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最是无奈无情处 »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欣儿在炕上又溜溜的躺了三天,才能扶着墙下地,就不再让香头给她送东西吃。这几天香头每天上午一趟下午一趟,两个鸡蛋是不少的,有时候还会带个饼子过来,或是个窝头。要不就过来给她做碗玉米面糊糊,加点咸菜。

    这份情,她记下了。

    她让香头把针线带过来,有精力的时候就指点她做一点。又用剩下的布头做了两个对应的针袋,香头自是高兴的不行。每天不拉的过来,两人在西屋说说话,做做针线。

    这几天没见到卢平,婆婆也没有问过一声,估计是恨她吧,因为她生病,让别人看了笑话。

    所以,她将来的路会更艰难。

    这时候她还不知道卢平早就离开家去了县城,就是知道了,她又能做什么?

    她现在就如困在荆棘里的小鸟,怎么都挣扎不出去,往哪里飞都会是一身的血。难道就困在这里等死,没有一丝生机了吗?

    她不甘心,她还这么小,所以她挣扎着让自己起来。不让自己困顿在那个屋子里,能够走出院子的时候,她就拖着那个篮子去山边捡一些烂树叶树枝回来,晚上睡前塞到灶膛里。

    顺手也会给东灶膛里塞一些,希望这点烟火情让婆婆看到自己的好,将来不要太难为自己。

    结果老二两口子跳出来找事儿,也跑过来拽东房山子的柴火烧。

    “是你媳妇有孩子了,又不是揣你肚子里了。你就不能动换动换上山就去整点柴火回来把你们那屋烧暖和点?你哥不在家,你还指望你爹上山?”

    “我嫂不是也烧这个柴火吗,凭啥她能烧我们怎么就不能烧了?”

    “气死我了,那柴火是你哥倒腾回来的,当时让你倒腾你不倒腾。你说你这么大一老爷们跟个女人家争,也不嫌臊的慌”也许是这段时间欣儿每天晚上那点柴火让婆婆对她有了一点点的改观,揪住老二一通骂。

    欣儿听到婆婆跟小叔吵架后就不再烧东房山子的柴火,她每天早上和晚半晌自己拖着两个篮子去山边搂两下子,回来能烧一天一宿。

    “倒是个有骨气的,有那能耐把男人拽回来”老太太看她这样,在背后很是不屑的嗤笑道。

    欣儿虽然每天自己去整些柴火,但她现在更爱惜自己,不让自己轻易的这么倒下去。她还想撑着身体去见一见自己的父母,问问她们为什么这么毫无征兆的将她扫地出门。

    身体慢慢的恢复,也能自己做饭了,天天吃玉米面糊糊吃的她都快吐了,胃里每天夜里难受的要命。

    问婆婆要剩下的粮食,虽不情愿还是给她称了十斤的秫米。

    “平儿不在家,你一年也吃不了多少,再说家里也没有多少余粮,不够了你自己想想辙。啥都吃现成的,真当自己是公主来享福的?”

    “还有那些个家伙什,你拿个碗筷,盆啥的也没有富余的,你自己想法子吧”

    能给她这些,欣儿还是知足的,她以为她提出来只会招来一顿嘲笑。

    其实老太太没有她想像的那么过份,不是因为良心发现。是因为她跟村长家走的近,心里还有一丝丝的畏惧。

    二月,香头的抹额在奶奶的生日宴上大获成功,也成功的引起了几家亲戚的注意,现在家里正在商量那一家合适。

    “老三家的还是那么无情,可惜了那孩子”说起香头的亲事,一家人又免不了提起欣儿,老爷子听老婆子回来说起过这事儿。

    “那孩子也真是命大,当时我过去看着心里都发凉,你说她就那么生生的挺过来了,也是命不该绝?”大老太太也跟着感慨道。

    “是个知恩图报的,你看香头这抹额做的,就知道她是费了心思的”秋嫂子是有切身感受的。

    “其实小婶婶还在教我认字,说人认了字,能看很多书,就会懂很多道理”香头也附和着无意识的说道。

    “啥,她教你认字?”老爷子听了对着香头叫了一声。

    “不、不行吗?”香头被爷爷吓了一跳。

    “行,咋不行,你现在认了多少字了?”要是这么着,孙女这婚事就得重新考量。

    “嗯,婶子让我背的三字经已经背了一半了,字的话认了一半的一半。婶子还夸我聪明,说我有认字的底子,所以才能这么快就记住了,等把三字经都学完了再教我别的”

