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梦四百年 » 第14章纯净还数琉璃冰

第14章纯净还数琉璃冰

    黄汝桂在天黑前匆匆赶到了董谷寨,原来黄汝枫还是忍不住今天就安排人通知了黄汝桂,黄汝桂一听说新农具的收割速度和新耕种方法的亩产,立即骑着马赶了过来。

    黄汝桂趁着天黑前到现场看了几种农具的使用情况,还抽查了亩产情况,顾不上吃晚饭就让黄汝枫把李国庆请了过来,陈博和毛延庆也跟了过来。

    黄汝桂长相高大肥胖,小眼睛里不时闪出一道精光,看样子是个很精明的人物,也是,从小家族就当土司接班人培养教育的,至少不大会是个蠢货。

    他客客气气的行礼说着客气话,礼节上无可挑剔,不过也没有耐心多久,他就问起了新农具的使用情况。

    李国庆回答道:“黄大人,根据今天使用情况,每套农具配六名壮劳力,再配一些辅助人员,可以收割25亩,目前有四套农具,每天大概能收割100亩,汝枫兄家的田5天就能收割完成。”

    黄汝桂兄弟二人对望了一眼,不禁都露出喜色。要知道往年黄汝枫把所有人都组织起来也得十天才收割完成,而用了这套新农具,收割速度快不说,还省了很多劳力。虽然劳力不值钱,佃户们闲着也是闲着,但能早点归仓这可是大事,有些年份收割慢了,结果一场雨下来,就可能损失不少的稻谷。

    “听汝枫说你能让稻谷亩产提高到4石、5石?”黄汝桂定了定神,继续问道。

    “只要用我的方法去育秧、施肥,即使用现有的稻种,亩产提高到4石是不成问题的,如果要提高到5石甚至6石,需要对现有的稻种进行改良,我的计划是用5年时间把亩产提高到5石,用10年时间提高到6石。”李国庆沉稳的说道:“当然,进行改良需要一些条件,特别是我需要各种地方的稻种,不知道黄大人能不能想想办法。”

    “这没问题,湖南、广东、江南的稻种我都会想办法去运来,还需要什么东西都可以跟我说,我想办法。”黄汝桂爽快的说道,看起来是一个很有决断的人。

    “还有一件事,不知道黄大人知道这附近哪里有铁矿、煤矿?我看营中很多人都用不起铁具,有些人家连口锅都是破的,如果有铁矿、煤矿的话,我们可以成立一个钢铁厂,自己炼钢铁。”毛延庆插嘴说道。

    “我们营倒是有一个铁矿,不过炼出的铁脆不堪用,煤矿那些卜容营边倒有很多,不过山高水险,没办法运出来。安南所那边也有个小煤矿,离我那铁矿也不远,不过都是烟煤,也不顶用。”黄汝桂说道,显然黄汝桂交游广阔,对外部信息了解得可比他堂弟多多了。

    毛延庆和陈博对望了一眼,互相点了点头,显然黄汝桂说的铁矿应该是硫铁矿,煤矿应该的烟煤,这可是钢铁产业甚至是以后的化工业重要原料。

    当下就与黄汝桂约定去铁矿与煤矿的考察时间,同时对成立钢铁厂进行了友好协商同,规划了一个大致框架,黄汝桂以土地和铁矿入股,占股20%,安南所的不千户以煤矿入入股,占股10%(当然这个需要不千户认可,不过黄汝桂拍着胸脯保证他跟不千户是好兄弟,不千户穷得很,每年有额外的收入肯定是高兴坏了。)

    华夏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入股,占股70%。黄汝桂仔细想了想,自己不需要投入什么,如果钢铁厂办得好还能每年有分红,即使没分红,钢铁厂每雇佣一个营中的佃户都会每月额外给营里1钱银,自家那么多的佃户养着,如果以后采用新农具还能多出更多的人,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不禁喜上眉头。

    这时韦氏烧好了酒菜,黄氏兄弟邀请三人入席,酒酣耳热之间众人之间的感情迅速升温,称兄道弟起来,黄汝桂跟众人诉苦,整个普安州十二营就数他们最听话,交的税赋也最多,交得也最准时,别的营每年都收不齐,朝廷也没什么办法。还说目前营里的人中增加了不少,都快养不活了。总之是他这个土官明面上看着风光,其实心里苦得很,他很害怕祖宗的基业在他手里没落云云。

    李国庆他们安慰到,现在大明吏治败坏,他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了,看看那么多的军户逃到这里就能知道,相信在他们的帮助下,黄草坝营不但能恢复以前的荣光,还能更上一层楼。

