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在凉州 » 第一章 孤儿院

第一章 孤儿院

    人的一生,总是需要有一个目标,来支撑自己继续走下去。目标可以伟大,也可微小,我们把这个称之为——理想。

    远大者如当科学家,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的理想。现在的人大都是以钱来衡量,如成为当地首富,国内首富,进而成为世界首富。

    理想微小者如一天赚了一百块钱,可以给儿子买一本书,或者给老婆买一件简单的饰品,博家人一笑。憧憬着明天是否加倍努力,能赚二百块钱?或许一不小心,有生之年兢兢业业,能赚到某首富说的一个人生小目标?

    幼儿园的小朋友,希望自己可以得到更多的小红花。街道边的行乞者也期望得到更多好心人的施舍。夜店漂亮的姑娘总期望下一次遇到的会是一位多金而专情的白马王子······

    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下一个目标努力着,期望着,盼望着明天比今天更美好,这样的人生才会有无数种可能。尽管许多期望都没什么卵用,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哪天见鬼实现了呢?

    但这所有的一切都与张元已经没有任何关系。经过十九年岁月的搓揉,早年间的所有希望都已经随着日夜被病痛折磨而消瘦的身体消散一空。再加上整日在图书馆里,看过了太多的历史勾沉,人生起伏,四十二岁的他心态已如百岁老僧。面对人生,再也兴不起一丝波澜。

    孤儿院长大的张元,名字是院长起的。其实所有孤儿院里孩子的名字都是院长起的,因为院长姓张,那些父母没有留下任何姓名线索的孩子就都姓了张。院长没有什么文化,名字起的也很随意,张元、张角、张分······

    所幸张元身体很好,在孤儿院健康长大。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一路成绩优秀,二十三岁从兰州工业大学毕业,顺利进入甘肃省图书馆工作。当时的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美好的明天已经向他敞开了怀抱,幸福的生活触手可及。

    当拿到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他高兴的买了好多东西,回到孤儿院探望老院长。老院长看到张元,满脸欣慰之色,因为张元是他担任院长以来,第一个从孤儿院正儿八经走出来的大学生。而张元本身也重情重义,对孤儿院感情深厚。上学以来,只要有时间,就会回到孤儿院,帮助照顾别的孩子。

    “院长,这是我给您做的水烟袋,您试试怎么样。”张元递给院长一个长条的盒子。这是他特意为院长做的,花了俩天时间,是仿照某名牌厂家的产品,外表看起来与市面上见到的一样,但却多加了一层过滤,使烟味更加柔和。老院长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抽水烟,一直使用一个用羊腿骨做的水烟袋,由于使用了好多年,晶莹润亮,但是没有一点过滤功能,经常被烟冲得直咳嗽。有时候咳得脸红脖子粗,张元看着都难受。

    老院长笑呵呵的接过打开,看着精致的水烟袋,想来张元没少下功夫,虽然不是买的,但加工各种配件也都是要花钱的,有心想埋怨张元乱花钱,但转念一想,这也是孩子的一片心意,便忍住了没说。张元从小有一个很特殊的爱好,就是喜欢各种手工,孤儿院里有很多玩具,都是他做的,因此,大学上的也是工科,假期的时候也是在各个工厂打工。说实在话,从孤儿院长大的孩子里,十个人中有三个能长大成人后还惦念孤儿院的,就算不错了。尽管院长几乎把一辈子的精力都放在了孤儿院,对待每一个孩子都尽量做到公平公正,视如己出。但是总有许多孩子会有心里阴影,长大后不愿意提起过往,将抚养自己的孤儿院从记忆中刻意的抹去。但张元不一样,这个孩子一直都把孤儿院当成了自己的家,对老院长犹如父母般尊重,对这里别的孩子们也团结有爱,经常会给孩子们做一些手工玩具,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这一点也让老院长倍感欣慰。

    “你也算是我们孤儿院第一个培养出的大学生。你今后有什么打算?”老院长往烟袋里装烟丝,点燃后满满吸了一口,没有自己的羊腿骨烟袋冲,但烟气更醇厚,还有一股若有若无的香气。果然比羊腿骨好用。

    张元拿起火钳来,往铁炉里边放了几块煤炭。西北的冬天非常寒冷,受限于条件,孤儿院一直没有暖气,需要每个家里烧一个铁炉子取暖。“院长,我是这么考虑的,您知道我喜欢读书,我想先在图书馆一边上班,一边读书。至于以后,等我想好了再说,而且我离孤儿院也近一点,还能回来照顾院子里的弟弟妹妹和您。”

    张元爱读书,老院长是清楚的。从小时候识字以后开始,孤儿院里但凡有字的纸张元都没有放过。一套当做门面的马恩列斯毛选,张元都认认真真地读过,大学期间还又重新温习了一遍。刚开始没有书读的时候,抱着一本新华字典都能津津有味地看上半天。

    “我不需要你照顾我,我一个孤老头子,马上要退休了。院里这几年也接受了不少捐赠,现在比前些年好过多了。你今年已经二十三岁了。也该考虑一下自己的事了。把工资攒起来,看能不能买个房子,有心仪的对象没有?”老院长已经六十三岁了,再过两年就要退休,和许多老年人一样,对后辈的婚事非常关心,尽管他自己一直单身。

