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战神朱厚照 » 第六章 打倒刘瑾,还我清明

第六章 打倒刘瑾,还我清明

    刘瑾作为皇帝的救命恩人,很快就得到了提拔,朱厚照钦封他为内官监掌印太监。这一次,刘瑾用自己的身体换来了巨大好处,也因此尝到了甜头。于是,他开始弄出各种花样供朱厚照消遣,深得宠幸。不久之后,刘瑾还借用皇帝的名义,圈占了三百多处黄庄。这些做法,逐渐引起了内阁和朝臣们的警惕。

    刘健、谢迁联合朝臣们多次弹劾刘瑾,但念在救命之恩的份上,朱厚照并未放在心上。

    但是,刘瑾作为当事人,自然要十分警惕。他与其他“八虎”成员秘密组成阉党,与以内阁为首的文官集团形成对立。他们深知,仅凭那些太监是无法撼动那些文官在朝中地位的,只有将势力打入文官集团,在文官集团内部安插一把利刃,才能有效掌控整个朝野。

    阉党集团召开内部会议,商讨如何才能在文官集团内部安插卧底?

    这个卧底肯定不能是宦官,因为身份过于明显,人家文官集团只不过是书呆子,但不是傻子。

    也不能是芝麻小官,这个人需要能够触及核心机密,又能够不受文官集团怀疑。

    经过连番讨论,阉党内部达成一致意见,将目标人物锁定在了一个叫“焦芳”的人身上。

    这个焦芳是谁呢?

    在第二章的时候,这位同志就露过脸了。他正是当初朱厚照当太子时的侍讲学士,说白了,就是曾经教皇帝读书的老师。有这一层关系,既能够受到朱厚照的信赖,又能够为阉党所用。

    话说回来,刘瑾等人为什么如此笃信焦芳能够加入阉党呢?

    在这里,就要插播一条关于焦芳的特别新闻了。

    彼时的焦芳,还担任吏部左侍郎,再升一级就是吏部尚书。只有坐上了六部尚书的位置,才有资格入主内阁。能够入主内阁,是当时所有文官的终极梦想。焦芳自然也不例外。早在弘治十二年,刘健因为焦芳批文格式不正确,便提笔打回重写,这让焦芳心中暗自怨恨。后来焦芳上书提出了四条御边的意见,但是被谢迁留中不发,所以他又尤其怨恨谢迁。

    这三个内阁辅臣,有两个都是他的死对头。这意味着,只要谢迁和刘健还在内阁,那么他的晋升之路就遥遥无期。

    这时候,刘瑾向焦芳抛来了橄榄枝。

    “焦芳老哥,你过来吧,跟我们混吧,等大事一成,就让你入主内阁,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焦芳一听,有点疑惑。

    “那三个老东西还在呢,我怎么进内阁呀?”

    刘瑾无奈地摇了摇装满水的脑子,心想:就这?怎么当上吏部左侍郎的?

    “嗐,这您就放心吧,大事一成,那三个老东西,自然就不在了嘛,哈哈哈哈!”

    焦芳听后,连连点头,刘瑾说得好有道理,心动光波biubiubiu

    “但是,我丑话先说在前头,既然是卧底,那你们阉党内部可不能留我资料,我的身份只能是吏部左侍郎哦!”

    刘瑾一听,嘿,这老匹夫,还挺细心。

    “那是自然,吏部尚书,老奴这厢有礼了。”

    这一声吏部尚书,叫得焦芳心里直痒痒。

    就这样,焦芳加入了阉党,成为了阉党的编外人员,帮助刘瑾等宦官集团打听消息、输送利益,甚至出谋划策。他的内心,以加入阉党为荣,完全背离了孔孟圣贤留下来的儒家“安邦定国”的理想,一头扎进宦官集团的利益当中,被所谓的荣誉和权力蒙住了双眼。

    为了纪念正德皇帝朱厚照即位一周年,朝廷须依礼制采办皇帝的一切吃穿用度等物料,包括龙袍、龙撵、龙榻、龙椅等等。但是,由于弘治后期至正德这几年,发生了好几件大事,比如先帝驾崩、新帝登基、蒙古鞑靼入侵等等,让本就不富裕的国库雪上加霜。

    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内阁和户部邀请了众大臣召开研讨会议。可是,这钱币又不能天天印刷,而且还实行了海禁,跨国金融没有开通,只能进行国内循环。加上这几年的无度挥霍,国库已经捉襟见肘。

    经过会议研讨,得出两个结论:

