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梦四百年 » 第16章急行却是难英雄

第16章急行却是难英雄

    毛延庆回家的时候看见大家都坐着等他,李国庆看到他过来,赶紧让他坐下吃饭,毛延庆抱歉了几句,大家吃完后,等厨娘收拾好了桌子,大家围坐在一起,说着闲话。

    李国庆说:“今天方彥平过来了,你们都忙就没叫你们过来,他说他家族对办制药厂内部分歧也很大,经过了多次的协商最终他的族长也是他亲哥拍板同意了,他们同意最近就组织第一批药材过来,药材款可以等以后拿货时抵扣。我想制药厂马上就要推进。”

    “我先说几句吧。”大家一看一向不大在会上发言的芳芳说话了,心中都有点奇怪。“我们是不是发展得太快了,你们知道我们现在的财物状况吗?马上就要破产了,我先给大家念一些数据,上个月我们收入只有金矿,上月收入3012两,你们知道支出是多少吗?支出是3878两,主要是工人工资2000多两,外购材料1800余两,现在的存款是50两,我们快要破产了!现在要建制药厂,保守投入是3000两,建钢铁厂保守投入是一万两,钱从哪里来?大神们,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丰满的,在这个社会里我们想负债经营也没地方去贷款呀!”

    大家都吃了一惊,财政已经恶化到如此地步了吗?不过众人都是从后世过来的,对负债经营的观念都很理解,可是也正如芳芳所说,这个社会没法去贷款呀?

    毛延庆思考了片刻,说道:“大家知道我是搞房地产的,房地产说是制造业其实是金融业,大家知道的所谓‘高周转’其实就是利用手头有限的资金快速达到资产的增值,对利润率不是看得很重,所以说我们的发展也是一样,我们不需要利润率,只需要快速的发展,因为在这个社会实力才是硬道理。”说完毛延庆接着说道:“我想芳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综合去解决,第一,我们应该建立银行,给我们的工人一些利息让他们来存款,我接触过他们很多人,基本上工资是很少用的,都存在家里,我估计宣传得好的话可以回流至少一半,那就是每月1000两左右。第二,可以扩大内需,工人们其实没有什么地方消费,主要消费是在超市,但消费量很少,主要原因是工人们有后顾之忧,所以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把我们的养老政策给大家说清楚,没有后顾之忧的工人肯定会加大消费力度的,我估计能回流资金500两左右。第三,拉投资。比如这次的制药厂,我们让出一部分股份找黄汝桂来投资,其实这帮土司有钱得很,都是几百年的积累,我们要想办法让他们的钱流动起来。这样制药厂的投资就不用支出太多。第四,外贸。我们现在的外贸产品是黄金和玻璃制品,黄金已经有稳定的销路,但玻璃的销路还没建起来,这两天我准备去鲁屯接触一下几个大商人,建立各省代销制度,这样回款快。陈博得给我准备几样特色产品,我先去试试水。”

    陈博点点头,大家消化了一下,李国庆说道:“发展不等人,就按陈博说的办。今天方彥平还带来了消息,万历和他儿子在7、8月份相继驾崩了,天启当皇帝了。”

    芳芳啊了一声,说道:“那不是魏忠贤要上台了?”“应该还早,我记得天启刚即位的时候是叫什么‘众正盈朝’,现在应该是东林党的天下。魏忠贤应该是要两三年之后天启推出对抗东林党的。”沈玉飞说道。

    芳芳哦了一起,接着好奇的说道:“听说天启的皇后长得特别漂亮,不过天启是个同性恋喜欢一个叫蒋小姐的太监,还跟自己的乳母客氏不清不白的,还是一个木工宗师?”宅女的八卦心真是不可阻挡。

    沈玉飞摇摇头,说:“这些话只能在我们这里说说,被人听去了可能就是杀头的罪名。这些史书上是没有的,文人笔记上写的多,但也不排除有东林党人蓄意报复的可能。对了陈博,我的那块劳力士能修复吗?天启的制造爱好应该是肯定的,到时给他送块表怎么样?毕竟是我以后的大老板。”沈玉飞转头对陈博说。

    “切,你就这么有把握一次考中进士,别小看了古人的智慧。你把表给我,我拆开来看看是哪个零件坏了?不过你真舍得,至少在几年甚至几十年内这种表是复制不出来的。”陈博说道。

    “陈哥也看看我的表,这个鸟时代连看个时间都得抬头看太阳,没太阳的日子就只能直接傻眼,真是太不习惯了。”王成效也涎着脸贴上去说道。其他人就只能傻眼了,毕竟机械表还可能修复,电子表就想也不要想了。

    第二天,陈博带毛延庆看了准备好的玻璃样品,不多也就三个品种3样东西,镜子三种:一尺和半尺的方镜和半尺圆镜,文具三种:砚台、毛笔和镇纸,日用三种:花瓶、酒杯和茶杯,镜子都用上好的花梨木做镜框,砚台、毛笔和镇纸上都雕刻着竹子的简笔画,几样东西都装在花梨木盒子里,硬纸模上铺着红色丝绸,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毛延庆看完点点头,特别是那几样文具都是用的芳芳同志的简笔画,传神得很,这是芳芳同志的业余爱好,倒是很下过一番功夫。

