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梦四百年 » 第15章破冰且需从始起

第15章破冰且需从始起

    现在经过培训的工人还比较少,目前只能实现两班倒,不过长期这样工作肯定是不行的,目前有一批工人正在培训,还有一批工人需要再招,看来得跟黄汝桂说说人力的事情了,随着工厂的增多,人力可是要跟不上了。陈博这样想着,就回去休息了,毕竟他的工作太多,现在还没人能顶上来,不可能把所有精力放在一个地方。

    第二天一早,陈博又精力充沛的出现在了玻璃厂的门口,在工人的连班作业下,已开了三炉料,成品两套。陈博来到了厂房,只见两班工人都围在一起,晚班工人也没走,白班工人又来了,除了几个紧要岗位的还在盯着外,大家都聚在半成品车间里,不时的发出赞叹声。

    “看什么呢?这么热闹。”陈博好奇的问道。只见工人们围着玻璃制品都在看着,工人们不象一些大商人见多识广,商人们会互相炫耀各种稀奇物件,玻璃这种东西其实已经出现在大明的市场上了。

    但在商人圈子里,也只知道玻璃产自极西的国度,本身产量就少,能飘洋过海带到大明的更少,但至少很多商人还是听说过甚至见过。而工人们一辈子都没出过州更不要说省了,这样晶莹剔透的东西甚至都没进入过他们的耳朵,或许曾有人说过水晶是这样的,那水晶也没有见过,而这些东西就是他们用一些沙子和别的东西烧出来的,真的是太神奇了。

    看着众人崇拜的眼神,陈博觉得有必要给大家普及一下知识:“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神奇?是不是觉得这是神的手段?是不是很好奇为什么一些石头就可以变成这么漂亮的玻璃?”

    看大家都点点头,陈博接下去说道:“圣人说格物致知,什么叫格物,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什么叫知?就是通过事物的规律掌握世间万物的道理。老李,你在白碗窑干过活,是不是一堆土放在一起可以烧出精美的瓷器?”李天雄点点头,陈博继续说:“同样,铁矿石可以烧出铁,铜矿石可以烧出铜、银矿石可以银、金矿石可以烧出金,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我们这种石头就可以烧出玻璃?”

    李天雄恍然大悟地说:“是啊,这就是一种含玻璃的矿石,当然能烧出玻璃了!”陈博大声道:“你看老李脑筋就转得快,这就是一种知识,当然终人一生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石头都烧一遍,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是不是?”

    工人们大声喊着:“是”,“那么就需要把这个反过来,我们有一名话叫实验出知识,知识指导实验,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我们已经知道这种石头能烧出什么东西了,是不是我们就能事半功倍了。”工人们都点点头。

    “所以,我们要学习知识,怎么学习?象老李一样从他的师傅那里学是一种方式,但还有一种更好的方式就是看书,你看我把烧玻璃的过程都记了下来。”说着,陈博晃了晃手中的笔记本。“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要记录下来让大家看,怎么操作能把玻璃烧出来?所以你们的第一步就是认字,要不然就算我给你们看你们也看不懂,是吧?”众人都哈哈一笑。

    “当然,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实验,看看怎么样把这玻璃做得更好,怎么样制造一些特殊用途的玻璃,这就需要大家一起去实验,但光实验没用,还得把他记下来,那样就又成了新的知识,我们叫创新。同志们都努力吧!或许过了很多年以后,你们其中的一些人会成为玻璃制作大师,史书留名、光宗耀祖!”陈博很激动,后世的同志们都说出来了,但这番话同样说得这般工人心潮澎湃,因为从陈博的讲话中可以听得出来,这个神仙一样的人准备把他的仙术都教给他们啊,他们能不好好学吗?

    于是工人们都下定决心要开始识字,或许过不了多久夜校跟扫盲班里面的学习氛围就会好起来,而进入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基础教育永远是推进科学的第一步,任重道远啊!

