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灭清我杨秀清是专业的 » 第030章出首

第030章出首

    自古举兵起事,几乎都是沿用同一种套路,那就是打下一座城池后,直接把这一城的百姓全部充入军中,都是把城中所有的青壮编为战兵,老弱妇孺编为后营,甚至还有以娃娃兵为主的少年营。

    著名的抗清四杰,孙可望、李定国、白文选、刘文秀便是出自八大王张献忠的少年营。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二,一是能快速壮大队伍,毕竟人多了,声势也就大了,如此一来,只要不遇到官军的剿贼大军,一地方上的民团和驻防军马一般没胆子随便招惹义军,二是,能让充做战兵的青壮有和敌人搏杀的勇气,不至于在遇到官军时一哄而散,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自个不拼命,那他们的家人就会被官军屠戮一空。

    王秀清裹挟房县百姓入军的手段和张角、黄巢,刘福通和李自成这些前辈们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他没有像之前的起义军那样流动作战,而是选择退入山中,等待时机。

    有“明王显圣”这个招牌,将房县百姓裹挟入军的计划,进行的出奇顺利,甚至大多数百姓在得知明王要收纳他们的时候,都喜极而泣地拜倒在地,连连磕头。

    经过仔细点算,这次太平军共收编青壮一千六百三十七人,老弱妇孺两千八百五十二人,十岁至十五岁的少年四百二十一人。

    王秀清索性将房县百姓编成三个营,青壮为前营,负责战事,老弱妇孺为后营,负责后勤,那四百余少年,则编为少年营,负责巡逻和斥候,并宣布从今往后,凡加入太平军者,都是他的父母兄弟,同富贵,共患难,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工者有其业。

    历朝历代,百姓所图者,就是安居乐业,王秀清这条政令,令得刚刚加入太平军的房县百姓皆是欢欣鼓舞,因为这条口号描绘的,正是他们切切期盼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百姓都相信王秀清的口号,尤其是县城里那些没来得及逃跑的几个秀才,这些人无一不是饱读诗书。

    他们虽然也震惊于昨天的明王显圣,但他们从他们所学的,所知的历史事例中,就猜到了这不过是白莲教匪蛊惑人心的手段罢了,和当初秦末的鱼腹藏书,元末的独眼石人,其实是一个道理。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何况是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毕竟没有几个人会愿意放弃身份和地位,去当贼寇,因此就在王秀清忙于整编新入营的太平军时,房县的几个秀才公便聚集到了一起,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快逃离这个是非之地。

    商量来,商量去,县里资格最老的秀才公,张老夫子就拿出了他思量了一夜计划,他道:“教匪人其实不多,愚兄看了一天了,估摸也有百十人,虽说城门都被他们封锁了,但房县城墙足有二里长,而且城墙仅仅只有一丈半高,咱们趁夜缒城而走,定能逃脱!”

    “那咱们的家小怎么办?这么多人,拖家带口的,倘若被贼人发现,那该怎么办?”

    王秀清非要把房县的老弱妇孺全部编入军中,为的就是要用这些人挟制前营的青壮,这几个秀才想要逃跑,顾虑的还是家中的妻儿父母。

    张老夫子微微一顿,然后露出决绝的表情,他道:“诸位,从古至今可有教匪能成事的?况大清兵强马壮,皇帝文武仁圣,我等若是从贼,那便真是破家灭门,倘咱们逃出去,再向朝廷出首,说不定还能救回家小,就算救不出,凭咱们的功名,还愁娶不妻?”

    “这……?”

    几个秀才总算都听明白了张老夫子的意思,就是妻子如衣服,没了还可以再娶,自个命丢了,那就什么也没了,至于家中的父母,这个时候,谁还管得了他们?

    华夏民族自古以来,首重的就是孝道,历朝历代,甚至如今的胡人朝廷也都标榜以孝治天下,听到张老夫子说要放弃家人,独自逃跑后,几个秀才脸上都是露出难以决断的神色,他们倒不是舍不得妻儿老小,而是怕被世人戳脊梁骨。

    张老夫子怒道:“圣人曰,忠孝不能两全,为人臣者,当以朝廷为重,我等为国舍家,为的乃是朝廷大义,为的是公理正义,诸位岂不闻明朝卢督臣,卢象升弃家尽忠的故事?”

    “是我等着相了,张兄所言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白莲教匪寇掠房县,阖城百姓沦于贼手,我等若还纠结于一家之私,实在是有违圣人教诲,今教匪猖乱,我等当同心一意,助朝廷弃家保国,救百姓于水火,将来平定匪患,再至双亲灵前忏悔不迟,现在,咱们就各自回家,收拾收拾,今夜子时就在城北文庙后的石林出”

    负心皆是读书人,张老夫子几句冠冕堂皇的话,令得在场的几个秀才人人附和,将想要抛弃妻儿逃跑的事,说成了为国为民,合情合理的正义之举。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秀才都和张秀才他们想的一样,家住城东的秀才赵文明还是有良心的,他是单亲家庭,父亲死的早,是他母亲不舍的吃,不舍的穿,含辛茹苦把他养大,现在教匪破城,让他抛弃老母独自逃跑,他自问做不到。

    可现在群情汹汹,又以君臣大义压之,他只能跟着附和,他知道如果自己带母亲一起逃,这几个连父母妻儿都能舍弃的东西,断不会带他一起逃,而且他认为,就算他们逃到府城,官老爷们也未必会待见他们,说不定还会把他们当成教匪的同党给拿了。

    “逃不掉,那只能从贼了!”

    望着一个个唾沫横飞,口若悬河的同年们,赵文明突然生出了一个心思:“出首,把这帮秀才想要逃跑的事告诉教匪,这样的话,或许还能被匪首看中,如此就算做了贼,也能当个管事的,而自个的老娘也能生活的好一点。”

    想到这里,赵文明终于下定决心,等人散了后,他就直接去县衙出首,把张夫子他们想到逃跑的事和盘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