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锡白锡黑锡红 » 大数据来了(二)

大数据来了(二)

    “要搞澳炉的人工智能化,涉及的内容很多,如果搞成,我们南当锡业又能创造一个奇迹了。当年引进澳炉时,反对的意见也是很多的,但最终我们还是搞成了。对澳炉人工智能化的难度,不亚于当年我们引进澳炉,改造澳炉。我想,最好是让范娇博士们下去认真看看后,双方再作决定。”陈平话音一落,大家就议论起来了。公司这边认为,让这些小年轻人去看看现场是怎么回事,她们就会知难而退了,用不着大家在这里为是否合作而争个面红耳赤,让总经理难堪。范娇团队却认为,下去看看实际情况,掌握一手资料后,回来有更具体的实施方案,能让对方更加信服自己。主持的副总看看与会人的表情,知道大家都倾向于老陈的意见。他用征求意见的眼光看着范宝忠。

    范宝忠听着公司各部门的反应,脑子一直在打着转转。几年前与西南理工大学搞的智能化失败的原因,一是技术还没有现在成熟,二是他们的方案仅仅只是把各车间现成的网络联起来,没有对澳炉本体实施实质监控。效果不佳,系统维护量大,让工人们嘲笑为“澳炉傻瓜化”。他本想着让娇娇讲讲改造的大概思路,但看到反对声一片,而且自己对娇娇们的水平如何,心里也没底。如果强行签署改造协议,自己就成了众矢之的了,只能让娇娇们先下去看看再说。没想到陈平的发言,正中了他的下怀。“就按老陈的意见办吧。”范宝忠低声对副总说。“请各位先去冶炼分公司看看,了解了解一下现场情况,然后我们再讨论合作事宜?”主持会议的副总用征询的口气对范娇说。“好的,我们也想认真了解一下现场情况。”范娇点点头,真诚地说。“老陈你带她们去吧,好好招待好她们呀!散会。”副总对陈平说完,宣布散会。“娇娇,你不给你老爹说两句了?”看着娇娇带着人径直往外走,陈平赶紧追上娇娇,有点不满地说。“他忙,就不打扰他了。一会我电话上对他说。”娇娇边走边向陈平解释。娇娇一行人上了大客车,车子向冶炼分公司驶去。“让陈平来管这台事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看着车子驶出公司大楼,范宝忠拿定了主意。于是,他拨通了陈平的电话。

    客车上,刚接完范宝忠电话的陈平闭着眼睛在想:随着澳炉在有色金属生产企业的广泛使用,南当控股的技术优势已经消失,南当控股首创澳炉炼锡的辉煌不再。公司生产出来的锡虽然遍布全世界,赢得赞誉无数。然而如今因生产成本过高,公司一度挣扎在生死线上。范娇们的到来,是否让公司迎来新的转机?想到这,他睁开眼睛,看看这一车的冒头儿(南当话,指不成熟的小年轻人),还有他看着长大的娇娇,心中的忧虑又平添了几分。

    来到宾馆,放好行旅,看着时间还早。陈平与范娇商量好后,就带着大家来到了澳炉车间。一行人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来到澳炉顶部,看着这个罐体最大尺寸近10米,高度近20米,重达250吨的庞然大物,那些从没见过这么大装置的计算机专业的队友们显得有点不知所措。然而对于范娇们这些学冶金的,什么澳氏炉艾萨炉,不光见过,而且还曾经参与过改进工作。“看过这样高大的喷火怪兽吗?”范娇拍了拍与之合作的计算机博士龙飞的肩膀问。“游戏里见过不少,真的第一次见。”龙飞望着范娇,老实地说。“龙博,希望我们初次合作就大见成效呀。”范娇听到龙飞没有底气的话,开玩笑地说。“程序归我,参数归你。只要你拿得出操控参数,我就拿得出控制决策程序。”龙飞听到范娇话中有话,也放大了话音地说。“没问题。”范娇肯定地说。“陈总,能找到这东西的结构图和车间布置图吗?”范娇转身,对跟随在后面的陈平说。“那东西要到档案室去找,或许设备能源科里也有。一会回去我陪你去设能科看看。”陈平回复道。看完澳炉,时间不早了,陈平怕设备能源科的人下班,让车间主任带着其他人继续看现场,他叫上范娇,往设备能源科去了。

    去设能科的路上,陈平摘下安全帽提在手中,问起范娇。“娇娇,能行吗?”“怎么说呢,陈叔。”陈平比范宝忠大几岁,但范娇一直就那么称呼他。范娇也摘下安全帽拎在手里,掂着安全帽,想了想,说:“从反射炉到澳氏炉,是一个飞跃。但是,澳氏炉后会是什么冶炼方法,现在还没有人提出来。也就是说,澳氏炉的冶炼方法将伴随有色冶金走过一段很漫长的时间。这段时间,有色冶炼行业要想有所成就,就只能是让澳氏炉智能化。这是我的看法。”范娇停止了掂帽的动作,又把安全帽扣在了头上。“你的那篇《论对奥氏炉智能化改造的可行性研究》,我们都读过,董事长还专门组织人讨论过。大家都认为理论超前,实际做起来困难大呢。”陈平撇了范娇一眼,话音也小了下来。“是呀,当年你们搞澳炉改造,连澳洲袋鼠都认为不行呢!结果,结果是你们成功了!从那时到现在,又走过了多少年?陈叔,你怎么就那么小瞧我们这些后生?”范娇听了陈平的话,知道他的话不仅代表了他的担忧,也是那些持反对意见人心里想的。她只有说服了陈平,才有可能获得他的支持,没有他们这些有经验的老把式的支持,想完成澳炉智能化,那真的只能是纸上谈谈了。范娇一席话,让陈平回想到当年澳炉改造的情景。当年,陈平是设备能源科科长,亲历了整个改造过程。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冶金设备的结构变化不大,冶炼方法没有改变,但材料和控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的傻大黑粗的装备,现在变得小巧玲珑起来。一切都在朝着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确如范娇在论文中所说的:澳炉再向前迈进一步,不就是智能化吗?

    范娇说完,一直在等着陈平发声。然而陈平听了范娇的话,本来想提提当年与西南理工大学搞智能化的事,但一想这事范娇肯定知道,再提没意思。所以一言不发。来到设能科,快到下班时间了,从现场回来的人也回到办公室,科里人都齐了。看到陈平带着范娇走进来,都向老科长问好。“这位是谁,不用我介绍了吧?”陈平指着身边的范娇说。“知道,是范总经理家的董事长。”一位老资格的科员说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