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五祖英雄传 » 第一章 白莲峰山高独峻秀 禅林寺佛光出人杰

第一章 白莲峰山高独峻秀 禅林寺佛光出人杰

    话说中原之地,幅员辽阔,土地肥沃,浩瀚长江奔腾不息,途径中原,湘、鄂、赣、皖等几省,南有岳麓山,江西庐山,北有大别山,皖有天柱山,江南江北遥眺相望,毗连相隔一条长江。这中原之地实踞四山,山高挺拔,风景独秀,揽中原田野,形成四方犄角,孕育出许多仁人志士,自古以来,中原大地英雄辈出,文人墨客居多,为中华五千年历史,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史迹来。出类拔萃人物暂且不提,大小事迹数不胜数。唯独四山风景秀丽,堪称地灵人杰之地,山峰锦绣之境,最绵延众山千里之峰,唯有大别山之山峦,北延皖地,西北直入河南,中段是湖北之境地,鄂东北至蕲、黄、广几县,耸山峻岭,山峦耸叠,挺拔峻岭,秀峰独特。西至麻城、英山、蕲春、罗田四县,南北端是黄梅县处,再到东北端是安徽地段,黄梅是最尾端隔三省之地方,先人说鄂省之地的黄梅头枕竹溪,脚踏黄梅,故黄梅是湖北靠东北段最尾端一个县,靠北端接壤大别山;与长江接壤之处一遍原野肥沃,号称百万良田,郁郁葱葱,湖港纵横,也被人民誉为“渔米之乡”,有山有水有良田,是个锦秀之处地。北端一座高山挺拔崛起在原野北端大别山前沿,名曰“白莲峰”,地处大别山中段,挺拔锦秀,圆顶山峰,远眺如是乌纱帽形状,两边斜山正处圆山之西北两边形成冠带,故人称“官帽山”,越看越象。自唐朝起,古人就相中了这官帽之山,山中建有道场地,半山中后建寺庙,至而又引入了印度佛教入官帽山,从印度引入三、四、五佛教之祖,三祖建老祖寺大鼓山脉,四祖大鼓山下大河之处,西靠蕲春、广济两县之地不远,五祖就落在官帽山白莲峰中山腰段,故称“五祖寺”山,这五祖山也真是佛眼慧识,山后是连绵不断的大别山峦,山前面是一片原野良田,南面长江边庐山,遥遥相对而望,中间只隔一条长江,东北处是安徽省之地,故誉为黄梅是鸡鸣三省之处,而五祖寺山峰又独耸在大别山前,遥遥相对江西庐山,五祖山峰正好是大别山一个门户屏障。古人有诗曰:“东山突起正中央,双飘玉带锁凤凰,座对匡庐真面目,蓬莱未识常生香”。这首诗描述得真实而景观逼真,确实如此,也赞誉了佛教五祖山是锦秀之地,仙人常住的地方,不可多得的好去处。

    且说唐代时,唐宣宗皇帝钦赐建“大中山寺”,是中原之地建一佛教寺庙,几经选址,古人看中了白莲峰之山峰,独特而形“官帽山”,之建东山寺中山腰段之处,半山中建有一庙寺,殿宇重叠,暮鼓晨钟,香烟缭绕,香火大盛,招引了远近香客游人不断,古人称东山寺,一时热闹起来,到南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弘忍大师在此结庐庵寺,引入佛教五祖方得名“五祖寺”此称号至今一千三百年之久。自唐代后,佛教先后经由“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之后南能、北秀至六祖,历经数百年,大建五祖殿宇。据先人说:五祖寺先后建有上下四十八幢殿宇,雄伟巍峨,璀璨靓丽,寺庙僧人多达五百人之多,真果是香烟旺盛,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中外闻名,寺庙中景致与独特的山形山貌煞是景秀风景,就有诗人留下妙句诗词来,最为得名的一首诗提出:“一层石塔一层云,塔外梅筠千万根,大圣自然身不坏,游人如见佛常存。”词中赞誉了五祖寺景色秀丽,游人如同到了蓬莱仙境之地,一到此处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到了寺庙中,更显眼目一新,青瓦红墙,毗邻接致,庙宇楼台,玲珑透赐,花草鲜丽,芳香四溢,大雄宝殿雄势巍峨,高大的佛像金碧辉煌,香客游人到此更是虔诚竭拜,焚香跪拜求财求平安,实还意愿,虔诚至极。每当寺庙做庙会时,延石板石路而上,人来人往,游人如织,更显寺庙旺盛,半夜钟鼓响起,从山中溢出,宏亮的钟声响彻云天,更是震撼四野,透彻人心,给人们一种心慰之意,适逢盛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感!五祖寺被诗人说得秀景透彻,并不夸张,真个如此。