    最后,双方约定11月初黄汝桂解税到州城的时候一起去拜访知州大人,并谈了由华夏公司派专家指导黄家办家具厂,由黄家选派一批人跟李国庆学习农业技术,当晚双方尽欢而散。

    秋忙结束,黄汝枫的包工队又行动了起来,他们辛勤的劳动着,玻璃厂已经建好,今天将要开炉,砖窑已经烧出了第一窑砖,现在他们正在用新砖给工人造宿舍。

    陆永升也在这群劳工中间,心想:这帮道士真是大方,给这些破军户造砖瓦房,一想到这帮来的时候一无所有的刺青人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自己除了羡慕还有期待。当然,这帮道士也没亏待过自己,当工人四个多月,工资已经到手4两,银两都放在家里让婆娘藏了起来。活了这么久没见过这么多钱,自己又学了盖房子的手艺,以后的生活只会越来越好。而且道士们还答应出厂价提供给他们砖瓦,什么出厂价他们也不懂,据说是最低的价格,这帮道士的信用还是很好的,一向说话算话。到时候自己家里也可以盖上砖瓦房了,想想到时候婆娘和孩子的笑脸,陆永升的嘴角不禁挂满了笑意。

    陈博路过工地,工人们都叫着“陈总工好!”,虽然陆永升也不知道总工是什么意思,不过是跟着大伙叫而已,陈博朝他们挥挥手,大声说:“大家好!”这帮道士真是和气,都没什么架子,有时候下雨天还把大家聚在一起读书,就是那个“阿勿饿”叫什么拼音的太难学了,到现在陆文升也只学会了几个,不过很多汉话倒是也听得懂了。不过他弟弟陆永平倒是在护卫队里学了很多字,现在都能看书了,看来弟弟有点学习的天赋,是不是应该让他去学堂学习考秀才去?

    “快看!玻璃厂冒烟了!”一名工人大声叫到。陆永升也转头看去,只见玻璃厂上方浓烟滚滚,过一会烟尘变淡。陆文升想,这些道士真是神人,据说是生产一种全部透明的东西,还能做成各种各样的器具,全透明的器具这可真是从来都没见过呀!不过说是为了防止意外,玻璃厂是不让闲人进去的,陆永升也是听自家弟弟说的,永平今天倒是在那里当保安,拦着不让人进去,以弟弟那性格即使自己过去也不会让进。不过什么东西能做成全透明的器具呢,陆永升实在是想不出来。

    陈博紧张的透过观察孔看着炉中的火焰,自己只在大学时学过冶炼,但其实只是知道理论知识,从来没有实践过,虽然前面用小熔炉的时候倒是达到过一千多度的温度,但大炉是第一次开炉,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不要急,这会还早呢,达到温度至少要6、7个小时,我们先到旁边坐坐,这儿实在太热了。”旁边站着的王成效说道,他今天也特意过来,毕竟玻璃出来以后很多试验性的材料试验都可以做了。

    虽然没有后世的一些检测仪器,但有些东西还是可以根据不断实验确定试验参数的,前段时间陈博失败了好多次才终于弄成功了一块高锰钢,做成了切割用的刀头,使得切割的效率大提升。

    当然高锰钢做枪管也勉强可以了,但又需要强度更高的合金钢做钻头,科技树的攀登还是很慢啊。好在陈博说,现在有了水机床,加工精度可以大大提高,从机械上来说可以跳过米尼枪,直接65式步枪。

    对于陈博说的,王成效还是很信任的,至少从陈博的描述来说,他对65式的了解并不在自己之下。

    当然他的65式步枪还任重道远,即使机械部分完成,还要解决无烟炸药问题,还要解决发射药问题,总之前面还有很多难关要过。陈博制造了两支前装滑膛枪,又自制了一批黑色炸药,现在给护卫队的新兵蛋子在练习。

    陈博心不在焉的答应着,走到旁边拿起水杯一口喝光,说道:“太热了,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王成效安慰道:“即使这次不成功,下次也可以改进,失败是成功之母,科学不是通过不断的失败才前进的吗?再说我们有着先天的优势,不象我们的先辈全部都得靠摸索。”

    “是啊,我们知道最先进的工艺,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虽然目前很多条件跟不上我们的工艺,但方向肯定是没错的,所以这次采用浮法生产平板玻璃,采用吹制、压制生产杯、瓶、碗、盘,技术上肯定是没问题的。镜子就只能小范围制造,目前镀银药水产量很少。”陈博恢复了自信,“我知道你关心你的枪炮,放心,我会给你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武器的,即使跟后世比有差距,这主要受制于材料工业的发展,但至少也能领先这个时代200年。”

    “我相信!你知道吗?我曾经看过李自成传,这个时代是一个天灾人祸不断的年代,大明外有强敌,内有流寇,作为时代精英代表的士大夫却忙着党争,忙着压迫人民。我们既然来了,就要改变这个时代,让我们的祖先不要再受300多年的磨难。再说了,即使我们想安安静静的过小日子也过不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明年或者后年历史上有名的奢安之乱就要开始了,一场跨度十几年的战争就要开始了,我不知道历史上这个地方能不能幸免,但至少我们要有能力自保。”王成效平静的说道,但他平静的外表下还是掩藏不住忧思。

