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陛下您稍候 » 第二十三章 弟子

第二十三章 弟子

    姚广孝认可地点点头,接着道“陛下经常腰酸背疼,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是许闲在帮着推拿按摩,头、脚、背一圈按下来,陛下就精神多了。他不懂医术,可一手推拿术相当了得,陛下一直说,御医如有他这技术,那就好了。”

    朱棣眼圈有些泛红,叹道:“岁月不饶人呐。父皇也奔70去了,咱也不能到身边尽个孝,这许建安倒是做了咱该做的事。于理来说,咱亏欠他呢。”

    姚广孝心底得意,接着来“陛下知晓他商人的身份,但没在意。甚至跟他说,可以到京师去经商。

    不过他年纪太小,才不到14岁。他本人并不懂经商,由他家仆和他义父留下的班底在经营。

    尽管他约束下人,不要唯利是图。但还是担心到京师这个权力圈会给陛下惹些不快,毕竟他是近卫,所以还是婉拒了陛下的好意,小小年纪想的倒是周全,毕竟那里权贵多,是非也多。他义父好像就是得罪了权贵而远走上海县的。”

    徐妙云叹道:“那此人倒是个懂分寸的人。可以让他的仆人到北平府来经商嘛,王府适当照顾一下,也算全了王爷的一点心意。”

    朱棣点头“是极,是极。”

    姚广孝点点头:“那我传信给他吧。还有一事得报与王爷,我见他非常人,又相谈甚欢,一时兴起,收了他为徒,他本不乐意,嫌我是个和尚,他一身本领学于道家。

    我使了些手段,他才答应下来。”

    朱棣来了兴致,“哦,你怎么说的?”

    老和尚摇摇头“无非恐吓了一下。我说你是御前近卫,帝王身边事非多,你无依无靠的,关键时候没人给你撑腰,我虽是和尚,但也是王府的人,如真有事,我可让燕王为你求情。再说,当我弟子,也没必要做和尚,何必有门户之见,他少年心性,没想那么多,也就答应了。”

    朱棣摇摇头:“你呀,何故如此对一少年人?”

    姚广孝苦笑:“虽是少年,但聪明过人,一些事情的看法很独到,王公贵族家庭也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来,老僧爱才,实在不忍错过机会。”

    朱棣摇摇头:“好事。大师后继有人,可喜可贺。”

    徐妙去却皱着眉头“他是怎么进入父皇视野的呢?”

    姚广孝有点纠结,朱棣却道“说就是,有什么不能说的?”

    他摇头道:“是妙锦郡主推荐的。她看陛下太过疲累,于心不忍,所以推荐了许建安,陛下很是欢喜,让他做了近卫。”

    徐妙云心下生出一丝警惕,“他又是怎么认识妙锦的呢?”

    姚广孝硬着头皮解释,他不能出错,“他刚到京师,四处游玩。在莫愁湖畔,他觉得很是漂亮,但他在海外时也才接受过蒙学教育,到了上海县,又痴迷学武,所以文人那一套他一直没怎么学。

    想做首诗,又做不出来,所以来了句,大海啊,你全是水来表达心情。由于中气足,声音大了点,导致郡主受到点惊吓,崴了脚。

    侍女想去找大夫,可来回有点远。建安本就懂这个,他让侍女准备了些布,缠住郡主的脚,放于侍女腿上,他闭上眼,转过头,推拿了一刻钟左右,郡就就好了。正因此事,所以郡主才记下了,推荐给了陛下,不过这中间已隔了近两月。直到那时,郡主才不得已表明身份。”

    徐妙云扑哧一笑:“这孩子也是,游个湖而已,还大海啊,你全是水,净说实话。后来两人还有来往吗?”

    老和尚点头“有,互相答谢嘛。不过这孩子心地善良,他见郡主隐隐有些愁容,就询问了一二。想必王爷和王妃都知晓郡主因代王妃的事,很是难过,他未免开导了几句。不过效果很好,郡主已好多了。”

    燕王拍拍案几,“哎,代王妃,不说也罢,本王的这个弟弟也是。”

    徐妙云接话道:“王爷不必挂怀,人各有命。大师不是说了吗,小妹好多了,那就好。这个许闲,当赏。”

    姚广孝又接话道:“既收为了弟子,老僧还是交待了建安,不要有非份之想,郡主身份非凡。”

    徐妙云不悦道:“那倒未必。只要小妹开心,比什么都重要。论门当户对,有几个能比得上咱家。少年才俊,未偿不可。”

    朱棣也接话道:“是这么回事,大师不必过于苛责了,顺其自然就好,就像妙云说的,随妙锦心意好了,只要她高兴,比什么都强。”

    如若许闲在这,他会感叹一句,朱老四此时果然没有非份之想。

    这事激起了徐妙云的兴趣,她想了下又问道:“这许建安,人品如何?大师可做了调查?”

    姚广孝认真回复着:“回王妃,这事老僧认真做了查访,毕竟要收为弟子的人,人品不过关是万万不行的。

    他义父过世前,他再三问其是否还有别的亲戚,那些家业可传与别人,他与家仆二人可自力更生。许应山的家业可不少,但他硬是不为所动,无耐许应山一口咬定,再无亲人,这份家业就是他的。”

    朱棣赞道:“单凭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徐妙云也频频点头。

    老姚继续叭:“都说商人唯利是图,可他安排下人,经常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救助无家可归的孩子,这些人收留了不少流浪儿,教他们本领,给他们安排差事。

    于私德上也很是不错。他快14岁了,很多少年人在这个年纪都纳妾了。他收留的孤儿里有个女孩,以他侍女自居,人长得也很标致。家仆劝他,可以纳为妾,但他拒绝了,说是未娶妻先纳妾,算怎么回事。再说了,不管是娶妻还是纳妾,总得人家同意才行,哪能说纳就纳。”

    两人频频点头,的确不错的品行。朱棣又问道:“他平时都忙些什么?”姚广孝嘴角抽抽,回道:“他说回来时太小,当时也就接受过蒙学教育。到上海县后又痴迷练武,经史子集倒是不通。

    现在抽空就看书,说是不熟悉老祖宗的东西还是不行,不能让人家搭眼一看就知道自己是个武夫。”

    徐妙云很满意了,“这么勤奋的孩子不多了。大师倒是收了个好弟子。”姚广孝嘿嘿一笑:“运气,运气啊。老天待老夫不薄。”

    正在往皇宫赶的许闲打了个喷嚏,也不知谁念叨自己了,徐妙锦吗?刚进殿,就听到朱元璋在那叹气。想必是下朝了。还好自己聪明,选的是白班。不然一大早就得起,谁受得了呀。

    他不得不问道“陛下是怎么了?一大早的叹什么气呢?”熟识了,发觉老朱还行,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