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一九八二 » 第三十三章 到煤矿

第三十三章 到煤矿

    早饭吃完了,大家一时都没动身,吃多了,要休息一会。

    “小逸做的菜好吃。”陈辉摸摸肚皮夸道,“那条大鱼也由你做吧。”

    见陈敏她们不解,陈辉解释道:“呵呵,小逸在水里一拳打晕了一条大鲢鱼,还养在河水里,起码五斤重,他说中午吃了。”

    “我做可以,姐做也行,白辣椒煮鱼好吃,今天就煮大鱼。大哥,你是划船去街上?”陈逸问。

    划船去大树湾街上,去是顺流而下,划船比较轻松,也快,半个小时就到,回来是逆流,虽说河水流得缓慢,那也是逆流而上,划船费劲,只比走七八公里路回家稍快一点,水里距离,大约是八公里以上,河道是拐了个弯的,但划船可抄近路。

    “划船吧,还是划船方便点,回来也是空船。”陈辉想想说道,拉板车走路也不轻松。

    这八十年代初,农村里有板车的人家稀少,属凤毛麟角,但陈逸父亲做到了,陈逸知道父亲为了家,对自己很勤俭,大多数时间都是穿工作服,可对家人极好,工资除了饭钱,都交给了母亲,省下的饭钱,还给弟弟妹妹买了零食,不空手回家。

    “我马上就去煤矿,把十一只甲鱼卖给他们,不全要,以后就不再卖给他们,再把黑鱼也带几条,这东西比青鱼好,要卖八角一斤,大哥,不跟人讲价。”陈逸说道。

    陈辉点头。

    “今天卖煤矿,我明天去金矿,这几天把在大树港区的四个矿都走一遍,与他们定下后会之期,然后就去县里,等以后河里的东西都能捕捞了,再把生意做到外面去,清水市、江中市都是目标。呵呵,我们的生意基本上是独门生意,不怕人抢。”陈逸继续说,把自己想法告诉兄弟姐妹,让他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用猜自己的想法,陈逸知道,自己的表现越好,哥姐弟妹就会越顾忌自己的想法,这却不是自己要的,自己只当参谋、当做事的人,不当家。

    陈逸的话听得大家眼睛发亮,心里有了个概念,就是家里会有钱。小丫头不大明白陈逸的话,但不妨碍她小心思知道二哥说的是好事。

    “行,小逸,就照你说的做,有多的鱼,我负责到街上卖。”陈辉表态。

    “哥,你去粮站买桶清油回来,小逸做菜,放的油比我多。”陈敏也笑道。

    “所以,二哥做的菜好吃。”陈欣也笑道。

    笑声又响起。

    想了想,陈逸觉得叮嘱大家一句为好:“大哥,姐,小欣,小成,还有小玫,我们卖鱼挣钱的事情,只我们自家六人知道就好,就是叔问,也只说卖了几块钱,财不露白,怕别人得红眼病,人情往来,还是姐去做,我和大哥卖东西收的钱,都交给姐,由姐当家,姐你自己写个帐,好心里有数。”

    陈敏马上点头。

    见陈敏先点头,陈辉也立即点头。

    陈欣撇嘴道:“我才不会对人说。”

    陈成忙说“我也是。”

    小丫头听得懵懵懂懂,跟着陈成说“我也是”,听得大家都笑,这瞒人的事,本身也有趣。

    除了陈成带小妹,就都忙起来。

    陈逸骑的自行车,是父亲买的载重自行车,车架两边做了挂架,可驮两麻袋煤回家,现在,这挂架用来放水桶,里面装的甲鱼,车后架上的木桶装的是黑鱼,七条两斤多重的黑鱼,在真正的厨师手里是珍品。

