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闯主 » 第十八章 户部的重要性

第十八章 户部的重要性

    李双喜用了差不多大半日的时间,挨个接见了户部中的这些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主要下属官员们。

    就连午食也只是随便对付了一番,主要是因为昨晚吃得太好喝得太饱,肚子一直都还没怎么饿。

    而李双喜见他们其实也就两个目的,这其一嘛,自然就是对这些官员们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结果也不出意料,基本都是像最开始那冯马一般的官场老油子。

    说事儿可以,可是别干事儿,说起干事儿来就是这也困难那也困难,反正就是干不了。

    收钱可以,可是别出钱,反正就是这也没钱那也没钱,反正就是没钱。

    其中也少不了一些表忠心的,纷纷表示侍郎大人你说怎么干,以后的那些事儿就怎么干,唯侍郎大人马首是瞻,说要往东走,就压根儿不知道西面在何处。

    当然这都不是重点,其二才是重点。

    李双喜需要知道这天下详细的家底,这便是他的第二个目的。

    这户部都有什么,有黄册,有鱼鳞册,天下最重要的人和地都在这里。

    要说老朱的贡献有什么,那么此二册定然就在其中,虽说这不是他的首创,但也是老朱才在全国将此策正式推行开来,影响皆为深远。

    也是因为有了此二册,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的糜烂,再加上各地官吏的胡搞瞎搞,以及监察的严重瘫痪。

    如今在户部中保存的鱼鳞册和黄册,基本都与实际已经大不相符了。

    特别是陕西一带,从高迎祥开始,在到现如今的李自成。

    前前后后算起来都已经折腾十几年了,早已经是乱得不成样子了。

    在此情况下,鱼鳞册或许还能看,但黄册真的是一点儿用也没有了。

    但问题不大,只要还能有个大概就行,陕西那边儿忽视了就行。

    所以李双喜找这些郎中和主事来,就为让他们简单说一说各地的情况。

    还别说,这有的郎中竟然连自己清吏司是个什么情况都说不清楚。

    问他地方上册上人有多少户,地有多少倾,一问三不知。

    支支吾吾半天以后说出来的数字,一听就不符合事实,真不知道这些人的官儿是怎么当的。

    还有的情况更是奇怪,比如浙江清吏司郎中汇报,浙江的耕地为十五万顷左右。

    李双喜在听到这个数字后,气得差点当场就一茶杯扔过去。

    哪怕是山地较多的陕西、甘肃等地的耕地都不止十五万顷吧,像浙江那种地方怎么可能才这么点儿,你也好意思说得出口。

    但那郎中还显得很是无辜,就像窦娥似的,说是鱼鳞册上所记录确实如此。

    他为了证明他所说的话,甚至还将各府各县的耕地数量都一一说了出来,显得专业极了,一看就是一个肯下功夫的好郎中好官员。

    那么这问题出在哪儿呢,那没说的,浙江隐田多,就是这么一回事儿。

    但问题也不大,反正浙江现在都还没打下来呢,甚至就连河南与山东都还在慢慢接盘当中。

    待见完了这些郎中以后,李双喜心中也大致有数了。

    虽然目前这些数目都用不上,但很快也能用上了,这些可都是今后真正的根基啊。

    最后李双喜也给他们这些郎中主事们都安排了活计,毕竟他们现在又没什么事情做,总不能都等着吃闲饭吧。

    安排什么活计呢,自然就是准备应考了,一些关于钱粮之事的考核。

    若是之后考不过的,后果就会很严重,轻则罢官,重则罢人。

    待处理好这一切后,天都已经快黑了,李双喜也准备结束这美好而匆忙的一天。

    但其实真正的要事都还没有开始做呢,现在他还要去见一些重要的人,一些大顺朝廷的重臣,此时最多也就算是结束了在户部当差的一天。

    在离开时,李双喜还看到有的房间已经点上了烛火。

    李双喜走过去靠近随便看了看,只见那刚刚被任命为银借司郎中的曹溶,正是与一群人在倒腾着什么。

    其中有身穿八九品官服的官员,也有小吏,还有一些宦官。

    看起来这草班子,也算是有模有样的了。

    “奴婢见过李侍郎。”

    就在这时,正在站门口处观望的李双喜突然听到,一道略显尖锐的声音传入耳中。

    李双喜转头一看,站在他身旁的人,不是明朝原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又是谁呢。

    李双喜微微一笑道:“原来是王公公啊,里面那些宦官都是你带过来的?”

    “正是奴婢带过来的。”

    王德化显得十分恭敬的说道:“奴婢今日一早在接到李侍郎的消息后,便立刻着手安排此事,将宫中最精通算术的内侍们都统统带了过来,相信他们一定不会辜负李侍郎的重望。”

    李双喜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后,便转身朝着大门方向缓缓走去。

    而王德化也很有眼色的紧跟在后面,能看得出接下来有一番话要聊。

    李双喜随口问道:“王公公呐,如今宫中一共还有多少内侍?”

    “啊?”

    王德化顿感惊讶,没想到这李侍郎会主动问出这样的问题。

    继而在思索片刻后,缓缓应道:“回李侍郎的话,虽然在数日前有不少宦官都已经跑出宫去,但如今宫中差不多还有三四千名内侍左右。”

    “三四千?”

    李双喜一边儿漫步走着,一边儿又问道:“此前我可是听说这皇宫的宦官不下一万人,难不成都在这几日之内跑光了?他们都跑哪儿去了?”

    “李侍郎有所不知。”

    王德化叹声说道:“宫中内侍人数最多的时候,确实是有一万之多甚至一度接近两万,但崇祯皇爷为了消减开支,所以近一两年来就一直在裁撤宫中内侍。”

    “那这些被裁撤的内侍们,出宫后可有生计?”

    “........”

    “嗯?”

    李双喜在问完这话后,久久未听见答话,便不禁停下脚步往后看去。

    只见那王德化神情低落哭丧着一张脸,正木楞的站在那儿,他在见到李侍郎转过身来后。

    立刻跪下哭诉道:“还请李侍郎给他们那些可怜人一条生路吧,如今他们大多数人都只能靠乞讨为生,外面所有人都看不起他们,也没人愿意雇佣他们干活儿。”

    “他们如今就在那南城门边儿上,每日都有人因饥寒交迫而死去,就在这个冬天,就有上千人没能挺过去,他们绝大多人根本就没办法靠自己活下去。”

    王德化继续说道:“往日奴婢还能在宫中,想办法多多少少救济他们一些。”

    “可是如今.......如今.......”

    王德化说着,顿时戛然而止。

    只是用额头紧贴在地面,还止不住的发出着阵阵哭泣声,看起来悲痛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