    现在公司聘请了几位老童生当老师,这个时候的年轻学子都不会放弃科举的诱惑来这里教书,只有一些多年未通过县试自觉科举无望的老童生才愿意来。

    当然他们愿意来也是看在高薪的份上,公司为了突出老师的地位,给出的工资是每月三两而且吃住全免,这比县太爷的俸䘵还高呢,当然是明面上的俸䘵。

    当然这些老师刚来的时候也闹腾了一阵子,主要矛盾有三:一是要求用俗体字教学,有辱斯文;二是要学拼音,蛮夷之语;三是主管是个女子。

    不过公司没有让步,要求必须按照新的教学方法,有些人转不过弯走了,但在高薪的诱惑下几个老童生还是留了下来。

    而算术、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类只能几个穿越者自己教了,算术还好,物理化学基本上只能陈博来教,其余几个要么忙,要么学的文科,理科的学问早就还给了老师。不过好在目前学生的基础都还很薄弱,物理化学暂时还不需要教,陈博正在编制一些基本教材,准备选几个有文化基础的年轻人先教起来。

    范云生就是留下来的老师之一,他最近其实过得很愉快,作为一个老童生,在这里受到了最大的尊重,不管是工人、学生、军人见到他都会行个礼叫声:“范老师好!”这让他的精神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在家里的时候那些村民那复杂的眼神,当面说他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对他有些奉承,毕竟写书信、春联什么的还得找他,背地里却在笑他连家都养不起,要靠他老婆下地干活、纺纱织布养活一家老小。

    范云生原先也是一户殷实人家,但他一年年的考试拖垮了家,父母年纪大了,劳累了一辈子支持他却没有等到他高中,甚至连县试都没考过,读了大半辈子的书,除了读书别的都不会,真正做到了什么叫做‘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什么活计都干不。

    家里原有的30亩地也渐渐只剩下10亩,一家老小都靠妻子养活,老妻不到40岁已经被常年累月的生活磨难病倒了,平时硬撑着不生病的人,一旦生病就特别凶猛,老妻一下倒下起不来了,而家中一贫如洗,连请医生的钱都没有。

    正当老范不知所措之际,听说董谷村女神医,如果家里实在贫困可以不收钱。于是背着老妻过来,果然刘神医先给看了病,在听老范结结巴巴地说了家中困难之后,又免费提供了药,终于救回了老妻一条命。

    读书人的傲气让老范没法搞磕头什么的行动,但他对刘神医的感激真是发自心里的,如果老妻去了,他一个人该如何养活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呢?

    当听到刘神医说他们要招老师,他马上答应了下来,当时想着是把命卖给刘神医都行。但刘神医却说一码归一码,治病是一回事,工作又是一回事,既然付出了劳动就应该得到相应的待遇。

    而刘神医说的一句话更是冲击了心灵:你是个男人,就应该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你爱人身体不好,以后不能干重活了,你要好好干,把家给撑起来。这句话让他突然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当时说好的待遇是2两一月,后来他经过岗前培训很快掌握了拼音,提到了3两一月。现在他把每个月的钱都捎回家,家里也捎信过来说让他留一点钱在身边,不过范云生觉得在这里实在是用不了什么钱,吃住免费还提供制服,自己能省就省吧,还是要补偿补偿父母妻子这么多年的辛苦。

    最近听说要分房子,范云生的心思就活泛了起来,自己家里7口人,能分个3室一厅,让小女儿跟父母一起住,勉强也能住下,所以他也提了申请,同时捎信给家里让家里把田佃出去,一家子搬过来。即使父母妻子不出去干活,自己的工资也够用了,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也该享享福了。至于儿女就更不用担心了,可以去上学,年纪再大一点可以去工厂当工人,总之这里的机会多得很。

    怀着憧憬的心情,范云生走进了教室,在“老师好”“同学们好”的声音中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课程,范云生一天要上三节课,在讲台上的范云生充满了激情,学生们也都很喜欢他,他现在觉得他天生就应该是在讲台上的。

    下课铃一响,学生们行礼后一窝蜂跑了出去,这个学校不象自己以前的私塾,一呆就是一天,据刘神医说,根据科学研究,最理想的上课时间是半个时辰,所以半个时辰一节课,老师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也不知道这个科学是什么学,以前也没听过。”范云生心里想着,一边整理好教案一边准备回宿舍。

