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五祖英雄传 » 第二章 小龄童随父入禅寺 八岁孩独恋少林功

第二章 小龄童随父入禅寺 八岁孩独恋少林功

    且说献廷夫妇带着小五伢随烧火大师到了住持方丈房门口,烧火大师示意三人在房门口外稍候着,自己先进去与方丈知会一声,何献廷家三人站在房外等候,烧火大师进入房内,住持方丈正在看经书,烧火大师向方丈施礼问候毕,“方丈长老,有一事向你汇报一声,何家种菜园子献廷家有一小孩来庙中习武,我有心想收他为徒,何家这伢儿可是块学武的好苗子?来庙中几次观看众弟子打拳,就能会了几种拳法,前不久我见了,有想收他为徒,望长老答应否。”方丈长老年高发白,体态龙钟,把经书一合,微笑着看着慧敏把话说完,道:“是那菜园子何献廷么?”烧火大师恭敬躬身说:“是的,这伢子可机灵了,不可多得的习武材料。”“他人来否”方丈问道。“啊!来了,就在房门外,是献廷夫妇带来的。”烧火师父回道。方丈说道:“那就让他们进房来吧,让我瞧一瞧。”烧火大师听了,马上转身出了房门口,向何献廷家三人招手过来。

    何献廷夫妇立将五伢带进房内,这五伢鬼精灵,一进房内跑到方丈长老面前一跪下去,说道:“老大师父,小五伢向你老磕头了。”直这一说,磕头称方丈老大师父,说见方丈,白胡子,就是老大师父。喜得方丈呵声一笑:“你这伢子就是调皮也,怪乖巧的。”方丈问道:“伢儿今年多大了?”五伢睁着大眼,说道:“伢儿今年八岁了。”“叫什么名字?为何要学习武术呢?”方丈又问。五伢立马回答说:”我爹给我取名叫何长茂,我去年在山洞中遇上一个白发老师父,好像是道人,他说我是习武的好苗子,过几年一定收我为徒,我就是喜欢学武呢。”方丈望着众人一笑,说:“你这小伢真是调皮也,既是对武术爱好,这么小的年龄,能吃苦么?学武必须勤苦习练而成的,不是随便撑手动脚就能练得成的。”五伢又点头说:“我懂的,我爹说练武很苦也很累,我不怕,保证很吃苦的。”方丈手捻白胡子,微笑看着五伢,嗯了一声说道:“是个练武的料,那好吧,我同意叫烧火师傅收你为徒,你父亲也是帮寺庙里种菜园,一年四季送菜到庙中,也是我寺庙一员,既是熟人就收留下来,吃住都在庙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练功不成的。但也要遵守庙规,不得庙中四方游逛乱跑,乱行不规矩之事,庙规很严的,如要乱来乱跑是不行的,我给你取个名字,叫何俨(字长茂),俨是严遵寺规,严则立,松则亏,你松松垮垮,学艺不成,反亏了你自己,懂吗?”五伢跪在地上,赶紧又磕了一头,说:“我记住了,老大师父。”方丈说:“好,伢儿起来吧,随慧敏师父去吧。”烧火大师与何献廷夫妇一起又行了大礼,退出方丈房内。自此,五伢名叫何俨,字长茂,就在五祖寺拜烧火大师为学武艺师父,留在寺庙里吃住,开始习武功之学。

    五祖寺经历了几个朝代,从唐朝后期到五代,再到宋朝初弘忍大师在此结庐为宗庙,法号,法雨后为广化中山寺渐成大寺庙,历经几个朝代钦赐匾额,皇帝赐匾,被誉为皇庙,香火日久大盛,享誉中原和外国,名声大振,寺庙规矩必俨,俨规严己,所以方丈大师收徒为慎,庙规则严,所有收徒必须面相亲观,不良之人不得进寺庙。何俨虽是小孩,也要亲临面试,观其行,听其言,看中了的人,必先谆戒谆教,方可收留,故起名为“俨”,严律自己,方成正果也。

    何俨出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50年)到咸丰六年才有八岁,(1856年)拜烧火大师为师,“慧敏”师傅收为关门弟子,寺中众僧人习武少林功都是他所教的,他看重小何俨是块习武好苗子,就有心收为徒弟,一心想把少林武功在五祖发扬光大,在烧火大师的教习下,真个是早出晚归,勤奋习练。烧火大师主持伙食房,带领众弟子多人,清晨五更天不亮就起床,三百多僧人早餐多半是熬粥稀饭。一口大铁锅足盛五担水,每天满满的一大锅粥,五更起来架起柴火,要烧多达一个时辰,方能成粥。何俨从小专帮烧火师傅抱柴火到灶口,烧了多时,柴火也多,人小抱柴火跑了跑,等大锅粥熬好了,方能歇手。烧火大师早就安排好何俨练功计划,八岁孩子先从基础功夫练起,厨房灶前安放一口大水缸,缸内放一个葫芦大水瓢,反扣在水缸中,河俨必须清晨练抓水瓢一个时辰,人小手小,要抓水中大葫芦瓢起水,是非易事,难上加难,水瓢反扣水中吸力大,没有强手劲,难以抓起来,这是练手中劲硬功夫。习武先必练手劲力,方能出手有力,这是硬基本功夫,先从少年时练起,到年龄大了,使起劲来,自然形成劲力,使人难以招架。

