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第一反贼 » 第17章 义军使者

第17章 义军使者

    时间一晃一个月过去了。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训练,两千多名新兵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原先消瘦的身体如今也健壮了起来,臂膀上的肌肉若隐若现。

    浑浑噩噩的眼睛,如今也有了光彩,面对老兵时,也变得敢说,敢笑,甚至还能笑着开玩笑了。

    军营是一个大染缸,不管你原先是什么样子,进了军营之后,很快就会被军营染成它的色彩,军营是什么风气,新兵就是什么风气。

    在这一个月里,两千多名新兵跟着老兵一起训练,一起学习,学习先进的文化,接受思想的熏陶,明白了他们的目标是什么,知晓了他们为何而战。

    他们正逐渐从当兵吃粮转变为了为共同的理想而当兵,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特别是听到了家中亲人来信,说家中分到了多少亩地,分到了多少多少粮食,孩子添了几件衣服时,心中就更加有希望,有盼头了。

    各村镇的农会也在平稳运转着,农会成员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摸索中飞快的进步,村里派去的教官教授着大家识字,就连小孩子都要一起学。

    村卫队的训练也办得有模有样,在一次又一次科学的训练之下,战斗力飞快的提升,如今在面对少量山贼流寇的时候,已经能从容应对了。

    以后地盘扩大了之后,招募新兵就能优先从村卫队中选取,有了基础的训练底子在,就能够更快的适应职业军人的训练,更快的形成战斗力。

    陈景元还让派去农会的人,遴选优秀的青年进入农会学习,学习农会的运转规则和逻辑,为以后培养后备基层官吏。

    甘泉县的县衙内也是如此,让愿意接受新思想的进步青年,进入各个衙门之中打下手,跟着前辈学习。

    这些人,以后会是他扩张地盘之后的基层官员,是稳定地盘的坚实基础。

    既然知识被垄断,读书人大多掌握在了以后的敌人手中,那就自己培养,陈景元就不相信了,治理天下,非得要那些读书人不可。

    几十年读经义,学圣人思想,不曾体察民情的书呆子,真的能治理好一个县几万人甚至一个州几十万人吗?

    从基层中选拔出来的人,难道会比不上那些书呆子,治理不好一县之地?

    陈景元坚信,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官员,才能更好的治理治下百姓,明白老百姓需要什么,诉求是什么,明白百姓的心声。

    ......

    这天,陈景元在校场巡视,忽然一名传令兵跑到了陈景元面前,身后还带着几个人。

    “将军,属下有事禀报。”

    “什么事?”

    陈景元让士兵们继续训练,然后问道。

    “将军,此人是起义军那边的人,据他所说是王嘉胤的人。”

    而传令兵身后的人也上前道:

    “见过陈将军,我叫王敢。”

    来人看起来二十七八岁,皮肤黝黑,体态精壮,一副庄稼汉子模样,但眼睛明亮,显露出与外貌不符的机灵。

    “嗯,王兄弟一路赶来,路上可曾遇到危险?”陈景元点点头。

    起义军会来人,是陈景元安排的,在起义之后,陈景元就派人把他起义造反的事情传到了王嘉胤那边了,并传达了他想要一起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明军的意愿。

    既然不想当出头鸟,就要找个大哥在前面顶着,王嘉胤这个如今义军名义上的头领,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有他顶在前面,陈景元就能躲在后方发育,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王嘉胤在知道甘泉县也爆发了起义,那伙义军还有投靠自己的想法之后,顿时大喜过望。

    要知道他虽然是名义上的义军头领,但其他的头领也不是完全服他,各个派系的头领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王嘉胤除了本部人马,其他的义军他想要指挥还得和和气气的商量。

    如今有了人慕名而来投奔他,不正是他的名声已经传播开了,得到了其他地区的义军认可吗?

