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浩浩人族 » 第十一章 正气长歌

第十一章 正气长歌

    岑夫子和阡素薇身子一晃,一左一右来到了他身边。

    后面跟着的一群大小老头老太也不甘寂寞,纷纷凑了过来,不忍错过这场热闹。

    除了小武曌以外,算年龄真的都可以叫老头老太。虽然面貌上几乎都是俊男靓女,但这凑热闹的心却是和凡俗的老头老太一般无二。

    “阿爷,这是哪家的功法?我怎么感觉不到它的道韵?”

    小济生捧着书卷,看着封面的四个字,一脸疑惑。

    岑夫子走到他身边,也是第一眼就看清楚了这是哪本书卷。岑夫子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一脸复杂的神色,有激动、有欣慰、有顾虑、有叹惋...

    其他人这时都纷纷看到了小济生手捧的书卷,有茫然无知、有所有所思、也有如同岑夫子一般复杂未名。

    小济生久久没听到回答,歪过头看向岑夫子。看着岑夫子像是陷入了回忆一般,小济生便安静地等着,没有再发出声响。

    良久,“这不能算是哪家的功法,硬要算的话,这是人族的功法。这一条道叫——浩然正气,是人族根本之道!”

    岑夫子一开口像是不知道如何解释一般,斟酌再三方才缓缓出声,但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他像是悟开了什么一样,掷地有声。

    随后他继续向小济生解释到,“‘浩然正气’一道不属于人族任何一家道统,但人族所修千万道路中尽皆蕴含着‘浩然正气’一道。所谓,‘修仁德,行善事,走正道’,这是所有人族的立身之本。”

    岑夫子说到这的时候,小济生终于忍不住发问,“阿爷,我曾在各家道义中都见到过‘正气’一说,其与‘浩然正气’一道有何关联呢?而且,听您这番话,这应该是所有人族都心向往之的大道,为什么我从未见过书院有人修这一道?甚至是在各家典籍记载上,也没有听说过哪位先贤成的是这一条道呢?”

    岑夫子轻轻拍了拍他的头,不急不缓地继续往下说,“‘浩然正气’一道确实是所有人最应该修的一条道,但‘浩然正气’一说实在太过缥缈宏大,从古至今没有人能够真正诠释,自然也就无从修起。但自古以来,却依然有无数大贤心向往之,为求甚解,追逐一生。可惜略有所成者只有两人,一为孟圣,二为文圣!但孟圣之道多为‘义’,文圣之道多为‘忠’,即便是这两位圣人,所成之道也仅可言‘正气’,不及‘浩然正气’之万一。他们的时代距今太过久远,你不知道也属正常。阿爷也是因为特意探究过‘浩然正气’一道,才偶然间得知。”

    小济生又问,“阿爷,那现在有人修‘浩然正气’一道吗?您说这一道是人族之根本,如果没有人能修成,岂不是我们人族就没有了根本?”

    岑夫子灿然一笑,“老夫说的是没有人修成,而不是没有人修!实际上我们所有修者,乃至所有人族。无论是否修行,修行哪条道路,只要我们走的堂皇正道,行的是善行,对得起人族,我们身上都会有‘正气’!‘正气’交融在我们的一言一行,贯彻我们修行始终。德行越高,行事越正,自然‘正气’越足!虽然我们没有修‘正气’,但同样能孕养出‘正气’来。虽然这股‘正气’远远不及‘浩然正气’,但这股‘正气’也能护佑我们免受邪魔!”

    小济生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阿爷,既然没有人以‘浩然正气’成道,那我手里的《正气长歌》是哪里来的呢?这不是‘浩然正气’一道的功法吗?”

    岑夫子回答道,“《正气长歌》正是‘浩然正气’一道的筑基功法,虽然出乎了我的预料,但既然你们有缘,或许你可以试试?”

    小济生又问,“您不是说没有人修成过‘浩然正气’吗?为何会有功法呢?”