    练完抓瓢后,早餐吃碗粥或馒头,稍着休息片刻,又练金鸡倒立之功,所谓金鸡倒立,就是头朝下,脚朝上,人靠在墙边,双手拄地,倒立一个时辰,这是一般人受不了的练功法。人倒立一个时辰,何尝受得了呢?头朝下,脚朝上,血压倒行,头昏脑胀,两眼昏花。这倒立之功从少年时练起,人小身轻,练的是内功,轻功之法和韧劲。凡是练武术的要达到炉火纯青之功,必须要经脉血液循环立倒通畅,韧劲力强,倒立之功必不可少的功夫。

    从早起到上午没有休息的时间,中午饭后又是一门练功之法要练,是练轻功之法,后山靠庙后出口,一大片竹林,郁郁葱葱,密竹林立,一直延至半山腰,烧火大师要何俨上竹爬竹。这棵竹子继另一颗竹子弹放抓弹,这是练轻功最好的方法。烧火大师带何俨到后山林中说:“这片竹林是练功夫的好场地,这些竹子练到弹放自如,人像猿猴一样敏捷,轻功就练得差不多。做到身轻如燕,几丈高的墙头,人一纵就上去了,就从爬竹子练起,。”何俨一听,说:“师父,竹子我会爬的,我爬给你看。”说完往竹子上一纵,一溜烟爬上了竹子,上到竹稍上抓着竹梢一放,随身一弹,人就弹出十几根竹外,迅速抓住另一根竹子。喜得烧火大师说:“好、好、好,就这样一直练下去,久日后必有长进,轻功练成后,飞檐走壁不在话下。”

    自此,三个基本功练法,何俨日复一日,一年四季的练下去。何献廷经常送菜到庙中,看儿子练功时常记挂在心上,儿子不是金鸡倒立,就是抓水瓢,再就是上竹爬竹。过了两个月,看着儿子人小瘦黑,脸骨突显,何献廷心疼的不得了,回去跟妻子一讲,说:“五伢练功太苦太累了,天天练个不停,哪能吃得消呢?”母亲项氏一听,也在心痛,说道:“明日我也进庙里看一下,叮嘱儿子不要如此吃苦,日子长着呢,万一把身子骨练垮了,那还得了。”

    又一日,何献廷与妻子项氏来到庙中,交付了菜蔬,烧火大师热情接待夫妇二人,夫妇俩在厨房内不见何俨,项氏问道:“大师,五伢怎么不在厨房内呢?”烧火大师知道晓得他夫妇二人是来看孩子的,说:“啊,五伢在庙后山抓竹爬竹子呢!你们要看,我带二人到后山去看看。”项氏迫不及待同大师往后山上走去,走出庙后门中,上了几步台阶,一眼就望见竹林中何俨正在竹梢上弹放,这后山竹子又高又大,人一下弹得很高,冲入天空上像猴子一样,弹得很远,如腾云驾雾一样。惊的何献廷夫妇张着大口啊了一声:“这孩子弹的这么高呀。”话没说完,两口子捏了把冷汗。只见何俨轻松抓住另一棵竹子,稳住了身子,继而又是一抓一放,弹到十几颗竹子之外处,平稳落在一棵竹子上。夫妇俩瞠目结舌,惊恐不已,烧火大师向竹林喊了一声:“五伢,下来,你父母来看你来了,快过来。”五伢很快从高竹上溜了下来,三步两跳来到父母身边,头上脸上都是汗珠。项氏心痛的一把抱住孩子,问:“累不累?”五伢用手把脸上汗珠一抹,回道:“我不累,我很喜欢上竹子呢。”项氏仔细看了看五伢的脸颊,说:“是瘦了。”她看向烧火大师说:“大师,小孩年纪小,我带回去休息几天吧。”烧火大师看着何献廷夫妇和小五伢不好言语。功夫是靠日积月累练习而成的,一带孩子回家休息去,万一怠憨的心态,孩子来了又无心练功了,岂不荒废了练功劲头?对小孩是不利的。五伢很是会意师傅之心意,他对父母说道:“我练得好好的,我不回去,你们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烧火师父笑了笑,道:“你们放心吧,五伢很不错,是个好孩子,刚才你们也看到了,他像天上云朵一样,在竹子上飘来飘去,得到如此功夫,寺庙里还找不出第二个人呢?就几个月来练到如此程度,实属难得,将来必有造诣的。”说完,师徒二人与何献廷夫妇回到庙中休息,两夫妇无奈只好不提把儿子带回去休息,临行前从包里拿出带来的七八个煮好的鸡蛋,放到五伢和烧火大师手中,夫妇俩担着菜篮子回去了。

