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战神朱厚照 » 第二十三章 皇上又跑了

第二十三章 皇上又跑了

    梁储旋即命人备马,带上蒋冕和毛纪(东阁大学士)两位阁臣,匆忙追赶。三人一路上快马加鞭,风尘仆仆,昼夜不停地赶路,但毕竟上了年纪,身体还是吃不消。三人一路追到昌平,终于是见到了这位混世魔王。

    可是,好说歹说,朱厚照就是听不进去一个字。朱厚照当即暴喝:“朕就是要出关,去看一看,碍着你们什么事了?”

    说完,朱厚照朝着居庸关而去。而居庸关这边,张钦和守将孙玺镇守关前,见朱厚照风风火火地来了,双脚还是不由得有些颤抖。要说前一次是天太黑没认出来,可现在是大白天,要是当众顶撞皇帝,说不定就真的脑袋搬家了。

    到了城下,朱厚照高声喊道:“张钦,朕命你现在把关门打开!”

    张钦和孙玺站在关上,两人对视了一眼,谁也不敢说话。

    “哑巴了?”朱厚照怒火中烧,吼道,“赶紧给老子打开关门,我要出关!”

    “皇上,不是臣等不放你出关,实在是无能为力呀!”张钦双手一摆,十分无奈地说道,“今天早上起床,找不到关门的钥匙了。”

    听到这话,一旁的孙玺差点没喷出声来。

    朱厚照被气得满脸通红,正要下令就地斩杀张钦。可此时,梁储和蒋冕等人也赶到了居庸关。见到身后逐渐靠近的梁储等阁臣,朱厚照顿时就泄了气,他知道:这一次,出不了关了。

    但是,即便出不了关,也不能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吧。被一个小小的御史拦在半路,本身就很没面子了,要是就这么回去了,那更没面子。朝中那帮文官还不得笑话呀!朱厚照心想:不能就这么回去了。

    朱厚照在众人的注视下,又到了昌平,他要在昌平躲一阵子,等风头过了,才回北京。就在众臣都以为他会在昌平长住的时候,朱厚照挑了一个深夜,悄悄潜回了豹房。第二天,众臣们一觉醒来,发现皇上已经出现在了奉天殿,是又惊又喜,惊的是这位小祖宗神出鬼没让人摸不清头脑,喜的是好在皇帝平安无事虚惊一场。

    终于见到了亲爱的陛下,朝臣们悬在心头的石头总算是可以放下了。时间一天天地走着,朝臣们原本的十分警惕,逐渐降到了八分、六分、四分,最终完全放松了警惕。不仅如此,就连远在居庸关的张钦也跟着放松了警惕。在他们眼中,朱厚照是皇帝,是九五之尊,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再丢一次脸。

    但是,别忘了,他是朱厚照。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朱厚照安分了,不会再跑的时候,朱厚照又跑了。正德十二年八月下旬,朱厚照得到了一个准确的消息,这个消息是江彬带来的——张钦离开居庸关,去白羊口巡视去了。

    朱厚照得到这个消息后,差点没笑出声来,但是他不能笑出声,就怕隔墙有耳。朱厚照极力掩饰着内心的兴奋,他要等,等到晚上,等所有人都在酣睡之际,骑上一匹快马冲出德胜门,朝着居庸关而去。

    这一次,朱厚照学聪明了。他不和居庸关的守将正面硬刚,而是在附近悄悄找了个地方埋伏下来,只要等到第二天,等到关门开放之际,拍马破关而出。朱厚照的计策成功了,居庸关在他的身后逐渐变小,直到消失。

    有人欢喜有人愁啊!正当朱厚照红尘作伴潇潇洒洒之时,北京城里却乱作一团。首席秘书梁储在豹房至内阁的路上狂奔,他一边气喘吁吁地跑,一边高喊:不好啦,皇上又跑了!

    听到这个消息,朝臣们顿感眼前一黑,这小祖宗真的太能折腾了。那关外究竟有什么?值得朱厚照一而再再而三地闯出去。或许没有人能够体会到朱厚照的心境,只有朱厚照自己知道,他迫不及待地闯出居庸关,只为了一个人。

    这个人,从朱厚照登基开始,就一直出现在大明帝国的各种奏报当中,他就是蒙古鞑靼的小王子。朱厚照想要见一见这个小王子,他到底是长有三个头还是六只臂,能让整个大明为之提心吊胆。

    朱厚照闯出居庸关,派太监谷大用驻守关门,挡住了所有朝臣和张钦的追赶。张钦和朝臣们见状,也只能望关兴叹了。至此,朱厚照成功越狱,摆脱了朝臣们的掌控,他自由了,天高地阔任他飞。后世很多人将他比作无可救药的昏君,但殊不知,他与朝臣们斗智斗勇,机智过人。他没有用自己的权力去逼迫张钦开关,心地善良。他并没有因为一次的跌倒而一蹶不振,而是再接再厉,迎难而上。

