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周采石补天 » 第三十一章 自古逢秋悲寂寥

第三十一章 自古逢秋悲寂寥

    “那水泥当真能加固城墙?”张知县两眼放光,很是激动。

    叶长风:“如果能造出来自是可以。”

    “但,老样子,咱们得先试验一下。”

    “不过那水泥的制造法子,我还得回去好好理理。”东西没烧出来前,他可不敢打包票。

    “好好好!”张知县兴奋地搓了搓手,“那有什么需要我帮忙?”

    叶长风想了想,沉吟道:“正午了,张大人这管饭吗?”

    “呵呵呵管!”

    张知县的夫人平常不怎么做饭,家里也没请厨子,一听几个人要在家里吃饭,赶忙请人去外面酒楼买了些好菜。

    煎炒炸煮一应俱全,菜色十分精致,还特地温了壶酒。

    张知县又感动又心酸,他平日里怎么就只能吃些馍馍就咸菜,偶尔想出去还没钱。

    饭席摆在了县衙的内堂花园。

    此时正值初秋,风轻云淡,天高气爽,空中偶有南飞的大雁,院内的银杏半绿半黄,四处还浮着若有似无的桂花香。

    几人一边吃着美食一边欣赏美景,都觉十分惬意。

    张知县是个武夫,但此情此景,倒让他发了些诗性,一口酒下肚,便捋着胡子吟了两句。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雁南归。浊世难逢几知己,不如携壶上翠微。”

    “好诗!好诗!”宋知北眼神一亮,忙放下筷子细细品味起来。

    “白云飞,草木黄,雁南归,这三处写得颇为应景!浊世难逢知己,更是贴合眼下境况!”

    “张大人,你此前说自己不通文墨,太过自谦了!”

    叶长风和江见素也默默点了点头,虽然前面读来有些萧瑟,但后两句却又显现出豁达,确实还不错。

    张知县闻言立刻摆手,朗声笑了起来,“没有没有,是你们过誉了!”

    “说来惭愧,当初和夫人成亲时作催妆诗,我岳丈说坊间五岁的小儿都比我作得好!”

    “哈哈哈哈!”几人一听都笑开了。

    他并非有意自贬,诗词方面他确实不擅长,今日许是偶得灵感,才运气好了些。

    看席间气氛不错,张知县也高兴,想到近来的几桩事心中更觉快慰,一杯接一杯地喝了起来,手边一壶酒很快就空了,又让他夫人去温了一壶。

    边上的江见素有些担忧,这张大人不会喝醉吧?

    酒很快就来了,他琢磨了一圈,有酒怎么能没有诗呢?

    “知北,你许久不作诗了,若你觉得刚刚那首尚可入眼,便以它抛砖引玉如何?”张知县边说,边给自己和宋知北斟了一杯。

    “好!”叶长风先前推说自己要思索水泥制法,不宜饮酒,此刻看热闹不嫌事大,饶有兴致地应和道。

    “还是算了,状态不佳,作不出什么好词句。”宋知北无奈摇头,笑着推辞了。

    张知县此刻酒劲却上来了,“不能算!长风,小道长,你们不知道,知北当年可是京城数一数二的才子!”

    “诗万首酒千殇,连花魁都十分钦慕他,还送了他一句话。”

    叶长风来了兴趣,“什么话?”

    “但得千钟粟,不如周郎顾。”张知县呵呵呵笑了起来。

    “周郎顾?什么意思?”

    “他当年外出察访,稳妥起见用的化名,叫周旭。”

    “银鞍白马,少年侠气,一醉轻王侯,可惜啊,可惜你们见不到……”

    谈及往事,张知县顿觉遗憾,突然没什么继续的兴致,低头喝起了闷酒。

    没人说话,席间一下安静下来。

    叶长风和江见素好奇地朝宋知北看过去,他神情平和,默默吃菜喝酒。

    虽不是一味消沉,却少了那股少年气,和张大人话中的描述,确实有些差别。

    看大家都不说话了,叶长风突然清了清嗓子,“那什么,我这里刚好有一首诗,各位要听听吗?”

    张知县:“来!”

    三人虽然都放下了筷子,但心里并没抱多大期待,只当他是为了调节气氛。

    叶长风起身,看向远处慢慢吟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两句话一出,张知县和宋知北眼神变了。

    叶长风朗声继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好诗!好诗!”

    张知县按捺不住地拍了拍桌子,神情激动,“此诗当浮一大白!”

    宋知北亦是惊喜又讶然,嘴里反复念叨着前两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诗境见心境,真乃绝句!”

    江见素不知道该怎么夸,默默点了点头。

    叶长风看着重新活了过来的张知县和宋知北,心道,不愧是诗豪,一首诗即刻把氛围给拉上去了。

    “长风,你这深藏不露啊!要不是你今日不喝酒,本官非得好好灌你一壶!”张知县捋着胡子,边说边回味,这诗里透出的豪情,万分合他心意。

    叶长风赶紧摆了摆手转移话题,诗不是他写的,越夸他越虚。

    “对了,知北,土地改革一事如何了?”

    宋知北:“税收方面按大周律,每亩只取土地收益的十一,废除其余名目杂税。”

    “收税的官吏由张大人亲自挑选。”

    “不过,另外有件事,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叶长风:“何事?”

    宋知北不答反问:“你对土地兼并一事怎么看?”

    “此法乃引起农民和地主矛盾的根源,若可以,必须废除。”

    宋知北和张知县闻言都皱起了眉头,要废除的话有些难度。

    叶长风继续补充,“百姓要的是均贫富,若土地不抑制兼并,只会越加拉大贫富差距。现下是生活还能过得去,若真山穷水尽了,起兵造反都有可能。”

    叶长风不清楚这个时代有没有过农民起义,但上辈子很多朝代都发生过。

    很多起义者一开始也没什么远大理想,只是不满朝廷政策,想吃上顿饱饭。

    宋知北凝神思考,他知道叶长风不是危言耸听。

    “那你有何良策?”

    叶长风:“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其实就是默认私人可合法占有土地,在此逻辑下,皇帝便是最大的地主。”

    “你真想解决,最好的办法只有推翻,重新建立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