    俗话说:练功夫,夏练三伏,冬练四九,不畏炎热,不惧寒冬,只要功夫长进,哪怕最炎热寒冬天。小五伢何俨,遵行烧火大师教诲,每天勤练三个基本功夫,一日练有四个时辰之多。一有空闲,就到方丈住持大师屋里学写字,这住持大师也很喜爱这何俨。每到方丈屋内,笔墨纸砚都有,文房四宝不缺,方丈备好教学字句一一指认,教一遍念一遍,何俨很快熟记在心,一点就通,他悟性极好,天资聪明,所教四书五经,三字经,几月就熟记在心,“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等。这些古人教书育人之意,给何俨做人习武之道教习,受到的启发很大。从此,他对习武做人,将来到出师之日,进入江湖上很有帮助,从小为人处世,主持公道正义,透彻心扉。

    头一年,何俨将爬竹跳竹弹跳之功,练得炉火纯青,到了竹上弹跳飞腾自如之际,烧火大师教习走单线之径,单线之径又是何处可走呢?五祖庙中是依山而建,庙中建筑总有高低不平之地,高处把地一平,建好一幢寺庙堂,低下之处,用石块垒就,形成上下两幢结构,靠五祖殿上幢与下幢之殿宇距离丈多高,砌有高石块石墙,石墙边沿处砌有一堵石条线,石栏杆,宽五六寸许,长有十丈开外,正好形成一条线栏杆,这天然石条线经栏杆,正是走线条径之处。烧火师父叫何俨走石径栏杆,高有一丈五尺高,边沿之处是险处,十丈长的石栏杆,走不好一旦失足,就会掉下一丈多高陡坎下,危险得很,走不好掉下去,必是摔伤骨折之险。何俨练就了弹竹跳竹之功,这一丈高之处不在话下,脚一踏上石径线,劲走飞快,不慌不忙。烧火师父用眼一看,含笑认可:“这伢子练就了轻功之法以成功,八九之拾。”烧火师父远处之赞许不绝,岂知这何俨胆大的很,他突然在石径线上翻起了跟斗来,一个跟斗一个准,不偏不斜,十余丈远小径石条,这头翻到另一头,真是奇也。庙中许多和尚习了多年武术,从未有人在石径线翻跟头,真是艺成胆子大,赢得众人喝彩,巴掌响个不停。

    轻功之计,熟能生巧,非一日之功,何俨在五六岁时,跟随父母在园子田梗山旁跳石岩,上树,攀竹就练就了一些基础功夫,到了寺庙拜了师父,有师父指点,更是习练得快,技高胆大,能在单陡线条石上翻跟斗,更是高一筹,不由得众人夸奖。

    何俨九岁时,轻功就有些硬基础,已是在寺庙中出类拔萃之技了。烧火大师接下来叫他把抓水瓢之功加紧苦练,这水中抓水瓢起水不是一日之功,虽得天天勤练。金鸡倒立每天必须之课,抓了水瓢,又是金鸡倒立,天天如此,三种基本功练法,到了第三年后,何俨以练就钢铁之身,十一岁多,身材也长高了,手劲大增。

    清晨早起,要烧火熬粥,一大口铁锅天未亮就烧火煮粥,需要多少柴火,何俨何烧火大师五更就起床,先抱柴火架起火来燃烧,满大锅稀粥要烧一个时辰之久,烧火师父用大铁铲在灶上搅拌稀粥,何俨在灶下添柴加火,忙完后粥煮的差不多。他就在大水缸旁练抓水瓢,他挽起袖子,双腿叉开,抓呀抓,水瓢抓起半浮之处,就是抓不起来,被水力吸住,这需要硬劲之功夫方有效果。到了早餐开粥时,众僧人齐聚到食堂开粥了,一排排饭粥桌子,摆满一屋,三百多僧人齐聚屋子中,人人端碗吃粥,一人一个馒头一碟小菜。只听僧人们喝粥,哇啦啦响,无一人说话声。何俨正在抓水瓢,正练得起劲,像是要抓起来了之际,别人都端起碗在喝粥,他在使劲的去抓瓢,烧火大师见了,对何俨说:“停下来吧,先吃粥后再抓吧!”何俨说:“我今日非抓起来不可,再吃粥不迟。”他用劲在水缸边抓,抓呀抓,一屋僧人都吃完了粥,准备离开了,突听何俨大喝一声,终于把水瓢抓起来了,一只手果真把水瓢抓在手中,扬起好高,随手一放,又是高高的抓了起来。众僧人听到喊声都围过来观看,果不其然,何俨把抓水瓢功夫练成了。许多和尚投来赞许之目光,惊住了,不错有劲力,寺庙里能抓起水缸之瓢的人少之又少,这何俨刚十一岁就练就抓水瓢之功夫,人人佩服,个个赞叹,烧火大师笑在脸上,也很高兴,说:“不错不错,把粥吃了,休息一会儿。”烧火大师用毛巾擦了擦徒弟脸上的汗珠,摸了摸他的头,随手拿一个馒头和一碗粥给他,心中是高兴,这个徒弟收的不错。