    关外的世界,有大漠与孤烟,也有长河与落日。这些都是朱厚照的向往,是他心心念念的自由。但是,关外也是个非常危险的地方,常有蒙古骑兵出没,稍有不慎就会落入敌手。

    但是,这正是朱厚照费尽心思想要到的地方。他知道,当年土木堡事件,让整个大明萎靡了半个多世纪,现在需要一场伟大的胜利来提振信心。他身体里流淌着永乐大帝和宣德皇帝的血,有着他必须要完成的使命。不管敌人是谁,小王子也好,大王子也罢,在我神威镇国大将军朱寿面前,统统都是一盘小趴菜。

    朱厚照非常兴奋,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这位神秘的小王子。

    在江彬的带领下,朱厚照一路狂奔,很快就到了宣府。可是,到了宣府之后,并没有发现小王子的身影,甚至连一匹蒙古马的屁都没闻着。朱厚照是自由了,但京城的那帮文官可就不自由了。他们得知皇帝闯出居庸关的消息后,被吓得肝胆俱颤,因为这位小祖宗还没有子嗣,万一出了什么事,谁来继承皇位呀!

    很快,身在宣府的朱厚照,就收到了谷大用传来的一大框奏疏,全是请辞的辞职信。朱厚照随机挑了一本,瞥了一眼,就十分不耐烦地丢在了一边。但冷静下来一想,要是都辞职走人了,谁来干活?于是,朱厚照带着不情愿又无奈的心情,下了一道诏书:朕巡视宣府,不日便回,诸卿各司其职,勿忧!

    发出这一道诏书,不过是朱厚照为了宽慰那些文官们的心而已,真的会不日便回吗?那就日后再说吧。

    不久之后,朱厚照在宣府百无聊赖,太安静了,都找不到蒙古人的影子。他决定再深入一层,前往阳和,真正的军事前沿。

    阳和是大明和蒙古鞑靼接壤的地方,时常有小规模战斗发生。朱厚照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直觉,快了,就快遇上了。随即,朱厚照给大同总兵王勋发去一封书信,命令他打好精神,好好守城,安心练兵。王勋接到这一封奇怪的信,一头雾水,看了一眼落款,更是懵上加懵。

    落款上写着“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王勋觉得莫名其妙,朝廷好像没有这么个官职。随即,王勋又把相关的文书翻出来研究了几遍,还是没有弄明白。他再看这封信,从口气上,虽然很大但也比较严肃,不像是开玩笑。王勋是一个谨慎的人,他多方打听,才知道这封号是皇帝朱厚照给自己封的,并且还给自己起了个另外的名字——朱寿。

    你说你,平时在京城玩玩就行了,这么严肃的场合,怪不得会吓人家一跳。

    随后,朱厚照向朝廷发出一封书信。

    孙子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马上就要打仗了,没有粮草可不行,朱厚照发往朝廷的书信,就是一封要钱的信。户部尚书接到书信后,见到落款是大将军朱寿,顿时就知道了怎么回事,旋即将书信交给了内阁。内阁给出的意见十分统一:没钱。

    得到这么一个冷漠的回复,朱厚照自然心里不痛快,他又写了一封信,非常严肃且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狠狠批评了内阁和户部。大概意思就是:现在马上要打仗了,事关国家大事,你们怎能因为个人恩怨,而不顾天下安危呢?

    内阁和户部无奈,只好筹集了五十万两银子,给朱厚照送去。这不,还是要好好治一治,才肯拿钱出来吧。朱厚照有钱了,可以放心去策划一场战争了。他心里非常明白,这一场仗,迟早要打,既然敌人不来,我就把敌人找出来。

    很快,鞑靼小王子就听说了“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的名号,而且听说还是大明国姓。鞑靼小王子号称自己是成吉思汗第十五代孙,纯正的大元血统,和大明有不共戴天之仇。

    既然你姓朱,那我就专打姓朱的人。

    小王子来了,他带领着五万精锐来了,来寻找一位名叫朱寿的人。

    正德十二年十月初,蒙古鞑靼部落小王子率五万骑兵,对外号称七万,进犯大同。大同总兵王勋急了,他连夜派人告诉朱厚照,希望皇帝大人回京避难。自己身死殉国无所谓,还有战后抚恤金,但皇帝不能出任何差池。

    不料,朱厚照非但不走,还命令王勋集结部队,主动北上迎战鞑靼军队。王勋哭笑不得,这不扯淡吗?凭自己手中这点兵力,守城都够呛,怎么还敢去和蒙古骑兵硬碰硬?

    哎,果然是个啥也不懂的小屁孩。可那是皇帝的命令,能不听吗?

    此时的朱厚照,虽然身处阳和,但他似乎已经看见了这场战争的残酷。仿佛那是土木堡的英魂们在指引着自己,终究要报了那六十多年前的血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