    从寺庙后山上去,踏上石阶,层层而上,陡峭崎岖石阶,一层石塔一层云,塔外梅筠千万根,早晨云雾未散,密盖翠竹林中,如同瑶台仙境,美不胜收,人上至山中,如同云里雾里,竟似到了蓬莱仙境一般,东方日出,艳阳照放到了一处高达一百丈高的石塔处,光滑陡峭直插云天,此处名曰“舍生崖”,据说欲想成仙成佛,从石岩上舍身往下一跳,不伤不死方是佛仙之身,成了正果,虔诚香客哪能如此舍身成佛之说,几是滑稽之谈。

    再从舍生岩小路而上,往白莲峰顶而攀上去,陡峭石路一步一登,需要花费一些气力才能到峰顶,上了峰顶高峰而望,江南庐山悄然醒目,就在不远处耸立,雾里云里峻峰陡立,方显庐山真面目,再往山下四处展观绿野一遍,春日芳草花开,油菜花黄绿一片,艳阳一照,金黄色一遍,彩黄绿点缀的锦秀壮丽,极目楚天舒美景极致,心旷神怡,难得的好景观。

    白莲峰顶往北走几步,一块五分田地大的水池嵌在山顶中,池中原有一池水,如今已是杂草纷纷,几百年前传说弘忍大师在池中放了几粒莲籽,第二年池中水里绽放出白莲花来,花满水池,故若取名“白莲池”,接名而至山峰得名“百莲峰”,白莲花盛放几百年,到如今六十年代中还有莲花盛开,至后几十年渐渐凋谢无花了,这一盛景从此绝迹是遗憾之事无从说起。

    从山顶往西边一看,崇山峻岭,峰峦连接,毗连不断,万壑皆绿,这是大别山之美,白莲峰山下一洼碧绿的水泊。从崇山峻岭中而连接至山外边田野处,山峦中修一条大坝把山泉堵住,此处名叫龙坪水库,水波湖面之大形成湖泊,近看是湛蓝色,远望是碧绿色,这里水质纯,是天然泉水,纯净而又清透,则是瑶池碧水,水泊两边是山峦峻峰,绿树成林,山花灿漫,开放时,红的花,绿的叶,枫叶秋红,漫山遍野,煞是好看,假如驾一舟在水泊中,游船划桨观水泊山境,花的海洋,绿叶衬托更是美丽,景致美不胜收,如同瑶池仙境一般。

    古人常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五祖之地自从唐代结庐建道场后,引入佛教而入山寺,真个是佛生佛教,道生道光,普度众生,修心养性,这块地方润育出多少能人志士,就弘忍大师而言,在此以佛教而修身,以仁慈而养性,年至九十余岁坐化其身,用缸砵安放真体于五祖殿下,至千年不腐。殿下窖中油灯终年不灭,真可谓是奇事。此地灵山秀水,百姓安居乐业,经年风调雨顺,水涝旱灾极少,年年岁岁收成丰硕,人们享受大自然恩赐其乐无穷。古语云:“山清水秀生富贵,地灵人杰出人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一点也不假,这块山脉巍峨绵延千余里,可谓是地灵人杰,出了不少能人志士,英雄豪杰之人。在明朝万历已卯年,出了个文人志士,才干出众,政绩显著,这名志士名叫汪静峰,又名汪可受,他幼时饱读诗书,聪明好学,十七岁时中了举人,三年后考入进士,在朝经历几年,升朝廷礼部主事兼员外郎,提升学副使,后又升兵部左侍郎之职。他才干出众,政绩显著,是万历皇帝不可多得的重臣,他的政绩才学是明代万历朝的佼佼者,也是鄂东北地区的传说,名臣志士。给黄梅之地上了浓墨重彩,不可多得传奇人物,汪静峰年事已高后,退朝告老回乡,他满腹才学任不可枯竭,在大鼓山岭上结庐修书院,传书致学成为书堂育人之处,有不少学者上山求教,满志为国家效力,这才是汪静峰为黄梅作出重大贡献,直至年老病逝,墓葬大鼓岭山岭中。这处去也是佛教三祖,四祖佛光之地,后来传成佳话,后世传奇人物。

