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在凉州 » 第十三章 理工

第十三章 理工

    美味的豆腐一出现就征服了靠山村人的胃,二十斤豆子制作的豆浆,豆腐脑,豆腐,足有六十斤,被七条大汉和俩个女人,俩个孩子吃得干干净净,豆浆都没有剩下一滴。

    韩林自从开始吃就没有停下嘴巴,喝酒都忘记了,直到锅里桶里没有一点,才停了下来,打着饱嗝。“阿元,只要每日有这样的好吃食,我就一辈子跟着你了。”张元也摸了摸自己溜圆的小肚子,“师傅,这才是开始,以后还有很多,保证你不会后悔的。”

    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去,虽然都吃得不少,但张元却不担心他们会吃坏肚子。豆腐最是契合人的身体,吃撑了也没事。

    一群大人都懒懒的或坐或卧,连韩林的俩个妻妾都不例外,芸娘却起身收拾碗筷,一看就是经常做熟了的。

    芸娘是韩林的长女,是胡人妻子所生,胡人妇人为妻,汉人妇人则是妾,小女孩很是灵活,把一大摞碗筷收拾到锅里,就舀上清水,开始清洗。韩林的妻起身,帮着擦抹清洗,而妾则抱着孩子坐在一旁,样子没有一点不自然。看这个样子,在韩林家,这应该就是日常。张元略感奇怪,正常人家,都是妾地位相对低下,可他们家正好相反。

    虽然感到奇怪,但这是人家的家事,不是自己该管的事。张元暂时也不想探究,把工匠召集起来,他有自己的事情宣布。

    “今天把大家喊到一起,是要把我即将成立学堂和研究中心的事说一下,顺便征求大家的意见。”张元环视一圈,见众人都等着自己说话,对这次以吃豆腐为主题的团建活动感到满意。“第一,我准备成立的学堂不是学习简单的读书写文章。而是要研究事物的本质,探寻物质的原理。”

    “师傅,”三娃挠了挠头道:“你这说的是啥?我咋就没听明白?学堂不是学读书写文章的吗?这个什么理是什么?”

    张元道:“那我就举个例子,你是铁匠,就以铁为例。你整日打铁,那么你知道铁为什么要有生铁,熟铁和钢的区别吗?又有什么道理?如何才能制作出生铁,熟铁,和钢材?”

    三娃的眼睛珠子都快跑到眼眶外面了,喘着粗气道:“师傅,难道这些你知道?”“我也知道的不多,但这就是我们成立学堂和研究中心的目的,就是学习研究这些道理。我先简单给你说一下,要不你今晚恐怕觉都睡不好。”

    众人都笑,他们也很想听听张元是怎么说的,从来也没有见过这种说话方式,好奇心比探究学问的心思更重,就连韩林一家也静静地听着,芸娘更是睁着好奇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张元。

    “铁之所以分为生铁,熟铁和钢材,是因为它里面含碳量的不同。熟铁就是纯铁,它里面的碳含量低于百分之零点零四,就是一百斤熟铁里面的碳含量最多零点零四斤。”见众人眼睛又开始出现蚊香圈,改口道:“零点零四斤就是四钱。我们以一百斤铁为例,碳含量在二斤到四钱之间的就是钢材,碳含量超过二斤以上的就是生铁。”

    现在的重量单位换算起来比较麻烦,当然不止是重量,所有的度量衡在汉朝以后都很混乱,一斤约二百五十克,一斤是十六两,一两又是十钱。

    三娃是越听越糊涂,棒槌粗的手指头在头上不住挠着。“师傅,就算你说的是真的,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一块铁到底含多少这个碳?”这个张元也没有办法,现在又没有金相表,他也没有条件做一个金相表出来。

    “这个就靠工匠的经验了,还记得我教你的捂针法吗?”

    说到这个,三娃就兴奋起来,捂针法现在已经是他作为大匠的进步阶梯,“师傅这个大法确实厉害,出来的都是最好的钢针,现在周围卖的都是我做的钢针。比磨出来的好用不说,加工更是简单,原来我一天只能磨几十枚,现在一天就可以加工数千枚。”

    “你别胡说,什么大法?就是最简单的渗碳。熟铁外面包裹煤泥,就是为了让煤泥里面的碳经过燃烧渗入其中。但为了防止碳渗入太多,超过一百斤二斤这个标准,重新变成生铁,就要在煤泥外面再包裹一层陶泥进行隔离。这样烧出来的针就是钢针,这个方法适用各种小件铁器的制作,但大件的就不行了。这下你明白了吧!”

