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不一样的南北朝 » 第三章 天上掉下个未婚妻

第三章 天上掉下个未婚妻

    什么情况,别的主角穿越过来不是退婚就是父母双亡,或者天生废材,有朝一日逆袭名震天下,纷纷打脸那些看不起他的亲戚朋友,怎么打他这里变成了上来就给个童养媳?

    听着几个大人们之间的对话,张安和有点不知所措,刚还在感慨小萝莉会便宜谁呢,转眼怎么就让好运降临到他的头上了?

    难道拿错剧本了?这是妥妥的反派剧本吧?主角是谁?环顾四周好像也没有能做主角的人啊?

    各种想法在这零点几秒钟的时间内,不断在他脑海里一直翻涌。

    不过身边的几个大人,好像也并没有看出他的异常,自顾自的聊了起来,几分钟不到的时间,他父亲就已经商量到了去女方家里纳采、问名、纳吉的流程了。

    旁边的和尚也好像变成了月老,参与了进来,开始出谋划策。

    反而被列为结婚主角的两人现在被抛到一旁了,看着边上的腹黑小萝莉,张安和感到有点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这个小姑娘是怎么想的,有些不爽,又有些束手无策。毕竟,这种事情他还是第一次碰到。

    看着父亲和其他大人商量流程,他渐渐明白了过来。原来,自己的家庭背景还不算太差,但应该不如对方家庭。这个婚事是互利互惠的,双方家庭眼里,他和她或许只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棋子罢了。

    想到这里,张安和心中有些悲凉。他觉得自己好像成了别人谋求利益的工具,而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场婚姻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今天这场相遇也许也并不是偶然,可能也是几方协商下来有预谋的相见,而前面的对话可能也是早早设计好的剧本,不论他的台词是什么,剧本还是会按照提前安排好的步骤进行下去。

    不过他又想到,现在无论如何反抗都已经来不及了。还不如顺从一下,顺应天命,顺水推舟,也许未来的日子会更好呢,毕竟人生重来一次,谁都有可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未来。

    恰在此时,一个僧人的声音也打断了几人的对话,几人拱手示意之后,相互道别。

    跟随着长辈的步伐,最终也各自散去,后面竟然没能跟小萝莉再说上一句话,张安和也感觉不免有些可惜了。

    午后阳光从浓密的枝叶间洒落在山道上,斑斑点点,闪烁不定,跟随着父亲的脚步在细碎光斑里穿行,山道幽静,屐声清脆,他深深的呼吸,却也感觉无比的轻松和惬意,病榻折磨数月之后,负面情绪基本被克服,此时的他,感受着重生的喜悦,年轻二十多岁的身体,从中年回到少年的感觉,而且还是上千年前,难道不神奇吗?

    摆动两尺多宽的大袖,看着自己修长单薄的左手,映着阳光,那手简直白得透明,显示出病态的美来。

    可惜他现在还不了解这个时代的审美,否则就这么保持下去,按照魏晋病态为美的趋势,高低也算个卫阶一代。

    “平儿,为父以是为汝亲,汝不知遽乎??”耳边传来张父的声音。

    “父亲自有道理,儿不敢违。”虽然的确有点莫名其妙,但是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这个年代都是常态,所以张安和也只是轻声回道。

    看着刚刚身高到自己腰间的少年,想起身上背负的责任,张筠也不禁感慨万千,却也并未细说,

    只是言张氏三代未曾仕越,均是由他所引起,刚刚结为儿女亲家的是吴郡大族陆氏的女眷,未来的路估计要靠她们家族帮衬。

    更言如有一日,张氏如果做的事情有对不起他们这一支,张安和不得埋怨、报复、打击,毕竟祖上都是一家人同根同苗。而且大房有大恩于他们这一支,所以遇到事情一定要忍让为上。

    看着父亲的面庞,听了这番话,他心中也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他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会遵守家规家训,日后必会努力振兴家业,不会让父亲失望。

    张父见儿子理解自己的意思,也松了口气,心中却也更加惆怅起来,也希望他能以后一直如同现在一样有朝气,肩负重担。

    “忆后亦强体,欲学班定远弃笔,无美体不可,是羸瘠也,何能提三尺之剑乎?”