    时光流逝,至清朝乾隆年间又是一名才俊出脱,此人名叫帅承赢,是名副其实的五祖寺山之人,祖籍蔡田岭峰上的袁岭之地,与五祖寺近在咫尺,帅承赢少年时也是专心致学,刻苦钻研,十七岁中举,嘉庆初年中进士,皇考中名列一甲第三名即探花,这一功名是黄梅县中历来最高学府之职位,名誉天下,帅承赢在清朝嘉庆皇帝中得到重用,历任兵部,刑部,礼部等四部官职,又屡次出巡钦差大臣出行,他才干出众,威仪端正,风华正茂,是当代一朝的风流人物,帅承赢的功绩卓著,才华横溢,是黄梅人尊崇的风流人物才干之人。

    鄂东北之地,文人辈出,明朝到清代,出了两位文臣才干之人,也衬托了五祖佛祖之光,此地出了风流人物,到道光皇帝后,又一武术奇人问世。五祖峰之北端出了个武林高强的传奇人物何俨,靠西方多云山处,同时带出了个救世风流人物於天宝,这两人壮怀激烈,风云鄂东地区,救灾救民,抗清朝腐败,反外国列强,打土豪,剿土匪,捣洋教堂,焚鸦片,掀起反清朝腐败,对抗外国洋人,在鄂东地区组织起义军掀起了反清反外侮的风暴,此场此景先放下不提,等往后再慢慢提起。

    单说五祖寺庙之事,清朝道光年间,庙宇恢弘,气势兴旺,寺中僧人有四百多人之广,皆因在乾隆盛世所建起,到嘉庆皇帝庙宇肥足,香火旺盛,至道光帝承鼎盛期,接至道光中期间,英国洋人贩鸦片进入中国,坑害中国人,许多人吸起了鸦片,洋人掠夺民众钱财,吸起鸦片成瘾,止吸不住,口鼻流涎,家财耗尽,卖儿卖女,变卖田地财产,害得人家破人亡,民众愤怒,激起民愤,掀起了反鸦运动。道光皇帝软弱无能,怕英国洋人船坚利炮,妥协洋人放之任之,自此洋人洋枪洋炮在中国横行霸道,百姓愤怒,掀起了反抗洋人鸦片战争,从此道光年间就呈现衰落变败之势。到道光末年鸦片战争处在沿海疆一带,未涉及中原地区。五祖庙中僧人也还有三百多人,加香客往来,人多吃饭吃菜不是小数目,因寺庙先人选得一块菜地在后山菜田之处,有大块菜地种起了蔬菜,可供寺庙自足。寺庙中僧人300多人,传承少林拳术武功,每天有一百几十人都在寺庙中练习打拳,耍棍棒,喝声呐喊,震撼寺外,庙内热闹十分,吸引了不少人观摩。

    且说菜田蔬菜园地,四面环山,中间是菜园之地,一片阔宽,两边山脚下有屋场两处,住有人家,分别是东湾和西湾,两处人口不多,早期是南北山处迁移此处,约作三四代人年份。东湾有几家人住,都是姓何的人家居住,有一名叫何献廷的,祖人从南北山移迁至此,靠一分田地种稻谷,番薯养家糊口,这何献廷与妻子项氏生有五子,家大口阔,吃饭的人多了起来,种田地少,难以维持生计,夫妻俩就干起了帮着寺庙种蔬菜的活路来,早出晚归,辛勤劳作也能养活一家人。

    何献廷给五祖寺庙种菜园,一大片菜园也很辛勤,生有五子,亏得他夫妇勤劳,大的儿子已大了还可以帮忙一起劳作,但最小儿子老五还处在儿童之中,五六岁大,夫妇俩就带着小儿子老五在田园岸边玩耍,两夫妇在田中做活,小五伢就在岸边山旁玩耍。岂知小五伢生性好动,十分泼皮,在田埂边哪闲得住,田园边几步路一转眼就爬山上树,山中竹木松树多的是,石岩到处都有,小五伢三扒四爬,一溜烟就上去了,父母抬头一望不见五伢何处,喊之:五伢到哪里去了?他坐在树枝中回答到:我在这里啊。两夫妇苦笑一声,真是泼皮,爬到树上去了。久而久之,小五伢上树飞快,上树完后又是跳石岩,溜竹子,从这块石岩跳到另外一块石岩上,后觉得跳石岩不过瘾,又上竹子,说也奇怪,小小年纪,像猿猴一样,一眨眼就攀竹顶上去了,手抓竹梢一压,竹子就弯下来了,放手一弹,人儿飞快弹至远处一根竹子上,比比接连弹跳,像猿猴一样敏捷。父母无奈,儿子在眼皮下,让他蹦跳吧,自此成了他弹跳习惯。