    刚走出校门,碰到了李天雄,只见李天雄匆匆忙忙的走来,大声说道:“范老师,我刚听说样板房造好了,我们可以先去参观一下,毛总经理负责给我们解说,我们快走,晚了就听不到了。”

    “样板房?什么叫样板房?”范云生有点听不懂。李天雄一把拉上他“走,边走边说。”脚步匆匆的向前走去“这个我倒是问过陈总工,他说样板房就是有两个作用,第一个是看看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第二是让使用者感受一下未来自家的房子是什么样,怎么使用。”

    说话间两人来到了样板房,他们一看三栋房子有大有小,两人直接奔向了最大的那一栋,也就是三室一厅的房子那里,正好毛延庆刚好走到那栋门口,后面还跟了不少人。两人连忙跟了上去。

    只见一条青砖铺成的路,路两边零零星星种了一些小树和凤尾竹,树中间都是一种不知道名字的草,倒也整齐。路的尽头就是一扇双开的古铜色木门。“这条路以现在的条件只能用青砖铺一下,以后有了水泥可以改成水泥路或者透水砖,门外的绿化大家最好不要动,有专门的养护工人来维护。”毛延庆说完就推开了大门,“这是一个小院子,可以种菜或种些花花草草,随个人爱好。屋檐下特意做了一个小屋顶,可以放一些柴火或者蜂窝煤。”大家顺着毛延庆的手指方向果然看到一个小屋顶伸出来,刚好可以放一些柴火什么的。

    推开了进户门,大家眼睛亮了,那地面上铺的是瓷砖,墙上是白花花的,“这是客厅,家具是四件套,一张长沙发两张短沙发还有一个茶几,这是标配,其他各家需要增加的家具就只能自己配了。墙面是粉的石灰,如果觉得白色太单调想装饰壁画什么的也需要自己去解决。”毛延庆接着领着大家到左手一个房间,“这是厨房,有三个灶台,这边一大一小是烧柴火的,这边一个是烧蜂窝煤的。这边是洗菜池。”说完毛延庆拧开了水龙头,只见水哗哗的流了出来,一关上水就停了。“这个水龙头还比较原始,目前还不知道使用寿命,如果坏了的话立即报维修部,他们会来给你们更换的。”

    “毛总,这水是从哪来的?”一个人问道。“哦,水是从瀑布用毛竹管引过来,到了那边那个水塔,再从水塔下面接到家里,目前每家都只有厨房和卫生间有水管,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只能做到这样,如果以后技术发展了,需要更换的打报告再更换好了。”毛延庆接着说:“不过这个水虽然看起来很干净,不过还是要烧开了再喝。”

    看着众人不以为然的神情,毛延庆补了一句:“这是刘神医说的。”只见众人马上脸色肃然,显然会郑重对待。

    毛延庆微微摇了摇头,带着众人走进了卫生间,卫生间常规的沐浴、抽水马桶、洗脸盆,毛延庆一一给大家示范了使用方法,众人都啧啧称奇。接着大家参观了三个大小不一的卧室,回到了客厅。

    毛延庆停下了脚步,说道:“大家都看过了样板房,有什么意见可以现在提出来,以后的房子是按照这个样板房造的,造好了再提就没用了。”说完看着众人。

    “毛总,我想问一下,那我家的谷仓放哪里?还有我想养头猪没地方养了,鸡还能在院子里养几只。”范云生弱弱的问道。

    “谷仓?你要谷仓做什么?”毛延庆有点发愣。

    “以后我要自己做饭了,当然要谷仓放谷子呀,要不然吃什么?”范云生说道。

    “哦,老范,怎么说你也是每个月收入3000块的人,呃,3000文,眼皮子怎么这么浅,你要吃饭直接去超市买不就得了,你又不是出不了那个钱,再说你养什么猪啊鸡啊,想吃肉直接超市里云买,你没看周边山坡上的养鸡场、养羊场、养猪场吗?那里出来的鸡、羊、猪到时候都会杀好在超市里卖的,到时你去买来就行了,我告诉你啊老范,生活区里不许养鸡啊猪啊什么的,污染环境。”毛延庆哭笑不得的说道。