    “明白了,明白了。”三娃不住的点头,“我原来还不明白,但现在彻底明白了。”“你看,这就是我说的探寻物质的原理的道理,只有你把这些弄明白,才能研究出来更好的,更适用的方法。”

    “探寻事物原理,但还得辅之以百工技艺,才能变为我们使用的各种工具。一为本,一为技,本为理,技为工,所以我将之称为理工,我们的学堂就叫做理工学堂。这就是我们这所学堂的教学理念。”

    “第二,我们的学堂,是走产学研一体的道路,所以就需要学生和工匠一起,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张元接过芸娘递过来的水喝了一口,这孩子还真的很有眼色。

    “啥是产学研?”吴驼子对张元这些来自后世的词语听不明白。

    张元道:“产学研就是生产,学习,研究的意思。”

    “明白了,你就是想让孩子们都跟我们学手艺吧?”吴驼子觉得他领会了张元的意思。

    张元笑了,“吴大叔,不是我小瞧你们,就你们那点手艺,还不值得我将来的学生学习,他们比你们将会懂得更多。”

    “第三,为了更好的把产学研结合起来,我们将来会在学堂内下设各种工坊。比如钢铁,水泥,机械,化肥,煤矿等等。”

    这些就是后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五小工业,虽然后来各路专家对这种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诟病颇多,后来因为污染严重都陆续关停。但不可否认的是,新生的国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并没有别的路好走,也没有太多的选择。而这个五小工业,也为后来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助力。

    张元后世作为一名工科生,对于这些小工业还是很熟悉的。虽然现在一穷二白,什么也没有,但弄一个简化版五小工业正适合现在的情况。后世这一代煤铁资源丰富,正是为五小工业量身打造的。学堂将来的学生有了理论知识,再结合小工业的实践,不难培养出一批划时代理工人才,提前俩千年为华夏打下科技的基础。

    人们一下子就不平静了,三娃挤到张元身边,拉住张元的手,“师傅,要办这么多那个厂,我们有钱吗?”

    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意思,虽然搞不懂啥是水泥啥是化肥,但办厂这可是要钱的,没有钱怎么搞?这孩子莫不是说起了胡话?

    张元笑道:“你们根本就不知道产学研是个啥意思,我们只要研究出一件东西,就会有大量钱财,足以支撑我们开始时的费用。日后,我们将会有源源不断的各种研究成果出来,无论哪一种,都是我们财富的来源。”

    “元娃,啥东西能这么值钱?”皮匠张大宝对张元的话不以为然。

    张元道:“别的我们就不说,一头牛拉的曲辕犁和一匹马拉的三脚耧,肯定是可以卖的。”

    “师傅,这俩样东西卖不了多少,别人肯定会仿制的。”六伯有福可能也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

    张元才想起来这时候可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但自己的工具有一点他们无法仿制,那就是犁铧和耧腿。这些部位因为在土里面运动,有时候还会遇到石头,需要钢材的强度和韧性都得达到要求。就现在的炼铁水平,除了自己,能准确炼出好钢的人几乎没有。

    “仿制我们也管不了,只要他们有这个水平,能炼出合适的钢材才行。”

    “六伯,钱的问题不是问题,我自然会有办法。”“酒和盐你就不用想了,三爷不会答应你的。族里的人都还指望这俩个产业发财了。”

    张元笑道:“这俩项就是教给咱们张家的族产,所有产出都由族长支配。我为学堂筹建经费,另有办法。六伯,咱们村怎么就没有泥瓦匠?这马上要修建,没有泥瓦匠怎么行?”

    “我就是泥瓦匠,咱们村的泥瓦匠活一般都是我干的。”“六伯看来还是个多面手。”六伯挠了挠后脑勺,“其实一般的活,大多数人自己都能干,村里的这些活也不需要啥技术。”

    “那好,我们现在只能在矮子里面拔大个,你就负责我们基建方面的事务。具体的情况我们再商量解决。”

    三娃问道:“师傅,那我干啥?”

    “你是铁匠,当然还是干你的老本行,负责机械方面。”

    “我们现在人才奇缺,最开始只能在我们这些人里面选择。我已经想好了一项产业,就是一种重要原料不知道我们这里有没有。”

    张元实在太小,他的足迹只在靠山村方圆三五里活动,对当地的资源没有了解,只能向人打听。

    “你们有谁见过或听说过白色的泥土和石头?”

    吴驼子马上接口:“我见过,就在麻河下游,有一座山,全是白石头,我们叫做马牙石。像牙齿一样白,很好看,就是发脆,没法打造器物,下面的土也是白的。”

    “OK”,张元高兴的比划了一个后世的手势。有了石英石,离他五小工业的计划又进了一步。