    自己年轻时认得几个字,有时间了就教教孩子们。自己也就背下来个三字经,再多就没有了。

    “你婶子还有书?”老爷子不太相信,成婚要是陪送一本书,那是重礼,也没听说啊。

    “不是,婶子用手指头沾水在桌子上写,我看会了也跟着写,写的可好了”香头仰着头有些傲娇的说。

    老爷子和老太太对望了一眼,这事儿就有点超出他们的预期了。好像香头以前说过,怕是小婶婶认字,那会也没放在心上。

    “行,那你就跟你婶子好好学,能学多少学多少”老爷子笑着说道。

    这可真是说不着念不着的好事儿。

    “嗯,婶子说等她有钱了会买些纸来教我写字,现在让我慢慢记住字型字意。还教我算筹,说以后买东西不会被人骗”

    算筹不是谁都会都能整明白的,就这么悄莫声的教他们家孙女了。教了孙女就等于教家里人了,这是真没藏着掖着。

    “老三家这是,这是”大老太太看着老头子半天没说话,自己“这是”了半天也没说出个啥,就是有些感慨,这么好的孩子怎么就落到那样的家里了呢。

    他们家不是没有合适的,那小儿子,大孙子都行呀,这么有能耐的媳妇到了他们家怎么着也得贡着哄着都行啊。

    不过她只是心里这么想想。

    “别想的那有的没的”老爷子看了老太婆一眼道。

    大老太太白了他一眼,还用你说。

    本来着急订亲的香头,被家里以孩子还小为由推了几家来相看的。欣儿没有注意这些,能让家里女孩子认字的家庭应该错了不哪去,只是她忘了自己也是认字,还不是被家里给舍出来了。

    病好后身体一直也不太爽利,有时候混身无力,有时候胸闷气短,还有的时候闻着味儿干呕。她只以为自己病没好利索,想着慢慢恢复恢复就行了。

    到了三月,她白天就去挖些野菜回来跟玉米面一起煮凑合一顿,或是做野菜团子,也会碰到村里其他的女人去挖野菜,偶尔也会聊几句。

    看到认识的药材也会采了收集起来。中药材行业有这样一句话,“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了当柴烧”,意思是说农历三月的茵陈味略苦,但药效极佳;到了四月,茵陈的药用价值丧失,慢慢长大就成了白蒿,这是食用的最佳时期;而到了五月,茵陈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已丧失,只能“砍了当柴烧”了。

    她问过香头,她们这里离自家有三四十里。不过从他们这里往西走大概十几里有一个镇子,说她还去过一次,看着还挺繁华的。过了镇子再往西走就是县城了,她没去过,不知道有多远。

    既然有镇子,就应该有药堂,有药堂肯定会收药材。她现在手头就那几文钱,禁不住折腾。

    这次生病因为有大娘出手,自己也是命不该绝,不可能次次都这么好运。再说自己不是一直想要还卢平那十五两银子吗,得找个出路。

    家里说分给卢平的那份地也没了下文,就是给了自己一个人也种不来。卢平没回来,这么点粮食吃完了自己只能喝西北风,只能想点别的辙。

    现在虽然每天帮婆婆烧火,但自己仍处于透明状态,婆婆现在对她可以说是视而不见,她想示个好人家都不接着。

    她现在也非常不理解这卢平和婆婆的心理,又不是她非赖着你们卢家。她和卢平也没有到那种非卿不娶,一个非卿不嫁的地步,既然把人娶回来了,这么干凉着,到底几个意思。

    过了三月,往后这山上就热闹起来,不是说人,是那些能吃的,能挖来卖钱的药材。

    香头说他们这里没有人挖药材,她就撺掇着香头跟她一起上山挖药材。怕人家家里不愿意,她还特意去找了一趟秋嫂子。

    “嫂子,我一个人上山有点害怕,想让香头给我做个伴”她尽量说的委婉一点。

    “没事儿,她在家也没啥事儿,让她跟你去吧。我娘在屋呢,一直念叨你,进屋坐一会儿吧”

    “该我来看大娘的”欣儿是想等自己手头宽裕了,拿点东西来。

    “想来就来,你还跟我们有啥见外的”大老太太从屋里出来,看着往里走的欣儿说道,她听出欣儿话里的窘迫。

    “大娘,你怎么出来了?我这不是一直没得闲”