    陈逸不怕水桶里的水溅到身上,现在的自己没上世骄气,农家子弟是能吃苦耐劳的。

    “走了。”陈逸放下自行车支架,跨上自行车。

    “二哥,早点回来呀。”小丫头牵着陈逸衣角,仰头要求,在她记忆里,二哥是对自己最耐心的,最愿意跟自己说话的,自己会数数,会写字,也是二哥教的。

    “好。小玫,二哥卖了甲鱼,到供销社给你买零食。”陈逸溺爱道,所有大哥哥都这样,对小弟弟小妹妹特好。周家坪供销分社在石桥大队,顺路。

    “好啊!”小丫头晶亮的眼睛一下笑成月芽。

    陈逸的心软了,小妹比上世的儿子小时候更可爱。

    告别家人,陈逸出发了。

    将今世陈逸的记忆完全继承了,陈逸对之前身体的主人想什么做过什么全清楚,这种不同于回归自身的穿越重生,开始时是会有些恍惚,但陈逸觉得自己已完全适应了现在生活,这么快适应,一是灵魂完美的融合,二是兄弟姐妹们都值得爱。

    骑车出门,上了公路,这条路太熟悉不过,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早上,自己先送大妹陈欣到在石桥大队的公社中学读书,这样,陈欣就只需下午走路回家,要走六七里路,读书辛苦。送了陈欣,自己就去区中上学,风雨无阻。

    从家的路口到小河上的公路桥是三百三十来米,往前走四百二十来米是三岔路口,207省道在306省道的这里开始,沿306省道往前走到大树港街道,往左拐沿207省道往前走就是去公社中学,去西村煤矿。

    207省道没靠山修路,那样弯路太多,从公路上望这片平坦田野,确实很大,是山区地貌中少有的良田沃土,这都属于大条山脉的地域,它的支脉圈出了各种形状的山村和平坝,从小河口顺小河往里进十来公里,这条村水都是比较开阔的,两边小山村挺多,煤矿就在八里村里,从村名就知道这村有八里长。

    这一带旱涝保收,农家家家有吃不完的饭。

    陈逸感觉现在骑车,真的是太不费力了,公路翻过某个小山头时,骑上那坡也如履平地,这就是身体进化了的好处,全身是劲。

    经过三个大队,陈逸左拐进了八里村的县道,这条县道是煤矿的配套公路,所有开采出来的煤炭都从这条路外运,砂石路面与省道一样宽,养护得很好。

    从家里到西村煤矿,距离是八九公里。从207省道到西村煤矿,有三公里多。

    前面就是煤矿,路边的砖房多了起来,依托煤矿,八里村农民的房子比其它大队的好,偏房都是盖的青瓦。

    拐个一道弯,煤矿大片的房子出现,那栋栋红砖三层楼房是职工宿舍,当年,父亲就居在其中一栋楼里。井口还在里面,外面是生活区,是外人可以随时出入的地方。

    熟悉。矿部小楼,修理厂,销售部,食堂,商店和澡堂,停车场,煤场,地磅房,陈逸区分得清楚。所有房子都是红砖,这是煤矿有煤,用煤烧的粘土砖,烧出来的成品砖就是红色。

    陈逸顺着公路进入了煤矿的地盘,公路成了砼路,路两边的支路很多,大多也是砼路面,见到的人也越来越多,陈逸认为这是一座有活力的煤矿,只要煤贮量足够,资源不枯竭,这座煤矿就能繁荣下去。

    陈逸骑车径直前往食堂,食堂之所以修得大,是它还具有大会堂和放电影的功能。

    食堂侧面的一溜平房是行政科,行政科直管食堂。

    从平房后面过去,就是矿部小楼。

    这个时候已过八点,行政科办公室的门都开着,煤矿实行的是两班倒作业制,因为矿工上下班太费时间,但下井工休息的时间也长,工人没意见。

    陈逸听父亲说过,行政科的副科长兼食堂主任,不知现在是否仍如此。

    看看食堂大门和端头的大门小门,陈逸觉得必须找有购买物质决定权的有关领导,去食堂找工人打听消息,会显得自己没见识,即使打听,也应开口问谁是科长主任。

    把自行车停在距平房不远的水泥地面的阴影里,支好锁上,陈逸走向平房,看看哪间房里人少,只有一个的,自己就找他说话。

    陈逸也没进走廊,在外面地坪上一走,见左边第三、四、五个房间都只有一人一桌,就准备进第三个房间,估计这人是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