    “可我一家七口人,到时怕花不过来呀?再说了我得留点钱养老不是。”范云生说道。别的人也都附和着,毕竟钱都花光了,以后老了就要吃苦了,靠儿女终归还是靠不住的。

    “也怪我没把政策给你们讲清楚公司制度。”毛延庆一拍额头,说道:“我们华夏发展有限公司有一个退休金制度,如果你们在公司干到退休,所谓退休就是你到年龄就不干了,这个年龄一般是男的60周岁、女的55周岁,那么退休后公司会发给退休金,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资的60%,比如老范,你现在是3000工资,如果退休前你的工资没有提上去,那么你退休后的退休金就是1800每月,如果退休前你的工资是5000,那么你的退休金是3000。所以老范,你不用担心你的退休生活,现在该花花该用用,做月光族也是没问题的。”

    众人听了眼睛一亮,老范心里想着什么“月光族”大概是每个月都花光的意思,是啊,按超市里的物价,全家吃饱大概一两银子就够了,剩下的二两银子完全可以吃好了。

    “老范啊,你家里有几口人啊?”范云生又听到毛延庆问道。“毛总,我家共7口人,我父母、内子、还有两个小子一个女儿,大小子13了,二小子11,小女儿七岁。”范云生回答道。

    “那不就得了,你父母来了,可以当清洁工,就是打扫一下周边的卫生,一个月800文,你大儿子可以去参军,一个月一两,二儿子和女儿可以上学堂,中饭在学堂吃,怎么说你家都不存在经济困难,放心好了。”毛延庆说道。

    范云生愣了一下,说:“我父母都快六十了,还能当那个清洁工?”“是啊,清洁工70岁之前都可以干,每天在生活区或者道路上扫扫地,活不重,只要没生病都可以胜任的。”毛延庆回答道。

    “那可太好了!我这就捎信回去,让他们都搬过来。”范云生高兴的说。“也不用那么急,按计划房子要到12月中旬交付,你让他们过来过年就可以了。”毛延庆说道。

    “是的,是的,我太心急了,谢谢毛总!”范云生有点羞赧的说道。

    众人对房子都没有其他意见,反而觉得跟以前的家比,实在是太好了,纷纷带着兴奋的心情互相交流而去。

    毛延庆回家的时候看见大家都坐着等他,李国庆看到他过来,赶紧让他坐下吃饭,毛延庆抱歉了几句,大家吃完后,等厨娘收拾好了桌子,大家围坐在一起,说着闲话。

    李国庆说:“今天方彥平过来了,你们都忙就没叫你们过来,他说他家族对办制药厂内部分歧也很大,经过了多次的协商最终他的族长也是他亲哥拍板同意了,他们同意最近就组织第一批药材过来,药材款可以等以后拿货时抵扣。我想制药厂马上就要推进。”

    “我先说几句吧。”大家一看一向不大在会上发言的芳芳说话了,心中都有点奇怪。“我们是不是发展得太快了,你们知道我们现在的财物状况吗?马上就要破产了,我先给大家念一些数据,上个月我们收入只有金矿,上月收入3012两,你们知道支出是多少吗?支出是3878两,主要是工人工资2000多两,外购材料1800余两,现在的存款是50两,我们快要破产了!现在要建制药厂,保守投入是3000两,建钢铁厂保守投入是一万两,钱从哪里来?大神们,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丰满的,在这个社会里我们想负债经营也没地方去贷款呀!”

    大家都吃了一惊,财政已经恶化到如此地步了吗?不过众人都是从后世过来的,对负债经营的观念都很理解,可是也正如芳芳所说,这个社会没法去贷款呀?

