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荆州霸主 » 006 医之大道

006 医之大道

    华佗如何能想到,刘琦竟敢绑着自己走,那些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可不会讲道理,听着命令当即便将华佗拉着上了马背,自有随从将华佗药箱背走。

    刘琦上马之后,回首看向那名被华佗医治的农夫,道:“汝且随我一同前往鹿门山。”

    那农夫也是被兵卒带着,一同乘坐,返回鹿门山。

    当日晚间,黄寇来报,黄忠已到山脚。

    刘琦大喜,便亲自前往迎接,并摆下宴席,宴请黄忠。

    黄忠乃是多年的城门官,颇有人缘。奈何却是处处遭受排挤,尤其是城门守将蔡遵,乃是蔡瑁族内之人,此人十足一酒囊饭袋,整个城门队伍皆被他带的乌烟瘴气。

    黄忠性情耿直,如何看得惯,便多次出言相劝。长此以往,便被排挤,直至孤立。

    但黄忠之名,庞德公却是颇有耳闻,得知刘琦摆宴宴请黄忠,欣然而往。

    刘琦在黄寇的带领下,来到山脚下,果真见黄忠拖着一辆双轮木车,其上被褥中裹着一名面色发紫的少年人。

    刘琦忙快步上前,扶着车轮一并上坡。

    黄寇在旁打下手,边道:“汉升兄,这位便是我少主,刘公子。”

    黄忠约莫四十多岁,面色憔悴,身形健硕,长寿眉斜飞入鬓,面上却是被岁月刻上了皱纹,也许是因黄叙之病情担忧,已是满头白发。

    “黄忠拜见公子。”

    刘琦忙奉手回礼,道:“汉升兄不必多礼,称我表字即可。我已将华佗先生请来了鹿门山,公子病情耽误不得,速速请华佗先生医治才是。”

    黄忠自也没心思寒暄,当即跟着一路来到刘琦庐中。

    此时霍弋正奉命守在此地,免得华佗趁人不备逃走。

    华佗的确是个医德高超之人,见黄叙过来,也暂时放下对刘琦的成见,先行为黄叙把脉问诊。

    黄忠则是神情严肃的守候在侧,面色局促。

    黄忠只此一子,为了黄叙的病情,近年来黄忠可谓是四处求医,花费斐然。如今已是囊中羞涩,加之听闻黄寇所言华佗之医术高超,更恐药费之难。

    刘琦似是看出黄忠的为难,悄声道:“汉升兄不必多虑,射公子必吉人自有天相。在此地,一切花销,我刘某一力承担。”

    黄忠奉手拜谢。

    华佗眉头微皱,站起身来,道:“射公子之病因,像是陈年旧疾,顽疾未去,又添新病。如此之症,不可重药,只得调理。且按我的药方抓药,先吃上一旬。”

    黄忠大喜,区区数言,已将黄射之病情说清讲明,当即心中大石落地。

    黄忠道:“多谢先生,多谢先生。忠这便前往购药。”

    刘琦大手一挥,道:“黄寇,你去,按照华先生的药方,采买最好的药物。”

    “诺!”

    黄寇拿着药方离去,自是不提。

    华佗看向刘琦,又看了眼黄忠,道:“刘公子,华某身在鹿门山,周边百姓来往医治,极为不便。不若行将出去,于山脚下寻一住所,也方便周遭百姓。还请刘公子应允。”

    刘琦当即道:“好。”

    华佗愕然,没想到刘琦竟这般爽快的答应下来。接下来黄忠为黄射详查病情,刘琦不便在此久等,便请诸位此间事了,前往正堂一叙。

    须臾,黄寇购药而回,自有仆人为黄射熬药喂服,黄射面色果真好看了不少,黄忠再次奉手拜谢。

    华佗摇头,道:“此乃华某分内之事。如果要谢,应该谢刘公子。刘公子请霍弋、庞山民四面寻老夫,就是为了给黄射公子医治,此等友情,属实难得。”

    黄忠愕然,心想和刘琦从未谋面,何来的友情一说?

    不过黄忠倒是从黄寇口中得知了刘琦拜庞德公为师,且有诗魁之名的事情,对刘琦并不派车。虽不知刘琦这等热情是为何,但如今黄射病情好转,便是这条命给了刘琦,又能如何。

    黄射服药之后,华佗言称周途劳顿,还需好生静养。

    说罢,便出了门。门口却是站着一名侍女,黄忠与华佗皆是愕然,侍女弯腰道:“拜见大人,婢女小青,奉刘公子之命,前来照顾黄公子。“

    “刘公子请二位大人前往正厅赴宴。”小青又是颔首出言。

    华佗、黄忠忙碌至此,确是饿得慌,便前往正厅。

    此时,厅内庞德公高坐首位,刘琦、庞山民、霍弋依次于左侧排序落座,见华佗、黄忠已到,众人纷纷起身相应,一番寒暄,各自落座,自有仆人上来倒酒。

    席上,众人一番客套,不多言表。酒过三巡,刘琦当即发问华佗,必要将华佗留下!

    “华先生之医术,实乃古今之集大成者。华先生以悬壶济世为立身之道,却不知华先生为何形无踪迹,雁过无名耶?”

    华佗道:“公子有所不知。如若华某留在某地,百姓疾苦,如何能够抛家舍业,行百里之遥,来寻华某治病?所谓一人之力,实属有限,只求问心无愧耳。”

    刘琦却是哈哈大笑,道:“先生谬矣。所谓人力有时穷,华先生便是穷其一生,又能救治多少人?以某看来,华先生应留于鹿门山,培养医才,而后代代相传,方可光复医学之道。所谓薪火相传,便是如此。”

    华佗却是摇首,道:‘医道讲究多年经验,尤重天赋二字,非是常人便可学之。’

    刘琦又问:“那华先生艺术,又是从何而来?”

    “某观古今医籍,亲身尝药,观病者因,常做回望总结,方略有所知。”

    “此间辛苦,想来先生自知。为何先生不将所学、所知,尽数留作纸上,以便天下医师共习之?”

    华佗眸光一亮,随后又暗淡下来,道:‘著书立传,乃是文人之毕生追求。华某乃是贱籍,如何能行如此之事。’

    刘琦啊哈哈大笑,道:“大汉子民,谁人不会生病,谁人不想多活几年。如若因先生一书,便可活民数万,此乃功德无量之事。先生只管钻屑,拓印之事,便全权交由在下,如何?”

    未等华佗反应,黄忠却道:“公子之言,黄某深有体会!还请华先生广传医道之学,可叫万民病有所医!”

    庞德公、霍弋纷纷出言劝说,华佗只得答应下来。如此,刘琦心头一项大事儿,便落定下来。只要华佗留在鹿门山,那黄忠就跑不了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