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为浮世仙 » 第二章 偶闻龙王祭

第二章 偶闻龙王祭

    与人同行,实属寻常。

    而与妖怪同行,而且还是一只会说话的妖怪,却是方源两世为人的头一遭。

    “小道士,你住在哪里?”

    “乌龟山,老龟观。”

    “是县里的那座小山吗?”

    “是的。”

    “哦!我在这儿这么久了,还第一次知道上面住着人呢!”

    小花雀扭过头,像是在打量一件稀罕东西。

    “我与师父,都是许久未曾下山了。”

    方源轻声解释了一句,伸手拨开面前的杂草。

    这小路看似狭长,但并不难走,周围草叶青葱,更有野花点缀,凭添几分山野之趣。

    “那小道士,你会法术吗?”

    未过片刻,小花雀再次问道。

    声音清脆动听,宛如空谷幽泉。

    “咳!”

    方源轻咳一声,目光不由得看向远处。

    “大抵……是会一点点的。”

    *

    他所修习的功法,名为《神龟经》。

    这功法,无甚出奇。

    既无滔天斗法之能,亦无安生护道之处。

    唯一值得称道的,可能就是——活得久。

    龟,本就有长寿的寓意,代表着生机长存。

    《神龟经》,更是一类专注于延年益寿的法门。

    或许也因为如此,整部经书里面并没有类似移山倒海这种一看就非常厉害的强大术法,反而大多是像“燃火”、“除尘”、“控物”这种方便日常生活的小法术。

    虽没有强大威能,但在这个生产力没前世那么高的时代,确实给他带来了不小的便利。

    ……

    “哦!你果然也是会的!”

    花衣像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

    她自诞有灵智以来,还未见过其他修行者。

    对那些话本故事上描绘的威能无比的法术充满了好奇。

    “只是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法术,可能会让你失望。”

    方源缓缓摇头,同时手指微动——

    空气中,一点涟漪骤起,随即无影。

    而不远处,一株挂满野果的小树上,一颗紫色的浆果从枝桠上脱离:

    “啵~”

    微声起,浆果落。

    伴随着风的律动,那枚浆果晃晃悠悠地来到了一人一鸟面前,最后稳稳停在了花衣的脚下。

    一滴紫色的汁液从断口出渗出,飘出一缕果香。

    “此为控物之术。”

    方源轻声解释道。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动静,也没有什么绚烂夺目的特效,正如他所说的,这只是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小法术。

    “哦!我觉得很厉害!”

    小花雀依旧十分激动,看了看脚下紫黑色的浆果,又看了看方源,不知想到了什么,一对碧玉般的小眼睛睁得大大的。

    “你若想学,我可以教你。”

    他的师父跟他说过,除了《神龟经》的本体功法外,其他法术都是他早年随手收集来的小玩意,可以随意处置。

    “可我不能白学你的法术。”

    “那花衣也教我一个吧。”

    “你想学什么?”

    “都可。”

    ……

    长寿县和渭水河离得并不遥远。

    这条河从天明山发源,弯弯绕绕经过了大半个怀郡,养育了一方水土,也哺育了沿途的生灵。

    飞禽走兽,千亩林木,万万百姓,都离不开这一条大河。

    ……

    虽说在路上耽搁了一些时辰,但一刻钟后,一人一鸟也终于临近了渭水河边。

    “花衣,你若要与我同行,须知在普通人面前,不可随意开口,以免惊吓他人。”

    临到官道,方源忽然停下了脚步,认真嘱咐道。

    “哦!没问题!”

    小花雀点点头,也是一脸郑重。

    她诞生灵智已有一些时日,自然是知道普通人恐怕终其一生也难以见到妖怪,随意开口说话不但会引起恐慌,还有可能带来祸事。

    ……

    通体青石板铺就的官道,宽约两丈,这是大丰国力强盛的象征。

    其上挑夫,游人,行商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更有农家汉子在路边席地而坐,铺一张素布,上摆一些山珍野味,朝着路过的行人吆喝着。

    这些都是大山的馈赠,不少还带着清晨的露珠。

    若有人驻足,便是好一番“唇枪舌战”,直到一方败下阵来,但总归是会皆大欢喜的。

    “久违的生活气息。”

    站在官道旁,方源闭上眼,静静感受了着这难得的热闹。

    山上修行三十载,这种浮世的气息,几已被他忘却。

    左肩上,花衣也闭上眼,但耳中除了嘈杂的交谈声和脚步声外别无他物。只得用略带疑惑的小眼睛侧头看向方源。

    “我已有好多年没见过这种热闹的情景了。”

    方源微笑着解释了一句,并不多说。但花衣的目光却由疑惑变成了同情,甚至还用一边翅膀拍了拍他的后背,以示安慰,却让他不由得大笑起来。

    ……

    “这位小先生,请等一等。”

    一人一鸟沿着官道还未走出多远,几位身着长衫,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士子便从后面叫住了方源。

    “小先生有礼。”

    一名留着细细的胡须,头上戴冠,略显清瘦的中年人,来到他的面前,拱手说道:

    “在下姓李,单名一个先。小先生这是要去龙王县?”

    在大丰朝,对于道士的尊称一般为先生,这也是道家在大丰地位崇高的一种体现。

    “先生不敢当!”

    “在下方源。”

    方源拱手回了一礼。

    “不过我确实是要去龙王县。”

    听到这话,其中一名面容清秀的年轻士子当即抚掌大笑:

    “哈!崔兄,你那壶月桂酿现在可是我的了!”

    被称作“崔兄”的年轻士子倒也未曾否认,只是笑着摇摇头说道:

    “这个时辰,又身着道袍,这位小先生必定是去参加‘龙王祭’的,你只是占了先乘之机。”

    “先发制人亦是一种本事,崔兄可不要不服气!”

    ……

    “龙王祭?”

    两位年轻的士子聊得火热朝天,方源却是有些疑惑了。

    “莫非小方先生不知道?”

    李先见他如此表现,却是有些讶异了。

    “我确实不知,还望李兄解惑。”

    方源拱了拱手。

    “举手之劳罢了。”

    李先顿了一会儿,缓缓说道:

    “龙王祭,据说是三十年前龙王县改名时设定的日子。”

    “自那年起,每年一办,从未间断。”

    “最初的时候,龙王祭比较简陋,村民们只是向河中投入一些鸡鸭猪等肉食,也未曾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庆典。本意是祈求渭水河里的龙王能保佑河边的村人安全平安,来年风调雨顺。”

    “直到最近这些年,举办的规模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人也越来越多,到现在已经演变成县里面一个盛大的节日了。”

    “所以几位也是去参加龙王祭的?”

    方源看向几人。

    “正是!”

    崔姓士子当即回答道。

    “特别是听说今年还有白云观的高人到场,将为大家表演一场‘捉妖盛会’,那就更不能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