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灭清我杨秀清是专业的 » 第038章功勋制度

第038章功勋制度

    太平军一个师的编制并不都是战兵,按制,只有前旅、左旅和右旅负责战事,中旅为师帅亲卫,后旅则是辅兵,主要负责粮草物资的运输,战兵的着甲,打扫战场、挖掘壕沟等辅助事项。

    经过再次计点,李锦最终统计出了太平寨青壮的具体人数为一千八百六十三人,但其中有木工五十四人、泥瓦匠八十一人、铁匠二十三人、篾匠六十四人,因此能编入战兵的只有一千六百余人。

    因此王秀清只得整编了前旅和左旅以及右旅,总兵力一千五百七十五人,剩下的一百余人虽然也给了一个旅帅的编制,但只能充作亲卫队使用,至于后旅,完全就是一个空架子。

    李锦遂建议将所有的工匠全部编入后旅,闲时打造军械,造房搭屋,战时负责运输物资,待有了稳定的根据地后,再重新安置。

    王秀清深以为然,天水坪虽然易守难攻,但地处偏僻,物资相对匮乏,容纳五千人都有些拥挤,作为临时落脚点还算勉强,太平军要发展壮大,肯定要另觅根据地,因此暂时将工匠们编入后旅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确定了编制后,王秀清又与众人协商了军饷的事情,前世太平军采用的公库制度,也就是所有财产由公库管理,作战中的缴获必须上交公库﹐将领士兵生活需要﹐由公库供给。

    但事易时宜,前世太平军起兵之初,之所以能采用公库制度,那是因为拜上帝教广为流传,上至天王,下至士卒都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推翻胡虏,打出一个太平乐土。

    而王秀清新编的太平军却是由灾民、百姓组成的队伍,他们没有信仰,他们期盼的生活是能吃饱穿暖,老婆孩子热炕头,所谓当兵吃粮,想要让他们卖命,那就必须给他们相应的待遇。

    普通士兵月饷二两、伍长二两五钱、司马三两、卒长五两、旅帅十两、师帅二十两,这是王秀清和李锦等人商议出的最终方案。

    与军饷制度同时推出的还有相应的功勋制度,根据李锦建议,王秀清最终决定,太平军功勋制度和战功挂钩。

    军议规定,军功赏银有攻城赏格、陷阵赏格。

    其中攻城赏格以城垣大小险易为等差,其中府城赏格规定先登第一人赏五百两;第二人三百两;第三人两百两;第四人一百两;第五人五十两。州城赏格规定先登第一人四百两;第二人二百两,第三人一百两,第四人五十两。县城赏格为先登第一人三百两,第二人一百两;第三人五十两,其余辅助攻城以及次后入城的士兵亦有十两至三十两不等的赏赐。

    陷阵赏格则规定在两种情况下给予赏赐:第一种是敌军在坚守阵地的情况下率先冲锋者;第二种是两军正面交锋时率先冲锋者。第一种赏格:先冲第一人一百两;第二人八十两;第三人六十两。第二种赏格为:第一人五十两;第二人四十两;第三人三十两,其后以此类推,也就是前进者赏,后退者罚!

    当然赏银还是其次,该条功勋制度还规定,凡先登和先冲的士兵和低级军官都可以在战后得到相应的晋升。

    采用这种赏赐制度,而不采用首级叙功制度,为的就是激励士兵奋勇当先,从而避免士兵为了哄抢敌军首级,影响战事,同时也可避免士兵杀良冒功。

    军事操典和军规方面,王秀清本来考虑的是采用《纪效新书》中戚家军的操典和军规,但目前太平军的条件太差了,并不适合如此严苛的军事训练和军事规定。

    因此太平军的军事训练主要侧重队列、耳目、手足和等方面,而且王秀清还明确下令,太平军投入训练后的第一个月,只进行队列训练,务必要令全军做到令行禁止。

    待全军都能按照各卒,各旅军官号令进行队列训练后,再进行耳目和手足的训练。

    所谓耳目,即耳听金鼓,眼看将旗,并规定,一旦进入耳目训练阶段,所有士兵不必再听从长官甚至他这个师帅的号令,一切以金鼓和将旗为准,也就是闻鼓耳进,闻金而退,将旗所向,即全军的进攻方向。

    自古指挥作战靠的乃是旌旗火鼓,所谓“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因为一旦开战,靠将领指挥是不可能把军令传递到每一个士兵身上,所以太平军同样要严格按照军旗金鼓为指引作战,

    为训练士兵识别这些信号,并按着这些信号行动,王秀清即令李锦把各种信号代表什么军令,全部抄写下来,发放全军,并命各伍在晚上用饭前聚集一起,由识字的几个秀才诵读和解释给不识字的士兵听,务必使每个人都记熟,其间也能顺便教授士兵读书识字

    至于手足,就是战斗技能,比如说长枪兵的刺杀技巧,刀盾兵的格斗技巧,射箭,火铳和火炮的使用技能。

    当然器械方面,太平军目前的缺额很大,更没有火铳、火炮等杀敌利器,好在这次攻取房县,缴获了部分铁锭和铜锭,太平寨也有二三十名铁匠,虽不会打造火炮和火铳等有难度的武器,但打制刀枪剑戟,简单的盔甲和盾牌,应该没多大问题。

    把军事技能放在最后,王秀清也是无奈,太平军毕竟是一群毫无战斗经验的农民组成,若直接进行军事训练,那就是一群只有战斗技能的农民,将来上战场,只会胜则一哄而散,败则一溃千里,这显然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磨刀不误砍柴工,反正有白连教顶在前面,王秀清正可趁着这个空挡,好好整训一下太平军。

    军规方面,考虑到太平军刚刚草创,而且还是因为明王降世的幌子,才加入太平寨的,若法度太过严苛,军中或许有可能产生不满情绪。

    因此王秀清只是简单地提出了五点,即不乱杀人,二不许强抢民女,三不许杀耕牛,四不得哄抢百姓财物,若有发现,严惩不贷,直至斩首示众。

    此外李锦还建议,鉴于水灾影响,为防感染瘟疫,太平军必须饮用煮沸过的开水,士兵们的排泄物也要定点掩埋,甚至吃饭之前全军将士包括后营的老弱妇孺都必须净手。

    王秀清自无不许,遂令李锦将军规和他建议的生活条例也誊写下来,教授士兵,务必要令所有人都会背诵,他会定期抽查,有不会背诵者杖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