    五娃下午仍不停歇,又在后山竹林练轻功法,上竹跳竹,更是得心应手,上到高竹子之上,抓住竹梢尖苗,随即一沉身子,把一根大竹子压下弯弓一般,又是放手借弹力往上空一跃,跳出二丈高,往远处一跃,如腾云驾雾一般,落在几丈远的另一根竹子上,连续几次飞跃腾跳,练得炉火纯青之步,他的轻功大有长进,三四丈的高檐一步跃起不在话下。

    下午日到申时后,何俨来到方丈室内,要向方丈大师求学,练字,进了住持大师房内,往大师面前一拜,说:“弟子何俨又要请教老大师了,识文断字必不可少的,望大师教习。”主持大师笑着看何俨,仔细打量着说:“不错,志在必得,你能有这样的心态实属难得,听说你水缸中抓起了大水瓢,实在不错的,年龄不大就能抓起了,难得难得的,寺庙中年龄比你大的多的人,都难以抓起来,慧敏眼力不错,收了个有志气的徒弟。”

    何俨见住持大师当面夸奖他,连忙又施礼道:“老大师,谬赞了,我还是在武术边缘之外,练就初使之功,哪能得您这般夸赞呢,差之千里,失之毫厘,惭愧的很。”住持大师更是欣赏何俨答话谦虚,懂礼的很,越加喜爱,方丈说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要达到武术上乘之功,还是需要勤学苦练?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博技之广,套路繁多,门派林立,各有千秋,只有学无止境,努力攀登,勤学苦练,方能更上一层楼。你有这个志向,奋力上进,不愁攀不上高峰呢,我说的话听下去了吗?”何俨往住持大师面前一跪,磕了一个头,说:“弟子听下去了,大师的话铭记在心,哪能不听呢?我永远记住了。”

    也是何俨造化,寺庙中住持大师也对何俨情有独钟,上述几句话对何俨而后攀登武术上乘功夫,取得了至关重要的宗旨。古话说:有志者,事必成。学无止境,努力攀登,必有成就的。至后,何俨遵循主持大师谆告,勤学勤练,达到上乘之功夫。

    何俨到了十二岁后,烧火大师就开始教习少林功给他,教场上一百多个和尚,在打拳耍棍,整个教场尘土飞扬,喊声震谷,热闹非凡。清晨,烧火师父起早要熬粥,吃完早餐后,一些琐事就交给其他僧人去做了,他腾出上午时间,带着何俨到教场教习少林功夫。烧火大师先是讲习少林功夫要领秘诀,学功之道必要有领悟,体会,然后是观察、耳听、心悟,做到观、听、兑、快、敏、拆、避、让、试等几个技法。交手时,做到眼疾手快,先观察对手招式,对手招式击来,耳朵听风声,是疾是快,是招式老辣,方有兑付之手段,对方招数便利快捷,敏快拆招是必要手段,强大招式就要避开,以免伤身难缠,必要时要让开躲避对方强势之手段,然后想出,悟到要领来打败对手,这是习武要掌握的几个方法。对手强大,要悟出他的强大要领之处,见招拆招,想出奇招来打败对手,你所学技艺,来拆开对手之方式来,这就是拆招制胜,高如人一等招式。大师将学武方略一教习,何俨听之入迷,记在心中。

