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周采石补天 » 第三十章 蒲水试验区

第三十章 蒲水试验区

    三人忙把碎片拿出来研究,可那道光炸过之后,石头瞬间就暗了下去。

    “怎么又不发光了?”

    “是啊,奇怪。”

    “这样试试呢。”

    宋知北将手一拢,挡住了屋外的日光,光线一暗,倒是能看出点光芒了,不过很是微弱。

    三人一个接一个地叹气,都有些失落。

    才恢复了这么点神力,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得到下一块碎片的下落。

    叶长风:“算了,往好处想,说明咱们的方向是对的,至少女娲石有反应了。”

    “叶大哥说的对。”

    宋知北提出一个猜测,“会不会是我们做的事没有起到直接效果?”

    “税改还没全部落实,粮食也得等明年收获才能看到结果。”

    “大家此刻的生活没得到什么改善,便产生不了众生之力。”

    “宋大哥说得有理。”

    叶长风也默默点了点头。

    看来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不得。不过还好女娲石多少恢复了些,也不算一点反馈都没有。

    “那我们想想接下来可以做些什么。”

    “好。”

    三人正要商讨,张知县一脸气闷地推门进来了,叶长风赶紧把石头丢进乾坤袋里。

    “怎么了张大人,又有人来找不痛快?”

    张知县:“刚刚,有人来衙门送钱了。”

    叶长风和宋知北对视一眼,明白了。

    “是那个朱员外?”

    “不错,他来领那几个黑面家丁,说愿意交纳两倍的罚款。”

    叶长风不满地撇了撇嘴,才两倍?朱员外是蒲水县最大的地主了吧,按逃税的数额,交个五倍也不过分。

    宋知北隐隐觉察出有些不对,“他还提了什么要求?”

    张知县脸色不快,“他说要和官府一起卖氮肥。”

    “什么?大人你没答应吧?”

    张知县急了,“本官怎么可能答应?”

    他突然叹了口气,“只是他这一提,我倒是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说着看了眼宋知北,语气有些犹豫,“这做氮肥的法子,咱们是不是该交给朝廷?”

    叶长风直截了当:“我不赞成。”

    宋知北皱着眉没说话,但神情有些动摇。

    张知县看了看江见素,心想这氮肥也有清城山的一份功劳,遂问道:“小道长你呢?”

    江见素诚实地摇了摇头,“我不知道。”

    张知县又看向叶长风,想和他说说道理,“这氮肥给了朝廷,朝廷便会费心推广,到时候天下人就都能用上了。”

    叶长风还是摇头,“大人说的我明白,但我不赞成的理由和你拒绝朱员外是一样的。”

    这是何说法?张知县和宋知北都朝他看了过来。

    “氮肥交上去,只会变成又一个官榷商品,朝廷为了盈利,价格定得不会低。想想茶叶和盐,真到那时候,没钱的农户根本买不起。”

    他神情真挚,“这不会是你们想看到的。”

    没钱还可以不喝茶,但肥料对土地来说却是必需品,一旦把选择权交出去,将和他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这……”

    “那你打算怎么做?”

    “暂时由官府代为生产,不过,此法还需要清城山的帮助。”

    宋知北不解,“这是何意?”

    张知县和江见素也好奇地看了过来。

    叶长风对三人解释道:“我想通过官府出资造一个氮肥制作坊,百姓们带好绿矾和石碳过来,按数量给些加工钱。”

    “由于氮肥的制作工法并不简单,稍有差池甚至可能丧命,因此我们要请见素的那位师兄教授大家其中技艺,并由他定下考核,三次考核全通过者,方可上任。”

    三人都听得来了精神。

    叶长风继续道:“一旦蒲水的制作坊能成功运转,我们便可以向全县和周边输送氮肥,等人数再壮大一点,满足整个大周也不是难事。”

    张知县满脸震惊,“满足整个大周?真能如此?”

    叶长风十分坦然:“不知道。”

    “所以我想让蒲水先当一个试验区。”

    宋知北:“试验区?和你那试验田一个意思?”

    叶长风点头,“差不多,以上只是我的想法,能不能成自然得先试一下。”重点就是要看普通人能不能通过考核制作氮肥,要是不行,也只能另谋他路了。

    “哦对,还有一点我忘记说了,到时候你们可能得想些办法控制绿矾和石炭的价格,以免有不良商贩趁机抬价。”

    宋知北赞同道:“好。”

    话说到这,几人便接着讨论起了那些罚款的用途。

    虽然钱还没全部到手,但至今已规划好了以下三点:

    一,青黄不接时给农户无息贷款;

    二,建造氮肥制作工坊,没盈利前,人力物力都从这笔钱里出;

    三,修水利,解决时旱时涝的问题。

    另外张知县又提出了一个意见,“以上这些都解决的话,咱们应该考虑考虑军事,大周的军事实力太弱了。”

    宋知北也有他的想法,“我觉得人才一项也很重要,需培养一些能干实事的人。”

    “长风你呢?”

    “对,长风你说说,接下来该做什么?”

    两人意见不统一,便把目光转向了叶长风。

    叶长风不假思索,“你们说的都有理,但我觉得接下来最需要做的是修路。”

    “修路?”

    “没错,要致富先修路。”

    “等路修好了,不仅此地百姓走得舒坦,那些同外面做生意的商人来往也更方便。”

    “像氮肥,极易受潮,如果单靠水路运输,怕是还没到地方就坏了一大半。”

    “还有一点”,说着,叶长风看了眼宋知北,“路好了,愿意来的人就多了。”

    宋知北明白他的意思了,不过还有一事不明,“难不成是要修砖路?”这个可有些难度啊!

    张知县沉吟,“砖路适宜在平坦的地上修,咱们这四面连山,除了县城里稍微好点,大多地方都崎岖不平。”

    “可若在县城修路,本官觉得没必要,此举对百姓的生活没多大改善。”

    叶长风诚恳点头,“张大人说的不错,所以我们不修砖路,修水泥路!”

    “水泥?这是何物?”

    三人都齐齐地盯着他,心想难道这又是那天书里的神物?

    叶长风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想了想说道,“和灰浆类似,但比灰浆更为坚固。”

    “等水泥做出来了,不止修路,修水利、修桥、造房子都能用上。”

    “甚至,还能用来加固城墙。”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