    毛延庆思考了片刻,说道:“大家知道我是搞房地产的,房地产说是制造业其实是金融业,大家知道的所谓‘高周转’其实就是利用手头有限的资金快速达到资产的增值,对利润率不是看得很重,所以说我们的发展也是一样,我们不需要利润率,只需要快速的发展,因为在这个社会实力才是硬道理。”说完毛延庆接着说道:“我想芳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综合去解决,第一,我们应该建立银行,给我们的工人一些利息让他们来存款,我接触过他们很多人,基本上工资是很少用的,都存在家里,我估计宣传得好的话可以回流至少一半,那就是每月1000两左右。第二,可以扩大内需,工人们其实没有什么地方消费,主要消费是在超市,但消费量很少,主要原因是工人们有后顾之忧,所以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把我们的养老政策给大家说清楚,没有后顾之忧的工人肯定会加大消费力度的,我估计能回流资金500两左右。第三,拉投资。比如这次的制药厂,我们让出一部分股份找黄汝桂来投资,其实这帮土司有钱得很,都是几百年的积累,我们要想办法让他们的钱流动起来。这样制药厂的投资就不用支出太多。第四,外贸。我们现在的外贸产品是黄金和玻璃制品,黄金已经有稳定的销路,但玻璃的销路还没建起来,这两天我准备去鲁屯接触一下几个大商人,建立各省代销制度,这样回款快。陈博得给我准备几样特色产品,我先去试试水。”

    陈博点点头,大家消化了一下,李国庆说道:“发展不等人,就按陈博说的办。今天方彥平还带来了消息,万历和他儿子在7、8月份相继驾崩了,天启当皇帝了。”

    芳芳啊了一声,说道:“那不是魏忠贤要上台了?”“应该还早,我记得天启刚即位的时候是叫什么‘众正盈朝’,现在应该是东林党的天下。魏忠贤应该是要两三年之后天启推出对抗东林党的。”沈玉飞说道。

    芳芳哦了一起,接着好奇的说道:“听说天启的皇后长得特别漂亮,不过天启是个同性恋喜欢一个叫蒋小姐的太监,还跟自己的乳母客氏不清不白的,还是一个木工宗师?”宅女的八卦心真是不可阻挡。

    沈玉飞摇摇头,说:“这些话只能在我们这里说说,被人听去了可能就是杀头的罪名。这些史书上是没有的,文人笔记上写的多,但也不排除有东林党人蓄意报复的可能。对了陈博,我的那块劳力士能修复吗?天启的制造爱好应该是肯定的,到时给他送块表怎么样?毕竟是我以后的大老板。”沈玉飞转头对陈博说。

    “切,你就这么有把握一次考中进士,别小看了古人的智慧。你把表给我,我拆开来看看是哪个零件坏了?不过你真舍得,至少在几年甚至几十年内这种表是复制不出来的。”陈博说道。

    “陈哥也看看我的表,这个鸟时代连看个时间都得抬头看太阳,没太阳的日子就只能直接傻眼,真是太不习惯了。”王成效也涎着脸贴上去说道。其他人就只能傻眼了,毕竟机械表还可能修复,电子表就想也不要想了。

    第二天,陈博带毛延庆看了准备好的玻璃样品,不多也就三个品种3样东西,镜子三种:一尺和半尺的方镜和半尺圆镜,文具三种:砚台、毛笔和镇纸,日用三种:花瓶、酒杯和茶杯,镜子都用上好的花梨木做镜框,砚台、毛笔和镇纸上都雕刻着竹子的简笔画,几样东西都装在花梨木盒子里,硬纸模上铺着红色丝绸,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毛延庆看完点点头,特别是那几样文具都是用的芳芳同志的简笔画,传神得很,这是芳芳同志的业余爱好,倒是很下过一番功夫。

