意思,而刘备就此投奔刘表。

    从同是汉室宗族、同是来自北方、同是人到中年的刘备身上,刘表是否看到了自己当年单骑入荆州的影子呢?当然,两人在政治倾向上有最大的一共同点,即抗曹。

    PS:各位读友,如果觉得本书尚可,还请推荐收藏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