    烧火大师先讲完习武要领后,开始教习少林拳法来,他沿着教场走上一圈,只见他立桩弯腿,双手掌平推胸怀,吐气如胸,脚一蹬,砰的一拳出手,何俨站在一侧旁,一股劲风朔出,何俨退开一步,啊!好大一股劲风扑来。烧火大师又一掌两掌频出,招式强劲有力,掌风四起,烧火大师先慢掌后又快掌,不紧不慢,变招快捷。何俨仔细观看烧火大师出掌招数,历历在目,深计在心,丝毫不得怠慢。烧火大师连续打完一套少林拳法,然后又两掌平胸,舒了一口气,收腿停了下来。只见烧火大师面不改色,心不跳,心平气和的说:“看清楚了没有?”何俨一笑,点了一下头,说:“看清楚了。”大师问道:“我打了几掌呢?”何俨顿时愣住了,一时说不出,停了一下,马上说:“师傅打时一时没数,也分不出套路掌数,等我默记一下,才能有数。”他沉思了一下,用手指数着,突然眼睛一亮,说:“师傅,在我看来是三十六记掌法,是么?”大师点了点头,心想:“好聪明的孩子,我事先并没有吩咐他,他记在心中,就记住了三十六掌来,是悟性极佳,才能记住,真是心有灵犀的孩子。”烧火大师笑着说:“不错,这叫三十六掌少林拳之功,三十六掌,掌掌生风凌厉,这是初始出手之掌,对方交手时能挡住这三十六掌法,说明不错,但还有七十二路套路拳法,比这掌法难解难对之处,先把三十六路掌法学好后,再变七十二套路。烧火大师心中快慰,这孩子悟性好,先考一下他悟性,岂知他悟出掌路数来,实在难得的。

    烧火大师问何俨刚刚打的一套拳法是否记住?现在打给他看,看看对不对?也是考一考他。何俨见师父说之,实有为难,你只打一次掌,就叫我打给你看,我哪有这个本事呢?他又想了想,心里默记师父先前打的套路,从头至尾默认一会,也学师父一样,在教场中转了一圈,立好桩式弯腰叉腿,两手平胸,舒了一口气,开始出掌,边想边打,慢慢掌出,先一掌,后一掌,左一掌,右一掌,速度不快,当掌出有数,竟然打对了。喜得烧火大师大笑,高兴地说:“行,打对了,实在不错,悟性极好,这庙中许多徒弟都没有你这个悟性,有的教了十几遍都打不准,你只看了一遍就全部对了,实在难得!好、好,省了我许多功夫,继续打练,照此练下去,到后来必有成功。”

    何俨将这三十六路拳法,一上午打了一套又一套,烧火大师在一旁观看,不时指点,套路要紧密,出手要带劲,身法要敏捷,跳跃要闪快,一一指点。何俨一一记在心中,心无旁鹜,专心致志,练的劲头十足,一上午连打十几套,基本得心应手了,师徒二人方歇息回厨房。

    这三十六套掌法,不几个月,何俨勤学苦练,掌出有风,凌厉有劲,与教场同行不相上下之功夫,众师兄都看在眼里。何俨身体长高了许多,到十二岁时,烧火师父又教七十二套拳法及棍棒格斗招数。何俨接收能力快,招数一教就会,深得烧火大师和众人喜爱。

    此后,早上烧火煮粥,大师就不要何俨帮厨,让他专心练拳法和棍棒之技。清早一起来,何俨就和众师兄一起到教场打拳习练,天刚放晓,他第一个在教场中练,一条棍棒舞得栩栩生风,只见棍影,不见人形,在旁边有几个师兄看花了眼,找一个水瓢来,在庙中水池舀了一瓢水往里一泼,只见棍影把一瓢水挡住棍外,师兄舀了一瓢又一瓢,水始终泼不到何俨身上。何俨棍一歇,众人一看,身上干干净净,众师兄们方是叹服,这小师弟练得如此之功,实在难得。

    且说何献廷春夏秋冬四季,忙种菜浇水在菜田中,隔三差五送菜到寺庙中。见何俨练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四年中儿子习武辛苦,功有成就,身材也长高了不少,成了半大小伙子。何献廷每到寺中来,看着儿子练武功,稍有成就,回去就跟妻子项氏说:“儿子如今武艺大进,拳棍都打的不错。”项氏心中很高兴了,对丈夫说:“儿子成才,得寺庙烧火大师教习,做父母的应心中有数,要感谢大师教养之恩德,八岁起就帮着教养儿子,不但教武功,还教儿子识字,认字,做人怎么做,这样的大恩大德?用什么来报答人家呢?”何献廷说:“到铺上买几斤肉,几斤糖果送到庙中,如何?”妻子项氏笑道:“亏得你时常到庙中去,殊不知和尚有五戒,不吃肉,不喝酒噻,花冤枉钱无着用,不如我做两双布鞋给大师送去,大师肯定满意高兴了。”何献廷笑了,还是妻子想的周到,做两双布鞋给大师肯定高兴。