    “是的,儿亦自以身弱,后欲能夺美体,练练五禽戏什么的。”

    本朝皇族顾氏是以文臣起家,诗书立世,所以掌权数十年以来,为防武夫夺权,立科举办学堂,重文轻武,虽偏安江东,但是文风却更胜中原腹地,世家子弟均风度翩翩、夸夸其谈,看起来都弱不禁风,大家好像也都忘了外有强敌环伺,比之跟孙吴初期时的以臣事魏,现在也是以弟相称,多年来两国相安无事便都以为可高枕无忧。

    “好了,吾使阿山牵牛,吾等先归。”张筠说完,便让后面的随从去喊叫啊山了。

    阿山四十多岁,忠实憨厚,听闻原是交州的土人,没有户籍没有田地,在张安和祖父被贬交州之后,任郡丞时对他们一家有恩,后来张安和祖父病逝后,张筠归乡时也是在他的护送下一路北行回到宛陵,后来也就在宛陵安家,娶妻生子成为张氏的佃户。

    有道是上山容易下山难,但是二三十人的队伍不多时也就走出了九华山道,不远处就有一个浩瀚大湖横亘在天地间,碧波千顷,远水接天,湖中有几个小岛,宽广的湖面看不到一条渔船,蓝天白云、青山碧湖,暖风吹来,让人沉醉。

    数千年后的将军湖现在还是叫牛桥湖,相传后世由著名小说家金庸先生题名,为纪念元末农民战争中,朱元璋部将常遇春曾在此大胜陈友谅部下赵普胜,将军地名由此而来。

    而现在牛桥的名字虽然不是很动听,但是依旧不妨碍它是陵阳县的母亲河,发源于九华山东麓的牛桥湖一直以来也灌溉着附近的十里八乡。

    群山环绕中,众多溪流潺潺而下,汇成涓涓细流,整片的将军湖被竹木围绕着,郁郁葱葱。

    坐在车边,一路观赏湖光山色,行了一程,看见前面湖畔停着几辆牛车,还有一架板舆,十多个侍从在旁侍候。

    远远看去就像是后世的郊游野炊一样,虽然并没有炭火烧烤,但是有此美景在旁,不得不让人也感觉心旷神怡,这也让曾经的资深驴友张安和对以前的生活有了些许怀念。

    不过远看好像队伍里全是精壮奴役,并没有美婢环绕伺候,这也不免有些大煞风景。

    “平儿,久再观何??”看到张安和久久未曾转头,车上的张筠也忍不住问道;

    “无事,见其喜,父吾等是否当毋歇。。”指着前面的数人张安和回答道;

    “速速离开,不然晚归,尔三叔又言我矣。。。”九华山到宛陵也需要3-4个时辰,看着前面的几人,张父若有所思的回答道;

    也真是阴魂不散,张父也用可能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小声的嘀咕了一句,好像前面的人是他认识的一样。

    阿山听到男主人的话,手上赶牛车的鞭子也是甩了起来,整个队伍的行动也快了几分,众人也是着急回家,毕竟谁都不希望风餐露宿,一大早出来,谁都想早早到家,吃上一口热乎的饭,有个温暖的被窝可以拥抱。

    巧合的是,在张筠父子的车队离开牛桥湖后不久,踏青的队伍也开始了归程,不过队伍一开始就分成了数波,有人跟着张筠的车队尾行而去,有人顺着他们来时的山路往山上走去,也有人在原地打扫留下的痕迹,不一会这里就都没有了人,也仿佛这里从来没有人来过一样。

    微风依旧在吹,荡漾的湖水也依旧清澈,这些人走后,往日平静的水面重回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