    只要他的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来投奔他,他就能靠着实力压服其他有异心的义军,成为真正的大统领了。

    于是,他便立刻派了亲信前往甘泉县,联系上甘泉县的义军。

    王敢就是王嘉胤的亲信,奉命前往甘泉县,来之前王嘉胤交代了,一定要以礼相待,万不可怠慢了。

    王敢能够得到王嘉胤的看中,自然是知晓利害的,不然也不可能成为使者。

    “有劳将军挂念,我这一路上未曾遇到官军,路上的绿林好汉们也给王统领面子,并未为难我。”王敢说道,同时打量着眼前的陈景元。

    陈景元看着不过二十多岁,面色俊秀,仪表不凡,眼神里流露着智慧和自信,王敢心中不由得想到:此子英气勃发,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哈哈王兄弟谬赞了,兄弟一路上风尘仆仆,我作为东道主,自然要好好招待一下,我已备好了薄宴,兄弟若不嫌弃,不妨来品尝一下甘泉县的美食。”

    “承蒙将军看重,在下哪敢嫌弃。”王敢有些受宠若惊。

    虽然他是王嘉胤的亲信,在起义军中有不小的面子,但也肯定比不上其他的义军头领。

    陈景元也是一方义军的头领,占据了一个县,手下还有几千士卒,地位远高于他。

    如今盛情邀请,平易近人,着实让他有些受宠若惊。

    如此想着,王敢便随着陈景元的步伐,前往会客厅。

    路上,他还看了几眼正在训练的士卒,见训练的士卒队列整齐,行动如一,精神饱满,一看就是精锐,比他们军中的那些流民组成的士兵强太多了。

    王敢心中感慨,不愧是读书人,和他们这些大老粗相比就是不一样,不仅待人亲和,谦逊有礼,就连训练士卒都如此的厉害。

    如此整齐划一,训练有素的军队,就连大明官军当中都不曾见到过。

    王敢虽然不屑于读书人,那些读书人在面对刀枪加身的时候,比谁都怕死,他就曾在攻破县城的时候,杀过不少的读书人,想起那些人的不堪,再对比眼前的陈景元。

    王敢只觉得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狗都大。

    同样是读书人,陈景元气宇轩昂,见识不凡,而那些腐儒只会吟诗作对,念着什么摸不着头脑的之乎者也,半点用没有。

    “陈将军麾下的士卒颇为雄壮,训练也颇有章法,一个方阵的士卒宛若一人,正当是一支虎狼之师。”王敢夸道。

    “王兄弟过奖了,我只不过是看过几本兵书,了解一些训练士卒的方法罢了。”陈景元笑道,“义军可曾遭遇到了官军,与官军交过锋了?”

    王敢摇了摇头:“大统领的义军还未与官军交锋,不过据探子来报,官军已经在调兵遣将,估计一两个月就要来了。”

    “如今大统领派我来,正是商议结盟,共同对抗官军的大事,吾等若是各自为战,难免面对官军时独木难支,被官军逐个击破,可若是团结起来,官军要想打败我们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王敢心中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直接说明了来意。

    陈景元哈哈一笑:“正是如此,我也正有此意。吾等共举义旗,自然是一家人,抗击官军陈某责无旁贷。”

    “将军高义。”王敢欣喜的抱拳说道。

    他不是没有见过其他的义军头领,那些人只是表面尊崇自家统领为义军首领,可是哪个不是心思各异,有着自己的小九九,都想当老大,听宣不听调的。

    导致现在义军内部意见都还不能统一,官军都快到了,内部都还明争暗斗不休。

    在王敢看来,那些人都是一群蠢货,外部威胁都还没解决,就想着争权夺势了,哪有一点远见啊,简直就是鼠目寸光。

    等遇到了官军了,估计也指望不上他们能够同心协力对抗官军,那些人,最后准没有啥好下场。

    到底是读书人,识大体,见识长远,王敢心中对于陈景元的好感直线飙升。

    虽然他看不起读书人,还杀过不少的读书人,但是那些都是穷酸腐儒,面对普通百姓的时候,就神气起来了,作威作福好不厉害,剥削欺压起来毫不手软,可是一见到大军之后,没了依仗之后,又只会跪地求饶,没有一点读书人该有的气节与骨气。