    转眼间,小五伢长到七岁了,一日父母又在菜田锄草施肥,孩子到七岁了,看管也大意些,眼见五伢在山中上树,抓树枝打秋千,一转眼就不见小五伢了,夫妇俩心想着:这伢肯定又是到哪个大树上去了,让他去吧,管他呢?岂知一上午见不着人影,两夫妇就慌了,跑上山去寻找,就是见不到人影,两人跑四处喊,无人应声,更是着急了,发动全家几个儿子去找,就是找不到五伢。大儿子跑到山后一处寻找,这山后挨着屋后一个坡坎,坡坎下面全是茅草丛生,老大发现坡坎下一片芳草踏有痕迹,压下去一大片,他下了坡坎一看,发现一个山洞,往里面一望,内里黑乎乎的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老大出于好奇,此处屋后坡还有一山洞,还未发现,只是平时芳草太长,发现不了,他钻过山洞中,洞内好大,足有二三丈深,老大钻入山洞中,往里一摸,摸着一个人儿坐在里面睡着了,这不是五伢又是谁呢?于是他抱起五伢往外钻,喊道:五伢找到了,五伢找到了。父母听到喊声,跑到眼前一看,果然是小五伢,此时五伢还在呼呼睡梦中,母亲项氏用手拍着五伢的脸蛋并呼喊他:五伢醒醒。五伢被叫醒后,眨巴着眼睛说到:做什么呢?我正跟道人学习武林功夫呢!你们来搞乱,我遇到了一个白发白胡子的道人,他叫我拜他为师呢?母亲说:你这伢,在说梦话吧,惊奇古怪的,在那碰上了老道。五伢说:是真的,我不说谎。一家人被他的梦话说笑了,过了若干年后,这五伢的梦话成真了,果真遇上白发老道,这道人就是紫云道人,住在不远处的石洞中,名为“紫云洞”,洞至如今还在。

    自此,小五伢就练起了武术,对打拳练武十分感兴趣。一日,何献廷采摘蔬菜一担,要往五祖寺庙送去,小五伢要跟父亲到庙里去玩,父亲担着菜在前面走,五伢跟随在担子后面,到庙里打满五里路,他蹦蹦跳跳跟在父亲后面走,父子两人一过庙门,里面的热闹吸引着五伢,有许多和尚在教场内耍棍打拳,这场景一下子吸引了他,两只圆溜溜的眼睛睁的大大的,他喊了一声:爹,我要看打拳,你先送菜去吧!这一新奇景着实吸引了他,他看的入迷,也随和尚们打拳比划着,两脚叉开,腰胯坐沉,两手比划着,有模有样,这小伢也在打拳,撑手他脚的,惹得众和尚发笑。

    从此,每当父亲送菜到庙中,隔三差五进庙来,五伢就跟随父亲来到庙中,久而久之,一到庙里就学着打拳术,打得十分认真,有模有样。五祖寺中有一烧火师父,法号名叫“慧敏”,五十多岁,是个老和尚,武艺高强,学识渊博,是一名佛教高人,由于他资格老,武艺精通,主持方丈就叫他负责伙食房,厨艺之功十分重要,必须要有责任心的诚信人撑厨房。几百人的伙食,一般人拿不下来。慧敏大师就负责厨房之事,庙中和尚都很尊重他,之后许多人就叫他为烧火大师,也顺叫烧火和尚。一日何献廷送菜到寺庙中,五伢在教场中又学着打拳,打的式样逼真,就有许多和尚围了上来说:“小五伢,你真是学武术的苗子,一到庙中看我们打拳,你也学会了不少,打得很不错,你对武术很有悟性,不如拜烧火师为师父,请他教你武艺,肯定将来必是好手。”五伢用大眼看着众和尚问:“烧火大师在哪里呢?你们带我去问他吧?”一个年轻和尚说:“不需要我们带,你爹挑菜送到厨房里,收菜的就是烧火大师,你爹与他很熟悉,一问便知。”“啊,就是他老师父。”五伢一问完,转身就往厨房里跑,走进大厨房中,一把拉住父亲的手,就说:爹,你帮我问烧火大师接收徒弟么?我要拜他学拳术。何献廷把手一甩,说:你小伢就想学武术,太小了,吃不消的,不要顽皮,学武很累的,那怎么行?父子俩说话,在一旁的烧火大师听见了,仔细打量这位小孩,圆头大眼,眉扬高挑,鼻梁高翘,身体结实硬朗,看了又看,嗯了一声,不错,是个习武的好苗子。烧火大师说:你家这伢子是学武的好苗子,既是他要学武术,就让他跟我学吧!小孩跟着我你还不放心么?大师望着何献廷说道。何献廷听大师说的话,一想,很不情愿说道:伢子太小了,还只有七岁,哪能吃得了这苦?等年把再说吧。话一说完就带着五伢,挑着担子就走了。烧火大师把他父子二人送出厨房门外,目送父子俩走出教场外,有两名和尚见大师送走送菜的父子俩,问道:“大师,何家这小孩很喜欢学武术,你答应他了么?”烧火大师说:“这孩子确实是习武的料,他父亲有点不愿,说年纪太小了,等明年再说”。几个和尚围上来说:“大师,这伢很聪明,他跟他爹一到寺里,这伢就在教场跟我们打拳,一些套路打的很有样子,是个习武的苗子。”大师点了点头:“是不错,我一看就喜欢上他了,往后再说。”

