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相父诸葛亮:开局坦白现代留学 » 第五十三章 《农具百科全书》

第五十三章 《农具百科全书》

    朕不仅要安排杨仪和马谡,还要安排你!

    刘禅看着面前的董允,微笑着站起身,走到董允的面前:

    “休昭,这些天,朕的心中一直有着一个担心的事情,和你今天所说的相同。

    “农业是炎汉的根本,没有粮食就没有其他的一切。

    “粮食安全是炎汉发展的根本红线!”

    董允听着刘禅所说,和他方才提出的疑问基本上一样,点了点头,心中却是更加疑惑。

    既然陛下知道农业是炎汉的根本,那为什么方才还说,无法让杨仪和马谡停止招收工人,扩大蜀锦的生产呢?

    刘禅看着董允脸上疑惑不解的表情,似乎是读懂了董允心中的想法:

    “可能,你现在有些疑惑,朕方才为什么说,无法组阻止杨仪和马谡的行为。

    “因为将资源投入到蜀锦的生产之中,比投入到田地的耕种上,能够得到更大的收获。

    “有一种东西。

    “它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它们就胆大起来。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

    “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

    “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

    “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刘禅吟诵了这一句经典的判断,叹了一口气。这就是打开“资本”之门之后,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董允是一个聪明人,他听着刘禅所叙述的事情,虽然没有完全理解刘禅所说,但至少明白了刘禅所说话语之中,表面上的意思。

    董允眉头紧皱:

    “可是,如果没有粮食。就算是有再多的蜀锦,也不能吃啊!”

    刘禅点了点头:

    “你说得对,不过他们仍然会告诉你,你可以用生产出来的蜀锦,在东吴换取粮食!”

    刘禅说完这句话,苦笑着摇了摇头。刘禅相信,如果现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等到几年之后,再想发展农业,他一定会听到,有人以这样的名义劝谏。

    甚至刘禅在未来留学的时候,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言论,还认为很有道理。

    刘禅摇了摇头,将精力集中在眼前的事情之上。

    刘禅看着面前的董允,眼神真挚而严肃:

    “朕需要一个聪明博学,有着远大的志向,和坚毅品格的人,来帮助朕。

    “推动炎汉农业的发展,保障炎汉农业的安全。”

    董允点了点头,表示对刘禅这样行为的认同。

    “朕寻找了许久,终于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人。”

    董允听着刘禅所说,由衷地有些放松,原来陛下早就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即使他今天没有找到刘禅进谏,这种情况,董允是期望看到的。

    董允心情正放松间,却不料听到了刘禅继续说出的话语:

    “朕认为,这最合适人,就是休昭你啊!

    “还请休昭帮助朕,实现炎汉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董允听着刘禅所说,吓了一大跳,连忙向刘禅行礼,表示实践能力的浅薄,不敢接受这样重大的责任。

    刘禅没有给董允拒绝的机会,只是解释了一句,重大的事情还是要听从相父诸葛亮的安排,便将惶恐不安的董允安抚了下来。

    刘禅在将炎汉农业这个重任,交给了董允之后,脸上也是轻松了许多。

    刘禅招呼黄皓沏茶,和董允相对而坐,语气和缓像是在闲聊一般:

    “休昭,你可知道,我任命你主管农业,你要做到的事情是什么吗?”

    董允听着刘禅所说,略微思考了一下,摇了摇头:

    “臣只知道要提高炎汉农业的生产,但具体的事情,还并不了解。”

    刘禅点了点头,随手沾着茶水,在桌子上画了几个框框:

    “这就是炎汉的土地。”

    刘禅又抓过了一把豆子,放在刚刚画过的框框之中:

    “这就是炎汉的农民。”

    刘禅简单地示意之后,突然抓走了几粒豆子,向董允提问道:

    “如果土地的总量不变,农民的数量却变少了。

    “如果要保证产出的粮食不变少,甚至要增多,需要怎么做?”

    董允看着刘禅的示意,挠了挠头。他听着刘禅的提问,虽然每一个字都清楚明白,但却总有些抓不到头脑的感受。

    刘禅看着董允疑惑不解的表情,也没有着急,慢慢地等待董允的思考。

    其实在当今这种时期,经过了多年战乱的涂炭。益州人口数量少,且土地范围大。平均下来,每亩土地需要供养的人口,反而相对较少。

    发展生产,相对来说并不复杂。相比王朝末期来说,甚至可以说简单太多。

    刘禅等着董允思考了一会儿,也没有再问,只是轻轻地笑道:

    “其实,这有一个很简单的回答。如果两个人生产劳动的事情,一个人就能够做完,那么即使种地的农民少了一半,也不会影响到最后生产粮食的数量,对吧?”

    董允听着刘禅公布的答案,脸上冒出了一道黑线。这个答案,可以说是令人无奈到了极点。假如一个人能做两个人的工作,这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一个人能做三个人的工作,总体的产量不仅不减少,甚至还能够有所提升呢?

    可是,这样真的可能吗?

    刘禅看着董允脸上不可置信的神色,笑了笑,给董允打气道:

    “休昭,之前我若是和你说,能够将蜀锦织造的效率、或者是缫丝的效率提升一倍,你是不是也会认为我是一个吹牛者?

    “可是,蜀锦织造场和水力缫丝厂的效率提升,对远远超过过去的一倍!”

    刘禅一边儿说,一边儿从身后的书柜里面,掏出来了一个有些厚重的册子。

    刘禅一边儿将这个册子递给董允,一边儿嘱托道:

    “这个册子中的物品,都是我可从各处收集来的,里面的内容,很多事情都值得去了解一下。”

    董允接过刘禅递过来的册子,看到册子上面写了六个大字《农具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