    项氏连忙纳底,穿针走线,个把月中,急忙做起了两双布鞋,鞋布帮黑面,白布片纳鞋底,上黑下白两双新布鞋完工了。过两天献廷又送菜到寺里,项氏一同前去寺庙,还到店铺中买了两斤好吃糕点,家中做了些辣腐乳,豆食之类的细菜,装了两罐子。何献廷夫妇二人进了寺庙中,只见教场上一遍热闹,有许多僧人在打拳耍棍,场面火热,夫妻俩驻足观看,其中一人身穿黑布青褂,打得天花乱放,只见棍影不见人身,把两口子看的眼花缭乱,旁边观看的人喝彩不断,巴掌拍个不停。这打棍的人正是何俨,众和尚穿的是灰衣长衫,唯独何俨穿的是黑青布褂,不用说这就是儿子何俨在耍棍棒。棍歇了,项氏一看是儿子从棍影中出来。何俨早已知道母亲来了,歇了棍跑向母亲父亲身边,高兴的说:“妈,你来了呀!”项氏看了看儿子,用手摸着脸说:“瘦了,皮也黑了,累不累呢?”何俨笑了笑,说:“不累,我很好。”项氏拉着儿子和何献廷一同进了厨房中,烧火大师正坐在里面整理菜,项氏拉着何俨来到烧火师父面前,说道:“大师忙着呢,我儿子让师父你受累了。”烧火大师连忙站起来说:“不累、不累,何俨很不错,他很懂事,能吃苦,我不过是指点罢了。”项氏感激的说:“不得大师调教,他哪里能进步呢?我们应谢谢师父才是,我没有什么东西拿来感谢,做了两双布鞋给大师,看师父合脚不合脚呢?”烧火大师见了,连忙拿在手中,就坐在凳子上穿了起来,踏地一试,非常合脚。大师高兴的很,出家十几年,从未穿上这么好的布鞋。“合脚,谢谢!”大师笑开了嘴。项氏又拿出几斤糕点给大师,大师高兴的一起收下了。

    又过一年,正是春三月,百花绽放,春风暖阳,正是练拳的好时光,教场中,烧火师父与何俨在对练少林三十六套拳法。烧火大师叫何俨跟他对掌对打,是检验何俨拳法功夫,两人你一掌我一掌对打对拆之法。烧火大师运起掌劲,何俨认真接招,丝毫不得松懈,烧火大师砰的一掌打出,何俨也运劲接掌,力透手掌丝毫不差,力度较重。烧火大师心中暗喜:“不错,劲力颇重,能接住我的掌力。”两人你来我往,打的很是得力,突然,大师变招转至何俨身后,身法奇快,照着何俨肩膀一掌击来,眼看掌落到肩膀上了,何俨低声一矮,迅速转身跳至大师身后,也是奇袭大师肩膀,大师连忙收手,转身一闪开,险些就中了何俨一掌。这种奇招让大师一惊,何俨身影奇快,如闪电般就转到了他的身后去了。烧火大师闪过了何俨手掌,又是抬腿之法,用脚去扫何俨之腿,何俨眼疾身快,身往后仰,一个跟斗翻过去,大师脚从何俨身子底下扫空,这一招是烧火大师创出的“少林铁罡腿”之功,何俨急中生智,倒跃空中翻跟斗,急避罡腿扫来,这招叫做“鲤鱼倒跃龙门”。烧火大师腿扫落空。大师大惊,心想:“好小子,身法这么快,才只有十二岁,就能避开我快如闪电的铁罡腿了,很是了不起。”烧火大师施展两个闪块之法检验后,很是高兴,这小子如此身手,寺庙中无人可敌也,大师感叹不止。

    阳春三月,正是庙中热闹之时,远近香客都来寺中拜佛烧香,祈祷许愿之盛期。游览观光的文人墨客也相继而来,寺庙中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许多游人香客也慕名前来观摩寺中和尚武术拳棍之技。

    主持大师接受烧火大师提议,在寺庙中表演一场少林武术功夫节目,一来表示五祖寺声威,二来使香客们吸引兴气。对五祖寺有十分影响力。方丈也同意这一提议,如是人多香客做庙会之期,众僧人拿出看家本领,尽显其艺,给人观看。

    教场上,一百多名习武僧人先是表演一场少林棍术,喝声震响,震声入山谷,棍打的姿势一致,声响声落,气势恢宏,威风满场,真是排风阵阵,人人喝彩不断。打完一场少林棍,接着又表演拳法,习武僧人放下棍接着又是打拳,每一招拳出声震山谷,雷鸣震耳。游人香客在教场边观看,把不大不小的教场围得水泄不通,人多场小,你挤我拥,真乃是壮观激烈,空前壮观热闹。

    一场棍一场拳打完,游客尽兴未了,还围着众僧人在教场不散,一些游客说:“打棍,打拳均已打完,只是一个阵式,假如挑出二人或多人对决战,真刀真枪对着干,显出真本事,比这阵式更可观些。”此提议一出,全场响应,齐声说:“选出人来对决如何?”大家要求僧人报请方丈允许,方丈听了认可,方丈说道:“大家意愿不可推辞。”叫来人说:“你知会一下烧火大师,叫他安排,功夫好的人去玩一玩吧,免得失了大家兴致。”