    岑夫子再答,“确实没有人修成过,因为人所认定的‘正’终究会受人的影响,所以无法得到‘浩然’之意,自然无法修成。但在往圣耗费的无穷心力下,也不是一无所获,起码总结出了筑基篇,但也仅有筑基篇。剩下的道路,就需要你自己去走了。”

    阡素薇听爷孙俩一问一答,解开了不少疑惑,但听到这会儿岑夫子撺掇着小济生去修这前路未卜的‘浩然正气’一道,她一下就坐不住了。

    先是把岑夫子狠狠薅开,紧接着又把小济生手里的《正气长歌》打掉。

    “你这老憨包,你自己都说这一道没人能修成,你还让小木木去修这前路未卜的‘浩然正气’一道,你自己怎么不去修!小木木啊,我们不听他的,我们选别的道,刚才不是那么多往圣道韵吗?我们选一个看的顺眼的好不好?以后不满意我们再换,阿奶保证一定让小木木找到自己的道!”

    岑夫子被阡素薇一把薅开也不生气,这会儿也没和她争辩什么,只是撇撇嘴小声嘟囔到,“这不是缘分到了吗,试试又没什么。”

    “你闭嘴!”

    到了天人境修为,已然超凡脱俗,再小的声音能听不见?

    阡素薇冲着岑夫子咆哮一声,又一脸关切、期待地望着小济生。

    小济生看到这两位对他来说最亲近的人因为他这般剑拔弩张,一时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只好无奈又关切地冲着他们回答道,“阿爷,阿奶,你们不要吵了。我知道你们都是为了我好,让我想想好吗?”

    他一手牵着岑夫子,一手牵着阡素薇,感受着手上传来的关切的力道,慢慢陷入沉思。

    他不像寻常的小孩子,做什么选什么都是凭借一时的兴趣。

    虽然涉世未深,他的很多行为还很幼稚,但面对正经事的时候,他绝对能以不弱于成人的成熟思虑来权衡利弊。

    ‘浩然正气’一道确实听起来十分诱惑,不说其意义非凡,便是兼容百家就可知这是一条通天大道。

    但是,也正如岑夫子所说,古往无数先贤都没做到的事,他凭什么就能做到呢?

    再三思虑,小济生最终决定放弃‘浩然正气’一道。

    抬头就要告诉二人自己的决定,可张开嘴,心中就感觉有巨石压着、堵着一般,很不畅快。

    小济生无声地开合了一下嘴,最终紧紧地看着岑夫子,“阿爷,您曾说过,修行就是修道,而道是心的衍生。所以心若堵着,道便断了,对吗?”

    岑夫子凝望着小济生的小脸,缓缓地开口,却没有第一时间出声回答。

    他看出来了小济生的心思,也知道小济生真正问的是什么。

    他是想小济生试一试这旷古绝伦的道路,但绝不想他沉沦其中。

    几次张嘴,顿了又顿,一顿再顿。

    最终,语气里像是压着旷古神山一般沉重。

    “对!”

    小济生凝重的小脸一下子化开,灿若桃夭的笑意浓郁到了极致。

    ‘我会领悟真正的浩然之意,我会走出浩然正气的真正大道!’

    “我决定了,我要修‘浩然正气’一道!或许这一条道我会走的很艰难,但不选它,我心念不通!”

    岑夫子和阡素薇张了张嘴都想再说些什么,最终却什么都没说,只是握住小济生的手更紧了一分。

    小济生脸上噙着笑意,静静地等二人平复下来,然后慢慢松开了他们的手。

    他盘膝在功法典籍搭成蒲团上安坐,左手摊开,掌心向上,放于两腿之间,靠近气海,结禅定印;右手抬起,虚掌向外,立在胸前。

    方才从手中滑落的《正气长歌》在他右手立定时,便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其手边。

    指尖轻触,《正气长歌》轰然炸开成亿万道乳白色泛着金光的道韵,随后尽数没于小济生的体内。

    这时,在他身下已经神光自敛的一众功法里好像传来了无数声欣慰的笑声。

    《正气长歌》化作漫天道韵时,小济生入定如空明,识海竟在不知不觉中已然开辟,此刻水到渠成般地将心神收归识海,内视之下,只见有四句总诀充塞整个识海。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在小济生心念碰触之后,心神随之一震,所有文字崩散成漫天灵光,与心神念想交融,最终凝结成一粒十分微小的种子。

    小种子刚一结成,他体内充盈全身的先天之气就呼啸般涌入识海,晶莹的小种子上的灵韵成呼吸状跳动,随着灵韵的跳动有条不紊地汲取着识海内的先天之气,然后好似再一点点长大,但变化十分微小。

    体内先天之气的减少,使得小济生的身体被动地加大了对天地间的元气的吸引,天地元气进入他体内再被先天之气同化。

    只片刻,小济生体内的先天之气与识海里的小小种子构建出了一个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