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清平乐:从刘娥驾崩开始 » 第63章·振武之法

第63章·振武之法

    杨文广有些不确定的回答道:“官家的这个想法,末将未曾想过,或许可让军器监的工匠们试制一二。”

    赵祯放下火药箭矢,走出火器库,在营地中走动,一边视察军兵们的训练情况,一边跟杨文广聊着军事。

    “现如今武器装备都不缺,兵马数量也很可观,那么有何种方式可以磨炼军队?”

    杨文广斟酌着回答道:“官家是想提高军兵的杀敌能力?还是想提高将帅的指挥能力?”

    赵祯问道:“这二者有何不同?”

    杨文广解释道:“回官家,军中日常训练,军兵们相互对战都是点到即止,以切磋提高武艺为主,但精通武艺不等于精通杀敌。”

    “若想提高军兵的实战能力,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有一个绕不开的关节,军兵必须要见血,只有经历过血战的军兵才能迅速成长为老兵。”

    “没上过战场,没杀过敌人,无论怎么练,提高的终究有限。”

    “没杀过敌人的军兵和杀过敌人的军兵,他们内心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前者认为,提高杀敌本领就是提高武艺,其他的不重要;后者经历过战场才清楚,胆气、意志、内心等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能力往往起决定作用,武艺只是最基础的东西。”

    赵祯频频点头,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心中想道:“果然专业的事还得问专业的人,我的那点军事储备,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若按我的想法去实施,那可真要贻笑大方了。”

    杨文广继续说道:“天下军州四百余,每年都有反贼攻破城池的奏报,朝廷的做法一贯是以招安为主,清剿为辅,臣以为,此非长治久安之策,乃是将帅无能的表现。”

    赵祯心中认同,但脸上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只是开口说道:“那以你的想法,该如何做?”

    “臣以为,可让禁军定期出京剿匪,虽说反贼大部分都是灾民难民,但既已攻破州府,那便是反贼,对于反贼,朝廷绝不可姑息,必须要派大军平叛。”

    “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

    “朝廷越招安,只会越让天下人觉得朝廷软弱可欺,更会被邻国轻视,官家既有振武之心,便当从改变观念做起。”

    赵祯想了想,开口回道:“杨帅所言,朕明白。但朕认为,不教而诛是为虐,对于造反的百姓,朝廷还是应该剿抚并用,先弄清楚百姓造反的原因是什么,再对症下药。”

    “若是因天灾饥荒活不下去而啸聚造反,那朝廷就应先行赈济,再提供劳作之所,给百姓开出一条活路。”

    “若是为满足一己私欲而招募百姓造反,那朝廷就不能软弱,必须用重典,该斩首就斩首,该流放就流放,如此才能震慑宵小。”

    “恩威并施,方为王道。”

    赵祯从心里认为,百姓只要能有一口饭吃,有一件衣服穿,脚上还有双鞋,他就不会去造反。

    历朝历代,造反的只有两种人,第一种是吃得太饱的,第二种是没饭吃的。

    杨文广拱手一礼:“臣受教。”

    赵祯点了点头,继续问道:“你再说说,提高将帅的指挥能力,又要如何去做?”

    “回官家,臣以为,将是兵之胆,兵是将之威。将领指挥有方,士兵作战勇猛。士兵英勇善战,将领才有威风。一兵无能,最多祸及自身,然一将无能,确可祸及一军。”

    “我朝将领战败,总推脱于更戍制,说什么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但在臣看来,都是借口。”

    “一名将领,若不能在行军途中将军队调理的如臂使指,那就说明该将领指挥能力不合格,只能靠亲信发号施令,而不能靠法度统领诸军,如此将领不堪大用。”

    赵祯诧异的看了他一眼,微微摇了摇头:“杨帅这句话可不要挂在嘴上,会得罪很多人。”

    杨文广顿觉失言,连忙躬身认错道:“臣失言,请官家降罪。”

    赵祯摆了摆手:“朕不怪罪,只是杨帅以后还是要慎言。你继续说,如何提高将领的指挥能力。”

    杨文广继续说道:“臣认为,只需时常让将领带着军队在野外行军几日,即可锻炼将领的指挥能力。”

    “带领军队外出行军,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什么地形适合扎营,几个士兵一个灶,如何分配军需粮草,如何囤积药材,甚至在何处挖掘茅坑等等,都是将领需要考虑的东西。”

    “带领一千兵和带领一万兵,存在根本上的不同。而带领一万兵和带领十万兵更是有天壤之别。”

    赵祯眼前一亮,开口问道:“杨帅可否详细说明?”

    杨文广组织了一下言语,开口说道:“以我朝一都百人为起始,都头不需要指挥应变的能力,只需正确响应上方命令,带领手下的士兵移动、变阵,鼓舞士兵英勇战斗即可。”

    “到了营一级,人数达到五百人以上,营指挥使的任务是安排五个都头带领各自的属下投入战斗,前后轮换,左右夹击等等。”

    “而到了军一级,人数达到二千五百人以上,军指挥使这個层次的将领就要依赖下级指挥官来管理军队。军使负责布置任务,营头负责完成任务。”

    “再向上就是厢一级,人数达到二万五千人以上,这个规模的军队很难就地获得补给,对后勤依赖较大。因此厢都指挥使除了组织战斗外,还要掌握后勤。”

    “厢级部队经常独立作战,或者在大战中独立完成区域任务,因此厢主必须具有机变决断的能力。”

    “最高一级就是灭国之战的层次,人数达到十万人以上,到那时,两军交战的区域将会绵延几百里,指挥这等战役的人是当之无愧的统帅,而非将军。”

    “为帅者无法亲临现场,只能坐镇中军,使用地图和沙盘掌控全局,其所下达的每一道军令都存在巨大的延迟,且很可能最终效果和想象中的效果存在极大的差距。”

    “这就要求统帅不能只在乎一城一镇的得失,而要将目光放在全局,放在战线上,要时刻谨记此战的目的,时刻保持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