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相父诸葛亮:开局坦白现代留学 » (求追读)第五十二章 董允的警告

(求追读)第五十二章 董允的警告

    御书房。

    刘禅在空白的纸张上奋笔疾书,筹措谋划如何收复西南,同时又能够让炎汉得到长久的安定。

    正在这个时候,小太监黄皓走进刘禅的书房禀报:

    “侍郎董允请求您的召见。”

    刘禅听到黄皓说,侍郎董允请求召见,连忙点了点头。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相父诸葛亮对他们的评价,刘禅是非常认可的。

    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先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

    董允和董和父子,在炎汉的历史上,非常重要。刘禅在未来留学的时候,去武侯祠祭拜,就曾经发现。

    文臣廊十四文臣塑像排名依次董和、董允父子两人都位列其中。

    不多时,董允便跟随着太监黄皓走入刘禅的御书房之中,向皇帝刘禅行礼。

    刘禅看着董允走近,连忙起身迎接:

    “休昭,朕最近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吗?”

    董允摇了摇头:

    “皇帝陛下圣明,文武百官都在为了炎汉的重新兴旺而用尽全力,这真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啊!”

    刘禅听着董允的夸赞,心中有几分兴奋,但却也知道,今日董允一定是有什么话想说。

    果然,董允在夸赞了一番炎汉在建兴元年的功绩之后,话锋一转:

    “陛下,臣听闻杨长史和马参军大肆招募工人,进行蜀锦的织造工作。”

    刘禅看着董允,点了点头,发展纺织业,这是刘禅从未来留学归来半年内,做的用心的一件事情。

    按理来说,这件事情,董允是知道的。可是董允话语之中,却并没有提到他刘禅的功劳,而是只说出马谡和杨仪的名字,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果然,董允又深深地行了一礼,严肃道:

    “杨长史和马参军的行为,虽然对炎汉的发展有利。

    “让我们和东吴的关系不断交好,但臣期望向陛下说明的是,这件事情,从根本上损害了炎汉的利益。

    “农业,才是国家的根本。马谡和杨仪将蜀中的劳力,都集中到工场之中劳作。

    “工场中获得的收益,远远要比种地更多。

    “眼看着寒冬就要过去,马上就是播种的季节了。

    “人们都逃离土地,去工场纺织锦布。蜀锦虽然精美,但却不能在肚子饿得时候充饥。

    “如果陛下您不制止马谡和杨仪的行为,这将会让蜀中的百姓没有粮食、南下平定叛乱的军队心中不安。

    “炎汉重新振兴的理想,就无法实现了啊!”

    刘禅听着董允所说,点了点头。董允所说的话,几乎完全正确。

    华夏大地,虽然土地肥沃,但肥沃的土地上,也养活了更多的人民。

    在农业生产并不发达的封建社会,只有大多数人从事农业,才能够支撑大多数人活着。

    这条道路虽然平庸,但确实历史发展到现在,唯一一条能够走通的路径。

    工商业虽然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但只有在农业有了大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够做到的。

    历史上,凡是违背了这个规律的社会,几乎都没有逃离一种结果:大饥荒。

    董允看着刘禅连连点头,脸上也是不断显露担心的神色,但却仍然不说出阻止杨仪和马谡的命令。

    难道说,这是杨仪和马谡,甚至是诸葛丞相……

    董允脸上担忧的神色更加浓厚,上前一步:

    “臣不明白,您为什么现在不仅不让马谡和杨仪减少工人的招收,甚至还要不断扩大招收的规模!”

    如果说,方才那几句话,还是在批评杨仪和马谡乱搞的话。这句话,董允说得很尖利,甚至像是对刘禅的质问。

    刘禅听着董允的质问,苦笑着摇了摇头:

    “这哪里是我说停止,就一定能够停止的啊!”

    刘禅这句话,倒是老实,“资本”的大门一打开,放出了那头吃人的恶犬之后,再想关闭,就难如登天了。

    可董允听了刘禅这两句有些无奈的话语,心中却立刻翻江倒海起来。

    陛下居然说无法阻止马谡和杨仪的行为。难道说,真的是杨仪和马谡,甚至是诸葛丞相胁迫陛下这样做了吗……

    刘禅此时,并没有感受到董允心中复杂的变化,而是回想着从未来留学时候,学习到的知识。心中忽然感觉的十分庆幸。

    刘禅是建兴元年六月份回到的炎汉,在这一年秋收快要结束的时候,才开始发展的工场,大量招收工人。

    也就是说,刘禅招收工人,并没有影响到建兴元年的收成。

    在建兴元年年底,炎汉还与江东孙权建立了友好的关系,能够使用蜀锦换取粮食和铁器。

    在前两年的蜜月期,炎汉可以比较有把握能使用蜀锦,换取大量的粮食。

    由于有了江东粮食的输入,基本上能够保证炎汉“工业化”进程中需要的粮食不太过短缺。同时还能够支持南下平定叛乱的征伐。

    这些幸运的事情,刘禅只能说有七分是出自他的谋划,剩下的三分,便是历史大潮浩浩汤汤,滚滚浪潮不断推动下的产物了。

    刘禅心中思考了许久,才回过神来,想到了面前的董允。

    刘禅看着面前董允脸色上浓重的忧愁,笑了笑,将能够使用蜀锦在江东换取粮食这件事情,和董允说了。

    董允听到之后呢,脸上担忧的神情不仅没有丝毫缓解,反而变得不断加深:

    “陛下,即使是能够用蜀锦换到东吴一些粮草,可毕竟这是外来的援助,我们无法控制。

    “等到孙权小儿背信弃义的那一天,炎汉的根基就会摇摇欲坠。

    “陛下不能够不有所察觉啊!

    “另外,臣迫切的期望知道,这件事情,是不是杨仪和马谡这两位臣子和您说的?”

    刘禅看着面前董允脸色上的担忧和奇怪的问题,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

    不会,董允以为,这些事情是朕在杨仪和马谡胁迫之下做的吧。

    嘿,事实上,不能说和董允猜测的毫无相关,只能说是完全相反。

    这些事情,大概是朕逼迫这杨仪和马谡他们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