    接着陈博又拿出了两个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床毛毯和一个玻璃小盒,毛延庆疑问的看了一下陈博,陈博解释道:“这是李哥的最新农业副产品,这个毛毯是羊毛织成,我们负责羊毛脱脂软化,让村里的妇女织成,绝对是这个时代还没掌握的技术,至少大明是没有的。这个羊脂膏是羊毛脱脂的副产品,后世是倍受女性追捧的护肤品,现在刘姐在用,芳芳也想用,刘姐不让,芳芳还不高兴呢。”毛延庆拿起小盒,见上面还贴着一张纸,上面是一个商标,大概是HX的美化版,中间是凝脂膏三字,下方还写着华夏发展有限公司荣誉出品,倒也象模象样,不禁微笑道:“我们公司也有商标了,下次你得在玻璃制品上也印上。”“这是芳大小姐杰作,还说谁都不许改,说什么以前参加过很多次广告设计大赛,一次都没入选,没道理到了这里还落选。”陈博无奈的道,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毛延庆带着四个人出发向鲁屯行去,两个脚夫,是隔壁村的两个年轻农夫,都姓吕,一个叫吕勇俊,一个叫吕阿炳,据说还是不出五服的亲戚,吕勇俊是吕阿炳的叔叔。两个人轮换着挑着两个萝框,为了防止损坏玻璃,还在周边都塞满了稻草。毛延庆骑着马,这是黄汝枫家借的,没办法,毛延庆还走不惯长路,虽然骑马也不好受,但可骑骑走走,总也省点力。牵着马的叫黄运,也是黄汝枫家的,其实是一个仲家人,但从小养在黄汝枫家中,人也很机灵还识几个字,黄汝枫见毛延庆出门没个跟班的,就把他送过来,还把卖身契也送了过来,不过毛延庆还是让公司出面跟黄运签了合同,名头大得很,叫总经理助理,但其实工资只有2两,不过黄运已经很高兴了,也是,毕竟从奴仆变成了一个光荣的工人,还能天天跟在神仙一样的毛总经理身边,不高兴才怪。

    还有一个叫陆永平的军人,本来王成效想来的,不过实在是不放心他那个排,所以就派了陆永平过来,据说这小伙子不错,现在已经是一班班长了,训练刻苦,识字快多,是一个军官的好苗子,而且他的刺刀训练成绩是全军第一,所以王成效的委派过来保护毛延庆,只见他迈着标准的军人步伐,每一步都很标准,背上背着一把65式步枪(当然枪身是木头做的,只有刺刀是钢制的。)“王成效倒是练的好兵。”毛延庆想道:“幸好他背的不是棍子,也幸好多叫了一个脚夫,否则还真象是西游四人组了。”

    董谷村到鲁屯有大约60里,几人中间歇了一会吃了干粮,赶到鲁屯的时候已经太阳西斜了,毛延庆来到本地最大的客栈“聚云客栈”,几个大一点的行商都住这里,几个本地的大坐商也经常到这来喝茶吃饭,这里隐隐是鲁屯的商业中心,很多商业活动都是在这里完成的,这也是大明的一大特色,客栈酒楼就是谈生意的地方。

    毛延庆一上楼,果然看到蒋氏在鲁屯的商业代理人蒋庆芳正坐在二楼靠窗雅座,跟蒋庆芳坐在一起的有三人,其中一人却正是润泽堂方彥平,几人正悠闲地听着一老一少在弹琴唱曲。方彥平看见毛延庆上来,赶紧起身招呼了一声,毛延庆走过去跟方彥平见了礼,接着又对蒋庆芳行了礼,蒋庆芳让毛延庆坐下,毛延庆回头挥手让黄运安排其他三人下楼吃饭,黄运则留在旁边听候。

    蒋庆芳是普安蒋家人,由于屡试不第,自觉不是读书的料,早早出来行商,约摸40来岁,长得很胖,整天笑咪咪的,他是鲁屯最大的粮商和盐商,生意倒也做得风生水起,毛延庆买的粮食和盐都是在他那里进的货,因此倒也熟悉,两人寒喧了几句。

    蒋庆芳接着介绍了另外两人,那位50来岁清瘦文雅的是浙江湖州府来的布商蔡崇峰,而短胖的30来岁男子却是来自广东广州府的王敏德,做的却是闽铁的生意,两人也是各自家族派出的代理人,一年之中倒有半年呆在鲁屯,其中蔡崇峰还是个秀才。

    众人落坐之后,蒋庆芳问道:“毛老弟这次来想采购些什么东西?”毛延庆回答道:“这次要买20石精米,100斤盐,还是老规矩,请蒋兄帮我雇些人运过去,价格还是按原来的,如何?”蒋庆芳笑咪咪的说道:“毛老弟做事就是爽快,放心,为兄一定帮你安排得妥妥贴贴的。”蒋庆芳对毛延庆这样的大客户那是相当的重视,当然钱也是不会少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