    “你放心,等玻璃生产正常后,我就去考察铁、煤矿,筹建小型钢铁厂,有了硫铁矿和煤焦油,我们的化工行业也可以开展了,军工厂我们今年就建,先建一些机床,让工匠熟悉各道工序,等明年钢铁厂投产后,我相信军工厂一定优先满足你所有订单。”陈博拍拍王成效的肩膀,坚定的说道。

    两人嘴里说着话,其实眼睛一直往炉那边瞅着,那边有一个叫李天雄的老师傅一直在观察口里盯着。李天雄原先是白碗窑里的工匠,通过黄汝桂的介绍去以每月5两银子的高薪挖过来的,对炉窑有着多年的经验,关键他还识字,现在是陈博的主要助手。

    李天雄虽然是看在黄汝桂的面子和高薪上来的,但真实骨子里还是着优越感的,毕竟自己有着二十来年的炉窑经验,在白碗窑时很是得东家倚重。

    不过等到他在砖厂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嗯,陈总工叫那作实习,他的优越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砖厂的窑其实也是平常,但那里的陈总工叫流水线的工序真的是好,没有一点人力是浪费的,还用了很多水力机械,一道道工序下来,砖就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了。

    这也让他对以前白碗窑的生产流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前几天他出差回白碗窑还对原东家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至于原东家听不听他就管不了了。

    那次原东家的态度很好,因为他带去了一批订单,据说是叫什么抽水马桶和瓷砖,据跟他一起去的毛总经理说这是准备用在工人宿舍的。不过这些道士的叫法有时候听着怪怪的,叫什么董事长、陈总工、卢总监、王排长、刘大夫,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就那个秀才叫沈公子还正常点。

    说起正在建的工人宿舍,李天雄心头火热,据沈公子在那个什么福利分房政策宣贯会上说的,首先给大家定级,由于房子有限只有级别高的才能优先第一批分房。然后说什么房子分一房一厅、二房一厅、三房一厅和集体宿舍,按家庭人口2人以下的一房一厅,3-4人的二房一厅,4人以上的三房一厅,再大的没有了只能分家。

    李天雄家5口人,两个小子一个女儿,都还没成家,他已经寄信回去让家里把几亩薄田卖了过来,大儿子喜欢舞枪弄棒就让他去那个护卫军那里,二儿子老实就让他到工厂里干活,小女儿可以跟着刘大夫学医,这样儿女以后就不用愁了,儿子们讨了媳妇就让他们分家另过,最多让老婆子给带带孙子。想到这里李天雄嘴角不禁翘了起来,眼前闪过了阵阵白光。

    不对,李天雄定了定神,从观察孔里仔细看了看,不禁叫道:“变白了、变白了!”陈博听到李天雄的叫,噌一下窜了过来,往观察孔里看去,只见炉顶的光已经变成了白色,过了一会,里面的原料慢慢的熔化,陈博赶紧让人辅助加大了鼓风的力度,只见液面慢慢的翻滚,涌出大量气泡溢出,慢慢液面变得平静,在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助鼓风后,陈博终于让工人停了下来,并且调慢了水力鼓风机的速率,等到火光变到白黄色之后,保持了一段时间,陈博大声喊着开炉,李天雄赶忙把炉门打开,在经过了一段长长通道之后缓慢的注入了各个模具,另一部分直接进入了浮法生产线。

    李天雄安排工人在炉里重新加入原料后,也趁机跑过来看热闹,只见玻璃水不停的流出来将入一个个模具,模具都是铁制的,只见这些模具有的在转着还连着一跟铁管往里吹气,有的用上下模具一压,最后还用刀具把多余的玻璃刮去压平,再放进退火窑。

    李天雄知道玻璃要在退火窑中呆很长一段时间,赶紧回去看了看炉火。这时晚饭拉来了,类似后世的快餐,都是用的木盒将一份份菜放到一起,大家都饿了,赶紧吃了饭。刚吃完没多久接班的人来了,李天雄向接他班的另一个看炉工老许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

    刚走到门口想想又不放心,又走回来跟陈博说,他这个组要再跟一会,跟完这一炉出来后,老许这组应该就能接手。陈博想想有道理,既然李天雄有这份责任心应该赞同才是。让李天雄把他们那组工人都留下来,各工种都要把第二组人指导好了再下班,并当场宣布了加班政策。

    这个加班政策一宣布,大家都非常高兴的留了下来,毕竟加班不但有加班工资,晚上加班两个时辰就算全工,也就是说晚上只要干一半时间就可以拿一个工的钱,谁不干谁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