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灭清我杨秀清是专业的 » 第037章军制

第037章军制

    太平寨!

    随着王秀清把从房县掳掠的钱粮物资运抵至摸天岭后,留守在寨子里的老弱妇孺和太平军乙队的官兵顿时欢声雷动。

    望着宛如蚂蚁上树一样顺着山路往山上行进的人流,望着他们身上背的鼓鼓囊囊的口袋,所有人都陷入了狂喜之中。

    人多,意味着太平寨的实力壮大了,自保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携带的物资多,意味着太平寨暂时可以不用再为粮食发愁,离乱人,不如狗,有个安生之所,吃上一口饱饭,便是太平寨寨民最大的心愿。

    普通百姓因为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心满意足,但王秀清却充满了紧迫感。

    根据他前世的经验,清廷在收到房县被白连教攻破的消息后,肯定会严查白连教众,同样白连教显然也不会坐以待毙。

    起义,已经势所难免。

    川楚大乱更是势所难免。

    倘若此事波及到贵州,那苗民反清或许也会提前。

    大变就在眼前!

    而太平军却是一支由难民和百姓组成的军队,看似有一千八百余名青壮,到武器匮乏,有作战经验的也就一百余人,所以尽快训练一支能打仗的兵马,以应付接下来的大变,才是太平军重中之重的事。

    因此,在回山的第二天,王秀清就把刘麻子、陈二狗、王三和李锦还有陈德等人召集到了一起,商议太平寨后续发展事宜。

    许是有仇必达几个小妾暖床的原因,陈二狗和刘麻子在众人落座后才堪堪抵达,进了屋子,刘麻子还打了个酒隔,陈二狗也咋咋呼呼地问道:“大哥,这么早就把咱们叫过来有什么事?”

    王秀清也没对陈二狗和刘麻子的表现有什么不满,此前太平寨草创,根本没制定什么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法度约束,他自然不好说什么,只点头示意二人坐下。

    见诸人到齐,王秀清清了清嗓子,开口道:“诸位,古人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咱们既然立了寨子,成立了太平军,那就得有寨规、军规,若还是乱哄哄的,将来又岂能对付清军?”

    陈二狗奇道:“大哥,您不是和那个王忠商量好了吗!有他在官府支应,清军打咱们做甚?”

    刘麻子也有些好奇,抬头看向王秀清,他昨天就听陈二狗说,王秀清和王忠约定,只要官府不追究太平寨袭破县城的罪责,以后双方就和平共处,互不干涉。

    “你懂什么,王忠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千总,他能做鞑子朝廷的主吗?况且咱们寨子里现在有近五千人,人吃马嚼的,咱们从房县打来的粮食能撑多长时间?等粮食不够了,还不得下山去打粮,某家和王忠约和,只不过是争取咱们太平军发展的时间,所以今天这规矩必须得立!”

    被王秀清这么一骂,陈二狗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干笑着说道:“大哥您要立规矩,那就立规矩,别动气,动气伤身!”

    刘麻子见机的快,忽地站起来身来,看了看左右,拍着胸脯表示道:“大哥,你就说吧,谁要是敢反对,兄弟就把他的头拧下来给您当凳子坐!”

    王秀清气笑了,咳了一声,缓和了一下心情才说道:“咱们先说我太平军军制,我意五人为伍,设伍长统之;五伍为两,以两司马统之;四两为卒,以卒长统之,至卒始设亲兵,一卒为一百零四人;五卒为旅,设旅帅,一旅有五百二十五人;五旅为师,设师帅,一师计二千六百三十人;倘若将来扩军的话,就五师为军,全军共计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人。以旗帜、号衣和腰牌等辨别番号,而某家就勉为其难,先担任师帅!”

    刘麻子奇道:“大哥,咱们太平军刚收拢的青壮,加上原来的兵马,一共就一千八百余人,而且里面或许还有木匠、铁匠等技术型人才,还能剩多少人,这也不够一个师帅的编制啊?”

    李锦犹豫了一下,问道:“寨主这个编制可是仿周制?”他之前就对王秀清识文断字疑惑,现在见王秀清竟还懂周礼,这令李锦是越发的震惊。

    王秀清笑道:“本帅既然是明王转世,那么懂一点周礼,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好了,兵马不足不要紧,咱们先把架子搭起来,等以后规模扩大了,再补齐编制!”

    王秀清托言明王转世,李锦这个始作俑者自然不好再说,他只盘算着哪天抽空单独去寻王秀清,问问他为啥会识文断字,而且貌似还博览群书,这也太奇怪了。

    其余的刘麻子和陈二狗二人都是大老粗,他们哪知道周礼,反正大哥说什么就是什么,咱照办不就结了。

    军制定下来后,王秀清又任命刘麻子为中军旅帅,陈二狗为前军旅帅,左军旅帅、右军旅帅和后军旅帅则是从原摸天岭太平军中仔细甄选出来的,也都是和清军交战时表现突出的几人,分别叫杨虎、陶旺祖、郭道荣。

    其余卒长,左右司马和伍长亦是由原太平军老兵担任,从王秀清在显圣寺举兵,到现在拢共就半个月左右,所谓的老兵也都是刚刚放下锄头,打过一次山地防御战的新兵蛋子,但总比没上过战场好,所以王秀清只得赶鸭子上架,先将就用着起来。

    原斥候队长王三改任太平军斥候营营官,陈德为副营官,主管刚刚成立的少年营,依旧负责斥候和巡哨。

    后营的老弱妇孺依旧交给李锦管理,主要负责修建房屋,打造器械,缝补军服和开垦土地。

    其实王秀清不在山寨的这么多天,刘麻子的表现还不错,在清军退兵后,他就着重加紧了对太平寨的建设,经过这十余天的赶工,他已经督建了十余座木屋,还在最后一个山洞的出口处,修建了两排长约七八丈的窝棚,这窝棚的框架都是用竹子搭建的,里面层层叠叠铺了好几层干草,屋顶也是用竹子编起来的,上面同样铺了干草,只是碍于太平寨原先没有棉花,所以一床被褥都没有。

    原先,刘麻子以为造了这么多房子,已足够太平寨使用,他怎么也没想到太平寨竟会如滚雪球般涌入这么多人,好在李锦回来了,他总算可以把身上的担子卸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