    张元隐约知道,老院长是从老山前线战场上下来的,现在他左手食指和中指只剩短短的一截。听说当时他们一个班,只有他一个人活着下了战场。多少年来,老院长不多的工资都资助了当时战友的遗孤。自己却至今孑然一身。

    “我个人的事先不考虑,不过房子我准备攒够首付就买。我现在最重要的是读书,学习,先充实自己。”张元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很清晰,他知道自己的情况,大学期间也没有尝试恋爱。至于将来,能找一个理解自己、知冷知热的女人就行。因为孤儿院是自己一生的牵绊,一般女孩子不会理解他的行为。

    老院长笑道;“这样也好,现在你们年轻人结婚普遍都晚。不论怎样。有自己的规划就好。”将抽过的烟丝倒掉,重新装了一袋烟,老院长指着张元带来的几袋子东西道:“你先把东西给孩子们送去,晚上陪我喝几杯。我还有一些好酒,今天咱爷俩好好唠唠。”老院长有珍藏的90年代茅台酒,好几箱子,平常人等闲难得喝到,还是张元考上大学的时候喝过一瓶。张院长一直说,要等到张元结婚时才会拿出来。张元笑道:“好。我先去看看孩子们。张月和张林明年就要中考,我给他们带了些学习资料。”老院长摆了摆手道:“去吧,我先去弄几个菜。”

    从院长办公室出来,张元往后面的孤儿院宿舍走去。整个孤儿院有六排平房,每排有12间房,都是过去的老式砖木结构。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一直未进行修建。加上近几年社会上遗弃的孤儿减少,不算已经让人领养和长大成人的,现在院里只有四十二个孩子。上初中的有五个,上小学的有十八个,上高中的有九个,两个婴儿,还有八个严重残疾的。第一排作为院长和职工们的住宿工作之用,最后一排是库房。还有几间理疗室和康复锻炼室以及厨房、饭厅、卫生间、洗衣房等。住宿倒是十分宽敞,一般是两个孩子一间宿舍,张元至今还在这里保留着自己的一间单人宿舍,每次回来都住在这里。

    院里玩耍的孩子们看到张元进来,呼啦一声围了上来。“张元哥哥。给我买的发夹带来了吗?你上次答应我的。”“张元哥哥,我的辣条呢”。“张元哥哥,你看我叠的纸飞机好不好?”······十几个孩子,七嘴八舌,张元笑着一个个招呼,捏捏这个的小脸,拍拍那个的头,将给孩子们买的东西分了下去。远处几个大一点的孩子慢慢走了过来。一个圆脸短发的女孩子道:“张元哥哥,你有了工作了,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她叫张月,今年15岁,是所有的孩子里面学习最用功的一个,估计将来考个一本没问题。张元道:“刚工作挣不了多少,第一个月只有3800。小月,你多努力,考个好大学,将来争取多赚钱。”他把一个袋子递给张月,“这是给你和张林找来的学习资料,你们俩看看,如果需要什么,我下次再给你们带。”抬起手腕,看了一下时间,张元道:“快到理疗时间了,把十四岁以上在家的都叫过来。去给弟弟妹妹们按摩一下。张月,你把这些巧克力都分给他们,每人一份。”把最后一个袋子递给张月,带着其余几个大孩子向理疗室走去。

    等张元给孩子们做完理疗,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冬天的西北天黑的早,五点半的时候,张元帮助孩子们打好晚饭。菜是一荤一素,猪肉炒白菜,酸辣土豆丝,还有一个蛋汤,主食是大馒头,比起张元小时候好了许多。他们那时候,玉米面窝头能敞开吃饱就不错了。

    回到老院长家里,老院长已经弄好了一个小火锅。还有几碟花生米和黄瓜等凉拌菜。这几年火锅风靡全国,简单好吃,大冬天热乎乎的深得人们喜爱。

    老院长珍藏的茅台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生产的,俗称红皮茅台,味道香浓醇厚。据老院长说,是他的一位老上级送他的。两个人吃着火锅,回忆过去孤儿院的种种,老院长感慨地说道:“过去大家都生活困难,孩子多了养不起,又没有有效的避孕手段,生了孩子就丢弃了。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丢孩子的就不多了。今年我们院收留了四个弃婴,两个被收养。捐赠也比过去多了许多,孩子们好过多了,要在以前我还不得天天去化缘。走到哪里都惹人厌烦。”张元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遍观古今,吃饭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解决了吃饭问题,人们谁都不愿意再遗弃孩子,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只要有一点办法,都是愿意自己抚养的。”

    两个人谈谈说说,一瓶酒老院长喝了大半,已是醉意醺醺。张元看了下时间,已经近十一点钟,正要起身收拾餐桌,忽然听到有喊叫声,抬头看向窗外,外面风声呼呼,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这时传来一声更大的清晰的喊声“着火了!”张元一机伶,本来因喝酒而微醺的大脑一下子清醒过来。老院长已经一跃而起,一把拉开房门,外面的烟气顺风涌了进来,老院长大喊一声“快救火!”随即冲出了屋子,张元急忙随后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