    但是王敢心中其实对于读书人还是很羡慕的,特别对于陈景元这种有见识,识大体,才能出众的读书人,更是打心底里佩服。

    虽然他以前只是一个大头兵,可也知道这天下是少不了读书人来治理的,他们占领的地盘上没有读书人来治理,被搞得乌烟瘴气。

    可是反观陈景元占领的甘泉县,王敢一路走来不曾见到过一丝混乱,被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脸上时而露着笑容,见到了街上巡逻的士兵,也不惧怕,还敢笑着打招呼。

    王敢感觉甘泉县好像不是一个被义军占领的县城,而是一个盛世王朝治理之下的安乐之地。

    宴席上。

    陈景元与王敢推杯换盏,酒过三巡之后,两人都有些微醺,陈景元就趁着酒劲儿打探着如今的义军情况。

    他前世到底还是个工科男,对于明朝历史不是特别了解,仅有的认知,便是从网络小说之中了解到的。

    他知道起义军前期的大头目是个姓王的,可是没过几年就死了,之后高迎祥接替了他的位置,带着手下的两员虎将李自成,张献忠开始南征北战。

    后来高迎祥也死了,他麾下的两员虎将却开始崭露头角,一度席卷天下,声势浩大,其中李自成更是攻破了京城,埋葬了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大明。

    “王兄弟,咱们义军现在有多少人马?”陈景元开口问道。

    “约摸有四万多人。”王敢也没有隐瞒的想法。

    “其中王统领人马最多,有一万五千多人,余下的就是其他各地的义军首领的人了,都有几千人之众。”

    既然陈景元已经打算加入义军,以后就是一家人了,现在说了也能展示一下义军的实力,亮亮肌肉,让陈景元知道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共同对抗官军是明智的选择。

    “王统领竟有一万五千多大军,不愧是咱义军中名声最响亮的,实力果然厉害。”陈景元适时的恭维道。

    听到陈景元的恭维,王敢也很受用,陈景元夸自家的统领,他也有幸荣焉。

    “陈将军可有想法投靠咱王统领?”借着酒劲,王敢也试探的问道。

    能够拉拢到一方义军加入到自家统领的麾下,那肯定是大功一件,他更加能受到自家统领的器重,赏赐这些就不用说了,关键能加强自家统领的威望,强化权威,以便更好的统领整支义军。

    义军如今现在虽然聚在一起,但没有统一的指挥权,各地义军只是表面服从大统领,心中指不定想啥呢。

    “确实有这个想法。”陈景元点了点头说道:“如今我手下仅三千余人马,没有太强的战斗力,所以自然想要投靠一位统领,不然的话单打独斗只会被官军剿灭。”

    “而王统领麾下兵马最多,又是义军首领,我心中自然是更想投奔王统领的。”

    “陈景元莫要谦虚了,将军的部队我也看到了,操练的时候比起明廷的禁军也不差多少,将军若是投了王统领,咱们就是一家人了,王统领必然会以礼相待,奉将军为座上宾。”王敢听到了陈景元想要投奔自家统领,心中大喜,忍不住的起身握住陈景元的手说道。

    不过在听到陈景元说自己麾下的士兵没啥战斗力的时候,他只当是陈景元谦虚。

    王敢没敢拿义军和陈景元的麾下比,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义军的战斗力有多不烂他最清楚不过了,若要比的话,只能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无奈王敢只能拿大明的禁军和陈景元的部队类比,虽然他没见过禁军,不知清楚大明的禁军有多强,但想来肯定是天底下的强军,战斗力绝对是最强的吧。

    毕竟是天子脚下,军队战斗力难道还比不上边军?怎么想都不可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