    来人急忙告知烧火大师,挑选几个功夫好的去表演一下,大师忙到场地指派“慧觉、慧可、慧等六名僧人出场。大师派了六个功夫好点的和尚出场表演,一转眼眼见何俨站在人群中观看,大师忙向何俨招手,说:“何俨,你等会儿出场去战场上的六人,今天显露一手,有没有把握。”何俨自信的说:“试试看吧。”

    烧火大师双手叉在胸前,站在场边。何俨见师父有意点名出场,师父知道两年来何俨武术大增,前次与他交手,两招十分难避开的奇招,都让何俨拆解了,他的武艺寺中无人可敌,大师有把握何俨定能战胜众人的。

    场中六人正在两人一队,互相对决,斗得难分难解,互不胜负,何俨纵身一跃,跳入场中,喊道:“众师兄,我来也。”话声未尽,何俨一掌击出,一个旋风跃过,掌腿并出。六人不是中掌就是中腿,闪电般的六人全部都中了他的招,纷纷倒退开来,这六人突然身子都挨了掌,中了腿脚,个个脑火,说:“是小师弟突然袭来,不算输赢。”六人互相一挤眼,全部向何俨出掌打来,何俨身子一跃,腾空跃起,他的轻功已是炉火纯青,寺中无人可及也,只见他在六人头顶上,一腿踢出,六人背上或肩上全中了他的铁罡腿,个个东倒西歪,倒下尘埃。这铁罡腿炼成火侯,挨上了那还可得了,非得踢伤不可。只是何俨人小腿劲也不大,加上场中献技点到即可。六个人全部击垮,此一拳场中大震,呵声不断,人人观阅了这一场实战功夫,众人议论不断。“这年轻伢好厉害,六个人个子都比他大,他一人打倒六人,这是哪家的伢儿,这么厉害?”观战的有近处人,就有人说:“这伢儿是何家种菜屋的五伢呀,叫何长茂,这五伢功夫了得。”自此,何长茂在五祖寺大战和尚六人,一人胜六人,名声在山里山外就传开了,此时他只有十三岁不到。

    这一场决斗,不但震动寺外乡间,且寺中三百余人大多数都是佩服何俨的。其中有几人很是不服气,认为何俨是突袭得胜,他们没有做好准备,输的不服气,总想欲欲试再来一场对决。这不服气的是慧觉师兄,年有二十六七岁,多年在五祖寺习武功,时间有十几年之久,众人之中就算他功夫最强,与众师兄弟经常交手,许多人都败在他手上。居不知“武术”这两个字有讲究,武是一事,力大如牛,不如术,术为巧、灵活、敏捷,人家打来力再大,躲避过去你的力就用空了,你一身劲连出力打几拳过去,人家避开,花费了劲,人家避实击虚,敏捷快捷难招架,不输还怪呢?这就是五术之巧功,何俨经烧火大师指点,方丈大师教诲,把武术道理悟得很深透,加上他轻功好,巧中斗胜,所以慧觉等几人很不服输,定要与何俨再较量一番。

    一日上午,吃了早餐,许多人纵容慧觉再与何俨交手,烧火师父在一旁也听了,大师说道:“慧觉,你是打不过何俨的,你劲力大,这不否认,但还悟不出功夫诀窍来,硬打硬拼很难取胜的。”此话一说,慧觉很不服气,他气冲冲的说:“今日再战,决议雌雄如何?”大师说:“那好吧,全到场地去观看,何俨再在跟师兄较量一番去。”众人一起拥着二人到教场中来,两三百个和尚一起围来,观看二人决战。此一闹也惊动了住持方丈,老方丈在场边说道:“你师兄弟二人决战,是各显神通,点到为止,不得出重手,何俨年纪小许多,慧觉要手下留情。”慧觉听了,说道:“弟子知道了。”他很不以为然,不服气的想法还在心中。

    两人在教场中立定,场中鸦雀无声,静观二人动手交战,何俨上前一礼,道:“师兄承让了,先出招吧,小弟奉陪了。”慧觉也不谦让,刷的一声,一掌打来,这一掌是叫“如来佛手”掌力劲大,气贯长虹。方丈和烧火大师看了这一掌,十分厉害,何俨人小难接这一掌的。哪知何俨机灵的很,知道师兄出狠招,他迅速扫身一闪,避开锋芒,头一低,腰一矮,从慧觉掌下穿过,避开了师兄劲力,就势转到了对方身后,等师兄转身而对时,他抽身又转到其后,慧觉开头三招都是狠招,何俨三招避过,慧觉始终无法打到何俨。烧火大师笑道:“慧觉不信我说,身子没有何俨敏捷,是打不到他的。”