    “你这孩子,我们得谢谢你这么些日子教香头,她那手针线可是人见人夸”老太太拉着欣儿的手一起往屋里走,坐到炕沿上,还拍了拍她的手。

    “大娘,救命之恩,我记在心里,我也是稀罕跟香头一起说说话”

    “啥救命之恩,你现在于香头是那是再造之恩。别说那些外道说,往后有啥事只管言语一声,你娘家离的远,以后就把这儿当成你娘家,受了委屈别一个人撑着”

    “你婆婆那人,我们做了一辈子妯娌了,我还不知道她。那是个脸酸的,一点不顺她心就翻小账甩脸子,不用管她”

    欣儿尴尬的听大老太太数落自家婆婆,这话茬她没法接。

    “娘,妹子她们还要上山,让他们赶紧去吧,一会儿太阳大了该晒了”

    “中,有空过来坐啊”

    “行,大娘,您坐着,我得空了就过来看您”

    秋嫂子和欣儿一起出来,看到香头在喂猪。

    “嫂子,你们家还养猪呢?”她以为这里人都不养猪,原来只是卢平他们没养而已。

    “嗨,一年也就养这么一头,自己吃肉方便点。怎么着,你也想养?”秋嫂子看欣儿看猪的眼神顺嘴问道。

    “嗯,回头方便了再说吧。不知道嫂子这小猪羔子在哪儿抓的?”

    “我娘家妹子她们家是养猪的,你要是想养回头他们有了跟你说一声”

    “行,先谢谢嫂子”看到香头收拾完,两人拿着东西上山了。

    这段时间不知道怎么了,总是吃不饱,人还容易饿,容易累。

    没过几天,秋嫂子就给提溜来一个小猪羔子。

    “嫂子?我这还.....”

    “还啥还,我们家也正好又抓了一头,顺便给你带过来了。跟我妹子说了,先赊着”

    “嫂子,那我就先养着”看到小猪,欣儿心里暖呼呼的。她终于有了家的感觉,她开始置业了。

    小猪也就十来文,养到年底差不多就有八十来斤了,一斤猪肉七八文,一头猪就能卖四五十文。

    现在地里山上到处都是野菜,又正是揣猪膘的好时候,只不过人会辛苦些。

    欣儿想在东房山子圈一块地方养猪,婆婆跳出来不让。

    “那猪一天天吃的多拉的多,臭烘烘的我可受不了”老太太死活不让。

    实在没办法,只得放在自己这屋后院的窗户根下。

    后院有挺大一块地,她看了看好像原来一直荒着,开春的时候她翻了翻。跟村里的嫂子们要了些菜籽种上了。

    已经都出小菜苗了,这会儿只能毁一块,把猪先养在这里。

    那猪本就是从野外驯化而来,几千年来仍然是野性难驯。小的时候散养两天还行,再大点就不行了。

    欣儿现在每天除了整柴火,还每天往家里倒腾石头。

    这天早上她背着石头,让大爷看见了。沉着脸回家叫上几个儿子给倒腾了两趟,又挑几挑黄泥。好歹把后院的猪圈给搭起来了,临走把卢老三叫到一边一通教训。

    可欣儿的公公卢老三就是属鹌鹑的,有事儿就把头缩起来。

    也不好多说,毕竟都这么大岁数了。

    只是点了点,明白不明白就看他自己了。

    欣儿知道对大爷家说谢谢就肤浅了,以后这份情慢慢还吧。

    她没有多余的粮食喂猪,就按照在家里的方法自己沤些猪食。

    现在的山杏叶子还没到时候,可以先撸一些杨树叶子。用水煮开,存在大缸里,放几天发酵好了,就可以喂猪了。

    再配些野菜,这个夏天就过去了。到秋天如果手头方便,再买点秕谷,猪上膘更快。

    她做什么自是叫上秋嫂子,他们一看还可以这么养猪,觉得省下了不少东西,一商量又去抓了两头小猪羔子。

    端午她又忙了几天,把远近的艾蒿都给割了,阴干存起来。今年存是新艾,存几年就是老艾了。到时候做艾绒,搓艾条都是好东西。

    看着堆积起来的药材,跟香头商量商量,找个时间去镇上看看,能不能卖掉。

    她觉得自己这身子不对劲儿,实在是不舒服就,说不上来的难受,又说不清哪里难受,把手头的药材卖了顺便让先生给瞧瞧。

    让她们俩去家里不放心,把香头他哥打发跟他们一起。正好他推个手推车,把东西都放在车上,她们俩只负责跟着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