    一,收入太少。国库的收入来源,主要靠赋税。但是各地上缴的赋税是逐年减少,原定的税额都是拖欠未缴。可国家的开支预算,依旧照常,这样一来,国库的钱自然就慢慢变少了。

    二,开支太大。根据户部统计,国库的存银至少要保持在三百万两才能够维持开支。这么大的一笔开支,远远高于收入。所以,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节约”。为了贯彻落实“节约”的政策,户部建议从皇帝带头,推行全国,能省则省。

    自古以来,开源节流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只不过,朝臣们没想过如何去开源,只想着如何节流,可要真是将节流落实到位,倒也是一件值得歌颂的好事儿。

    不料,这时候,一个声音从角落里崩了出来。

    “百姓家庭尚需要费用,何况皇上!谚语说‘没钱就捡旧纸’。现在天下拖欠隐漏的租税不知有多少,为何不去检查追索偷税漏税,却说要削减国家开支,这是何道理?”

    说话的人,正是焦芳。

    焦芳早就发现了朱厚照躲在幕帐之后偷听,所以才会冒着被群殴的风险,也要大声表达意见。

    朱厚照听后非常高兴,由于吏部尚书一职空缺,于是就让焦芳升为了吏部尚书。

    这一句话,就换来了一个尚书的位置,焦芳为此尝到了甜头。他认为只要跟着刘瑾,有刘瑾在皇帝身边说好话,必定会前途无量。可这样一来,户部可就头疼了,不仅没能够解决财政问题,反而让皇帝怀疑了户部的工作能力。

    户部尚书韩文被气得七窍冒烟,每天都在办公室愁眉苦脸。

    一个部门老大,整日愁眉不展,严重影响了部下的工作效率。终于有一天,部门里有一个同事忍不了了,他对着户部尚书韩文大发脾气:“老大,你天天哭顶个鸟用?又不是你的错,你哭什么?错的是皇帝,是那帮整天围在皇帝身边的太监。你不去抵制他们,反而在办公室哭哭啼啼,还是不是男人?”

    “那我能怎么办呢?”

    面对韩文的无奈,这位同事愤然站到桌子上,高声喝道:“同志们,现在已经到了和宦官集团翻脸的时候了,前方的言官战士们已经打下了基础,是时候该我们出点力了。”

    此番话一出,听得户部的同事们热血沸腾,原本萎靡不振的办公氛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打倒刘瑾,还我清明。”

    口号在办公室一阵一阵地响,很快就传遍了其他五部,甚至传到了内阁。

    这位户部的同事是谁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梦阳。

    李梦阳?何许人也?

    弘治六年,李梦阳登癸丑科乡试解元,弘治七年登甲寅科进士。初授户部主事时,即对当时外戚建昌侯张延龄怙宠横甚,人莫敢问的嚣张气焰深恶痛绝。

    张延龄正是弘治皇帝的小舅子。他与弟弟张鹤龄依仗外戚的势力,无恶不作,臭名昭著,人人畏之如虎。只有李梦阳不畏权势,直言上书,写了有名的《应诏指陈疏》,直陈时弊的“二病、三害、六渐”,大胆地揭发了寿宁侯“招纳无赖,网利贼民、夺人田土,拆人房屋,虏人子女,要截商货,占种盐课,横行江河,张打黄旗,势如翼虎”等罪行,因此引来杀身之祸。寿宁侯张鹤龄怀着对他的刻骨仇恨,在弘治帝面前对其百般陷害,将其解职问罪,严刑拷打。诸贵戚也都想要杀李梦阳而后快,后因皇帝不许,李梦阳才得官复原职。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振臂一呼,发起了对刘瑾为首的宦官集团的战争。

    看着这帮热血青年,韩文心中也跟着激动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就要担在他们肩上了。李梦阳自告奋勇,担任起撰写通稿的任务。

    当晚,李梦阳挑灯夜战,以所有文官的名义起草了一份《代劾宦官状疏》,里面陈述了以刘瑾为首的八虎的罪状条陈,内容周密,文采超群,感情真挚,让观者无不怆然。

    韩文接过《代劾宦官状疏》一稿,不由得啧啧称奇,十分满意,当即联络六部尚书至内阁,禀呈给首辅刘健。刘健看后,也是由衷地为李梦阳点赞,旋即通告六部九卿,计划第二天朝会时,当众弹劾刘瑾等宦官集团。

    或许很多朋友对六部九卿还没什么概念,那么在这里先简要说明一下,所谓的六部九卿,指的是以内阁为首的六部尚书,加上通政使司长官通政使、大理寺长官大理寺卿、都察院长官左都御史三职,合起来统称为六部九卿,乃是大明帝国中枢分管国家各项工作的九位最高长官。

    如此规模,可见这一次的斗争,该会有何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