    慧觉接连十多招,把三十六招少林硬招使了一半,动不了何俨分毫。方丈也笑了,说:“这何俨身法快也,慧觉不是他对手。”话说回来,何俨再不躲避了,左闪右闪,避实击虚,两手轮流出击,在师兄身后快闪而过,时不时地慧觉身子中了对方一掌,等他还手时,何俨又闪至另一方,打得慧觉火冒三丈,他突然一矮身,用铁罡腿想扫何俨下方腿脚,心想把对方扫倒在地,何俨也料到如此一招,闪电般的一跃,从慧觉头顶上跃过去,就势一腿踏上慧觉头顶,慧觉顿时吃他一脚踏来,招架不住身子往前窜下,趴在地上。幸好手柱的快,头未扑下地,如不然啃了一嘴泥土,他脸一下子红到脖子上,连忙立起,拱手道:“我服输了。”怏怏走出人群,满脸羞红。在场的众人,个个佩服何俨。方丈对众人说:“论武功慧觉是不错的,武功之术在于灵活快捷,思维敏捷,这一点何俨做的最好,年纪不大,就把武学之功钻研的通透。”

    慧觉与何俨第二次较量过,身子上不知道挨了何俨多少掌,很是懊恼。一下子脸上无光,闷闷不乐,在众人面前情绪低沉,很少说话。多年在寺庙里的相伴好友时常安慰他,说:“师兄,不要气馁,小小的一个伢儿,就服输了吗?他身材小,身法灵活,难以致胜,你再与他比别的,你的轻功不是很好吗?与他比轻功去。”

    又一天早上,众和尚全聚在饭堂吃粥,一个和尚凑到何俨跟前说:“小师弟,你连胜两场,你还再比么?”何俨知道,这名师兄也不服气,他喝着粥说:“比什么呢?”这名师兄说:“如今不比拳法,比轻功吧,五祖殿宇飞檐翘角,你能纵跃上去么?”何俨轻松一笑,说:“难也。”这和尚又是纵拥的说:“你怕了?”听着两人的对话,又是几名和尚附和着说:“怕什么呢?比比看。”说完拥着何俨来到五祖殿门口,不用说慧觉早就来到了殿门口,众人全拥在殿前,把五祖殿门口围满了。

    烧火大师在厨房内,早就知道众人又要比试功夫,为慧觉挽回面子。他微笑一声,来到五祖殿门口,对众人说:“这殿宇飞角,殿高场口低,大约三丈开外高,很难上去。”他看了看慧觉,又看了看何俨,继续说道:“你们有把握吗?”慧觉抬头望了望,是高也,看着烧火大师说:“我试看看。”何俨答道:“师兄能上的去,我也上的去,师兄先上吧。”此一着,把慧觉说住了,上不去硬着头皮也要上。众人的纵拥下,慧觉无奈,他说:“大家让开点,我上去。”说完他就在原地蹦了几蹦,发力吸气,只见他突然一纵跃到了飞檐边的平口上,很是不错,比飞角矮五尺左右,要上飞檐很难,一则飞角点小,很难站稳脚跟,高出几尺实非易事,他已经尽力了。

    慧觉师兄上去了,接下来是何俨的了,众人望着小师弟,烧火大师微笑着说:“接下来就看你的了,徒儿有把握么?”“师父,让我试试。”何俨说完,两手平胸吸气,把气贯入脚跟,身子就地跳了几跳,飞身一跃,刷的腾空一纵,轻松落在飞角之上,一只脚踮着翘角上,一只脚往后翘起,两手平摊开,似同飞鹰般。在场人一起拍起了巴掌,好!好!好!赞誉声不绝。这是寺庙一百多年来,第一个飞跃上五祖殿飞檐的人,喜得烧火大师口角微笑,高兴极了。自此,近处乡邻都传开了,何俨能飞檐走壁之功,名不虚传。

    何俨在五祖寺习武术六年,十四岁时已是就将烧火大师毕生武学全部习完,他的功夫在众人之上,三十六套拳法,七十二路技艺,一一娴熟,轻功卓绝,各项技艺都在寺中众人之上,许多人都为他赞贺。皆因他从小就有攀竹上树的天赋,灵活敏捷,悟性极佳,大师一教,很快就能领悟了,真是天生习武的料。烧火大师与方丈说:“这何俨真是聪明,我以将全身武学都教给他了,让他出师吧。”方丈道:“这孩子是块好料,既是习完了功夫,让他回去吧。而要达到上乘功夫,还需要求别的师父加以锻造,更上一层楼,也不要耽误了这孩子,让他回去吧!”

    烧火大师将方丈的话告诉了何俨,说道:“徒儿,为师技艺全都教给你了,你已学会了我的全部技艺,你现在可以出师了。而要达到更高武学,你回去后需再向别的师父继续求学,方能更上一层楼,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天外有天,回去吧,师父不能耽误你。”何俨听了,泪流满面,连忙跪拜大师,磕了三个响头,依依惜别,离开了五祖寺,众人送出寺门口。不知何俨回家后如何行事,且看下节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