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时空裂缝观察者 » 80后回忆录,风物志篇,食品2.

80后回忆录,风物志篇,食品2.

    有一天也不谁张罗的,要去区政府采花蜜,我和王超,大海明,李长亮(我下一届的同学,住我家楼下的一排小平房)。我们几个一路打打闹闹的来到区政府门口,那里有个小花坛,能采花蜜的花就是一串红,直接薅下来能嘬一小口甜水。

    我和大海明都是拽一个喝一个,李长亮衣服上有个小肚兜,采一个放里一个,王超采一个放手里一个,等我和大海明吃的差不多了,就听李长亮在那炫耀,“你看你俩都吃了,我攒一小兜了。”

    我等他炫耀完,我伸手到他兜里就掏了一把。大海明也抢了一把。给李长亮气哭了。

    王超在那笑嘻嘻的,别抢了,我攒这个给你俩吃,他把他手里那一小把分给我俩。

    区政府门前的花坛让我们糟蹋的差不多了,大海明提议去北大河,那边能玩水,能捡东西。河边附近总能捡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虽然没啥用。像铜铁这样能变现的东西肯定是捡不到,要是真有还能就给你么?

    我们几个要是凑上三五个人以后,那基本都带点破坏性,这次也不例外,往北大河去的路上有一段土路,和几排平房,就是这些老乡,会开点自留地,种点茄子辣椒西红柿,不过这些我都没兴趣,我就愿意薅大葱,扒了皮直接就吃了。

    路上只要有,只要我们看见了就拔几根。但不能霍霍人家地,一个人拔一根就走。路上有几块大葱地我们就吃几根,我们几个里边当属大海明最生性,小茄子都能空嘴吃。

    要说水这种东西真神奇,虽然我们叫碳基生物,但是除了一点杂质,二十多碳剩下的全是水。

    不论男女老少,人们见到水源是很亲切的,很多人的休闲时光也都是去有水的地方。河边,海边,池塘。

    我们几个见到水也开心,都忘记来干嘛了,就是一顿疯玩。

    快要往回走的时候碰到一伙高年级的同学,我是一个也不认识,大海明好像认识其中几个,应该是市场小区的。还有几个像社会小青年,甚至还有个穿的极其肮脏。大夏天的衣服好像从冬天穿过来的一直也没洗,洗了怕没换的……。

    遇到他们两伙人就合并了,往回走的时候路过老乡的向日葵地。那几个高年级的孩子在人家地里翻来翻去的,找那种盘特别大的采了人家好几个,我们也跟着吃了几粒,并不好吃,是水瓤的。没长成那,我虽然不懂农业知识,至少上过几天学也该知道春种秋收。那个时节还未上秋,肯定不熟啊。高年级的几个学生一人手里拿着两三个,有个人还开玩笑,“你看这个,比那谁脸都大”!

    我们几个够不到高的,只能摘几个矮的,我一看瓜子仁都不熟,拿回去也没用,我就没稀的摘。他们三但是摘了几个。

    这时候突然不知道谁喊了一嗓子“快跑”!反应快的已经从地里跑到路上了。我们几个也紧随其后。跑着跑着,只见前面几个大孩子纷纷丢下手里的向日葵大盘,我还停下捡了一个,后来犹豫了一下,扔了。我还特意回头看了一眼,一个干巴瘦的老头,还追那。

    我心想,他们跑啥啊?做贼心虚啊?就不说别人,那个埋汰大哥,比老头高一头。另外几个也得高不少。你们怕啥啊?老头就一个人。随便两个人冲回去就能把他打到。既然大孩子都不敢,我想也白想。或许长的高也是孩子,对付大人可能会吃力。何况贼人胆虚。

    一直跑到铁道口,我们几个才停下。呼呼喘着粗气。回头一看,老头早就不追了。在看看手里的战绩,小十个人的队伍,一共手里才三个葵花籽大盘。

    有几样东西小时候总吃,长大了以后也常吃,有的断了获得途径。但是近年来复刻了。但是有几样至今复刻不了,有些忘记了名字。有些需要回到林都市才有。

    就比如百货商城里的蛋糕,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蛋糕,蛋糕底倒是跟现在的没什么区别。主要是蛋糕上五颜六色的所谓奶油,林都市的蛋糕味最为特别,尤其是商城家的,蛋糕的奶油部分吃起来有轻微的沙沙的感觉。而且味道独特。一直很让我怀念。可惜一年就能吃一回。待有绝佳机会的时候,我会缠着妈妈给我买个小款的。比我当时的小手还小。

    前年回林都市,我还吃了几次不同地方的蛋糕房产品。没有一家有那种味道。全是香精和泡打粉的味道。真不是我嘴刁了,是真的不一样。过去的老手艺不一定用什么高级材料,但都是真材实料的食材,加上老师傅的手艺。现在的东西里面肯定很大一部分化工原料,加上点统一比例的所谓配方。能做出来什么“人味”的东西。我想这辈子小时候的商城蛋糕的味道是吃不到了。

    校门口的垃圾食品也有一个我没找到的,小时候校门口小摊卖的时候叫叉烧鸭,叉烧鹅。但肯定不是那东西,当时一两毛钱一袋,里面是面糊炸出来的金黄色的。二十岁的时候买过炸鸡骨架,塑料袋里的残渣就很像那东西。但是小料的味道不同。不知道小摊主在那进的货,没在北方吃过相同味道的东西。

    作为一个出生在林都市的人,那林都市注入灵魂的美食就是林都“热面”,童年记忆,刻进骨髓里。回家乡必吃选项。

    当年老妈,在二百货市场出摊的时候,我时不时的就去一趟,到市场跟妈妈要一块钱吃上一碗热面。剩下四毛钱拿去打游戏。

    刚开始,就有一家“老朴家冷面”,后来又开了家“老太太热面”。

    刚开始去的时候门庭若市,你想一人一张桌,你也就想想。基本不论男女老少,有地方你就赶紧坐下,招呼老板,你要冷面还是热面,大碗还是小碗。当地人管小碗的叫做“半碗”。

    老朴家过了饭口人也不少,实在没地方了,逼不得已才会去老太太家,且吃完了。人们反应是不如老朴家好吃,味道不太对。

    直到2020前后,我再度回去体验儿时味道的时候,发现反转了,老太太家门庭若市,老朴家的人寥寥无几。我两家都吃了,确实现在的老太太家更好吃一点。

    老朴家已经不在原址经营了,搬去了道对面。老太太家依然在原址经营。不知道是不是换了风水的事,还是因为老朴家换了老板的事。总之是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