    接着陈博又拿出了两个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床毛毯和一个玻璃小盒,毛延庆疑问的看了一下陈博,陈博解释道:“这是李哥的最新农业副产品,这个毛毯是羊毛织成,我们负责羊毛脱脂软化,让村里的妇女织成,绝对是这个时代还没掌握的技术,至少大明是没有的。这个羊脂膏是羊毛脱脂的副产品,后世是倍受女性追捧的护肤品,现在刘姐在用,芳芳也想用,刘姐不让,芳芳还不高兴呢。”毛延庆拿起小盒,见上面还贴着一张纸,上面是一个商标,大概是HX的美化版,中间是凝脂膏三字,下方还写着华夏发展有限公司荣誉出品,倒也象模象样,不禁微笑道:“我们公司也有商标了,下次你得在玻璃制品上也印上。”“这是芳大小姐杰作,还说谁都不许改,说什么以前参加过很多次广告设计大赛,一次都没入选,没道理到了这里还落选。”陈博无奈的道,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毛延庆带着四个人出发向鲁屯行去,两个脚夫,是隔壁村的两个年轻农夫,都姓吕,一个叫吕勇俊,一个叫吕阿炳,据说还是不出五服的亲戚,吕勇俊是吕阿炳的叔叔。两个人轮换着挑着两个萝框,为了防止损坏玻璃,还在周边都塞满了稻草。毛延庆骑着马,这是黄汝枫家借的,没办法,毛延庆还走不惯长路,虽然骑马也不好受,但可骑骑走走,总也省点力。牵着马的叫黄运,也是黄汝枫家的,其实是一个仲家人,但从小养在黄汝枫家中,人也很机灵还识几个字,黄汝枫见毛延庆出门没个跟班的,就把他送过来,还把卖身契也送了过来,不过毛延庆还是让公司出面跟黄运签了合同,名头大得很,叫总经理助理,但其实工资只有2两,不过黄运已经很高兴了,也是,毕竟从奴仆变成了一个光荣的工人,还能天天跟在神仙一样的毛总经理身边,不高兴才怪。

    还有一个叫陆永平的军人,本来王成效想来的,不过实在是不放心他那个排,所以就派了陆永平过来,据说这小伙子不错,现在已经是一班班长了,训练刻苦,识字快多,是一个军官的好苗子,而且他的刺刀训练成绩是全军第一,所以王成效的委派过来保护毛延庆,只见他迈着标准的军人步伐,每一步都很标准,背上背着一把65式步枪(当然枪身是木头做的,只有刺刀是钢制的。)“王成效倒是练的好兵。”毛延庆想道:“幸好他背的不是棍子,也幸好多叫了一个脚夫,否则还真象是西游四人组了。”

    董谷村到鲁屯有大约60里,几人中间歇了一会吃了干粮,赶到鲁屯的时候已经太阳西斜了,毛延庆来到本地最大的客栈“聚云客栈”,几个大一点的行商都住这里,几个本地的大坐商也经常到这来喝茶吃饭,这里隐隐是鲁屯的商业中心,很多商业活动都是在这里完成的,这也是大明的一大特色,客栈酒楼就是谈生意的地方。

    毛延庆一上楼,果然看到蒋氏在鲁屯的商业代理人蒋庆芳正坐在二楼靠窗雅座,跟蒋庆芳坐在一起的有三人,其中一人却正是润泽堂方彥平,几人正悠闲地听着一老一少在弹琴唱曲。方彥平看见毛延庆上来,赶紧起身招呼了一声,毛延庆走过去跟方彥平见了礼,接着又对蒋庆芳行了礼,蒋庆芳让毛延庆坐下,毛延庆回头挥手让黄运安排其他三人下楼吃饭,黄运则留在旁边听候。

    蒋庆芳是普安蒋家人,由于屡试不第,自觉不是读书的料,早早出来行商,约摸40来岁,长得很胖,整天笑咪咪的,他是鲁屯最大的粮商和盐商,生意倒也做得风生水起,毛延庆买的粮食和盐都是在他那里进的货,因此倒也熟悉,两人寒喧了几句。

    蒋庆芳接着介绍了另外两人,那位50来岁清瘦文雅的是浙江湖州府来的布商蔡崇峰,而短胖的30来岁男子却是来自广东广州府的王敏德,做的却是闽铁的生意,两人也是各自家族派出的代理人,一年之中倒有半年呆在鲁屯,其中蔡崇峰还是个秀才。

    众人落坐之后,蒋庆芳问道:“毛老弟这次来想采购些什么东西?”毛延庆回答道:“这次要买20石精米,100斤盐,还是老规矩,请蒋兄帮我雇些人运过去,价格还是按原来的,如何?”蒋庆芳笑咪咪的说道:“毛老弟做事就是爽快,放心,为兄一定帮你安排得妥妥贴贴的。”蒋庆芳对毛延庆这样的大客户那是相当的重视,当然钱也是不会少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