    话说这烧火大师一眼看中了小五伢,虎头虎脑,两只大圆眼显出机敏坚毅之光,很是对武术喜爱,情有独钟之光。烧火大师知道这伢子虽然只有七岁,但对武术这么喜欢,不是一般孩子所看重的。小小年纪有这样情感少之又少,大师想到,好苗子不怕晚,等明年再说,反正何家送菜到寺庙中会常来,再着决定,定要收这个关门弟子,把少林武功在五祖发扬传承下去。

    时光一转,又过了一年,腊尽春来,五伢才至八岁年头,有一天父亲送菜到寺庙,少不了五伢尾随在父亲的菜担后跟着进了庙里,教场上和尚习练武术,每天都练,一进教场,五伢就在旁边撑拳蹬腿,打得有条不紊。何献廷送过了菜,烧火大师就问:“五伢子来了没有?”何献廷回道:“来了,在场地跟着打拳呢。”烧火大师一笑,说:“你放下担子,跟我去看一下。”何献廷跟着烧火大师后面走到教场一边,烧火大师叉着双手望着五伢子在打拳,呵呵一笑说:“老何,你儿子真是习武的料,你看,少林拳有几招打的很是不错,这么小的伢,跟着学打拳,到庙里几次,他就学会了不少,实在可嘉的呀。”何献廷随口一出:“这伢就是习武的料,五六岁就上树爬竹子,像猴子一样,一眨眼就爬上去了。”“好好,这伢我收定了,今年就叫他来跟我学,你是熟人,一般人家孩子,我还不答应呢!”烧火大师对着何献廷说道。听了烧火大师说的这些话,何献廷就松了口:“那好吧,就费大师之力了,回去跟伢他妈商量一下,改日再来拜师父了。”五伢学武何家这么定了。

    转眼到了夏天,天气炎热,一般人都赤背单褂,何献廷单衣担菜,天天送菜进寺庙来,妻子项氏这天也跟着到五祖庙里来,后面跟着五伢,这五伢高兴的蹦跳着,与母亲有说有笑。“妈,我今天要拜烧火大师父为师,今天我很高兴呐,妈,你高兴么?”项氏说:“高兴呀,五伢要学武术,将来能飞檐走壁,武艺高强,我怎么不高兴呢?”五伢高兴的往上蹦跳,这个又不难,我已跳的好高了,说完往路上一块有五六尺高的石块上跳去,一跳就上去了,果真如此,他平素跳石、上竹、上树早就练有此功夫。若干年后十二岁时,练就了飞檐走壁轻功,母亲项氏是怕儿子小,练武吃苦累坏了身体,有些痛爱心而已。

    一家子三人进了寺庙,一行进了伙食房,烧火师父正在忙着蔬菜整理,见了父母儿子三人,马上笑迎入座,五伢子笑嘻嘻的往烧火大师面前一跪,仰着头说:“大师,弟子就行拜跪礼了。”说完就磕起了头,大师呵呵一笑,说:“你这伢真调皮,我答应了吗?”五伢咧嘴笑着说:“你早就答应了呀!”接着又是磕一头,大师信手扶起他,对着何献廷夫妇笑着说:“好、好,我答应了。”烧火大师对何家夫妻二人说道:“收小孩习武为徒,寺庙人多,要得住持大师许可,方能收留,我带你们去见住持方丈,去说明一下,方丈同意了,方能留下来,而方丈不同意,那就难留了。”一席话说的夫妻二人愣住了,五伢也很快低下了头,顿时把嘴撅了起来,这一大事是否过关,是留是去难以确定,请看下章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